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40节
好一点的比如纹身,即使尸体腐烂了,也有可能残留下来的。再比如头发之类的,若是还存在的话,至少证明尸体不是光头或秃头等等。
事实证明,江远还是想多了。
四具尸体都显得普普通通,至少没有加入过美丽国海军陆战队啥的。
在王澜翻搅了三次不锈钢锅后,高压锅里的骨头煮好了。
王澜绷着脸,找了个筷子,将压力锅的气阀挑了起来,就听噗嗤嗤的放气声,以及浓郁的肉味涌了出来。
几名留在解剖室的法医都懒得说话了。
说实话,就时间来说,大家都有点饿了,可这时候,真是抿口水都不合适。
别人觉得合适不合适且不说,江远自己都觉得不合适。
还好鲍汁都吃光了,否则只能浪费掉了。
“开了。”王澜等压力锅里的气放光了,就将锅盖打开来。
只见黑乎乎的汤上面,飘着厚厚一层油。
王澜叹口气,道:“现在人都有点过胖了。”
“脂肪都酸败了吧。”另一名市局的法医说了一句,又探头看看,道:“说不定生前是个胖子,这比我煮肘子都油了。”
“猪的体脂率才15%,跟我的体脂率相差不大。”王澜精瘦精瘦的。只是女性天生体脂率高男性不少。
在场几名法医,不由的打量打量王澜,并各自点头。
王澜翻个白眼,又去取了一大瓶酒精出来,倒入盆中。
煮出来的骨头,用水冲干净外层,再放入酒精中一泡,最后的脂类也就清除干净了。
白骨就此变的白森森,干干净净的,灯光一照,还带一点微黄,视觉冲击力很淡——毕竟,旁边的解剖床上,堆的都是脏臭的尸块。
“咱俩排一下吧。”王澜将江远喊了过来,一起鉴定特征骨。
在场的几名法医里面,她最信任的也是江远。
其他年轻法医,虽然比江远还大几岁的样子,但就能力来说,跟江远还是差着数量级的。
王澜是仔细看过江远做过的尸检的,这本来也是她的工作之一。在法医人类学方面,江远显然是非常有天赋的。
而现场的各项工作中,鉴定骨头算是最轻松的了。
江远和王澜一起,清理了一张解剖床出来,再在上面将骨头一块块的排列上去,以一具骷髅躺在上面的模样为模型。
其他人帮忙将白骨丢进酒精内洗干净,再倒掉煮过尸体的水,重新放入其他的尸块,再加清水,继续熬煮。
与此同时,几名年轻法医也在观察着江远和王澜的工作。
分尸案,还是很稀罕的。
对法医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事实上,正常的分尸案,尸块都不会切的这么小。
大部分的凶手,哪怕是分尸案的凶手,最初也可能是激情杀人。为了掩饰罪行而决定分尸的时候,多数都没想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是何种困难的场景。
人的骨头其实非常硬,重量也大。
现在的人,女性还有100斤以下的体重的,男性体重起码要多个三十斤,150斤的男性也是非常多的。换言之,如果要将一名男性分尸成5块,每一块的重量都要30斤,光是搬动的过程就累死人。
想象屠夫分割猪肉,常见的一百多斤,200斤的猪,都是被吊在半空中被分割的。就因为这样的体位是最省力的。
普通人家,又没有分尸的经验,哪里知道备着铁钩和吊绳的重要性。
另外,切割本身也很难,庖丁解牛起码得是lv6的技能难度了。
那种连里脊是哪块肉都弄不清的,知道在腰切一刀,在脖子切一刀的,就算是厉害了。再想分尸的细致一点,要么得知道大转子,小转子是怎么回事,要么就得上强力切割设备,比如油锯之类的。
但依然,分割起来还会有很多的困难,且很累。
所以,大部分的临时分尸案里面,尸体的块头都比较大。
本案的尸块,很多重量都不到10斤,起码说明凶手身材强壮有体力,懂得操纵强力器械。
江远取一块骨头,看一看,就放到了解剖床上,接着又取下一块。
王澜也做类似的工作,但她是先在骨头堆里翻找,找到想要的那块骨头了,再取出来放解剖床上。
在场的都是法医,大家很快都看出了区别。
王澜默默停手。
虽然说,她对骨头也是足够熟悉的,但随便拿一块骨头,就确定无疑的放到解剖床的固定位置处——她自然也能做到,但效率会低的多。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能让王澜对尸骨形成足够的认识,影响她对尸骨的判断。
所以,王澜干脆停手,准备等江远摆完了骨头,自己再从头看起。
江远很快将盆骨摆了出来。
旁边的年轻法医看到这里,也已经做出了判断,道:
“是一名女性。有生育过。”
“40岁左右。”
……
“身高有170厘米。”
江远这时候说了一句,令人愕然。
王澜不由问道:“怎么判断的。”
