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于是,趁着这段清闲的空当,大蒜才开始收割,刘据先琢磨起多种甘蔗制糖的事了——这就是不用自己辛苦打地盘的好处。
  刘据为此还特意跑到群里去跟扶苏嘚瑟了两句,结果只换来一个白眼,秦太子可比汉太子忙多了。
  刘据见状反思片刻,然后果断将新式制糖法呈给他爹,自己做甩手掌柜去了。
  ——刘据上辈子做过许多年太子,深谙一个道理,该皇帝办的事,太子千万不要揽,做成了没多少好处,但坏了事,责任全是太子的。
  随着对匈奴作战的节节胜利,皇帝陛下其实是有点缺钱的,所以这几年他一直想该怎么增加国库的收入。
  制糖和瓷器、丝绸一样,都是细水长流的买卖,在挣外国人的钱之前,皇帝陛下决定等做成功了,先刮一刮国内他看不顺眼的诸侯王们的油水。
  一个夏天,瓷器为皇帝陛下赚回来了许多金子,但刘彻却很不高兴。
  诸侯王既然能买得起价值千金的瓷器,这只能说明他们手里还有更多金子!
  诸侯王们瞧着都要富可敌国了,皇帝陛下当然非常不悦。
  每年秋天,是诸侯王一年一度朝觐的日子,按照惯例,他们除了要给陛下献上酎金,还要进贡当地特产。
  本来现在的皇帝陛下就不喜欢诸侯王,又手腕凌厉,不好相与,麾下还有个比匈奴人还凶残的大将军,诸侯王们每年来朝觐就够胆战心惊了,偏偏今年还有淮南王谋反的事爆出来,他们就愈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了。
  然而,没想到即便如此,大多数诸侯王也没在皇帝陛下那里得个好脸,说不到两句话都就被不咸不淡的打发走了。
  ——诸侯王们当然不想多和皇帝陛下多说话,但……现在陛下这个态度明显更吓人,他不会也想学他爹削藩吧?
  ——他不记得七国之乱了吗?
  ——诸侯王们还有本事搞出七国之乱吗?
  三连问下,众人看看已经被定上谋反大罪,就等着皇帝如何处置的淮南王,他们忽然觉得推恩令其实挺不错的,皇帝陛下放过他们吧!
  大蒜收割完成后,刘据正忙着试验大蒜素,诸侯王朝觐原本是与他无关的一件事,结果却有人来给他送礼了。
  刘据:“……”
  诸侯王在长安待不到一个月,就这点时间还得给我找事?太子见诸侯王,我嫌自己过得太舒坦了吗?
  刘据当即令人回绝了所有礼物和见面的邀约,但不等他继续回去工作,刘彻就派人来请他了。
  宣室殿中,皇帝陛下微微笑道:“据儿,都有谁给你送礼了?”
  刘据觉出不妙来,如实答道:“我没有记。”
  刘彻又道:“你全部拒绝了?”
  刘据猜到了父亲的打算,他在心里默哀一声,道:“是,阿翁,还有人想要见我,我也都拒绝了。”
  刘彻道:“据儿,你做得这就不对了,诸侯王都是刘家长辈,你怎么如此无礼?来,朕教给你如何做。”
  诸侯王们不脱层皮,是别想离开长安了。
  刘据没忍住幸灾乐祸的笑:“请阿翁教我。”
  刘彻绷着脸道:“据儿,不许笑。”
  刘据忙学着父亲的模样绷紧了脸:“诺。”
  107
  第107章
  ◎诸侯王。◎
  实在摸不清皇帝心思的诸侯王们有几个想着要不要走走太子的门路,毕竟太子可是皇帝盼了多少年才盼来的儿子,听说在皇帝跟前很有脸面,加上他年纪又小,估计很好骗……不是,是很心软,说不定能从他那里探听到几分近来皇帝的心思,他们也好能避开令皇帝不悦的点,不求讨好皇帝,只要别触皇帝的霉头就行。
  但头几个给太子送礼的都被退了回来,求见太子的也吃了闭门羹,就在他们觉得这条路也走不通的时候,有消息不灵通,这会儿才打点去给太子送礼的,太子宫竟然收下了!
  之后,对于诸侯王送过来的礼物,太子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有人求见,他也不再拒绝,还摆出晚辈的姿态来,待人彬彬有礼客气有加,跟他那个冷着脸眼神有刀子的老子浑然不同,令诸侯王们如沐春风。
  等从太子宫中出来他们才反应过来,哎,我要打听的陛下心思呢?我怎么忘记问了?都是太子太热情好客了,我竟然不小心忘了正事!
  头一次诸侯王们还回不过味来,再去了两趟三趟后,掏出去一堆厚礼之后,终于有人品出了点滋味。
  他们是不是反过来被太子给骗了?
