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李渊看了他一眼,道:“若我不偏心,恐怕我的位置就不能安稳了。”
  李承乾震惊道:“哇,你说了心里话!”不等李渊恼怒,他继续说了下去,“可没有秦王,阿翁,你的江山也不能安稳呐。”
  秦王南征北讨,功勋卓著,在李渊看来他是功高震主,所以他默许、偏向建成一系,放任李元吉污蔑秦王一系。
  可反过来想想,若没有秦王的功高震主,又哪来他安稳的江山?
  这个道理,李渊当然明白,只是他一直认为身为人子,这是秦王的分内事,他因此让自己感到威胁,就是秦王的过错。
  但秦王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没有什么分内事,属于秦王的,他会亲手来拿。
  那时候,李渊只有恐惧,他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直到李承乾闯进来说了些没轻没重的话,他才头一次没有理智毫不顾忌的发怒。
  想到这里,李渊看向李承乾,就某种意义上,这小子倒不是只做了气他这件事。
  别的时候李渊发怒,李世民或许不会容忍,但他儿子掀起来的,李世民不忍也得忍。
  做了皇帝又如何,还不是有人能拿捏他。
  二郎啊,李渊想,你也不是只有一个嫡子。
  隋文帝当年曾经骄傲的宣称他的五个儿一母所出,不会有兄弟相争的事发生,可后来呢?
  皇位在前,什么兄弟父子,最终都不过是沦为仇敌罢了。
  “承乾。”李渊忽然道,“你过来有何事,就只是为了气我么?”
  李承乾坦诚道:“我来跟阿翁商议迁居别宫一事,这都快过年了,阿翁,你总不能还让新帝在东宫受新年朝贺罢?这大臣们瞧着,多不像话。”
  李渊道:“有什么不像话的,承乾,我们家这父子兄弟相争的笑话,不早就天下皆知了吗?”
  李承乾道:“上次我们说过了啊,阿翁,人人都得扯张皮遮掩下。”
  李渊笑了两声,他伸出手臂,道:“扶我起来。”
  李承乾不明所以,但还是扶着他起身在殿内转了几圈,然后就听李渊道:“宏义宫不错,我就搬到那边去。”
  李承乾有点懵:“阿翁,你同意了?可我还有好多话没有说……”
  “那你继续说。”李渊淡然道,“我听着呢。”
  李承乾:“……”
  “我今天可能不太能说出来了……阿翁,你要不要看医生,我觉得你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李承乾边观察边说。
  李渊道:“我想让自己舒心些,好多活几年。”
  “好多生几个孩子?”李承乾下意识接道。
  李渊:“……”
  李渊这次的笑有些无奈又有些悲哀:“想看看……以后罢。”
  天家的悲剧,能否终止在李家的下一代?
  李承乾感受到了他的情绪,虽然不清楚他的想法,但李承乾没有再多话,只是陪着李渊坐了一会儿,就回东宫告诉天可汗结果去了。
  李世民尚未拿到手下的报告,对于长子能说动太上皇,他还是挺震惊的,而拿到他们的对话内容后,这份震惊并没有消解。
  总不能是太上皇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偏心究竟导致了多大的祸患罢?
  李世民不相信。
  这份疑惑着实让李世民很是坐立不安,因此在奉太上皇移居宏义宫时,李世民问了出来。
  彼时殿内只有他们两个人,李渊听罢,望着熏炉,先说了一句:“你大兄从前最喜欢这个香。”
  李世民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二郎。”李渊又道。
  李世民看向太上皇,这是一个很久没有听到过的称呼,以他跟太上皇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确不适宜这个称呼了。
  “你到底是我的儿子,你的儿子到底是我的孙儿。”李渊看着他,“听阿耶一句话,二郎,你的儿子们,好生教导,别……别跟阿耶一样,别犯阿耶的错。”
  189
  第189章
  ◎过年之前。◎
  搬完家后,李承乾如愿能将于志宁等人的名字划掉,李世民接过来看了两眼,微微皱眉:“你舅舅便罢了,为何连玄龄的名字也划去了?”
  这些要臣重臣自然不可能真的到李承乾麾下听令,不过挂个名头,主要是代表皇帝对皇太子的看重。
  “中书令身负重任,何必在我这里担个什么詹事的虚职。”李承乾淡淡道。
  反正即便房玄龄任职东宫,也不耽误他儿子跟李泰亲近,要说这事房玄龄不知情,他也不用做什么宰相了。
  不过话说回来,贞观朝多少备受赞誉的臣子们其实都在太子和魏王身上两头下注,源头还在他们的君上啊。
  “而且,什么就舅舅就罢了。”李承乾挑眉道,“舅舅怎么就罢了?”
