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41节
埋尸的核心点,其实是要花费时间来挖掘的。因为凶手在陌生地点的不安全感很重,所以,在远离他熟悉的地方,远离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的地方,凶手通常是不太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体力去挖掘的。
但要说凶手不想抛尸抛的更隐秘,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沉入水库,本身更趋向于抛尸。
若果如此,意味着尸体的来源范围大大的扩展了,受害人不一定是清河市,甚至不一定死于附近的城市。
单从确定尸源来说,这个难度等于是拉满了。
王澜缓缓摇头,接着道:“我个人倾向于是抛尸,具体的侦查方向,给领导们烦去吧。”
江远听着没吭声。
他也更倾向于尸源在附近。但是,这并不是排他性的答案,意外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即使让江远做负责人,他也会得出跟王澜相同的结论的。否则,这个案子从法医的角度来说,就太难做了。
通过法医人类学的技术,寻找尸源,本质上就是找交集,就像是在一个黑板上画圆,不停的寻找这些圆的交集点,最终,当交集的人数足够少的时候,就容易找到尸源了。
比如眼前编号1的尸体,女性是一个圈,40岁左右是一个圈,生育过是一个圈,再加上身高一米七,又是一个圈。
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圈,再加一个清河市的失踪人口的圈,最后的交集很可能就只有一个,最多几个人符合。
那就基本能够确定尸源了。
而确定尸源,是此类案件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说,只有确定了尸源,案件才有开启的基础——这也是王澜的工作任务。
“那个……小庄,你做个记录。”王澜点了一个年轻法医的名字。
小庄“哦”的一声,立即去脱手套洗手去了。
一番折腾,做好了记录,另一锅尸体也就煮出来了。
撇去浮沫,倒去尸汤,捞出带筋膜的骨头,再铲干净,又在第二个解剖台,展开了特征骨——之所以要撇去浮沫,也是上一锅的经验,仅仅倒了汤水,浮沫会沾到骨头上,得费力二轮清洗。
如此一来,解剖台又有点不太够了。
四具尸体还是太多了,清河市的解剖室已经是放大需求了,但也不能让一具尸体占两个台子。
但是,将带着塑料袋的尸包直接放地上也不行。地面污水横流,塑料袋其实也是证物的一部分……
于是,又是一番折腾,将另外两包没拆开的尸包,抬到一个解剖桌上,然后集中解决拆开的两包尸体。
一个尸包一个人,里面还有石头,以及或许渗入的水,要抬动它,举高高,非得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出力才行。
王澜作为女法医,这时候就只能站旁边加油……
一个小时后。
去吃饭的法医们回来了,当此时,这边的第二具尸体,也才摆弄清楚。
“35岁。男性。身高一米七左右……”江远很快给出了判断。
王澜赞同,自言自语的念叨:“男女都有了,身高倒是相同。”
“连环杀手,就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不论男女和年龄。”一名法医做了次个人总结。
旁边做记录的小庄忍不住抬头,道:“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什么?”
“在中国,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他得累死掉。”
“哦,那可能还要别的叠加因素……”
小庄懒得跟他说,转而道:“我觉得,这个抛尸的方式,有点像美剧里的双面法医。也叫嗜血法医。”
“我只看过开头,他怎么抛的?”王澜立即给予重视。模仿犯,在凶手里面,可是一个大类。
小庄整理了一下语言,道:“他经常是在类似一个集装箱里,铺满塑料,自己也全身包裹好,穿防护服之类的,戴口罩。然后把人脱光了绑在台案上,一刀杀死,然后分尸,装进塑料袋,最后运到海里,抛尸。”
王澜略沉吟,道:“那他需要买大量的塑料布,需要一个独立的房子或者空间,还要买防护服,口罩,另外,我们的凶手肯定不是法医,他分尸是用电锯之类的东西,塑料布很容易就戳破了……”
“还要交通工具。另外,尸包太重了,一个人很可能搬不动。”江远道。
“所以,有可能是多人作案?”王澜眼前一亮。
江远没应他的话,反而陷入了沉思。
须臾,江远缓缓道:“我觉得,就算是有多人作案,都已经分尸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装这么大的尸包?”
