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傅瑛轻声笑,半晌放声大笑,阴恻恻地发誓自己终将砍了二弟傅润的人头。
  真是好一个仁善孝悌的太子!
  罗住春毫无形象地手脚大张趴在泥墙上,渐渐听不清了,暗叹自己不中用,披衣回被窝。
  他灰白的唇哆嗦两下,双手平放于腹部,轻不可闻地骂道:
  “狗儿子。先帝爷但凡知道,夜里该命无常抓他们的魂下地狱!”
  那厢傅瑛对老太医的诅咒毫无察觉,起身为石斌送行,瞟看手中一沓子四四方方的供词。
  石斌抚平衣衫的褶皱,“殿下留步。迟则生变,老夫先回杭州了。”
  傅瑛点头,将罗住春的“狗爬字”递过去。
  石斌没有接。
  跟在他身后的师爷连忙恭恭敬敬接了收好,拱手贺道:“济天殿近在眼边也。”
  “哈哈哈,好!仔细交代占城人掩藏火药。二弟当年如何陷孤于不孝,孤今日也要让他尝尝。”
  三人纷纷嘴角上翘。
  他们却不知道:手里这份“字字泣血”的陈述墨迹浓淡不一,放远了看,暗合八思巴文字。
  何谓八思巴文?
  此文字是元世祖朝国师八思巴创制的通行文,回形、方体,类似汉字的反切法,据音拼读。
  数张供词表面上是回忆文宗病重以致驾崩与二皇子润脱不了干系,实则仅写着十六个大字:
  [天之皇帝,莫敢不从。叛则受诛,忠则有傅(福)。]
  傅氏遥承唐风,经营五世,国内久不闻蒙古语,士大夫哪里认识这种像迷宫图一样的文字。
  罗住春虽是蒙古人,也是无意翻到家里一本教当时官吏学写八思巴字的小书,才学会了它。
  蒙古人讨厌冷面孔的孩子,而废太子恰恰是这种阴冷的长相,好像随时盘算着坏勾当。
  罗住春当年绝食半月方换来一道圣旨获许回嘉兴养老,岂能因废太子的事毁于一旦。
  何况他相信自己的傻徒弟一定拿全家性命在陛下面前保他忠心。
  可惜傅瑛向来轻视禁宫“豢养”的蒙医,不以为意,最后瞟了一眼供词,居高临下地说:
  “你们去吧。孤回不去京都了,除非……”
  一旦起事夺皇位,他留在京都的家小必会被傅润的人残忍杀害。
  唉。罢了。大丈夫不拘小节。
  女人孩子没了以后还能有,将来做了皇帝,好生追封太子妃和两个儿子便是。
  *
  苏州。
  傅润说着说着打了个喷嚏,在江浙行省新制堪舆图上圈画的朱笔划出好长一条痕迹。
  江德茂示意众人噤声,关心地问:“陛下要不歇一会儿罢?”
  傅润俯瞰围成三圈的江苏省各府县的忠心于他的官员将领,掩下疲惫,摇摇头。
  不知哪个混账在咒他。
  江德茂亲自端茶倒水,低着头继续说:“若石斌敢在杭州起兵,江苏境内的兵当日即从湖州、嘉兴两地入浙江,另一路从上海港绕至舟山登岸,衢州、台州两地在中接应拆解浙东浙西。安徽总督白昭和刘常褒是姻亲,陛下命他救驾,臣料他不敢不听。”
  常州知州刘问庭诚惶诚恐地出列,替被点名的伯父担保下此事。
  傅润:“不,白昭固然惧内,也极孝顺,他母亲王夫人是太子少傅王罕的姑母。”
  “王夫人是出嫁女,当年下嫁白家,与家里父母闹得厉害。”一双鬓斑白的官员说。
  傅润垂眸喝茶,“‘儿行千里母担忧。’王夫人岂舍得她唯一的儿子涉险丢命。孤的意思是……待白昭与母亲讲明家国大义,再磨磨蹭蹭领了旨,至少是五天之后。等他赶来,太子都死了。”
  “陛下圣明。下官也是这么个意思。本来为官是为天下为苍生,与家里人无关,可为官讲求忠孝,忠孝有时不能两全,反为人情所累,以至于优柔寡断、错失良机,也是有的。”
  “陛下深知人情,洞察人心!父母之爱,古往今来,确难割舍。”
  有人带头,立时嗡嗡一片吵闹。
  傅润微怔,盯着茶碗边沿的水渍,“孤如何知道父母之爱。不过是读了古往今来的故事。”
  众人以江德茂为首,闻言大骇,明白不慎戳中圣人伤心事,机灵点的就赶紧换了话题。
  傅润只是抱着手炉听他们说话,偶尔出声,神色淡淡的。
  突然有使者递新消息进来。
  江德茂耳朵竖起听罢,恳劝道:“陛下,杭州城内又有异动,臣等请陛下回京。”
  “是啊,陛下,废太子不足为惧,万一伤着陛下的龙体,那才是臣的过失。”
  傅润固执,摇摇头,“孤一走,非但杀不掉石斌这狗东西,江浙还是太子的老巢。”
  江德茂大急:“可、可陛下在——那么请陛下移驾徐州,苏州离杭州到底太近了。”
  梁上忽然传来一阵模糊的笑声,“怕啥,有俺呢。”
  傅润挑眉,更不急着走了,“都出去歇歇罢。”
  他慢悠悠擦拭手肘的墨渍,余光瞥见一抹银白色。
  在福建待了整整一年调查李相庶弟李少臣的暗卫飞玄跳下横梁,懊恼地戴上总是散开的兜帽,跪地复命道:“飞玄来迟,没能赶上大皇帝的生辰,祝大皇帝万岁万岁。”
  傅润笑,看向从廊柱后现身的高文鸢,“都起来吧。乘船来的?李少臣知道你是谁了么?”
