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0节
“能钓上鱼吗?”吴军问。
“偶尔能。”
“钓不上也得来。”
两人的回答倒是颇为坚定。
吴军叹口气,再看一眼河水里的尸体,问:“尸体是怎么发现的?钓出来的还是怎么样?”
“河面上飘下来的,直接缠我鱼线上了。”说话的钓鱼男体型微胖,眼睛都不敢往尸体上瞟。
“这么大一具尸体,飘下来,你们都没有提前看到?”吴军又问。
“这么大的雨,又有风,鱼漂都盯不住,哪有空看别的东西。”钓鱼男说的理直气壮。
吴军竟然觉得他说的非常合理。
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风,不盯着鱼漂,岂不是白来了。
“跟我拿钩子,把尸体先捞上来。”吴军叫上江远,从后备箱取出一支伸缩杆,将螺卯扣紧,再在前面装上一个大铁钩子,一前一后抬着,从岸边缓缓的挂上尸体。
吴军在前面,看着铁钩挂牢了,轻轻拽了一下,再喊道:“一,二,三……”
江远在后面用力,吴军在前面用力,两人一起用力,使劲一扯,就见尸体上来了一半。
有且只有半个尸体!
尸体的裤子也只剩下半截,灰白色的小腿和脚皱巴巴的,是泡久了的状态。
至于上半截,因为断开的缘故,残存的一点腹腔早已被刷洗干净了。
一阵风吹来,阵阵尸臭味也直冲江远等人的鼻腔。
两名钓鱼佬的眼睛,瞪的像是中鱼了似的,好几秒后,才“呕”的一声跑开。
“鱼竿我不要了!”钓鱼佬忍痛割爱的噘着嘴。
同伴也是眉头紧皱,确认道:“真的不要了?你刚不是还说……”
“我刚不知道是半件尸啊。”钓鱼佬都快要喊出来了。
两名派出所的民警也跟着躲远了。
江远和吴军无处可去,两人戴着口罩和手套,不言声的将尸体搬上岸边,这里有刚准备好的塑料布。
吴军上前将铁钩从尸体身上取下来,再将尸体摆正了一些。
江远和吴军第一时间,看向尸体的上半部,也就是尸体断裂的地方。
切缘,不是很整齐,但也有部分平整的切割痕迹。
吴军和江远互相看看,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如果是有切割痕迹,那很可能就是命案了。
“我通知黄队。”吴军脱了手套,往上风口站了站,才掏出手机打电话。
江远换了手套,开始给尸体和周围环境拍照。
普通的非正常死亡,和命案的区别太大了,而现在又是风雨交加的状态,别看河岸目前距离水面还有一两米的样子,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淹没了。
很快,吴军打完了电话,重新戴着手套过来,道:“黄队他们出发了,这几天可难熬了。”
第67章 不放心
嘟嘟嘟的快艇,在台河上费力的行驶着。
两名刑警,腰上扣着安全绳,手抓着快艇,尽其所能的以目视的方式,搜索着河面。
雷雨交加的天气,让能见度变的很低,最多二十米的距离,又危险,效率又低。
但因为见到了尸体,且是半具尸体,那再难再苦,也得把台河搜索一遍才行。
越是天气条件不好,刑警大队反而越不敢放松。等到明天风平浪静了,尸体若是被破坏了,甚至因此而找不到了,那又该当如何。
而这一起现发命案只要没破获,那对刑警大队全体成员来说,今年的工作业绩或者政绩,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黄强民自己就站在岸边,脖子里挂着一个明显没什么用处的望远镜,极尽目力的盯着河面。
他也知道现在搜索成功的概率很低,但破案就是这种事,你做了很多成功概率很低的事,是这些事情不断的叠加,最终带给你成功的。
对于命案,黄强民所能做的,唯一可以做的,只能是抓住一切机会,追加投资。
啪!
一道闪电从天边划过,照亮了汹涌的河水,转瞬,四周变的愈发的昏暗。
……
殡仪馆。
江远戴好了防毒面具,才走进解剖室。
老法医吴军同志,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了,依旧戴一副口罩,就开始忙活了。
不锈钢的解剖台上,仅有的半具尸体,灰白灰白的,就像是给牛奶里掺了水的颜色。
尸体的皮肤发皱,腰部断裂的部分,是惨白色的,翻开的皮肉发出特殊的反光。
见江远入内了,吴军抬头看了一眼,道:“你前段时间,不是在看法医人类学吗?现在学以致用的时候到了。”
江远此前是获得了法医人类学(lv3)的技能的,暂时没有用到,但确实督促他看了不少书。
相比于法医病理学方面的能力,江远在法医人类学方面,已经有一些自信了,站到吴军对面,就道:“那我来剖?”