最常用来判断年龄的是四肢长骨,但因为高压锅的空间有限,长骨还没煮出来呢。
江远道:“我先用腰椎判断的,一会可以验证下。”
“那先记下。”王澜半信半疑。
虽然说,用一块骨头判断所有,是法医人类学所追求的目标。但这其中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王澜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深。
旁边几名年轻法医就顿时显的乖巧起来了。
对于法医人类学的极限,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极限这种东西,什么时候能用在工作中了?
第187章 尸源
通过某一块骨头,来推断尸体生前的状况,基本都是基于统计学的。
像是对身高的判断,基于长骨就很好判断。也就是大腿骨,小腿骨,以及上肢的肱骨等——用猪肉摊上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就是筒子骨。
民间俗称的“这孩子小腿长,长大了一定个子高”,在本质上,跟法医们的判断模式也差不多。
不过,真要说准确性的话,也是有问题的。
如果以身高为目标的话,那腿长款的,跟腿短款的,通过长骨来判断,肯定是有差的。
为此,法医们就开始根据不同位置的骨头,来做各种回归方程,来判断身高。
腰椎也是如此。
就是略微复杂了一点。
比如,先要分男女。
其次,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各有不同。
每个腰椎有十个测量点,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
最后形成的回归方程,一共是19种。
背下来都要烦死人。
正常人也不太会去背诵这种回归方程,知道去哪里查就行了。
但江远拿的是lv3的法医人类学的剧本,这就不能去查了,直接背下来的逼格更高一点。
这对外行人来说,大概率是没什么触动的。
对行内人就不同了。
就好像普通人都是买一本诸如《人体测量手册》的工具书,还可以特意选一本辞海出版社出版的。结果就见江远,好像把《人体测量手册》给背了下来。
在任何一个工作场所,谁遇到这样的同事,谁不懵?
江远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拿尺子多测了几个数据,默默验算了几次。感觉出入都不大。
回归方程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理解为经验总结的公式,公式就在哪里,数据也在这里,代入进去,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
有年轻医生偷偷洗干净手套,又摘了手套,又洗干净手,又换了新手套,然后搜了手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接着,他就默默煮骨头去了。
王澜沉吟着道:“身高一米七的40岁女性,这种人,在清河市应该也不多。”
“就怕不是清河市的。远抛近埋。”另一名市局法医微沉吟。
这次还好是王澜挑大梁,他对眼前的案子,真的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凶手杀一个人,有可能破绽百出,杀了4个人,多少应该练出点经验了。
这里的法医,有的都没参与过四次分尸案呢。
而这四具尸体,处理的真的是相当不错了,要不是水库的水退到了历史低位,可能再过几十年,都没人知道这里有尸体了。
王澜拧着眉头,道:“远抛近埋确实是一般规律,但这几具尸体,比起单纯的抛尸,更接近于埋尸了。而且,连续四次,同一个地方,也不像是距离太远的。”
远抛近埋,说的是刑侦们总结出的规律。
通常来说,凶手抛尸,如果距离很远的话,会选择直接抛尸,而空间距离较近的话,会选择埋尸。
这是非常有趣的心理。
实质上,如果距离很远的抛尸,并且埋尸,难度自然是更大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凶手在陌生的地方,显然不愿意逗留太久。或者说,凶手愿意用于处理尸体的时间,其实是有一个区间的……
而两人讨论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
水库里的尸体,算抛尸还是埋尸?
