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扶苏忙笑道:“我知道阿父挂心我,但朝政公务自然是一等一要紧的,我是怕这些小事搅扰了阿父。”
“怎么会呢?”蒙毅笑道,“前日我同大王回禀时,闻得公子聪敏,他很是喜悦。”
扶苏知道避无可避,往后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少不得需要担些虚名了,遂只能笑一笑算了。
蒙毅身上背了大王的命令,又见扶苏着实聪慧,不想辜负这番造化,见扶苏面色好了些,他便不再与之闲话,而是开始边散步边讲文章。
扶苏这才知道,原来他方才与自己闲话,又提起父亲夸奖自己,不过是想让自己放松心情,他好再教学。
原来是在哄小孩儿。
扶苏心下便有些好笑,随即又郑重起来,蒙家兄弟对父亲的忠心苍天可鉴,自己也不能辜负蒙毅的苦心呐。
上午蒙毅上一次课,下午就是昌文君,他比蒙毅年长,入朝为官的时间也更长,讲解的内容也更深一些。
昌文君与后来被拥立为楚王的昌平君乃是同族,从血脉上来讲,这二人与扶苏一样,都是秦人和楚人结合的后裔。
不过,上一世时,扶苏与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交集。
楚国灭亡时,扶苏才十来岁,昌平君虽早就与楚国有勾连,却不会打一个没什么用的年幼公子的主意。
昌文君不如蒙毅讲得有趣就罢了,为人也不够善解人意,扶苏边听边走神。
不知道昌平君是何时开始与楚国有勾连的,扶苏默默盘算着,虽然他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为惧,但他背叛了父亲,这就由不得扶苏不深思了。
当年嫪毐之乱时,昌平君昌文君曾奉命平乱,为父亲信任,是有功之臣。
但他却背叛了父亲。
从幼年之时到去世之后,父亲被许多人背叛过,从父亲母亲到臣属儿子,这些人本该爱他敬他忠于他,却一个个都辜负了他。
在扶苏看来,背叛父亲的人中也包括自己,他不懂父亲对自己的看重,他误了父亲的基业,他误了大秦。
背叛父亲的人自然不能轻易饶过,但有用的还是要物尽其用的。
我还有用,待我为父亲完成我能做的,我会去向父亲请罪,任凭父亲处置。
扶苏按按心口,安抚下心中的躁动,好让自己不要提刀去砍人,更不要先砍自己。
……
之后扶苏没有再去找嬴政说什么先王们托梦的事,只是等着纸和雕版做出来。
不过除了每天听两位老师讲课,扶苏照旧日日往嬴政那里去报道,偶尔嬴政闲了,在不留臣子们吃饭叙君臣之情时,就会叫他过去父子二人一起吃个饭,顺便聊聊扶苏读书进度的事。
李映感叹道:“你爹真忙啊,除了吃饭我看别的时候他是一点儿空都没有。”
扶苏道:“我爹向来是宵衣旰食,他之所以早逝,除了那些该死的方士欺骗他,只怕还有积劳成疾的缘故。”
李映道:“大公子,你也别伤心,秦汉这会儿人的平均寿命本来就低,你爹上辈子死的那年龄真不算早逝,李太子他爹比你爹晚生了几百年,也没比你爹多活几年啊!又不是谁都跟卫太子他爹似的,在公元前就能实现四世同堂了。”
扶苏道:“你说的有道理。”
李映道:“是吧……”
“所以我打算分享给他们二人听。”扶苏不知何时掏出了手机,正往群中发消息。
李映觉得这话头不对,手忙脚乱拿了自己的手机出来,然后发现扶苏录下了他方才的话,并且发到了群中。
李映:“……”
“不是……”李映崩溃道,“这手机还有录音功能?我怎么不知道?”
扶苏好心提醒道:“还有手电筒,还能定闹钟,好多基础功能都有,你有空可以慢慢试。”
李映捂脸,已经不敢看群中的消息了。
李承乾先听完了语音,回复到:汉武帝哪能是寻常皇帝能比的,毕竟他虽然凭本事四世同堂了,也凭本事杀了两代啊,谁家皇帝夷自己的三族啊。
扶苏:高明兄,别这么说。虽然卫太子和他的儿子们都死了,但皇曾孙还活着,而且汉武帝还有其他的儿子孙子活着,这么来说,其实四世同堂还在的。
李承乾:扶苏兄说的是,是我不严谨了。
刘据:……不是,我招谁惹谁了?你们爹短命难道怪我吗?
