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李嬷嬷终于追上去,终于看清了被围在灶台里的那掌勺的人,还真是莫玲珑。
  她心里嘀咕,合着下楼是做饭,不说了一块儿吃么?
  这么想着,她弯腰去抱沈小爷。
  但小小的祖宗,直接冲上去抱住了莫玲珑的大腿,仰头扯着小嗓子嚎:“要吃饭饭!”
  “哎哟,我的祖宗!”
  “小心!”
  莫玲珑猛地被抱住吓了一跳,差点洒了汤勺里的疙瘩汤。
  “要吃饭饭!!”沈小爷嘟着嘴,鼻子一抽一抽,眼睛馋登登地看着她手里的汤勺,抬手指过来。
  “这不行哦,是别人的。”莫玲珑哭笑不得,她不怎么会哄孩子,蹲下用商量的语气说,“等会儿回楼上做拉面吃,你可以吃一碗,好么?”
  沈小爷眨眨眼,黑白分明的眼睛里,盛着大大的问号:“一碗?”
  锅灶还在小火炖着,疙瘩汤已经好了。
  久了会糊,莫玲珑得尽快去送餐,于是认真严肃地跟小客人交涉:“对,等,就能吃一碗。不等,就没有。”
  “一碗!”沈小爷伸出一根手指,小小的脸上也表情严肃。
  “一言为定。”
  莫玲珑跟他拉钩钩。
  李嬷嬷惊讶地发现,这位祖宗居然可以有商有量。
  当下连莫玲珑是如何又揽到新客人都没打听,瞅准机会抱起沈小爷上楼去给范氏报喜。
  莫玲珑手脚麻利地撒了葱花,把疙瘩汤盛起。
  正好装了满满两碗,一路端到自己隔壁的舱房门口。
  “笃笃”两声,房门敲响。
  阿竹有气无力地起来,心里想着,哪个不长眼的饭点儿敲门,是怕他闻不到外面的味儿吗?
  “谁啊?”阿竹语气不耐。
  但拉开门,在看清眼前的两只大瓷碗后,他瞬间变了脸,眯笑着捏起嗓子,腿都弯了:“莫娘子,这是……”
  “这是疙瘩汤。我说过,这几日食材不多只能简单点。你们尝尝合不合胃口,量够不够。告诉我了,我好调整。”
  莫玲珑说着,再把碗递过去,“你给了二两银子,每日只一餐花费不了这许多,所以我想还是按两顿来做,可以吗?”
  阿竹没想到她竟然如此周到,摸着空空如也的肚皮,鼻子有些酸酸的:“两顿好!难为娘子你想得周到。”
  说完,才装模作样地向碗里看去。
  这一看,鼻尖的酸意,都往下跑到了嘴角,流了出来。
  鲜亮澄黄的南瓜煮酥烂了,整个汤底儿都是南瓜色,肉末三三两两地浮在汤面上,缀着青葱,热腾腾的散发朴实厚重的香味。
  阿竹顾不上体面,端起就往嘴边送。
  这一入口啊,鲜甜滑润,都不用细嚼,就吸溜吸溜进了肚子。
  “小心烫!”
  “好吃!莫娘子,这也太好吃了!我只恨自己只有一个肚子……”他含含糊糊地说。
  “阿竹,没规矩!”一道清厉的声音不轻不重地从房里传来。
  阿竹朝她扮了个鬼脸,立刻规规矩矩地道谢:“多谢莫娘子。”
  那人坐在正对窗户的书案前,从门口看去,只见一道挺拔的背影
  ,脖颈修长。
  看起来好高。
  莫玲珑收回视线,笑着交代:“碗用完放我门口就好。”
  第8章
  忙完这对主仆客人,莫玲珑上楼去上第二份工。
  靠近房门,便听李嬷嬷在里面哄沈小爷表演用手比划一,沈小爷也配合,青翠从旁拍手逗笑。
  范氏则似乎有些哽咽。
  她伸手叩响门,范氏一叠声道:“快快快,一定是莫姑娘。”
  青翠开门把她拉进去:“快,少爷一直在比划’一碗’,擎等着你来给他做面条呢!”
  沈小爷看见她,蹬着两条小短腿跑过来,又一下抱住她腿,仰头:“一碗。”
  莫玲珑哭笑不得:“好,一碗。”
  她牵着孩子的小手去廊下,依然让他隔着窗户坐在桌上,揭开了卤着肉的焖锅。
  盖子一开,卤牛肉的香味随着热气的腾起,顷刻侵占众人的嗅觉。
  香料的比例调得恰到好处,能保留牛肉的本味,又完全消除了其中的肉腥气。
  沈小爷咽了咽,口水挂在嘴角:“香香!”
