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刘据皱眉道:“有什么事她去求陛下便是,作何到阿母这里来做这幅姿态,倒像阿母欺负了她似的。”
“她就是多思多虑的性子。”卫子夫并不生气,反而叹息道,“这样的性情服侍陛下,日子可不好过。”
刘据道:“她好不好过,难道还要阿母你负责吗?”
卫子夫揉揉儿子气鼓鼓的脸颊,道:“你气什么?她就是来问我两句王夫人的事,这是她们夫人们间的事,我不掺和,她就有些难过了。”说到这里她摇摇头,“说到底陛下宠爱王夫人,并不是王夫人哪里究竟有多好,而是陛下觉得她好,她病恹恹的又如何,陛下就是瞧进眼里了。”
因皇后曾经照顾她几分,李夫人便以为皇后对自己另眼相看,会帮着自己争一争王夫人的宠爱,但她万万没想到,皇后根本就是置身事外的。
李夫人原以为自己有三个靠山,宫外有平阳长公主,宫里有皇帝和皇后,三角形忽然少了一个,她就有点忧虑了。
刘据听明白了李夫人愁从何来,不由揉了揉额头,皇帝喜欢谁,关皇后何事?李夫人可真会挑人问啊,真不知道该说她太聪明,还是聪明过头了。难道她以为皇后也需要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么?皇后就算想,她也不敢做,皇帝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皇后又不是好日子过够了想找点刺激!
刘据便道:“阿母以后少见她吧,本来好好的,瞧见她阿母被她传染上这份愁可了不得。”
卫子夫没撑住笑了:“倒不是我见她不见她了,只怕她几日都不会来见我了。”
会错了皇后的意,李夫人脸皮薄,恐怕得羞惭些日子了。
“那正好,阿母,你就要忙棉花的事了,也没空搭理伤春悲秋这点事。”刘据道。
卫子夫却道:“伤春悲秋是小事,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卫子夫在未央宫多年,她曾经也如李夫人一般忐忑不安的接受帝王的宠爱,因此对于李夫人的心情,她虽不能去管,心里却还是有些同情的。
刘据愣了愣,方道:“对不起,阿母,我……”
“你对不起什么?”卫子夫诧异道,“后宫里的事,你以后少说少管,据儿,你也不是小孩儿了,让陛下晓得,他会不高兴的。”
刘据只好道:“我知道,阿母你放心。”
133
第133章
◎伪装。◎
八月棉花收获,民间种植的自有官吏去管,皇家种的这些却要由帝后和太子来管,刘彻刘据父子二人管摘棉花,卫子夫管之后的加工处理。
皇帝陛下亲临棉花田,亲手摘了一筐棉花,太子随即也进了棉花田,他的个子虽矮些,但摘棉花已经足够了。
匈奴虽已称臣,但边疆的守军不可能立即撤回,以防匈奴异动,所以棉花做成的棉衣会加紧完成,作为皇帝陛下的赏赐送抵边关守军手中。
接下来刘彻要操心的事就很少了,他只需要验收最后的成果,卫子夫要忙的却就多了,刘据本想去帮帮母亲,却被他爹揪到了上林苑。
皇帝陛下很贴心,想要刘据自己选一处合心意的地方建博望苑。
刘据照着上辈子的地点指了一片,皇帝陛下大喜:“朕也瞧上了这一处。”
随便走着时,刘据看到了上林苑的鹿,他先想到李敢——李广老将军终于封了侯,鹿失去了被史书记载的机会。
接着他又想到了白鹿币,一年一度诸侯王朝觐的时候又要到了,诸侯王们要花钱找皇帝陛下买白鹿皮,到时候肯定会怨声载道的。
刘据道:“阿翁,白鹿皮是一次性的吗?”
“嗯?”刘彻很快理解了一次性的意思,点头,“自然,不然还要朕给他们退回去不成?”
对上林苑的白鹿来说,皇帝陛下这项决定无疑是十分友好的,但对诸侯王们来说就不大好了。
七国之乱后,诸侯王们失去了治理封国和收赋税的权利,但他们毕竟有刘氏宗亲的身份在,想搞些没人性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刘据便提醒父亲:“阿翁,若是诸侯王们为此欺压百姓,您为天下万民的君父,可要为百姓们做主啊。”
刘彻原本漫不经心,闻言眼睛亮了亮:“朕让张汤盯着。”他揉了揉太子的头,笑道:“据儿素来懂得为为父分忧。”
刘据笑道:“为人子,为人臣,都是儿该做的。”
刘彻笑着点头:“近来也愈发会说好听话来奉承朕了。”
刘据跟在父亲身后走过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路:“阿翁可冤枉我了,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并非奉承。”
刘彻突然停下脚步,身后的刘据正低头看路,一时没注意撞在父亲身上了,他下意识抱住父亲的腰,鼻子磕在了后背上,有点酸。
刘据摸了摸鼻子:“阿翁?”
