第30章
  
  糖宝不耐烦又用嘴啄了啄桌子正中,那儿掉了块松饼碎渣,它一叼,碎渣便被它的粉色小舌头卷了进去。
  “你要这个?哼,我们都没得吃,你想屁吃呢?!你有的吃就不错了,没看夜焰吃的是啥吗?”
  阿竹从怀里掏出干果,在桌上撒了一把,应付这只雕的讨食,看着桌上被雕啄出的印子,忽然有些伤感,“不知道莫娘子又做了什么新鲜的吃食,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听我一句存点粮食?”
  此刻莫玲珑正全身心扑在灶房里。
  陆如冈的案子由都察院拿人,但审理需三司协同,这需要流程。
  她已经等了很久,有足够的耐心。
  这份耐心此时也同样用在此时手里的面团上。
  自从茶楼的点心撤减成只保留一样之后,老茶客有些抱怨,她便想着还是添一种。
  只不过,不能再是精致的甜品,而是也能饱肚的面点。
  南瓜馒头的大获成功,也给了她灵感,何不照搬广东茶楼里最经典的叉烧包?
  她今天就在测叉烧包的面团。
  南方的叉烧包同北方的包子不一样,面团添加溴粉,走“筋道”的反方向,追求极致的松软。
  地道的叉烧包外皮,像戚风蛋糕那样入口即化。
  现在没有泡打粉和溴粉,她得想办法找到替代的膨松剂。
  试过几个方子后,眼下这个面团的方子,让她看到了曙光。
  酵种里加入醪糟汁和山药泥,促进发酵的同时能膨大面团,蒸熟后最为接近加过化学膨松剂的发面口感。
  她又磨了些大米粉,掺进面粉里降低筋性,让包子皮蒸熟出锅的时候能形成自然的裂口,入口松弛不韧。
  至于馅料,那就容易多了。
  一口咬下去,不全是肉的。
  叉烧包的馅料,有一层浓稠曼妙酱汁,裹在肥瘦相间的粒粒叉烧上。
  叉烧的肥肉晶莹不腻,瘦肉香酥不柴,交织入口,实在美妙。
  那层酱汁,莫玲珑用爆过葱的香油炒熟面粉,再加鸡汤和酱油煮成糊糊备用。
  另烤了肥瘦相间的五花叉烧肉。
  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用绍酒,蜜糖,酱油和红方腐乳按照比例腌制,切碎蒜粒细细揉搓,磨碎了胡椒增添一分辛香,先煮后烤,就成了油润不腻,香味扑鼻的蜜汁叉烧。
  把叉烧切碎加入酱汁糊糊,用冰块冻一下方便塑形,就能包了。
  出炉后,莫玲珑拿给何芷跟何望兰试吃。
  何芷见这包子个头小小,顶上还裂开个口子,能看到里面色泽浓郁的馅料,眉尖微皱。
  心中暗想着,莫玲珑到底是南方人,听说南方人不怎么吃面食。
  但她还是露出期待的笑容。
  拿在手上还没用上劲,只轻轻一用力,叉烧包沿着裂口的缝就这样分开了,浓郁的肉香和面香交织着弥散开来。
  “哟,好香!又不是那种腻腻的肉香,我有点儿形容不过来,闻着就觉得香!”她说着尝了一口,一尝之下愣住了。
  她咬的这口有肥有瘦,肥的那一小粒儿一抿就融了,瘦的则丝丝化开,酱料裹在上面,滋味浓郁,而面皮……天呐,她刚才小瞧了的面皮,完全没渣,就在舌头上化了。
  一口下去,全是满足。
  不知不觉第二口也跟上,没几下,一只小小的包子吃完了。
  但神奇的是,她觉得腹中很舒服,很满足,只是眼睛还不满足,想继续吃。
  莫玲珑则拿着喂何望兰。
  小丫头看自家娘亲吃得都愣住了,不禁发急:“莫姨姨,你快点!我娘都吃上了!”
  “心急吃不了热包子,烫了怎么办?”莫玲珑吹吹,捻了一小块带肉的包子皮递到她嘴边。
  何望兰张大嘴巴终于吃进嘴里,一抿,小丫头两只眼顿时睁圆,加快了咀嚼的动作。
  三口两口咽下去之后,她两眼放光:“莫姨姨,这个好好吃,我晚饭吃这个行吗?”
  现在她们也跟着减了点口粮,一天吃两餐。
  早饭已经吃过,她便惦记上了晚饭。
  “行,给你留两个,别吃太多,会胖。”
  何望兰嘟哝:“可是姨姨,你说过我还在长身体,胖一点才好。”
  莫玲珑笑着站起身,跟何芷商量:“这个叉烧包加到茶楼的点心单里,你觉得怎么样?”
