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838节
  “在牛场的办公室里,没有取到足迹吗?”柳景辉问。
  “已经打扫过了,当时也没取到足迹。”江远说的很平和。这要是宁台县的案子,肯定是挖地三尺的要拍下各种足迹的,已经属于是硬性要求了,各种激光足迹扫描仪在中队一级都配齐了。
  但立元市没这样的条件,也没这样的要求,他们正常找足迹,只会是有明显的足迹出现,或者是关键部位的足迹才会提取,比如窗户上的,明显的入户足迹等等。
  柳景辉瞬间理解,当着一个礼堂的人,也不再多说,点点头,道:“那多出来的五个人,也确实可以筛选一下。嗯,我这边也做了些功课……”
  “销赃查的这么快吗?”江远略感意外。
  柳景辉笑笑:“销赃的情况还要等一等,我是重新看了看遍卷宗,考虑到牛场主的这个情况,就查了下最近国内的艺术品失窃的案件,发现这个牛场的案子有一个特点。”
  他这么一说,礼堂内的众人都集中了注意力。
  柳景辉内心略感膨胀,两三百人的案情说明会哪怕在省厅办的案子里,也是很稀罕的。
  柳景辉清清嗓子,镇定了一下,再道:“这个牛场主的字画是曾经在画廊里寄卖过的。我查了一下该画廊寄卖的记录,发现最近半年时间里,有5起艺术品失窃案的受害人,有在该画廊寄卖过字画……”
  他这么一说,底下“哗”的就议论了起来,不用刑警,普通人也能察觉其中的猫腻。
  黄强民此时咳咳两声,道:“半年里失窃的艺术品可多了,能串到其中五起案子,挺不容易的。”
  做过刑警大队长的人,一下子就讲到关键点了。
  全国范围内的串并联案子哪里有那么简单,就全国的刑事案件的发案数,不管是任何一个分类,你一个个的看过去都是看不完的。
  所以,串并联案件都是要有先有线索再串的,而这个线索,或者说串联这些案件的共通点,是非常难找的。
  尤其是柳景辉现在说的这个,丢失的艺术品都是在某画廊中寄卖过,就寄卖记录这一点,都不见得会在所有案件的卷宗中出现。正常来说,得要先想到或确定画廊寄卖这条线索,才有串并联的基础。
  柳景辉向黄强民颔首,再道:“我主要是考虑到,案犯为何盗窃牛场,而非家宅的因素,后来发现,牛场主给这家画廊留存的地址,就是牛场的地址。嗯……画廊也是遭窃了的,现在看来,小偷很可能是根据从画廊得到的地址信息行窃的。”
  “专门偷字画的小偷?这种人挺少见的。”黄强民补了一句。
  “是,或许是有什么特别的渠道或目的。”柳景辉低头看了下自己的笔记本,再道:“丢失的字画,以百万级别的居多,估计就算是打骨折卖,也能卖不少钱了,如果有好的销赃渠道的话,赚的就更多了。”
  柳景辉说着话题一转,看向江远道:“这几个案子,能不能一起处理看看,是否有共通的证据?”
  “可以。就足迹吧。”江远说着坐直了身体,摆出准备干活的样子,对王传星道:“把足迹相关的照片整理后发给我吧。”
  不同地区的多起案件的涉案照片,一个个的找过去还是很麻烦的。
  王传星应了,当即开始干活。毕竟,看江远的样子,这是现在就要干活的样子。
  柳景辉亦是一下子安心下来,只是看江远的状态,问:“江主任,咱们要不先上课?”
  “不用,你们可以先继续讨论,我这边先快速看一遍。”江远说话间,已经开始拍键盘了。
  江远背后的投影还连着他的电脑,可以看得到,一张张的足迹照片正在飞速更替。
  柳景辉的脑海中,也迅速的开始出现大量的画面,那是之前跟江远合作过的场景。
  回过头来,面对两百多双积极且期待的眼神,柳景辉苦笑一声:“那咱们先继续讨论,不过,有一点我要提前说一下,江远做足迹指纹什么的,向来都是很快的,很可能咱们还没讨论出结果,他这边就出结果了。当然,作为培训的话,讨论总归是有好处的。”
  大礼堂里的烟气重新变得浓郁起来了。
  第1209章 两起案件
  “画廊这条线索,属于是突破性发现了。受害人的画在画廊寄售,肯定是要留下一系列相关的信息的,最主要的是,画廊应该要对寄售的画做鉴定吧,这就给小偷省下不少功夫了。”
  “寄售的画,也不见得是真迹,看什么画廊了。咱们国内的画廊,鉴定归鉴定,也不会给你保真,有的画就没法保真。”
  “那小偷搞来搞去,偷的什么劲?弄一副假画回去有什么意思?”