刘彻的声音里有得逞的笑意:“朕就知道你没抬头呢,每次走这条路都这么小心。”
刘据有点懵。
刘彻接着笑道:“鹅卵石都是一颗颗挑了铺上的,硌不到你的脚。”
刘据:“……”
陛下,我正字斟句酌的应付您呢!您倒好,已经玩起来了……不过,这倒说明我的伪装很成功,不枉我日日都要对着镜子练几遍眼神和表情。
——被卫青察觉,从而引发后头的事后,刘据吸取教训,好生自己练习了一番,今天的实践证明,成果显著。
太子殿下悲喜交加,到最后全化成了无奈,毕竟现在的皇帝陛下还没有做出以后那些猜疑他的事,他现在不过是一个想跟儿子玩闹的父亲。
“阿翁,我鼻子撞疼了。”刘据委屈巴巴道。
刘彻转头瞧了瞧,果然见他的鼻子红了,顿时有点心虚:“嗯……还行,朕瞧着没事。”
刘据抬手要摸,被他爹给拦住了:“你越摸越疼,做点别的事别想着,一会儿就好了。”
刘据有理由认为他爹这是要消灭证据,但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他只能听从,于是他被皇帝陛下拉着去钓鱼了。
刘彻钓鱼,刘据则是看随侍之人点燃熏蚊虫的草药,凑过去问了几种草药的名字。
刘彻道:“据儿,小声些,惊走朕的鱼了。”
刘据只好闭上嘴巴,刘彻却又开口道:“你也来试试。”
刘据便也拿了鱼竿在一旁坐下,他问道:“阿翁,若是我这边先有鱼咬饵,是不是就算我赢了?”
刘彻笑道:“你赢了,想同朕讨什么赏赐么?”
刘据道:“我还没有想到,但可以先给阿翁要下,等想到再说。”
“行。”皇帝陛下爽快地答应了,“只要你那边先咬饵,朕给你个赏赐的承诺。”
接着父子二人都不再说话,只专心地瞧着水面,然而太子殿下今日运气不好,皇帝陛下那边先有了动静。
“哎哟!”皇帝陛下拍了下额头,“朕忘了说,若朕赢了该如何呢?”
“哎呀!”刘据顾不上别的,忙丢了自己的鱼竿跑过去,“阿翁,起竿呀!别让鱼跑了!”
“对对对!”
天家父子手忙脚乱的拉起鱼线,随侍之人则紧张的护着瞧着,唯恐天底下最尊贵的这两个人因为一条鱼失足掉到水里去。
皇帝陛下运气极好,上钩的还不是一条小鱼,瞧着得有三斤左右。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今晚就用这条鱼入膳!”
身边人忙将鱼接了过去,又来服侍刘彻洗手,换鱼饵。
“据儿,你的竿呢?”刘彻擦干净手,方想起来问道。
刘据也洗了手,这会儿擦着,经他爹一提醒,他才想到要去看,然而为时已晚,他的鱼饵已经被吃掉了。
“无妨无妨。”刘彻安慰他,“再试一次就是了。”
只是皇帝陛下脸上带着笑,这个安慰显得不太有诚意就是了。
刘据倒也不大在意,本来就是他想放松下心情玩玩而已,又不是真的在比赛些什么。
至于父亲的赏赐,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皇帝陛下对他几乎是予取予求,他并不用特别去求。
说到底,刘据更多还是在哄他爹玩。
刘彻还在可惜:“失策失策,朕忘了提前与你说好了。”
刘据失笑:“现在说也不迟,阿翁想要什么?”
刘彻很认真:“那不行,再比一次。”
想法很好,却有人搅扰了皇帝陛下,有外国使臣进了大汉境内,尚未入长安,大鸿胪过来禀报,询问陛下的意思。
自博望侯张骞出使以后,这是头一个到大汉来回访的外交使团,刘彻对这次弘扬大汉国威的出使很上心,一听此事登时没了玩乐的心思,将大鸿胪叫过来仔细询问了一番。
这次来的不过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但地理位置正好在丝绸之路上,还是很重要的,刘据在脑海中描绘着地图。
大汉有接待外国使者的章程,刘彻命大鸿胪循旧例去办,他自己则暂时并没有回未央宫的打算。
“她就是多思多虑的性子。”卫子夫并不生气,反而叹息道,“这样的性情服侍陛下,日子可不好过。”
刘据道:“她好不好过,难道还要阿母你负责吗?”