李承乾:我有病,别惹我
刘据:咸阳市秦都区有两条路,一条是秦皇路,一条是扶苏路。
李承乾:扶苏兄,我说句公道话,你开的头。
刘据:你有病你有理吗?
群里安静了,李映却摸不着头脑:“秦皇路和扶苏路怎么了?大公子,你怎么不说话了?”
扶苏摊开竹简,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李映自力更生的查了查,默默关上了手机,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真是一点儿交集都没有呢。
……
又过了五日,扶苏被嬴政叫过去,先见到了第一批做好的纸。
嬴政手边搁着写了字的纸,他让扶苏过来,口中笑道:“我试过了,这纸甚好,你立了功,先赏你用。”
扶苏笑着推辞道:“阿父,纸既然好,还是先用于朝堂大事,我有竹简,用不上这个。”
嬴政显然心情很好,说话时不仅面上,语气都带着藏不住的笑意:“先王们虽给了详细的造纸技艺,他们却是头一次做,尚不熟练,才耽搁了这些日子做好,现在他们已经做熟练了,往后这纸就不是稀罕物了。”
扶苏前头不过是装作不懂的模样,此时听父亲如此说,便从善如流地躬身领赏了。
嬴政又道:“雕版也好了……”
扶苏听父亲细细说了雕版的好处,虽早已清楚,但他并不像听蒙毅和昌文君上课时那样走神,而是听得认真。
扶苏想,父亲心中的怀疑想必已经尽消了,自己编造出来的先王们,父亲已经相信了。
话到尾声时,嬴政道:“扶苏,这是你的功劳,你要什么赏赐,这次阿父许你自己提。”
扶苏摇头道:“阿父已经给了我赏赐,况且,这原不是我的功劳,我受之有愧。”
“怎么不是你的?”嬴政屈指敲敲扶苏的额头,笑道,“若没有你的转述,咱们秦国也得不到这两个好处,往后再有更多的好东西,你自然也有一份功劳。”
“秦法历来赏罚分明,寡人说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嬴政在扶苏面前甚少自称寡人,这会子板起脸来一说倒显不出严肃,而是像在唬人。
始皇帝的威严在长子面前好像是会打些折扣,扶苏想,我上辈子总是跟阿父刚,也是一种恃宠生娇了。
因为这个迟到了两千多年的发现,扶苏笑得将眼睛都眯了起来:“阿父,那我就要一个赏赐。”
嬴政见长子这样喜形于色,才扳起来的脸霎时间又柔和下来了:“哦,你想要的是什么?”
扶苏笑道:“我想再要一位老师,是一位叫韩非的先生。”
【作者有话说】
按周岁算,嬴政死的时候49,李世民50,刘彻69。
四世同堂:刘彻——刘据——刘进——刘病已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秦皇路和扶苏路来自网上搜索,从地图上来看两条路没有相交集。作者没有去过当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6
第6章
◎韩非。◎
听了长子的话,嬴政不禁低头看了眼自己才抄在纸上的文章,正是出自韩非之手。
蒙毅和昌文君每日教扶苏些什么,嬴政并不会细问,但韩非这个名字没理由会出现在这两个人嘴里。
于是,嬴政问道:“扶苏,是先王们告诉你,要让你同阿父说,请韩非做你的老师吗?”
“不是。”扶苏摇头,“是大父和昭襄先王谈论了韩先生的文章,他们甚是喜欢。大父告诉我,这位韩先生现在就在咸阳。我想,能写出大父和昭襄先王都喜欢的文章,必定会是一位好先生的。阿父,韩先生好吗?”