  有几个人凑在一起一合计,太子收礼从不手软,漂亮话一句不少说,但有用的话那是一个字没透露。
  太子那么点个小人,把他们这些他父辈祖辈的诸侯王都给骗了?
  不可能吧?
  绝对不可能!
  诸侯王们自诩是一群老狐狸,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会栽在一个孩子手里!
  老子就算了,儿子他们也斗不过?
  怎么可能!
  诸侯王们鼓了鼓劲,再次上了太子宫,打算讨回些面子。
  然后,太子摆出棋盘,和颜悦色地问道:“下棋吗?”
  诸侯王:“……”
  笑什么笑?你祖父当年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事,当我们都不知道吗!
  为免大汉太子棋盘之下再添一个亡魂,对于下棋的邀请,诸侯王们敬谢不敏。
  ……
  宣室殿中,刘彻瞧了眼堆积成小山的锦盒,冷笑一声:“朕果然还是太手软了。”
  刘据笑了笑,道:“我瞧他们精神头好得很,尤其是年纪大的那几位,阿翁尽管折腾他们,一时半刻不会有事的。”
  刘彻面上的冷意消了些:“他们自然很有精神了,折腾了多少年,如今还活蹦乱跳的。”他摆摆手,“不说他们,据儿,这次你立了功,想要什么赏赐?”
  刘据道:“儿为父亲做事,臣为君上做事,都是分内职责,我不要赏赐,只要阿翁得偿所愿,便是予我赏赐了。”
  刘彻笑了,他揉揉儿子的头:“朕知道你懂事,但赏罚分明,也是你阿翁得做到的,你有功,当然要赏。”
  刘据顿了顿,待要说话时,他爹又开口了。
  “这些你拿回去,过会儿朕再给你挑些。”刘彻指了指诸侯王们送的礼,“前日朕在上林苑用的那张弓不错,你拿着,还有你的马,朕再赐你一匹好的。”
  刘据笑道:“既如此,我便不推辞了,不过,阿翁,这些我不要,我只想要阿翁的弓和马。”
  “你小子……”刘彻弯腰捏捏他的脸,脸上的冷意已经彻底褪去,只留下了满含着熨帖的笑容,“依你。”
  “多谢阿翁。”刘据笑道。
  “来。”刘彻握住儿子的手,“朕带你去挑一匹好马,朕记得上次你舅舅带回来的马,有了个马崽子,若是不错,你带回去养,另外再给你挑一匹高头大马……”
  然而父子二人还没走出宣室殿,丞相公孙弘就来求见了,他的事倒还好说,但紧接着,张汤回到长安,求见陛下,说是搜到了淮南王谋反的证据,必须面陈。
  正值诸侯王朝觐时,这会儿张汤就搜查出了淮南王谋反的罪证,刘据不由看向他爹,这真的是凑巧吗?
  刘彻笑了笑,道:“叫他来……据儿,等会儿朕再领你去挑马。”
  刘据起身道:“我……”
  刘彻却将人拉住:“你也跟着听听。”
  公孙弘自然也留了下来,闻言他不禁看向太子,即便是当今陛下,这么小的年纪,先帝也没有许他议政呢。
  看起来,陛下偏疼太子不比先帝当年疼他少。公孙弘心下思索着。
  刘据有些吃惊,上辈子父亲教他政务也是在十岁以后了,让他参与朝政则要再等些年,这次提前了那么久吗?
  刘彻拍拍他的手,轻声道:“你只管听着。”
  刘据乖巧地点头。
  张汤很快就来了,他面上虽有风尘之色,衣裳却干干净净,显然是梳洗过才来面君的。
  毕竟陛下有洁癖,就算想表现为了陛下鞠躬尽瘁日夜奔驰的辛劳,也首先得不让陛下受不了。
  张汤将淮南王谋反的罪证呈上,刘据跟着看了眼,文书、符节等等都有,刘安的确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只不过他准备的再充足,也一直停留在计划阶段,不敢实施,就算是谋反,听起来却有种忍俊不禁的感觉。
  刘彻嗤笑一声,命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张汤审理此案。
  之后皇帝陛下照样心情愉快的领着太子去挑马,刘据忍不住多看了他爹几眼。
  诸侯王们送厚礼,家财万贯,他看着生气,淮南王谋反的证据摆在眼前,他却乐了。
  虽然淮南王的确挺搞笑,但如果知道自己谋反的事逗笑了皇帝陛下,恐怕等不到皇帝派宗正过去,他现在就要羞愤自杀了。
  看到刘据再度望向他的眼神,刘彻道:“诸侯王一代不如一代,据儿,我大汉天子却要一代强过一代,如此,将来大汉只在帝王手中,再也不会有什么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