卫子夫揉揉儿子气鼓鼓的脸颊,道:“你气什么?她就是来问我两句王夫人的事,这是她们夫人们间的事,我不掺和,她就有些难过了。”说到这里她摇摇头,“说到底陛下宠爱王夫人,并不是王夫人哪里究竟有多好,而是陛下觉得她好,她病恹恹的又如何,陛下就是瞧进眼里了。”
因皇后曾经照顾她几分,李夫人便以为皇后对自己另眼相看,会帮着自己争一争王夫人的宠爱,但她万万没想到,皇后根本就是置身事外的。
李夫人原以为自己有三个靠山,宫外有平阳长公主,宫里有皇帝和皇后,三角形忽然少了一个,她就有点忧虑了。
刘据听明白了李夫人愁从何来,不由揉了揉额头,皇帝喜欢谁,关皇后何事?李夫人可真会挑人问啊,真不知道该说她太聪明,还是聪明过头了。难道她以为皇后也需要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么?皇后就算想,她也不敢做,皇帝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皇后又不是好日子过够了想找点刺激!
刘据便道:“阿母以后少见她吧,本来好好的,瞧见她阿母被她传染上这份愁可了不得。”
卫子夫没撑住笑了:“倒不是我见她不见她了,只怕她几日都不会来见我了。”
会错了皇后的意,李夫人脸皮薄,恐怕得羞惭些日子了。
“那正好,阿母,你就要忙棉花的事了,也没空搭理伤春悲秋这点事。”刘据道。
卫子夫却道:“伤春悲秋是小事,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卫子夫在未央宫多年,她曾经也如李夫人一般忐忑不安的接受帝王的宠爱,因此对于李夫人的心情,她虽不能去管,心里却还是有些同情的。
刘据愣了愣,方道:“对不起,阿母,我……”
“你对不起什么?”卫子夫诧异道,“后宫里的事,你以后少说少管,据儿,你也不是小孩儿了,让陛下晓得,他会不高兴的。”
刘据只好道:“我知道,阿母你放心。”
133
第133章
◎伪装。◎
八月棉花收获,民间种植的自有官吏去管,皇家种的这些却要由帝后和太子来管,刘彻刘据父子二人管摘棉花,卫子夫管之后的加工处理。
皇帝陛下亲临棉花田,亲手摘了一筐棉花,太子随即也进了棉花田,他的个子虽矮些,但摘棉花已经足够了。
匈奴虽已称臣,但边疆的守军不可能立即撤回,以防匈奴异动,所以棉花做成的棉衣会加紧完成,作为皇帝陛下的赏赐送抵边关守军手中。
接下来刘彻要操心的事就很少了,他只需要验收最后的成果,卫子夫要忙的却就多了,刘据本想去帮帮母亲,却被他爹揪到了上林苑。
皇帝陛下很贴心,想要刘据自己选一处合心意的地方建博望苑。
刘据照着上辈子的地点指了一片,皇帝陛下大喜:“朕也瞧上了这一处。”
随便走着时,刘据看到了上林苑的鹿,他先想到李敢——李广老将军终于封了侯,鹿失去了被史书记载的机会。
接着他又想到了白鹿币,一年一度诸侯王朝觐的时候又要到了,诸侯王们要花钱找皇帝陛下买白鹿皮,到时候肯定会怨声载道的。
刘据道:“阿翁,白鹿皮是一次性的吗?”
“嗯?”刘彻很快理解了一次性的意思,点头,“自然,不然还要朕给他们退回去不成?”
对上林苑的白鹿来说,皇帝陛下这项决定无疑是十分友好的,但对诸侯王们来说就不大好了。
七国之乱后,诸侯王们失去了治理封国和收赋税的权利,但他们毕竟有刘氏宗亲的身份在,想搞些没人性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刘据便提醒父亲:“阿翁,若是诸侯王们为此欺压百姓,您为天下万民的君父,可要为百姓们做主啊。”
刘彻原本漫不经心,闻言眼睛亮了亮:“朕让张汤盯着。”他揉了揉太子的头,笑道:“据儿素来懂得为为父分忧。”
刘据笑道:“为人子,为人臣,都是儿该做的。”
刘彻笑着点头:“近来也愈发会说好听话来奉承朕了。”
刘据跟在父亲身后走过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路:“阿翁可冤枉我了,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并非奉承。”
刘彻突然停下脚步,身后的刘据正低头看路,一时没注意撞在父亲身上了,他下意识抱住父亲的腰,鼻子磕在了后背上,有点酸。
刘据摸了摸鼻子:“阿翁?”