自商鞅变法后,秦便重法家,两位先王喜欢韩非的文章,不足为奇,毕竟,嬴政自己也爱不释手。
不过,韩非非秦国人,一心只想存韩,无法为嬴政所用,这让他烦心不已。
扶苏这么一提,熟悉的烦恼再次袭上心头,嬴政连长子的话都忘了回。
扶苏只好又道:“阿父,是不是韩先生不能来教我,没关系,我可以再选一个别的老师。”
嬴政回过神来,手指按住写有韩非文章的纸。
能有一个精于法家的先生做扶苏的老师,自然很好,事实上,嬴政也有此打算,只不过他选中的老师是李斯。
刚想顺着扶苏的话再给他选个别的老师,忽然想到李斯近来三番五次暗示自己韩非不能为秦所用,将来恐生祸患的话。
一山难容二虎,嬴政知道李斯的小心思,不过他并不介意这一点,因为此话的确不是没有道理,他的确容不下韩非离开秦国。
“怎么会呢?”蒙毅笑道,“前日我同大王回禀时,闻得公子聪敏,他很是喜悦。”
扶苏知道避无可避,往后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少不得需要担些虚名了,遂只能笑一笑算了。
蒙毅身上背了大王的命令,又见扶苏着实聪慧,不想辜负这番造化,见扶苏面色好了些,他便不再与之闲话,而是开始边散步边讲文章。
扶苏这才知道,原来他方才与自己闲话,又提起父亲夸奖自己,不过是想让自己放松心情,他好再教学。
原来是在哄小孩儿。
扶苏心下便有些好笑,随即又郑重起来,蒙家兄弟对父亲的忠心苍天可鉴,自己也不能辜负蒙毅的苦心呐。
上午蒙毅上一次课,下午就是昌文君,他比蒙毅年长,入朝为官的时间也更长,讲解的内容也更深一些。
昌文君与后来被拥立为楚王的昌平君乃是同族,从血脉上来讲,这二人与扶苏一样,都是秦人和楚人结合的后裔。
不过,上一世时,扶苏与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交集。
楚国灭亡时,扶苏才十来岁,昌平君虽早就与楚国有勾连,却不会打一个没什么用的年幼公子的主意。
昌文君不如蒙毅讲得有趣就罢了,为人也不够善解人意,扶苏边听边走神。
不知道昌平君是何时开始与楚国有勾连的,扶苏默默盘算着,虽然他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为惧,但他背叛了父亲,这就由不得扶苏不深思了。
当年嫪毐之乱时,昌平君昌文君曾奉命平乱,为父亲信任,是有功之臣。
但他却背叛了父亲。
从幼年之时到去世之后,父亲被许多人背叛过,从父亲母亲到臣属儿子,这些人本该爱他敬他忠于他,却一个个都辜负了他。
在扶苏看来,背叛父亲的人中也包括自己,他不懂父亲对自己的看重,他误了父亲的基业,他误了大秦。
背叛父亲的人自然不能轻易饶过,但有用的还是要物尽其用的。
我还有用,待我为父亲完成我能做的,我会去向父亲请罪,任凭父亲处置。
扶苏按按心口,安抚下心中的躁动,好让自己不要提刀去砍人,更不要先砍自己。
……
之后扶苏没有再去找嬴政说什么先王们托梦的事,只是等着纸和雕版做出来。
不过除了每天听两位老师讲课,扶苏照旧日日往嬴政那里去报道,偶尔嬴政闲了,在不留臣子们吃饭叙君臣之情时,就会叫他过去父子二人一起吃个饭,顺便聊聊扶苏读书进度的事。
李映感叹道:“你爹真忙啊,除了吃饭我看别的时候他是一点儿空都没有。”
扶苏道:“我爹向来是宵衣旰食,他之所以早逝,除了那些该死的方士欺骗他,只怕还有积劳成疾的缘故。”
李映道:“大公子,你也别伤心,秦汉这会儿人的平均寿命本来就低,你爹上辈子死的那年龄真不算早逝,李太子他爹比你爹晚生了几百年,也没比你爹多活几年啊!又不是谁都跟卫太子他爹似的,在公元前就能实现四世同堂了。”
扶苏道:“你说的有道理。”
李映道:“是吧……”
“所以我打算分享给他们二人听。”扶苏不知何时掏出了手机,正往群中发消息。
李映觉得这话头不对,手忙脚乱拿了自己的手机出来,然后发现扶苏录下了他方才的话,并且发到了群中。
李映:“……”
“不是……”李映崩溃道,“这手机还有录音功能?我怎么不知道?”
扶苏好心提醒道:“还有手电筒,还能定闹钟,好多基础功能都有,你有空可以慢慢试。”
李映捂脸,已经不敢看群中的消息了。
李承乾先听完了语音,回复到:汉武帝哪能是寻常皇帝能比的,毕竟他虽然凭本事四世同堂了,也凭本事杀了两代啊,谁家皇帝夷自己的三族啊。
扶苏:高明兄,别这么说。虽然卫太子和他的儿子们都死了,但皇曾孙还活着,而且汉武帝还有其他的儿子孙子活着,这么来说,其实四世同堂还在的。
李承乾:扶苏兄说的是,是我不严谨了。
刘据:……不是,我招谁惹谁了?你们爹短命难道怪我吗?