王澜悚然抬头。
江远继续道:“他如果懂得总结经验的话,把尸体分包成两个,甚至四个包,会轻便轻松很多的。沉底靠的是石头,不是尸体本身的重量。”
不仅是王澜,在场诸人都是咽了口唾沫。
“现场只有这4个尸包,所以,如果犯罪升级的话……”小庄深吸了一口气。
江远点头道:“如果犯罪升级,凶手很可能会选择更深的水域,更小的尸包。”
“有道理。”王澜重重的叹口气,对小庄道:“打电话给支队长,让他们找蛙人,下水找找看。”
……
第188章 编号
两艘船,四名蛙人,在水库里找了一天,果然又搜到了四个尸包。
因为尸包的体积和重量都更小,所以散落的范围更大,蛙人们捞取起来也更困难。
但是,真正的困难,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清河市局的领导们,接连被电话连线,询问情况。
这边自然不断的连线解剖室里的王澜。
等四个尸包运进来,解剖室里,之前的四具尸体还没熬完呢。
众法医看见新送进来的四个小尸包,就是一脸的凛然。
好几位的目光,都瞅向了江远,这意味着,犯罪升级以及还有更多的尸骸存在了。
江远被看的无可奈何,只能道:“接着煮吧。回头再有新的尸包送过来,就别想睡觉了。”
王澜也叹口气,看看熬了一宿的法医们,道:“咱们要不分开休息吧,一波人先睡,唔……有没有自愿留下来的?”
“我留下来吧。”江远发扬了一下风格,他昨天去吃饭的时间,抽空睡了几个小时,不是很困。
另有两名年轻法医和牛峒都选择留了下来。
王澜自然跑不掉,于是让其他人先去休息,这边四名法医先干着。
反正,是人歇锅不歇就是了。
想到这里,王澜又是叹口气,对旁边来送尸包的刑警道:“麻烦你给传个话,再买两口高压锅给送过来。”
那刑警本来还绷着脸,这时候彻底忍不住,俯身干呕起来。
“去地漏那里吐啊,吐解剖台上,今晚就睡这吧。”牛峒跳起来跟人家一样高,声音更高。
来送尸包的刑警也不年轻了,怎么都得三十岁,干了小十年,有两个孩子,濒临离婚,房贷压力巨大,生活开支飙升,同学会不愿意去,撒尿滴里搭拉,但生活还过得去的样子。正常情况下,他也不至于吐出来。
只是今天的场景,冲击力过强,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心理感受,都突破了10年小警的底线。
呕……
那刑警呕着呕着,直接就吐了起来。
热气喷到地漏子,那不应该香的味道飘上来,再经过刑警的思维加工……
呕……
江远等人嫌弃的扇扇风,就听王澜催促道:“其他人回去休息的,赶紧走,给你们8个小时,最多不超过10个小时,回来换人啊。”
尽管一共有12名法医,但有的年纪大,有的爱摸鱼。
像是隆利县的叶法医,今次也是过来了,全场又摸鱼又撒懒的,其实不是很用得上。王澜也没资格管理人家。
市局的法医,只是工作单位不用,级别还不见得比人家高呢。
再者,这一次,是各地的法医支援市局,人家是过来帮忙的,王澜也不能把人往死里用。
过了一会,解剖室里就剩下最后的几个人了。
大家继续守着两口锅煮骨头。
为什么要煮这么久。
用一个不那么恰当但贼“传神”的比喻,想想过年时,一家人要想煮熟半扇子猪,得全家出动,花费多长时间?
这里有4具尸体,而且还都得煮到脱骨。
换气扇拼命的工作着,呼啦啦的声音,也清不光解剖室里的燥热。
江远再解开新送来的一个小尸包,照例取了dna,再对水体采样,留一些残存的组织,然后就给铁桶重新编号,将尸块一一看过,再装进去。
尸块表面没什么线索,所以,一会等上具尸体煮完,直接将桶里的尸块倒进锅里,就可以接着煮了。
法医解剖室里,现在用的都是能装50斤的超大不锈钢桶,要不是嫌这种煮的慢,可以直接上炉子煮了。
看了两包尸体,再看第三包的时候,江远发出长长的叹息声。
“怎么了?”王澜看了过来。
“找到三只胳膊。”江远摇摇头,直接解开第四个尸包。
果然,一二四尸包,大约是属于一个人的。三号尸包,则是属于另一个人的。
“现在压力传给蛙人了。”一名年轻法医大约是累的崩溃了,惨笑一声:“他们只要找不到剩下两个尸包,就别想上来了。”
江远没理这个茬,又重新拉过来不锈钢大桶,重新将一二四尸包的尸块取到解剖台上,尝试着拼接。
“还好,除了脑袋,基本都在。”牛峒过来帮忙,并露出“早就知道”的表情,道:“远抛近埋的凶手,搞出头远身近的把戏,也不奇怪。”
头远身近也是刑侦常见的套路。
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脑袋最容易泄露尸体的身份,所以,碎尸案的凶手,经常会将脑袋单独处理,或者抛的更远,或者另行藏匿。