刘彻的声音里有得逞的笑意:“朕就知道你没抬头呢,每次走这条路都这么小心。”
刘据有点懵。
刘彻接着笑道:“鹅卵石都是一颗颗挑了铺上的,硌不到你的脚。”
刘据:“……”
陛下,我正字斟句酌的应付您呢!您倒好,已经玩起来了……不过,这倒说明我的伪装很成功,不枉我日日都要对着镜子练几遍眼神和表情。
——被卫青察觉,从而引发后头的事后,刘据吸取教训,好生自己练习了一番,今天的实践证明,成果显著。
太子殿下悲喜交加,到最后全化成了无奈,毕竟现在的皇帝陛下还没有做出以后那些猜疑他的事,他现在不过是一个想跟儿子玩闹的父亲。
“阿翁,我鼻子撞疼了。”刘据委屈巴巴道。
刘彻转头瞧了瞧,果然见他的鼻子红了,顿时有点心虚:“嗯……还行,朕瞧着没事。”
刘据抬手要摸,被他爹给拦住了:“你越摸越疼,做点别的事别想着,一会儿就好了。”
刘据有理由认为他爹这是要消灭证据,但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他只能听从,于是他被皇帝陛下拉着去钓鱼了。
刘彻钓鱼,刘据则是看随侍之人点燃熏蚊虫的草药,凑过去问了几种草药的名字。
刘彻道:“据儿,小声些,惊走朕的鱼了。”
刘据只好闭上嘴巴,刘彻却又开口道:“你也来试试。”
刘据便也拿了鱼竿在一旁坐下,他问道:“阿翁,若是我这边先有鱼咬饵,是不是就算我赢了?”
刘彻笑道:“你赢了,想同朕讨什么赏赐么?”
刘据道:“我还没有想到,但可以先给阿翁要下,等想到再说。”
“行。”皇帝陛下爽快地答应了,“只要你那边先咬饵,朕给你个赏赐的承诺。”
接着父子二人都不再说话,只专心地瞧着水面,然而太子殿下今日运气不好,皇帝陛下那边先有了动静。
“哎哟!”皇帝陛下拍了下额头,“朕忘了说,若朕赢了该如何呢?”
“哎呀!”刘据顾不上别的,忙丢了自己的鱼竿跑过去,“阿翁,起竿呀!别让鱼跑了!”
“对对对!”
天家父子手忙脚乱的拉起鱼线,随侍之人则紧张的护着瞧着,唯恐天底下最尊贵的这两个人因为一条鱼失足掉到水里去。
皇帝陛下运气极好,上钩的还不是一条小鱼,瞧着得有三斤左右。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今晚就用这条鱼入膳!”
身边人忙将鱼接了过去,又来服侍刘彻洗手,换鱼饵。
“据儿,你的竿呢?”刘彻擦干净手,方想起来问道。
刘据也洗了手,这会儿擦着,经他爹一提醒,他才想到要去看,然而为时已晚,他的鱼饵已经被吃掉了。
“无妨无妨。”刘彻安慰他,“再试一次就是了。”
只是皇帝陛下脸上带着笑,这个安慰显得不太有诚意就是了。
刘据倒也不大在意,本来就是他想放松下心情玩玩而已,又不是真的在比赛些什么。
至于父亲的赏赐,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皇帝陛下对他几乎是予取予求,他并不用特别去求。
说到底,刘据更多还是在哄他爹玩。
刘彻还在可惜:“失策失策,朕忘了提前与你说好了。”
刘据失笑:“现在说也不迟,阿翁想要什么?”
刘彻很认真:“那不行,再比一次。”
想法很好,却有人搅扰了皇帝陛下,有外国使臣进了大汉境内,尚未入长安,大鸿胪过来禀报,询问陛下的意思。
自博望侯张骞出使以后,这是头一个到大汉来回访的外交使团,刘彻对这次弘扬大汉国威的出使很上心,一听此事登时没了玩乐的心思,将大鸿胪叫过来仔细询问了一番。
这次来的不过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但地理位置正好在丝绸之路上,还是很重要的,刘据在脑海中描绘着地图。
大汉有接待外国使者的章程,刘彻命大鸿胪循旧例去办,他自己则暂时并没有回未央宫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