李承乾:我有病,别惹我
刘据:咸阳市秦都区有两条路,一条是秦皇路,一条是扶苏路。
李承乾:扶苏兄,我说句公道话,你开的头。
刘据:你有病你有理吗?
群里安静了,李映却摸不着头脑:“秦皇路和扶苏路怎么了?大公子,你怎么不说话了?”
扶苏摊开竹简,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李映自力更生的查了查,默默关上了手机,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真是一点儿交集都没有呢。
……
又过了五日,扶苏被嬴政叫过去,先见到了第一批做好的纸。
嬴政手边搁着写了字的纸,他让扶苏过来,口中笑道:“我试过了,这纸甚好,你立了功,先赏你用。”
扶苏笑着推辞道:“阿父,纸既然好,还是先用于朝堂大事,我有竹简,用不上这个。”
嬴政显然心情很好,说话时不仅面上,语气都带着藏不住的笑意:“先王们虽给了详细的造纸技艺,他们却是头一次做,尚不熟练,才耽搁了这些日子做好,现在他们已经做熟练了,往后这纸就不是稀罕物了。”
扶苏前头不过是装作不懂的模样,此时听父亲如此说,便从善如流地躬身领赏了。
嬴政又道:“雕版也好了……”
扶苏听父亲细细说了雕版的好处,虽早已清楚,但他并不像听蒙毅和昌文君上课时那样走神,而是听得认真。
扶苏想,父亲心中的怀疑想必已经尽消了,自己编造出来的先王们,父亲已经相信了。
话到尾声时,嬴政道:“扶苏,这是你的功劳,你要什么赏赐,这次阿父许你自己提。”
扶苏摇头道:“阿父已经给了我赏赐,况且,这原不是我的功劳,我受之有愧。”
“怎么不是你的?”嬴政屈指敲敲扶苏的额头,笑道,“若没有你的转述,咱们秦国也得不到这两个好处,往后再有更多的好东西,你自然也有一份功劳。”
“秦法历来赏罚分明,寡人说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嬴政在扶苏面前甚少自称寡人,这会子板起脸来一说倒显不出严肃,而是像在唬人。
始皇帝的威严在长子面前好像是会打些折扣,扶苏想,我上辈子总是跟阿父刚,也是一种恃宠生娇了。
因为这个迟到了两千多年的发现,扶苏笑得将眼睛都眯了起来:“阿父,那我就要一个赏赐。”
嬴政见长子这样喜形于色,才扳起来的脸霎时间又柔和下来了:“哦,你想要的是什么?”
扶苏笑道:“我想再要一位老师,是一位叫韩非的先生。”
【作者有话说】
按周岁算,嬴政死的时候49,李世民50,刘彻69。
四世同堂:刘彻——刘据——刘进——刘病已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秦皇路和扶苏路来自网上搜索,从地图上来看两条路没有相交集。作者没有去过当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6
第6章
◎韩非。◎
听了长子的话,嬴政不禁低头看了眼自己才抄在纸上的文章,正是出自韩非之手。
蒙毅和昌文君每日教扶苏些什么,嬴政并不会细问,但韩非这个名字没理由会出现在这两个人嘴里。
于是,嬴政问道:“扶苏,是先王们告诉你,要让你同阿父说,请韩非做你的老师吗?”
“不是。”扶苏摇头,“是大父和昭襄先王谈论了韩先生的文章,他们甚是喜欢。大父告诉我,这位韩先生现在就在咸阳。我想,能写出大父和昭襄先王都喜欢的文章,必定会是一位好先生的。阿父,韩先生好吗?”
自商鞅变法后,秦便重法家,两位先王喜欢韩非的文章,不足为奇,毕竟,嬴政自己也爱不释手。
不过,韩非非秦国人,一心只想存韩,无法为嬴政所用,这让他烦心不已。
扶苏这么一提,熟悉的烦恼再次袭上心头,嬴政连长子的话都忘了回。
扶苏只好又道:“阿父,是不是韩先生不能来教我,没关系,我可以再选一个别的老师。”
嬴政回过神来,手指按住写有韩非文章的纸。
能有一个精于法家的先生做扶苏的老师,自然很好,事实上,嬴政也有此打算,只不过他选中的老师是李斯。
刚想顺着扶苏的话再给他选个别的老师,忽然想到李斯近来三番五次暗示自己韩非不能为秦所用,将来恐生祸患的话。
一山难容二虎,嬴政知道李斯的小心思,不过他并不介意这一点,因为此话的确不是没有道理,他的确容不下韩非离开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