事实证明,江远还是想多了。
四具尸体都显得普普通通,至少没有加入过美丽国海军陆战队啥的。
在王澜翻搅了三次不锈钢锅后,高压锅里的骨头煮好了。
王澜绷着脸,找了个筷子,将压力锅的气阀挑了起来,就听噗嗤嗤的放气声,以及浓郁的肉味涌了出来。
几名留在解剖室的法医都懒得说话了。
说实话,就时间来说,大家都有点饿了,可这时候,真是抿口水都不合适。
别人觉得合适不合适且不说,江远自己都觉得不合适。
还好鲍汁都吃光了,否则只能浪费掉了。
“开了。”王澜等压力锅里的气放光了,就将锅盖打开来。
只见黑乎乎的汤上面,飘着厚厚一层油。
王澜叹口气,道:“现在人都有点过胖了。”
“脂肪都酸败了吧。”另一名市局的法医说了一句,又探头看看,道:“说不定生前是个胖子,这比我煮肘子都油了。”
“猪的体脂率才15%,跟我的体脂率相差不大。”王澜精瘦精瘦的。只是女性天生体脂率高男性不少。
在场几名法医,不由的打量打量王澜,并各自点头。
王澜翻个白眼,又去取了一大瓶酒精出来,倒入盆中。
煮出来的骨头,用水冲干净外层,再放入酒精中一泡,最后的脂类也就清除干净了。
白骨就此变的白森森,干干净净的,灯光一照,还带一点微黄,视觉冲击力很淡——毕竟,旁边的解剖床上,堆的都是脏臭的尸块。
“咱俩排一下吧。”王澜将江远喊了过来,一起鉴定特征骨。
在场的几名法医里面,她最信任的也是江远。
其他年轻法医,虽然比江远还大几岁的样子,但就能力来说,跟江远还是差着数量级的。
王澜是仔细看过江远做过的尸检的,这本来也是她的工作之一。在法医人类学方面,江远显然是非常有天赋的。
而现场的各项工作中,鉴定骨头算是最轻松的了。
江远和王澜一起,清理了一张解剖床出来,再在上面将骨头一块块的排列上去,以一具骷髅躺在上面的模样为模型。
其他人帮忙将白骨丢进酒精内洗干净,再倒掉煮过尸体的水,重新放入其他的尸块,再加清水,继续熬煮。
与此同时,几名年轻法医也在观察着江远和王澜的工作。
分尸案,还是很稀罕的。
对法医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事实上,正常的分尸案,尸块都不会切的这么小。
大部分的凶手,哪怕是分尸案的凶手,最初也可能是激情杀人。为了掩饰罪行而决定分尸的时候,多数都没想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是何种困难的场景。
人的骨头其实非常硬,重量也大。
现在的人,女性还有100斤以下的体重的,男性体重起码要多个三十斤,150斤的男性也是非常多的。换言之,如果要将一名男性分尸成5块,每一块的重量都要30斤,光是搬动的过程就累死人。
想象屠夫分割猪肉,常见的一百多斤,200斤的猪,都是被吊在半空中被分割的。就因为这样的体位是最省力的。
普通人家,又没有分尸的经验,哪里知道备着铁钩和吊绳的重要性。
另外,切割本身也很难,庖丁解牛起码得是lv6的技能难度了。
那种连里脊是哪块肉都弄不清的,知道在腰切一刀,在脖子切一刀的,就算是厉害了。再想分尸的细致一点,要么得知道大转子,小转子是怎么回事,要么就得上强力切割设备,比如油锯之类的。
但依然,分割起来还会有很多的困难,且很累。
所以,大部分的临时分尸案里面,尸体的块头都比较大。
本案的尸块,很多重量都不到10斤,起码说明凶手身材强壮有体力,懂得操纵强力器械。
江远取一块骨头,看一看,就放到了解剖床上,接着又取下一块。
王澜也做类似的工作,但她是先在骨头堆里翻找,找到想要的那块骨头了,再取出来放解剖床上。
在场的都是法医,大家很快都看出了区别。
王澜默默停手。
虽然说,她对骨头也是足够熟悉的,但随便拿一块骨头,就确定无疑的放到解剖床的固定位置处——她自然也能做到,但效率会低的多。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能让王澜对尸骨形成足够的认识,影响她对尸骨的判断。
所以,王澜干脆停手,准备等江远摆完了骨头,自己再从头看起。
江远很快将盆骨摆了出来。
旁边的年轻法医看到这里,也已经做出了判断,道:
“是一名女性。有生育过。”
“40岁左右。”
……
“身高有170厘米。”
江远这时候说了一句,令人愕然。
王澜不由问道:“怎么判断的。”
最常用来判断年龄的是四肢长骨,但因为高压锅的空间有限,长骨还没煮出来呢。
江远道:“我先用腰椎判断的,一会可以验证下。”
“那先记下。”王澜半信半疑。
虽然说,用一块骨头判断所有,是法医人类学所追求的目标。但这其中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王澜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深。
旁边几名年轻法医就顿时显的乖巧起来了。
对于法医人类学的极限,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极限这种东西,什么时候能用在工作中了?