  “一定很好卖,可能比松饼还好卖。”
  受莫玲珑影响,她现在对茶客们的口味颇为关注,滋腻香甜的点心搭配茶水卖得好,那两款酪反而现在不火。
  而这款包子,个头小,滋味好,有肉又能吃得饱。
  即便现在行情不好,只要定价不是太高,还是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到了卖馒头的时间。
  莫玲珑装了十个叉烧包进提篮,带周大出去卖馒头。
  何望兰兴冲冲也要跟去,说自己可以帮着收钱找钱,便也带上了。
  荷风茶楼的馒头车第一次出现在东坊街上,果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木质车头上,固定着一把用于遮阳的浅绿色布面伞。
  伞面上绣着“荷风茶楼平价面点”几个大字,下面则按莫玲珑的想法,另绣了一行章府赞助的小字。
  ——章萱仪赞助了20石的米面,当得起这四个字。
  至于名字,闺阁女子的芳名,自是不适合直接绣上去。
  这辆手扶推车改成的卖货车,甫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街上人都知道荷风茶楼,看到伞上的字,便凑过来问:
  “平价面点有什么?”
  “多钱算是平价啊?”
  吃过叉烧包浑身牛劲的何望兰,脆生生地一路答:
  “今天有南瓜馒头,白面蜜豆馒头,价格公道,三文一个!”
  她笑容饱满,声音干脆又亲和,竟比周大练了大半天的吆喝效果还要好。
  “三文一个?给我来俩!这么大才三文,便宜啊!”
  “怎么个蜜豆啊,我先尝尝……哟,里头这豆儿真甜,又酥又软,再来俩!”
  “别买这么多啊,别人还得买呢?!”
  长街尽头的食摊,掌柜和伙计远远看到这番情景,表情都不太好看。
  “怎么个回事?她们家茶楼不卖,拿出来卖?这不害我们生意嘛!”
  “可不是?我去看看卖多少钱……”
  伙计跑近了,一听一看之下,灰溜溜又回自己摊上,蔫蔫地说:
  “掌柜的,人家才卖三文钱一个!那么老大一个,看着比咱的暄软!”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那馒头的个头抵得上他们食摊上两个大,价格却只是他们三分之一。
  闻言,掌柜的顿时沉默了,小声叨叨:“合着她不在店里卖,还是照顾我生意了?”
  “我看是这意思,老街坊了……咱要不要也降点儿啊?十文跟三文差得也忒多了……”
  “拿什么降?要不拿你工钱降!”
  “……不降就不降呗,吓唬人干嘛?”
  馒头车一路吸引了许多关注。
  莫玲珑熟门熟路地带着车,来到京兆府门口。
  今天为了宣传一路张着伞过来,等周大熟了路线后,路上便要收起伞,等到了地方再撑开,免得引起半路哄抢。
  她将周大留在外面看摊卖馒头,自己则带着何望兰,拎着提篮进了里面。
  她一露面,熟悉的门子和书吏都纷纷招呼:“莫娘子来啦?”
  视线则纷纷落在她手里的提篮上。
  何望兰看着这些面露馋相的人,捏紧了提篮的把手。
  里面有十个,可是怎么觉得不够塞这些人牙缝呀?
  莫玲珑对着他们福了福身:“各位,我的案子终于有眉目了,那人已经被都察院拿住,只等三司会审。这段时日,多有打扰,也多亏了各位提报我的案情。玲珑谢谢各位!”
  说完,她将准备好的提篮拿出来,“给大家带了几个茶楼新出的叉烧包,尝尝口味。”
  她话音落下的时候,几个书吏门子面面相觑,无声地交换彼此的眼神:
  ——咱递成了吗?
  ——没有吧,每次我都看知事老爷把她的状纸归在“待焚”那一堆里。
  ——那她请咱吃好吃的,吃吗?
  ——管它呢,吃了再说,再说你之前不也吃过?
  “那某就不客气了……”
  “莫娘子你也太客气了,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嘛。”
  众人的反应收入莫玲珑眼中。
  emm,看来案子不是从京兆府递到都察院的。
  虽然他们只是最末级的差吏,但记录提报的案子有了进展,府衙里不至于一点消息没有。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相当于本市最高行政机构的管理,也太差了。
  提篮盖子打开,露出还微微热着,散发丰腴肉香的十个叉烧包。
  四个差役眼睛一亮,口水直流。
  自从米面飞涨后,肉也跟着偷偷涨了,都肚里缺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