从“远抛近埋”,加“头远身近”的处理方式,看得出来,凶手对于现代刑侦手段并不是很了解,大概率也不是一个喜欢学习和搜集资料的人。
更可能是一名普通人一步步进化起来的凶手。
但要说凶手不想抛尸抛的更隐秘,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沉入水库,本身更趋向于抛尸。
若果如此,意味着尸体的来源范围大大的扩展了,受害人不一定是清河市,甚至不一定死于附近的城市。
单从确定尸源来说,这个难度等于是拉满了。
王澜缓缓摇头,接着道:“我个人倾向于是抛尸,具体的侦查方向,给领导们烦去吧。”
江远听着没吭声。
他也更倾向于尸源在附近。但是,这并不是排他性的答案,意外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即使让江远做负责人,他也会得出跟王澜相同的结论的。否则,这个案子从法医的角度来说,就太难做了。
通过法医人类学的技术,寻找尸源,本质上就是找交集,就像是在一个黑板上画圆,不停的寻找这些圆的交集点,最终,当交集的人数足够少的时候,就容易找到尸源了。
比如眼前编号1的尸体,女性是一个圈,40岁左右是一个圈,生育过是一个圈,再加上身高一米七,又是一个圈。
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圈,再加一个清河市的失踪人口的圈,最后的交集很可能就只有一个,最多几个人符合。
那就基本能够确定尸源了。
而确定尸源,是此类案件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说,只有确定了尸源,案件才有开启的基础——这也是王澜的工作任务。
“那个……小庄,你做个记录。”王澜点了一个年轻法医的名字。
小庄“哦”的一声,立即去脱手套洗手去了。
一番折腾,做好了记录,另一锅尸体也就煮出来了。
撇去浮沫,倒去尸汤,捞出带筋膜的骨头,再铲干净,又在第二个解剖台,展开了特征骨——之所以要撇去浮沫,也是上一锅的经验,仅仅倒了汤水,浮沫会沾到骨头上,得费力二轮清洗。
如此一来,解剖台又有点不太够了。
四具尸体还是太多了,清河市的解剖室已经是放大需求了,但也不能让一具尸体占两个台子。
但是,将带着塑料袋的尸包直接放地上也不行。地面污水横流,塑料袋其实也是证物的一部分……
于是,又是一番折腾,将另外两包没拆开的尸包,抬到一个解剖桌上,然后集中解决拆开的两包尸体。
一个尸包一个人,里面还有石头,以及或许渗入的水,要抬动它,举高高,非得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出力才行。
王澜作为女法医,这时候就只能站旁边加油……
一个小时后。
去吃饭的法医们回来了,当此时,这边的第二具尸体,也才摆弄清楚。
“35岁。男性。身高一米七左右……”江远很快给出了判断。
王澜赞同,自言自语的念叨:“男女都有了,身高倒是相同。”
“连环杀手,就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不论男女和年龄。”一名法医做了次个人总结。
旁边做记录的小庄忍不住抬头,道:“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什么?”
“在中国,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他得累死掉。”
“哦,那可能还要别的叠加因素……”
小庄懒得跟他说,转而道:“我觉得,这个抛尸的方式,有点像美剧里的双面法医。也叫嗜血法医。”
“我只看过开头,他怎么抛的?”王澜立即给予重视。模仿犯,在凶手里面,可是一个大类。
小庄整理了一下语言,道:“他经常是在类似一个集装箱里,铺满塑料,自己也全身包裹好,穿防护服之类的,戴口罩。然后把人脱光了绑在台案上,一刀杀死,然后分尸,装进塑料袋,最后运到海里,抛尸。”
王澜略沉吟,道:“那他需要买大量的塑料布,需要一个独立的房子或者空间,还要买防护服,口罩,另外,我们的凶手肯定不是法医,他分尸是用电锯之类的东西,塑料布很容易就戳破了……”
“还要交通工具。另外,尸包太重了,一个人很可能搬不动。”江远道。
“所以,有可能是多人作案?”王澜眼前一亮。
江远没应他的话,反而陷入了沉思。
须臾,江远缓缓道:“我觉得,就算是有多人作案,都已经分尸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装这么大的尸包?”