  “能让画廊模稜两可的假画,也值不少钱了,关键是,现在的小偷能偷什么?一般人家里都不放什么钱了,家用电器都没几样值钱的了,就手机好卖点,还一个个都放在床头……”
  “我们那边喜欢偷黄金首饰。”
  “张大千的画,一折卖也能卖几十万呢,比偷首饰性价比高,黄金还行,翡翠和田玉什么的,卖不出价。”
  “那看什么级别的,有些镯子还是挺好卖的,我们上次抓人就是通过镯子找到的……”
  大礼堂里,聊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聊逻辑和推理的。
  老实讲,这年月还搞推理和福尔摩斯的很少了,一定要搞,也是在其他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才给猜谜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至于现在,看看江远滑照片有多快就知道了,所谓的其他手段,正在发挥了不起的作用。
  柳景辉见状,也只道:“咱们梳理一下这个案件好了。正向分析的话,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案犯首先是盗窃了画廊,在盗取了画廊的一些画作之后,还盗取了画廊的客户名单,接着,他就通过客户名单,开始选择适合的目标了。”
  柳景辉:“在这个过程中,案犯筛选目标应该是比较特别的。就目前来看,案犯有开锁能力,但应该没有开启保险柜的能力,所以最终的行窃目标,都是画作,至少是部分画作不在保险柜内的受害人。”
  柳景辉:“案犯如何确定行窃目标,其实可以做为一个调查方向来考虑……”
  这时候,江远停下了正在翻动的足迹照片,转头道:“案犯是先进去看一次,觉得能偷了,第二次再来偷。”
  “足迹里可以看得出来吗?”柳景辉讶然。
  “有两个案子里,足迹比较清晰的,能看出来足迹相叠,嫌疑人的足迹被受害人的足迹覆盖后,又覆盖了受害人的足迹。”江远说完,又特意补充了一句:“案犯每次都是通过窗户进出的,开窗户的技术很娴熟。”
  “咦,嫌疑人是通过窗户进出的?”这次轮到李泽明惊讶了,第一时间打开自己的手机,去找窗户的照片。
  他虽然没有亲自参与此案,但在江远点名此案后,还是快速的进行了阅卷,并没有看到明显的进出房间的痕迹。
  “这两起案子里是。”江远转身给王传星小声说了一句,就见图片拉到了前面,正是前面一起案件拍下来的窗锁的照片。
  江远现场用鼠标带着颜色,在窗锁下方画了个红圈,道:“不是很明显,他这是用老式的钩子开的锁,搞的很细致,开的很慢很认真,所以留的痕迹很小,而且,我怀疑他第一天开锁后,会给第二天留下口子,第二天就更好进房间了。”
  “每次都搞两遍,真的不怕麻烦呐。”有坐在下面的刑警皱起眉来,显然没有遇到过这种的。
  “有那种老帮菜,是喜欢踩点踩成演习的。”跟前另有刑警道:“第一遍看房间里的布置,计算房里的物件的价值,观察安保和巡逻的人的路线,如果有的话。第二遍,就可以根据第一遍的情况,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进入,再根据上一次的情况,迅速拿走东西,背着大包小包的出门也方便。”
  “这么复杂?”
  “以前人偷东西偷的多,也偷的精细。特别是团伙作案的,提前派个人过来看一看,第二天才决定来几个人,用自行车还是三轮车,那时候人很喜欢偷电器的,电视机都是大屁股的,重的要死,一个人搬都搬不动……提前跑一趟的好处多的很……”
  李泽明此时看完了相应的图片,却是有点意外的看向江远,道:“这么说,案犯并不是自然进入的?咱们最初的判断……”
  “案犯进入牛场是自然进入的。”江远打断李泽明的推测,直接道:“联系其他几次盗窃行为,案犯应该是在头一天的白天,借机进入的牛场,再给窗户之类的留下了口子以后,第二天晚上再行窃的。具体可以等抓到人了审讯问问。”
  柳景辉缓缓点头,同样翻阅前面的卷宗,道:“有开锁痕迹的是不太有理由进入的家宅和会所,牛场是对外经营的,就有提前进入的机会。”
  “有可能。”
  “这样的话,我们之前有调查失窃前出入牛场的人,似乎没有符合现场足迹的。”
  “也许是多人作案。可以跟其他案件的被调查人员比对一下。”柳景辉听着他们的议论,再给出一个小小的推论,却是无奈的看一眼江远,道:“你这边能确定到嫌疑人身份吗?”
  江远咳咳两声,道:“是有两名嫌疑人了。”
  “两个人吗?”
  “嗯,通过足迹可以确认嫌疑人的年龄身高等,再结合数据库里的资料,能够确认其中一名男性嫌疑人,50岁的李在成,文物贩子,10年前,因造假被判了2年。”
  柳景辉“了然”的笑了笑,既然确定了一名嫌疑人的身份,那另一个人的身份就没什么好调查的了,不管是通过通话记录和聊天软件,还是通过买票信息住宿信息等等,要调查一名嫌疑人的同行人,办法不要太多。
  礼堂内的民警亦是明镜似的,纷纷投笔从心。
  虽然明知道很可能是江远查出结果来,但结果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了,大家的激情也就一下子消散了大半。
  这时候,就听江远道:“第二名嫌疑人的开锁方式比较特别的,我查了一下数据库,锁定了一名52岁的男性嫌疑人,杨怀真,刑满释放3年,擅长钩子开锁,开锁方式和特点都是一致的。”
  柳景辉转头:“不是……这你也用两条线索查?”