“我先来吧,今天这个……这半个尸体的难度,还是有点高的。”吴军自己看着眼前的半具尸体,都有些发愁,自然不放心江远直接操作。
不像是普通的尸体解剖,通过法医病理学的知识,来解决“怎么死的”问题。
法医人类学要做的,首先是找出“这是谁”。
老实讲,法医人类学要解决的问题,天生就比法医病理学的问题更困难。
做一个形容的话,法医病理学,像是在做选择题,而法医人类学要做的是大题,是解答题。
法医得一步步的将尸体的信息剖析出来,然后回答以下几个基础问题:
这是人吗?
男人还是女人?
什么种族或民族?
年龄几何?
身高体重,外形外貌是怎样的?
有何特征?
他(她)是谁?
这些问题,如果是面对一个活人的话,许多根本都不是问题。想要解答,办法也非常多。
但在面对一个尸体的时候,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吴军还是一步步的清理尸表,做好记录,最后,又推了便携式的x光机过来,给下半截尸体拍了x光。
“看起来,是个比较年轻的男性。”吴军将x光片插入到面前的灯箱处,点了一下骨盆的位置,再叹一口气,顺口问江远,道:“如果只给你这个骨盆的x光片,你怎么判断男女?”
“骨盆的话,男性的骨盆外形比较狭小,比较高一点。女性会更宽大,更矮一些。男性的骨盆上口,是心脏型的,女性的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另外,耻骨弓的角度,男性角度比较小,可能到70度,女性要90度到100度……”江远说的很快,也说的很肯定。
骨盆是最好判断男女的,判断点也非常多,要说起来,比用脑袋——专业的说法叫颅骨判断,还要简单和准确。当然,是对法医们来说的。
吴军对江远的回答颇为满意,才继续道:“接下来,咱们用骨龄来判断年龄。这个你知道怎么做吗?”
“咱们只有下半具的尸体,那就用骨盆骨骼来判断。辅助以长骨。”江远有lv3的法医人类学的技能,不过,让他主持做这个尸检,要判断尸体的年龄等信息,也得是拍x光片。或者就是把尸体上的肉都弄下来,直接观察骨头。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显然前者的破坏性更小,也更实用一些。
唯一麻烦点的地方,是尸体只剩下了下半具,而最好判断年龄的骨头,是腕骨及掌骨,其次是锁骨和胸骨,再次是骨盆,最后才是四肢的长骨。
而眼前的无名尸体,目前只找到了骨盆和下肢,只能通过髓腔的区别来套公式。
“23到25?”江远按了按计算器,直接给出结果来。
“唔……”吴军愣了愣,没吭声,默默的低头自己算。
过了好一会,吴军抬起头来,也没说结果,再道:“再算个身高。”
江远按着计算器,道:“股骨转子全长是43,乘一个2.36的系数是1015,再加680,刚好一米六九,一米七的身高。”
用长骨算身高是比较准确的,也很简单。
而做到这一步,再加上半截尸体的重量,能够直接推断出来的东西,基本就算是推断完了——男性,23到2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130斤……
以上这些,并不足以得出终极问题:他(她)是谁。
不过,足够吴军对江远刮目相看了。
“你们年轻人学东西就是快啊。”吴军长叹一声。
江远腼腆道:“也是借用了……各方面的力量。”
“哎,我年轻的时候想学习,找本书都找不到,就只能跟着师父到处剖尸体,那时候叫从实践中学习……”吴军感慨间,却是将刀递给了江远,道:“你来剖。”
最初的不放心,显然已是烟消云散了。
第68章 青黑色的巴
江远并没有立即去剖尸体。
现在,首先要做的,还是判断死亡时间。
大众最熟悉的,就是尸体温度,但那是给刚死的尸体用的。而尸体在现场的时候,肛门里就已插入过温度计了,不过也没什么用就是了。
尸温之外的其他判断标准,说起来,都是一种统计学上的总结了。
比如眼前的尸体,皮肤已经肿胀皱缩了,同时,尸僵也缓解了,再看搬运过程中,多处皮肤已脱落,江远大略的判断道:“最近的水温,大概20度出头,死亡时间应该在2到5天内?”
