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33节
  “江远找到的,让他给你说。”吴军不揽功。他就不用考虑尊严问题了,他已经解决副科待遇了,退休以前无欲无求。
  江远在等人的时间里,早就将图片准备好了,并且直接做成了ppt。此时转过屏幕,就道:“是十三年前的611何静琴案……”
  “哦,我记得,现场全是血。”
  “对,我根据血迹,做了现场重建。”江远左手操作ppt,右手略做比划。
  吴军在对面笑眯眯的,听到这里,一个诧异:“你啥时候做的现场重建?”
  “做ppt的时候,顺便就给做了。”江远回了一句。
  血迹分析学是个高端玩意,要玩转起来,就得lv3的档次了。
  但是,对掌握着lv5的血迹分析学的江远来说,重建现场就非常基础了。
  该看的图片都看了,需要的资料都有,就是一个整合分析的过程。
  江远也不啰嗦,先是刷刷的放出几张照片,再道:“犯罪现场的勘查,还有尸体的检验报告,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直接说犯罪过程的重建。”
  “从血迹分析上说,凶手的作案过程,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凶手挟持受害人,在消防门的位置开始,持刀对受害人进行了首次伤害。受害人的手臂有浅表性的划伤,很可能在此进行了低烈度的防卫。门后的墙壁上留下的血迹,可能是推搡造成的。主要依据有:a,受害者上衣前襟由上而下流注形成的血迹。b……”
  “第二部分。凶手挟持受害人至天台。受害人很可能明白了凶手的目的,继而进行了较为激烈的反抗,可能伴随有呼喊。凶手右手持刀,自左向右,划出了致命伤,伤口在受害人颈部,由此形成喷溅状血迹……接着,凶手拖拽受害人进天台,形成了拖拽伤和一定程度的反抗……主要依据……”
  “第三部分。凶手在天台的位置,再次戳刺受害人,导致受害人死亡。主要依据:a,流注状的血迹……b,血泊的形成……c,受害人的脚印……d,受害人在倒下之后,再次出现喷溅状的血迹……”
  “第四部分,凶手开始擦拭和清理现场。主要是将地面上较多的血泊进行了清理,并且关上了天台的门。我认为,这是为了掩盖犯罪现场,避免过早被发现,由此推断,凶手杀人行凶后,首先考虑的是跑路离开。主要依据有……”
  黄强民看的目瞪口呆。
  他县城刑警大队长来着。
  这种看着照片,像是亲眼看到一样的,描述犯罪分子行为的现场重建,他以前也都是看表演的。
  “你这是从哪里学的……”黄强民实在是想不明白。
  江远沉默两秒钟,道:“我读书的时候,就挺喜欢琢磨这些的。”
  “那你可真是琢磨出东西来了。”黄强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就好像牵头牛出来干活,结果它一头牛把一个生产队的活都给干了。那作为生产队的队长,他现在应当如何是好呢?”
  江远道:“我看了之前的卷宗,主要是从受害人的家庭背景出发,查找的凶手。我觉得,换一个侦查角度,也许有机会侦破案件……”
  “前科犯,作案后就跑路的?这个范围也很大的。”黄强民本能的寻找着漏洞。
  命案积案启动了,转眼间可能就得投入好几名干警进去,动不动就是几个月的侦破时间,前期的论证是不能少的。
  江远于是又将此前通过脚印做的身形判断给说了,接着道:“我觉得可以先把范围缩小一点,如果不行,再扩大考虑。”
  “怎么缩小?”
  “我认为,可以假定凶手有性犯罪的前科,而且被释放的时间很短,比如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然后,他跑路的很快,应该是当天就离开了,最多不超过第二天。”
  “为什么释放的时间很短?”黄强民觉得这个问题最重要。
  省内的监狱就这么几个,加上宁台县籍贯的罪犯,在案发当日前三个月,刑满释放的性犯罪者的数量,应该是很少的。弄不好就几个人。
  在这么少的人里面,找一个25岁到30岁之间的人,那数量就更少了。
  江远斟酌一番语言后,将ppt关掉,又找出几张照片来,道:“从我对犯罪现场的理解来看,凶手的整理的行为,是比较从容的。但他的动作,我认为是有一些急切的,还有一点生疏。就是……他胆子很大,行凶的过程中很自信,但又比较着急……”
  江远此时描述的,已经是整体的一种判断,而非是单独的点对点的判断了:“我觉得这一次,是凶手刑满释放后,第一次作案,所以显的格外的……性急。”
  黄强民听明白了。虽然说,他自己本人是不太懂的血迹分析学的,但江远都解析到这个程度了,黄强民也就只能选择相信了。
  “你们先调查。看看要走到哪一步。我找两个人给你。”黄强民想了想,就打电话将魏振国给喊了过来。
  这个案子,江远如果找到的是指纹或者dna证据的话,黄强民肯定直接拉一个专案组起来了。
  但血迹分析学,黄强民就想先派两个侦察兵出去。
  这也是刑警队里的一般操作,只能说,没有给江远特殊化而已。
  江远要的也就是这个,等魏振国过来了,两人商量一番,就开始打起了电话。
  监狱是属于司法系统来管理的,尤其是省外的监狱,更要麻烦一些。
  只是此麻烦,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两天后。
  一张只有8个人的名单,就放在了黄强民的桌面上。
  “嫌疑人就这么几个?”这下子,黄强民的重视等级,瞬间被提了起来。
  江远点头,道:“这个名单,前面4人,我认为是最有可能的。后面四人,本来可以先筛出来等等看的。但魏队认为,没必要把范围限定的这么窄……”