第187章 尸源
通过某一块骨头,来推断尸体生前的状况,基本都是基于统计学的。
像是对身高的判断,基于长骨就很好判断。也就是大腿骨,小腿骨,以及上肢的肱骨等——用猪肉摊上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就是筒子骨。
民间俗称的“这孩子小腿长,长大了一定个子高”,在本质上,跟法医们的判断模式也差不多。
不过,真要说准确性的话,也是有问题的。
如果以身高为目标的话,那腿长款的,跟腿短款的,通过长骨来判断,肯定是有差的。
为此,法医们就开始根据不同位置的骨头,来做各种回归方程,来判断身高。
腰椎也是如此。
就是略微复杂了一点。
比如,先要分男女。
其次,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各有不同。
每个腰椎有十个测量点,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
最后形成的回归方程,一共是19种。
背下来都要烦死人。
正常人也不太会去背诵这种回归方程,知道去哪里查就行了。
但江远拿的是lv3的法医人类学的剧本,这就不能去查了,直接背下来的逼格更高一点。
这对外行人来说,大概率是没什么触动的。
对行内人就不同了。
就好像普通人都是买一本诸如《人体测量手册》的工具书,还可以特意选一本辞海出版社出版的。结果就见江远,好像把《人体测量手册》给背了下来。
在任何一个工作场所,谁遇到这样的同事,谁不懵?
江远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拿尺子多测了几个数据,默默验算了几次。感觉出入都不大。
回归方程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理解为经验总结的公式,公式就在哪里,数据也在这里,代入进去,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
有年轻医生偷偷洗干净手套,又摘了手套,又洗干净手,又换了新手套,然后搜了手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接着,他就默默煮骨头去了。
王澜沉吟着道:“身高一米七的40岁女性,这种人,在清河市应该也不多。”
“就怕不是清河市的。远抛近埋。”另一名市局法医微沉吟。
这次还好是王澜挑大梁,他对眼前的案子,真的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凶手杀一个人,有可能破绽百出,杀了4个人,多少应该练出点经验了。
这里的法医,有的都没参与过四次分尸案呢。
而这四具尸体,处理的真的是相当不错了,要不是水库的水退到了历史低位,可能再过几十年,都没人知道这里有尸体了。
王澜拧着眉头,道:“远抛近埋确实是一般规律,但这几具尸体,比起单纯的抛尸,更接近于埋尸了。而且,连续四次,同一个地方,也不像是距离太远的。”
远抛近埋,说的是刑侦们总结出的规律。
通常来说,凶手抛尸,如果距离很远的话,会选择直接抛尸,而空间距离较近的话,会选择埋尸。
这是非常有趣的心理。
实质上,如果距离很远的抛尸,并且埋尸,难度自然是更大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凶手在陌生的地方,显然不愿意逗留太久。或者说,凶手愿意用于处理尸体的时间,其实是有一个区间的……
而两人讨论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
水库里的尸体,算抛尸还是埋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