王澜悚然抬头。
江远继续道:“他如果懂得总结经验的话,把尸体分包成两个,甚至四个包,会轻便轻松很多的。沉底靠的是石头,不是尸体本身的重量。”
不仅是王澜,在场诸人都是咽了口唾沫。
“现场只有这4个尸包,所以,如果犯罪升级的话……”小庄深吸了一口气。
江远点头道:“如果犯罪升级,凶手很可能会选择更深的水域,更小的尸包。”
“有道理。”王澜重重的叹口气,对小庄道:“打电话给支队长,让他们找蛙人,下水找找看。”
……
第188章 编号
两艘船,四名蛙人,在水库里找了一天,果然又搜到了四个尸包。
因为尸包的体积和重量都更小,所以散落的范围更大,蛙人们捞取起来也更困难。
但是,真正的困难,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清河市局的领导们,接连被电话连线,询问情况。
这边自然不断的连线解剖室里的王澜。
等四个尸包运进来,解剖室里,之前的四具尸体还没熬完呢。
众法医看见新送进来的四个小尸包,就是一脸的凛然。
好几位的目光,都瞅向了江远,这意味着,犯罪升级以及还有更多的尸骸存在了。
江远被看的无可奈何,只能道:“接着煮吧。回头再有新的尸包送过来,就别想睡觉了。”
王澜也叹口气,看看熬了一宿的法医们,道:“咱们要不分开休息吧,一波人先睡,唔……有没有自愿留下来的?”
“我留下来吧。”江远发扬了一下风格,他昨天去吃饭的时间,抽空睡了几个小时,不是很困。
另有两名年轻法医和牛峒都选择留了下来。
王澜自然跑不掉,于是让其他人先去休息,这边四名法医先干着。
反正,是人歇锅不歇就是了。
想到这里,王澜又是叹口气,对旁边来送尸包的刑警道:“麻烦你给传个话,再买两口高压锅给送过来。”
那刑警本来还绷着脸,这时候彻底忍不住,俯身干呕起来。
“去地漏那里吐啊,吐解剖台上,今晚就睡这吧。”牛峒跳起来跟人家一样高,声音更高。
来送尸包的刑警也不年轻了,怎么都得三十岁,干了小十年,有两个孩子,濒临离婚,房贷压力巨大,生活开支飙升,同学会不愿意去,撒尿滴里搭拉,但生活还过得去的样子。正常情况下,他也不至于吐出来。
只是今天的场景,冲击力过强,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心理感受,都突破了10年小警的底线。
呕……
那刑警呕着呕着,直接就吐了起来。
热气喷到地漏子,那不应该香的味道飘上来,再经过刑警的思维加工……
呕……
江远等人嫌弃的扇扇风,就听王澜催促道:“其他人回去休息的,赶紧走,给你们8个小时,最多不超过10个小时,回来换人啊。”
尽管一共有12名法医,但有的年纪大,有的爱摸鱼。
像是隆利县的叶法医,今次也是过来了,全场又摸鱼又撒懒的,其实不是很用得上。王澜也没资格管理人家。
市局的法医,只是工作单位不用,级别还不见得比人家高呢。
再者,这一次,是各地的法医支援市局,人家是过来帮忙的,王澜也不能把人往死里用。
过了一会,解剖室里就剩下最后的几个人了。
大家继续守着两口锅煮骨头。
为什么要煮这么久。
用一个不那么恰当但贼“传神”的比喻,想想过年时,一家人要想煮熟半扇子猪,得全家出动,花费多长时间?
这里有4具尸体,而且还都得煮到脱骨。
换气扇拼命的工作着,呼啦啦的声音,也清不光解剖室里的燥热。
江远再解开新送来的一个小尸包,照例取了dna,再对水体采样,留一些残存的组织,然后就给铁桶重新编号,将尸块一一看过,再装进去。
尸块表面没什么线索,所以,一会等上具尸体煮完,直接将桶里的尸块倒进锅里,就可以接着煮了。
法医解剖室里,现在用的都是能装50斤的超大不锈钢桶,要不是嫌这种煮的慢,可以直接上炉子煮了。
看了两包尸体,再看第三包的时候,江远发出长长的叹息声。
“怎么了?”王澜看了过来。
“找到三只胳膊。”江远摇摇头,直接解开第四个尸包。
果然,一二四尸包,大约是属于一个人的。三号尸包,则是属于另一个人的。
“现在压力传给蛙人了。”一名年轻法医大约是累的崩溃了,惨笑一声:“他们只要找不到剩下两个尸包,就别想上来了。”
江远没理这个茬,又重新拉过来不锈钢大桶,重新将一二四尸包的尸块取到解剖台上,尝试着拼接。
“还好,除了脑袋,基本都在。”牛峒过来帮忙,并露出“早就知道”的表情,道:“远抛近埋的凶手,搞出头远身近的把戏,也不奇怪。”
头远身近也是刑侦常见的套路。
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脑袋最容易泄露尸体的身份,所以,碎尸案的凶手,经常会将脑袋单独处理,或者抛的更远,或者另行藏匿。
从“远抛近埋”,加“头远身近”的处理方式,看得出来,凶手对于现代刑侦手段并不是很了解,大概率也不是一个喜欢学习和搜集资料的人。
更可能是一名普通人一步步进化起来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