“偶尔能。”
“钓不上也得来。”
两人的回答倒是颇为坚定。
吴军叹口气,再看一眼河水里的尸体,问:“尸体是怎么发现的?钓出来的还是怎么样?”
“河面上飘下来的,直接缠我鱼线上了。”说话的钓鱼男体型微胖,眼睛都不敢往尸体上瞟。
“这么大一具尸体,飘下来,你们都没有提前看到?”吴军又问。
“这么大的雨,又有风,鱼漂都盯不住,哪有空看别的东西。”钓鱼男说的理直气壮。
吴军竟然觉得他说的非常合理。
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风,不盯着鱼漂,岂不是白来了。
“跟我拿钩子,把尸体先捞上来。”吴军叫上江远,从后备箱取出一支伸缩杆,将螺卯扣紧,再在前面装上一个大铁钩子,一前一后抬着,从岸边缓缓的挂上尸体。
吴军在前面,看着铁钩挂牢了,轻轻拽了一下,再喊道:“一,二,三……”
江远在后面用力,吴军在前面用力,两人一起用力,使劲一扯,就见尸体上来了一半。
有且只有半个尸体!
尸体的裤子也只剩下半截,灰白色的小腿和脚皱巴巴的,是泡久了的状态。
至于上半截,因为断开的缘故,残存的一点腹腔早已被刷洗干净了。
一阵风吹来,阵阵尸臭味也直冲江远等人的鼻腔。
两名钓鱼佬的眼睛,瞪的像是中鱼了似的,好几秒后,才“呕”的一声跑开。
“鱼竿我不要了!”钓鱼佬忍痛割爱的噘着嘴。
同伴也是眉头紧皱,确认道:“真的不要了?你刚不是还说……”
“我刚不知道是半件尸啊。”钓鱼佬都快要喊出来了。
两名派出所的民警也跟着躲远了。
江远和吴军无处可去,两人戴着口罩和手套,不言声的将尸体搬上岸边,这里有刚准备好的塑料布。
吴军上前将铁钩从尸体身上取下来,再将尸体摆正了一些。
江远和吴军第一时间,看向尸体的上半部,也就是尸体断裂的地方。
切缘,不是很整齐,但也有部分平整的切割痕迹。
吴军和江远互相看看,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如果是有切割痕迹,那很可能就是命案了。
“我通知黄队。”吴军脱了手套,往上风口站了站,才掏出手机打电话。
江远换了手套,开始给尸体和周围环境拍照。
普通的非正常死亡,和命案的区别太大了,而现在又是风雨交加的状态,别看河岸目前距离水面还有一两米的样子,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淹没了。
很快,吴军打完了电话,重新戴着手套过来,道:“黄队他们出发了,这几天可难熬了。”
第67章 不放心
嘟嘟嘟的快艇,在台河上费力的行驶着。
两名刑警,腰上扣着安全绳,手抓着快艇,尽其所能的以目视的方式,搜索着河面。
雷雨交加的天气,让能见度变的很低,最多二十米的距离,又危险,效率又低。
但因为见到了尸体,且是半具尸体,那再难再苦,也得把台河搜索一遍才行。
越是天气条件不好,刑警大队反而越不敢放松。等到明天风平浪静了,尸体若是被破坏了,甚至因此而找不到了,那又该当如何。
而这一起现发命案只要没破获,那对刑警大队全体成员来说,今年的工作业绩或者政绩,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黄强民自己就站在岸边,脖子里挂着一个明显没什么用处的望远镜,极尽目力的盯着河面。
他也知道现在搜索成功的概率很低,但破案就是这种事,你做了很多成功概率很低的事,是这些事情不断的叠加,最终带给你成功的。
对于命案,黄强民所能做的,唯一可以做的,只能是抓住一切机会,追加投资。
啪!
一道闪电从天边划过,照亮了汹涌的河水,转瞬,四周变的愈发的昏暗。
……
殡仪馆。
江远戴好了防毒面具,才走进解剖室。
老法医吴军同志,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了,依旧戴一副口罩,就开始忙活了。
不锈钢的解剖台上,仅有的半具尸体,灰白灰白的,就像是给牛奶里掺了水的颜色。
尸体的皮肤发皱,腰部断裂的部分,是惨白色的,翻开的皮肉发出特殊的反光。
见江远入内了,吴军抬头看了一眼,道:“你前段时间,不是在看法医人类学吗?现在学以致用的时候到了。”
江远此前是获得了法医人类学(lv3)的技能的,暂时没有用到,但确实督促他看了不少书。
相比于法医病理学方面的能力,江远在法医人类学方面,已经有一些自信了,站到吴军对面,就道:“那我来剖?”