  李世民敛眉道:“承乾更与阿娘亲近,自然是你们母子同心了。”
  李承乾额头青筋跳了跳,仍做不解:“圣人这话好生奇怪,这又与阿娘有何干系?”
  “阿娘。”李世民道,他又指指自己,“圣人。”
  李承乾:“……”
  “难道无人叫您阿耶了吗?”李承乾无语道,“阿耶若是想听,将弟弟妹妹们都叫来,让他们排队喊你。”
  李世民笑道:“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这能一样么。”
  李承乾默然片刻,只好道:“行,那您给我分一下,我该什么时候叫您阿耶,什么时候管您叫圣人。”
  “若非当朝奏对,你何时都不该称我圣人。”李世民理所当然道。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承乾忍气吞声道:“知道了。”
  李世民目光灼灼看着他,李承乾只能再补上两个字:“……阿耶。”
  “好孩子。”李世民笑着招招手,“承乾若是再坐到阿耶身边,就更好了。”
  “得寸进尺,阿耶,容我提醒一句,当心乐极生悲。”李承乾面无表情道。
  李世民遗憾道:“好吧,阿耶听承乾的。”
  李承乾揉了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道:“还有别的事吗,我还有别的事要做。”
  李世民正色道:“自然有,减了人也得添人,未免你再不满意,想添些什么人,你来指罢。”
  李承乾想了想,道:“添上兵部尚书如何?”
  现任兵部尚书,正是“房谋杜断”的杜如晦。
  李世民笑道:“克明?你不要玄龄,却要克明,奇哉怪哉。”
  选择杜如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到贞观三年就因病退休贞观四年就病逝了,还有就是他儿子杜荷是李承乾的造反小团伙一员,冲这份交情,李承乾觉得他怎么也得努力救一救杜如晦。
  李承乾耸耸肩,没有解释,只道:“您只说行不行。”
  李世民点头道:“行,怎么不行,还有呢?”
  李承乾道:“还有谁?我也不知道多少人啊,不如您跟我提一提?”
  李世民笑了笑,道:“好。”
  于是从上至下,李世民开始数,李承乾最后定了几个他不怎么熟悉,但上辈子不是那种会鸡蛋里挑骨头的谏臣,同样也跟李泰不十分亲近。
  等他走后,李世民将两份名单拿出对比,除去长孙无忌,其他被承乾划去的人,必然是他受了所窥之未来影响才会不要他们。
  李世民不明白,他们分明都是自己的重臣,都是聪慧睿智之人,又跟随自己多年,他们为什么会让将来的太子不喜欢?
  唯一的原因,李世民自然清楚。
  他不明白的是,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或者他们竟然会认为自己有废太子的念头吗?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昨日太上皇的那句话,才听到时他是愤怒的,太上皇凭什么说这种话,难道他认为自己同他一样吗?
  可今日再想,联系到承乾之前的言谈举止,李世民却浮现出一个念头,不过都是皇帝罢了,自己为什么就不会犯太上皇那个错误?
  李世民打了个寒颤,他向承乾保证过,也向自己保证过,他不会让旧事重演,不会重蹈覆辙,但他真的能做到吗?
  李世民……毕竟也只是一个人。
  这些心事无法与人说,即便是长孙氏,李世民在太极殿徘徊踟躇良久,去了刚改名大安宫的宏义宫找李渊。
  太上皇是真心劝告李世民的吗?
  李渊多年没有跟二儿子聊过心事,好容易二儿子主动上门,却被劈头盖脸先来了一句质问。
  李渊:“……”
  他能怎么办?这是他唯一能指望的儿子了。
  李渊忍耐道:“我已经死了两个儿子,十个孙儿,就算再心狠,我也不过是个老人家。”他长长叹了口气,“二郎,阿耶老了,剩下这两年,即便将来到了地下,也只会盼着子孙和乐。”
  李世民不免有些动容,心里的话便藏不住了:“我只怕自己做不到,历朝历代,无有不为皇权兄弟相争者,我或许也阻止不了我的儿子们。”
  次子在李渊眼里向来是强硬的,即便是被他和大郎四郎联手针对,他也从不服软,从不露怯,这样无措的二郎,李渊已经从记忆中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