  飞玄学汉人作揖,因晕船而脚软,一头银发再度滑出兜帽,抬头时翠绿的眼睛闪烁着狡猾。
  *
  四月初七,停泊在杭州城外的番船经历了一次临时抽查。
  奉皇帝旨意上船的漕军分列站定,肩披赤红鎏金虎头长袍的年轻人板着脸说:“开仓!”
  占城使者阿图鲁儿急眼,伸手想拦,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伪装成漕运千户冯咎的飞玄在福建官衙可不是白待的,一口官话说得很流利了,两指并拢抚摸脸上的人皮面具,“你这癞蛤蟆,小爷在海上杀过一船日本海寇,再撕扯,剪了你的舌头!”
  阿图鲁儿虽然听不懂,见对方那副模样就差不多明白了,担忧地一再回望水手们的船舱。
  飞玄觉得好玩,试图模仿大皇帝在济天殿上朝理政时的气势,“来六个人,去看看!”
  “唉不!不、不好的!不!”阿图鲁儿急得脖子通红。
  半个时辰后。
  漕军们把搜到的但凡不合规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堆放在甲板上。
  四把未开刃的弯刀。
  会官话的舵手连说带比划地解释,“这是防身用的。官人,我们知道不许带兵器,但海洋上有太多太多的海盗和凶猛的海兽,没有这个,船员们不敢上船冒险啊。”
  手持记录簿的漕军也明白,粗声粗气道:“缴八十两银钞。”
  两面鼓,十把铁锹。
  舵手欲言又止,见那冯千户一副不能明白的呆样,少不得将刚才的解释再说一遍。
  漕军叹气,“缴六十两。”
  此外是一筐福州产的上等青花瓷。
  阿图鲁儿的小眼睛眨了眨,捂唇轻咳几声。
  这是走私。算他们理亏。
  飞玄拧眉,“其余呢?”
  “没了。”
  飞玄顶着冯咎的脸复杂地看向阿图鲁儿,因这张脸俊俏风流,神情颇有些暧昧。
  阿图鲁儿嘿嘿笑,两腮鼓起,厚嘴唇一张一抿,眼看要发出“呱”声——
  飞玄晕船症还未痊愈,转身往其他番船去,“走吧!晦气!就这些东西,何必害怕惊惶!”
  见漕军一行人风风火火地走远,舵手憨厚的脸上不禁浮现一丝轻蔑。
  阿图鲁儿也收起蠢相,用占城语说:
  “这在汉人的兵书里叫声东击西,卸其疑心。炸城楼的真家伙,他们是找不到的。”
  ……
  完成主子吩咐的事后,飞玄骑马奔回苏州复命,结果撞见一脸急色正想跳河找人的高文鸢。
  “大皇帝哩?”
  高文鸢深吸一口气,指向苏州城外的青山,又指向湍急的河流,“殿、殿下。”
  “?”
  “你在杭州闹的动静太大;苏州连夜大雨,殿下的目疾又犯了;江大人权衡利弊、坚持护送殿下去徐州休息,谁想有个武功在你我之上的贼老头趁机带走了殿下,欃枪去追,他们——”
  “?”
  “他们跑得太快,江大人自有主意,俺追不上,遥遥瞧着那老头和欃枪似乎认识。唔,可恶。”
  “??”
  高文鸢自从离开山海关护着主子出生入死,谁不佩服他尽忠职守,就没在短短两个月内犯过这么多错,气得好脾气也坏了许多,喝道:“别看俺啦!你轻功好,快去找人!俺咋放心啊!”
  飞玄被吼得一愣一愣的,边解缰绳边想心事,问:
  “文鸢哥,那、那赵欃枪是大皇帝的老婆吗?大皇帝待他真好,同吃同睡,不嫌弃他。”
  高文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