  “顺手的事。”江远,卫师衎坐直,再喊:“卫师衎,你说说你对监控的分析。”
  “哦……好的!”卫师衎连忙应了,拿起自己笔记本开始发言,虽然没什么用,但也是一次极好的训练。
  第1210章 正好……
  接下来两日,江远跟柳景辉配合,又拿两个案子给来培训的民警练了手。
  培训的目的并不是破案什么的,更多的其实是教一线民警,如何跟刑科、图侦等单位配合,如何保留证据,如何最大限度的进行拓展。
  如果用步兵来形容一线民警的话,刑科、图侦、技侦等单位就相当于是炮兵、装甲兵、轰炸航空兵……
  步兵是战斗的基础,既可用于占领,也可用于进攻,可独立配属,也可以配合其他兵种发动进攻,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上升,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地空协同才是效能最高的。
  对现在的江远和柳景辉,又或者说,对现在的江远积案专班和台河工作小组来说,单纯的基层刑警,也是必须要掌握各项配合技术的。仅仅是手机监控dna,肯定是混不下去的,最起码,要有完备的痕迹采集,特别是指纹、工具和足迹的采集,其次,即使采集不到植物孢粉的水平,知道保存哪些证物,给予完备的记录,从而保有法医植物学的选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监控视频,尤其是民间监控的采集,也是重中之重。后者往往是需要配合基层民警的铁脚板的,只有走访的地方多了,问的多了,想的多了,才能采集到足够多的监控视频。
  此次培训,一部分是技能培训,另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实战演示。
  只有让大家看到了实战效能,大家才愿意费力的收集相应的证据。否则,像是植物孢粉这样的证据,如果本单位无人可解,江远再不帮忙,那收集起来很可能就是纯粹的浪费。毕竟,不是每个单位都有庞继东这样的刑警,对此有一定的兴趣,也有能力邀到相应的专业人士。
  另一方面,黄强民放出去的消息里,这也变成了一价全包模式下的前置条件。
  遇到棘手的案子不要急,暂时找不到江远也没关系,你可以先保存好证据,自己组织专案组用传统方式,或者步炮协同之类的战法先试试看。
  如果步炮协同过不去,步坦协同也打不穿,这时候再呼叫江远来一套地空协同,那此前积攒的证据就变成了标志物了,有利于江远照着目标来轰炸。
  黄强民这么宣传了几天,各地刑警纷纷觉得可以接受。
  现如今,保存更多类型和数量的证据本来就是主流,像是植物孢粉类的证据,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存好相关人员的衣物、床单等纺织品,最麻烦的步骤是拍照和标注,证明衣物的来源,保证证据链的完整性。
  再要说有什么麻烦的地方,就是要多占一两个证据柜的格子,总体开销,可能就是一名刑科人员两三小时的工作量,对于足够复杂的案子来说,绝对是可以接受的前期投入。
  相比之下,收集监控和各类现场痕迹,反而是消耗时间和精力更多的项目,不过,这已经是目前侦办案件的主流要求了,也就是派出所一级的小案子可以简化简化,稍微有点强度的案件,如入室盗窃类的,起码得好几个刑科人员去搜集痕迹指纹dna。
  这还要看地方。有些大城市,如京沪之类的城市,基层警力配置充裕,发案率又相对低,个别辖区已经到了群众丢了两只鸡,民警连夜寻回的程度。放在另外一些城市,够不上立案标准的案件,是真的没空处理。
  其中的道理,普通人或许不太在意,经常犯罪的人是真的在意,所以,犯罪分子的反向流动,也会进一步的刺激犯罪市场的活力……
  像是现在的宁台县,县局自身就拿不出一起够水平的案件来招待来培训的外地民警,多少有点招待不周的意思。
  于是,到培训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黄强民特意让食堂弄了火锅,满场游走,跟大家说了很多话。
  柳景辉跟江远一桌,已经脱离了被招待的序列,百无聊赖的玩起了手机里的推理游戏。
  卫师衎只要不做数学题就觉得生活有滋味了,但坐在柳景辉身边,看着他在那里冥思苦想,不觉无奈道:“柳处,平时费的脑筋都那么多了,还不歇歇吗?”
  “最近都没回家,费的那点脑筋算什么。”柳景辉笑着摇摇头。
  他话说完,就见这边几个人都用推理的眼神看向自己。
  不用多想,柳景辉瞬间都能勾勒出他们的思维导图来。
  “我说的是费脑筋,不是你们想的那回事。”柳景辉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