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太子说话仍然还是不客气,于礼仪方面仍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朝臣们更多看到了太子的好处,这次之后所有人对太子都是夸赞,再不提那点不完美的地方。
  李世民很是欣慰,李承乾却道:“他们做人可真是现实啊。”
  “什么意思?”李世民疑惑道。
  李承乾解释道:“他们意识到了太子身上的价值可以为大唐带来什么,如果再执意挑那些小错处,那岂不就是舍本逐末了?阿耶,你的爱卿们个个都是聪明人,做不出这么愚蠢的事。”
  李世民默然片刻,道:“我不能否认他们没有这种想法,但就像你说的,承乾,他们的确看重大唐的江山社稷和苍生百姓,对于为君者而言,这也是一件应该为之喜悦的事。”
  李承乾想了会儿,笑了笑:“这倒也是,我只看着我自己,难免就钻牛角尖了,我也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
  所以说,天可汗就是天可汗。李承乾想,我差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想眼光长远还不容易……”李世民笑道,“阿耶来教你。”
  “近日我在布置攻突厥一事,承乾,正好你过来跟着听。”
  李承乾挠挠下巴,道:“这是不是有点……揠苗助长?”
  李世民摇头,肯定道:“恰是时候。”
  李承乾肃然点头:“好。”
  215
  第215章
  ◎平安生产。◎
  突厥侵扰中原多年,前两年李世民才登基时他们还想要趁火打劫,当时大唐用火药出奇制胜,俘虏了突厥的颉利和突利两位可汗,但因为大唐尚有内忧,无法全力出击突厥,因此李世民只与他们签订了盟约,要求他们归还劫掠的人口,至于每年突厥需要朝贡大唐的马匹牛羊,那是颉利和突利主动给的,可不是他们大唐君臣给人要的。
  突厥吃了个亏,后续肯定是想找补回来,但没想到在天时和人和上他们都挨了当头一棒,先是内乱没能平叛,突利还因不满颉利亲近唐朝,又是遭遇大雪,导致牛羊等牲口被冻死,加上不得不送给大唐的牲口,突厥实力大大下降。
  大唐养精蓄锐枕戈待旦,一直等一个消除心腹大患的机会,而现在,李世民觉得时机已到。
  这一次大唐更加兵强马壮,又有了火药和望远镜两个利器,察觉到颉利近来又开始不安分,李世民认为他们可以先下手为强。
  李承乾提醒他:“我记得今年六月会有旱灾。”
  李世民展开地图:“我已经吩咐人做好准备了,救灾和打仗的粮草都很充足。”
  “能看懂吗?”李世民问道。
  李承乾探头瞧了瞧,是一张军事布防图,他点头:“能。”
  李世民笑了一下,很快又板起脸来:“好,承乾,打仗不只是将军带着士兵冲锋,在后方的统帅需要准备和了解的东西非常之多。”
  李世民要教给李承乾的并非是带兵打仗,他要教他统筹,将士们在战场上拼杀,后方的君主如何把控全局,这可不比打胜仗简单。
  而这些,的确是李承乾所欠缺的。
  李承乾这边学的热火朝天,除了旁听多场军事会议,他还参与了旱灾的处理,因为太忙每日去向长孙氏问安时,他都是脚步匆匆,很少停留。
  不过就算这样他还是听到了李渊九子生了场大病的事,好在之前太医署的太医们通过神医的教学医术进步飞快,堪堪保住了李元方的性命,只是恐怕自此以后他就要体弱多病了,须得时时注意好生保养。
  长孙氏道:“原本拖不到这个程度,只是……”她摇摇头,没再说下去。
  李元方是李渊之前的宠妃张婕妤所出,她与尹德妃素来与秦王府不睦,跟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勾连,多次吹耳旁风诋毁李世民。
  只是李渊的宠爱向来来去如风,很快他有了新的宠妃,张婕妤又与新帝有嫌隙,纵然新帝并无秋后算账的意思,可众人还是自觉与他们母子保持了距离,这也就导致了李元方病了好几日才能请到太医来诊治,小病拖成了大病。
  “也是我疏忽了。”长孙氏叹了口气。
  李承乾忙道:“阿娘别多想,分明是阿翁这个给人当爹的不负责任,管生不管养,他儿子生病,他自己都跟没事人似的,你就更不必自责了。”
  话未未落,屏风那边就传来一声咳嗽。
  “阿耶,你偷听什么?管生不管养的可不只阿翁,还有你。”李承乾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长孙氏拍了拍他的手臂,悄声道:“承乾……”
  李世民大踏步走进来,不满道:“我何时管生不管养了?你们哪个不是我养着的?”