“我先来吧,今天这个……这半个尸体的难度,还是有点高的。”吴军自己看着眼前的半具尸体,都有些发愁,自然不放心江远直接操作。
不像是普通的尸体解剖,通过法医病理学的知识,来解决“怎么死的”问题。
法医人类学要做的,首先是找出“这是谁”。
老实讲,法医人类学要解决的问题,天生就比法医病理学的问题更困难。
做一个形容的话,法医病理学,像是在做选择题,而法医人类学要做的是大题,是解答题。
法医得一步步的将尸体的信息剖析出来,然后回答以下几个基础问题:
这是人吗?
男人还是女人?
什么种族或民族?
年龄几何?
身高体重,外形外貌是怎样的?
有何特征?
他(她)是谁?
这些问题,如果是面对一个活人的话,许多根本都不是问题。想要解答,办法也非常多。
但在面对一个尸体的时候,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吴军还是一步步的清理尸表,做好记录,最后,又推了便携式的x光机过来,给下半截尸体拍了x光。
“看起来,是个比较年轻的男性。”吴军将x光片插入到面前的灯箱处,点了一下骨盆的位置,再叹一口气,顺口问江远,道:“如果只给你这个骨盆的x光片,你怎么判断男女?”
“骨盆的话,男性的骨盆外形比较狭小,比较高一点。女性会更宽大,更矮一些。男性的骨盆上口,是心脏型的,女性的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另外,耻骨弓的角度,男性角度比较小,可能到70度,女性要90度到100度……”江远说的很快,也说的很肯定。
骨盆是最好判断男女的,判断点也非常多,要说起来,比用脑袋——专业的说法叫颅骨判断,还要简单和准确。当然,是对法医们来说的。
吴军对江远的回答颇为满意,才继续道:“接下来,咱们用骨龄来判断年龄。这个你知道怎么做吗?”
“咱们只有下半具的尸体,那就用骨盆骨骼来判断。辅助以长骨。”江远有lv3的法医人类学的技能,不过,让他主持做这个尸检,要判断尸体的年龄等信息,也得是拍x光片。或者就是把尸体上的肉都弄下来,直接观察骨头。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显然前者的破坏性更小,也更实用一些。
唯一麻烦点的地方,是尸体只剩下了下半具,而最好判断年龄的骨头,是腕骨及掌骨,其次是锁骨和胸骨,再次是骨盆,最后才是四肢的长骨。
而眼前的无名尸体,目前只找到了骨盆和下肢,只能通过髓腔的区别来套公式。
“23到25?”江远按了按计算器,直接给出结果来。
“唔……”吴军愣了愣,没吭声,默默的低头自己算。
过了好一会,吴军抬起头来,也没说结果,再道:“再算个身高。”
江远按着计算器,道:“股骨转子全长是43,乘一个2.36的系数是1015,再加680,刚好一米六九,一米七的身高。”
用长骨算身高是比较准确的,也很简单。
而做到这一步,再加上半截尸体的重量,能够直接推断出来的东西,基本就算是推断完了——男性,23到2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130斤……
以上这些,并不足以得出终极问题:他(她)是谁。
不过,足够吴军对江远刮目相看了。
“你们年轻人学东西就是快啊。”吴军长叹一声。
江远腼腆道:“也是借用了……各方面的力量。”
“哎,我年轻的时候想学习,找本书都找不到,就只能跟着师父到处剖尸体,那时候叫从实践中学习……”吴军感慨间,却是将刀递给了江远,道:“你来剖。”
最初的不放心,显然已是烟消云散了。
第68章 青黑色的巴
江远并没有立即去剖尸体。
现在,首先要做的,还是判断死亡时间。
大众最熟悉的,就是尸体温度,但那是给刚死的尸体用的。而尸体在现场的时候,肛门里就已插入过温度计了,不过也没什么用就是了。
尸温之外的其他判断标准,说起来,都是一种统计学上的总结了。
比如眼前的尸体,皮肤已经肿胀皱缩了,同时,尸僵也缓解了,再看搬运过程中,多处皮肤已脱落,江远大略的判断道:“最近的水温,大概20度出头,死亡时间应该在2到5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