  “老魏说的没错。等我喊人过来。”黄强民手边的文件都不批了,直接喊内勤去叫人。
  等人的空挡,黄强民才道:“命案积案的嫌疑人名单,8个人算什么,80个人都可以直接排查了。这种案子,也不怕打草惊蛇的,8个人,就把人手配的足足的……”
  “是。”江远也经历过几次审讯和抓捕了,知道情况是什么样的。
  警察办案又不是玩游戏,根本不会说弄到万事俱备,筛选出唯一的结果出来。
  四名中队长和队副,被一口气叫了过来,直接去到了会议室。
  “江远,你一会再给大家通报一下案情。”黄强民说着就起身前往会议室。
  江远也是准备好的。
  甭管是抓8个人还是抓4个人,案件的具体情况,总得告知执行的民警。抓捕总归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也需要告知必要的信息。
  江远到了会议室里,再次放出ppt,一边单手操作,一边将犯罪现场,更完备的重建了一遍。
  比起给黄强民大队长讲解的那次,江远这次准备的更好,讲述的也更完备。
  几名队长和队副,也都是老刑警了,但听了江远的案情报告,久久不能言语。
  “以后的案子,都要这样子做了?”许久,一中队的伍军豪同志,才忍不住发言。
  “当然不可能。”二中队的队长刘文凯叹口气,道:“商k搞的再好,也不会抢凤楼的市场的,你放心吧。”
  众人莫名的赞同,并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安心。
  第179章 终结
  魏振国带队,拉上江远、温明、牧志洋等共6人,坐大巴去长阳市,再乘机前往白江省的省会洛晋市。
  另外两人开一辆车,计划行驶1600公里,到洛晋市与大家汇合,以方便用车和押解犯人。
  刚刚伤愈归队的牧志洋,看着精完气足的样子,拉着行李箱,笑道:“回来就搞一个命案积案,真爽,搞不好又可以拿个三等功啥的。”
  说着,牧志洋挑衅的向温明笑笑。
  他知道温明想要立功。温明的家族也挺大,聚族而居,且没有警察亲戚,所以,他有迫切的立功装逼的需求。也算是刚需了。
  传说中的二等功,对温明来说,算是天花板级别了。三等功总觉得差点意思。
  “你再把胳膊腿搞断,才爽呢。”温明看着完好如初的牧志洋,内心也交织着一丝丝的后悔。
  当时对面提着那么大的一支枪,射那么多发子弹,自个儿只要冲出去,沾上一颗就是二等功起步啊!
  牧志洋只是嘿嘿一笑:“再断一条腿,也不可能一等功的。所以,我这种一小伤,一大伤,是最划算的。主要还是枪伤,案子也是重量级的。怎么说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温明好不服气,又好无奈。
  魏振国不管他们,走在江远身边,道:“小县城的刑警,就是常年跑省会的命,现在的年轻人,不止打工喜欢去省会,跑路也喜欢去省会。逼的咱们得不停的出差。”
  “他们以前还喜欢去北上广呢。”温明道:“但现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大家就走散了。”
  “有钱的年轻人更有追求,更有抱负。”魏振国倚老卖老的总结经验,又道:“现在的人,作奸犯科的都嫌北上广有压力,有压力不要作奸犯科嘛。”
  “那这么算起来,去省会的还属于比较有奋斗心的,我看有的犯人作案以后,直接去到旅游景区,又好玩又好看。”
  魏振国“哼”了一声,道:“去旅游区的,混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始学着骗游客了,有的赚钱比在家还多。”
  “差异化竞争了。”牧志洋笑两声。
  江远听着摇头,但没说话,注意到旁边的头等舱休息室的标识,顺手将魏振国拉了一把,且道:“咱们坐这边。”
  “怎么坐?”魏振国看了眼江村人,等着听他的办法。
  江远掏出张黑卡,道:“我这个可以无限带人的。”
  “得,那往进走吧。”魏振国也不啰嗦。
  其他人更是笑呵呵的跟上了。
  休息,吃自助,登机,吃飞机餐,下机,吃接机餐……
  等大家入住到酒店,也都困乏起来。
  就是牧志洋这样的年轻人,也因为刚刚伤愈的关系,很快进入了梦乡。
  魏振国和其他老刑警就更不用说了,早都累的话都不想说了。
  第二天一早,有联系好的洛晋市的刑警,早早的等在了一楼大厅。
  魏振国倒是起了个大早,见面了连声道谢。
  请当地警方抓人,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公函往来麻烦不说,对方也不一定上心。
  大家搞了这么久的案子,到最后要是因为不想出差而抓不到人,那就太难受了。
  到最后,一般的案子还会请当地的刑警出面,重大案件就主要靠自己,请当地同行配合配合就好。
  江远还是主动申请参加抓捕小队的,更不嫌弃出差,也是早早的下楼来。
  本地的民警等人到齐了,道:“你们要抓的这个人,刘玉泉,在我们本地的超市里工作,我侧面打听了一下,表现还挺不错的样子。”
  “逃亡来的,表现能不好吗?”魏振国笑呵呵的样子,话里可是锋利的很。
  这个犯罪嫌疑人,是八个人里的四个人里面,最有可能是凶手的。
  如果让江远只选一个人,他就会选此人。
  这也是江远为什么要跟着来抓捕此人的原因。
  路上有需要的话,江远还可以收集相应的信息和物证。
  本地民警则是哈哈一笑,没有跟着再说,道:“那咱们现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