  范氏又按了按眼角,难抑感慨:“这下不光开了口,还会逗人了……莫姑娘是瑞儿的贵人啊!”
  孩子这般大了不会说话,说不急是假的。
  再是“贵人语迟”,范氏心里都捏把汗。
  这趟奔丧来回三四个月,她时常想起自己儿时在爹娘跟前承欢膝下的光景,又想到从此自己是没爹的人了,动不动便要流泪。
  小儿子的开口说话,竟是她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安慰。
  “只是赶巧了,要说贵人,小少爷和沈夫人才是我的贵人。”
  莫玲珑一边动作利索地起锅烧水,一边说,“不光让我赚了笔盘缠,还替我做了招牌,喏,我又接到新的客人,每天做两碗面,能赚不少银子呢!”
  “哦?”范氏奇道,目光投向自己的婢女和嬷嬷。
  青翠哎了一声:“不会是阿竹和贺郎君吧?!昨天来还我碗的时候,阿竹低眉顺眼地谢了那么老半天,还说夫人慧眼识珠呢!”
  范氏又看向她。
  但莫玲珑有她的原则,不在任何客人面前,提其他客人的信息。
  她只淡淡一笑:“玲珑只负责做饭,并没问客人姓名。”
  虽然她知道双方应当是认识的。
  “我去问问就知道了!”青翠主动说。
  片刻后,她跑回来惊喜地说,“夫人,真是他们!”
  青翠绘声绘色地描述,她正巧在莫玲珑门口堵到了搁碗的阿竹。
  “嗐,那不是巧了么!”
  李嬷嬷看范氏全不介怀的样子,暗暗庆幸自己刚才没抖机灵,显摆自己知道莫玲珑另接了客人差事的事。
  尴尬的岂不是自己?
  “你怎么不邀了他们跟我们一同吃算了?”
  范氏看一眼廊下一边煮面,一边应着儿子童言童语的姑娘,眼神一柔,“我们这里吃的多,也省得莫姑娘做两顿。”
  下层船灶的条件可想而知,又能做出什么来?
  范氏前后一品,愈发欣赏莫玲珑。
  为人爽利,手脚干净,重要的是嘴严——真以为她看不出贺琛主仆和自己相熟吗?人品好罢了。
  这种事,搁在她手底下这些掌柜、管事娘子身上,早就说到她跟前来讨好处了。
  “怎么没提?”青翠噼里啪啦说,“阿竹说贺郎君现在吃得好,能进一大碗疙瘩汤,说谢夫人好意。”
  想到阿竹那傻样,她就想笑。
  鼻尖上沾着不知什么酱,黄黄的,笑得傻乎乎:“青翠姐姐,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疙瘩汤,天天吃都行。”
  “莫娘子,你给他们做什么疙瘩汤了?”
  “就是普通的南瓜疙瘩汤。”
  莫玲珑说着,比划了一番让沈小爷往后靠靠,“要变戏法了,你看好……”
  她揭起锅盖,肥白的水汽蒸腾弥漫开来。
  像一朵白色的云,从锅沿腾空而起。
  沈小爷睁大了眼睛,小嘴张圆:“喔……”
  两只短短的胳膊奋力往上一举,像是托起什么东西一样,“飞,飞,飞起来!”
  真是越说越利索了。
  范氏看着儿子充满童稚的动作,忽地恍如一道闪电掠过脑海,她意识到哪里不一样了——
  莫玲珑不像婢女和嬷嬷那样,有意地学孩子的口吻说话,好似这般能让孩子愿意开口一样。
  她只说“你”,即便是对着才两岁的孩子。
  这发现让她有些愕然,又有些感慨。
  虽然贺琛刻意避着,但范氏心里还是留意着这主仆的吃用。
  六日后,漕船再次靠码头时,她安排青翠带着两名护卫跟莫玲珑去买菜。
  只要莫玲珑眼神瞟过的东西,青翠不分三七二十一买下,如此一来不知不觉又买多了许多。
  两个护卫拎了满手,引得码头摊主们愈发卖力吆喝。
  莫玲珑心里明镜一般,但还是按自己估算的量,按部就班给贺琛主仆买了接下去几天的食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或许是因她日日在船灶上做饭的香味,勾起了其他船客的馋虫和技痒。
  这日之后,用船灶做饭的人多了起来。
  从早到晚那几口灶都不得空。
  炖汤的,煮粥的,做疙瘩汤的,络绎不绝。
  莫玲珑本就是先顾着范氏主仆几人,得空了才给阿竹他们做。
  这下根本轮不到。
  无奈只能借用范氏的锅灶。
  但依然坚持每次都在做完她们的饭菜后,才做楼下的。
  好在贺琛主仆要求简单,只吃面食。
  她换着花样做,汤面,拌面,焖面,蒸面……竟然没有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