  “大家的四季衣服、日常生活,哪样不是我阿娘操心,你养?阿耶,你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李承乾没好气道。
  长孙氏按了按他的手,笑道:“阿娘是皇后,是孩子们的嫡母,别说现在他们尚小,日后大了各自嫁娶,也该由我来管,承乾,不许胡说了。”
  李世民拉过妻子的手握在掌心中:“观音婢,实在是辛苦你了。”
  李承乾探头过来:“你少生个孩子,我阿娘就能少辛苦几分。”
  长孙氏轻声斥责道:“承乾,还不快住口!”
  哪有儿子管老子这种事的?
  李世民倒不生气,他笑一笑,温声道:“这是承乾心疼你呢,你如今月份渐渐大了,的确不该这般操劳,这些事都交给底下人去做,你好生歇息调养着便是。”
  “不行!”李承乾反对道,“阿娘,该活动还是要活动,只要你没有不适,还是得走走动动,总是歇着才不好。”
  李世民侧过身子看他:“你一个小孩儿,怎么什么都懂?”
  “我看书学的,阿耶,阿娘已经是第四次生孩子了,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李承乾双手环胸问道。
  李世民:“……”
  李世民与长孙氏青梅竹马,多年来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在李世民心中,妻子有着绝对不可撼动的地位,他也给了妻子他能够给与的所有尊荣。
  但……天可汗身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李承乾所说的话还是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我……”
  长孙氏出言道:“好了好了,承乾,不许再提这些话,否则阿娘真的要生气了。你阿耶日理万机,这样的事原不该他操心,我也好得很,有太医和这些人服侍,也用不着你阿耶这个笨手笨脚的。”
  李世民忙道:“这些事我确实也该知道些,观音婢,这两日有空我就找太医来问一问。”
  “近来事多,你哪有这功夫……”长孙氏摇了摇头。
  李承乾撑着下巴听爹娘你来我往最后成了腻歪,忍不住抖了一身鸡皮疙瘩。
  总归,爹娘感情好的不得了,李承乾狗粮吃得很饱。
  ……
  十一月,一封捷报传回长安城,李靖攻克了定襄。
  李世民高兴不已,命人拟诏,封赏将士,李靖封代国公,加食邑,他又向李承乾道:“承乾,此次火药和望远镜起了大作用,也该给你记上一大功!”
  李承乾笑道:“好啊,那先记着,等我想要什么赏赐了,再来换。”
  李世民点头笑道:“好,给你记着!”
  李承乾又道:“那再聊聊下一步的计划,争取把颉利再请到长安做一次客。”
  李世民笑道:“促狭,不过么,这件事想必不难做到。”
  很快颉利可汗就派人到长安请罪,说要举国归附,已经归附大唐的突利可汗认为颉利此时归降不可信,试探了来使后禀明圣人,李世民再次派李靖带兵出征。
  这一仗李靖打到了阴山,俘虏人口及牛羊数十万,颉利可汗也再次被俘,东突厥自此灭亡,大唐的舆图再次扩大。
  武德九年虽也未败,但这次却是大唐对突厥一雪前耻的大胜,捷报传回长安,朝野欢欣鼓舞。
  当时已经是第二年的二月,大军尚未回京,太极宫先传出了喜讯,皇后平安产子。
  李世民大喜,当日就给小儿子起了个乳名,稚奴。
  李映当时正好在宫中,听说此事后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两个弟弟都有小名,好像就你没有啊。”
  李承乾:“……”
  “他们还都是两个字的名字,我是三个字呢!”李承乾烦躁道,“就你知道是吧!”
  除了李承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带了承字,只不过他们都死在了玄武门事变中,而李世民的儿子除了长子都没有带承字。
  李承乾并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缘由,他也没什么深究的想法。
  上辈子,在父亲与母亲的三个儿子中,李承乾的确是得到父亲偏爱最少的那个,这是李承乾早就清楚明白的事实。
  当李承乾在这一世切实感受到天可汗的偏爱后,他也没什么欣喜若狂的感受,毕竟总有人要像上一世的他一样感受不被偏爱的滋味。
  李承乾知道那并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