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从云端跌落泥沼,十年如履薄冰。镜中人影如此陌生,叫他有些恍惚。
直到身后身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他并未回头,只是眸光微闪:“殿下?”
脚步稍顿,随即那道熟悉的身影同样出现在镜中。李自安身着庄重的太子朝服,金冠束发,气度非凡。他望着镜中自家倾之的倒影,声音带着笑意:“怎么猜到的?”
“哪里用得着猜。”易殊这才转过身,冕上的珠串轻轻晃动。
李自安垂眸望着眼前人,太子朝服带来的锐利和威严尽数散开,只余下满眼温柔的春水:“感觉如何?紧张么?”
易殊眼帘低垂,羽睫如碟翼般扇动,像是很认真地思考。片刻后,他坦然迎上李自安的目光,眉尾轻挑:“像是有些紧张呢。”
李自安哑然失笑,他配合着压低声音哄道:“那我该如何才能让我家倾之不那么紧张呢?”
“那殿下抱一下他的倾之吧。”易殊神色淡然,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他微微张开双臂,动作自然得不能再自然。
李自安笑得眉眼都温柔,他应声将人揽入怀中。易殊顺从地靠在他肩头,九旒冕的玉珠滑过李自安的耳畔和颈侧,带来冰凉的触感。
彼此的心跳透过厚重的朝服冲击在一起,光阴也眷顾地停留在这一刻。
过了许久,李自安才稍稍松开手臂,他垂眸望着自家倾之灿若星辰的眼眸,里面清晰地映着自己的影子。他心有所动地俯首,将轻柔的吻落在对方微阖的眼尾。
眼睑传来温软的触感,有些痒,易殊忍不住偏过头,轻轻笑了一声。
“吉时快要到了。”李自安彻底松开了怀抱,声音带着一丝不舍。
“嗯。”易殊应了一声,神色恢复惯常的淡然。
李自安眼中笑意更深,等到今日礼毕,易殊不再是幕后运筹帷幄不留痕迹的太子侍读,而是能与自己一同立于朝堂之上,并肩治理江山社稷的国之重器。
易殊抬眸看了李自安一眼,眼底有光焰浮动。他没有说话,只是唇角缓缓扬起一个清浅的幅度,如冰雪消融,如春水初生。
……
含元殿前,钟鼓齐鸣,仪仗森严。
易殊在礼官指引下,踏着庄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无上的尊容。阳光洒在他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光。
礼部尚书手持明黄圣旨,立于高阶之上,声音洪亮,宣读着冗长庄严的册文,历数易氏功勋、易殊忠勤,以及浩荡隆恩。每个字回荡在空旷的殿前广场,敲在群臣的心上。
宣读完毕,内侍总管手捧金册、玉玺,恭敬地跪呈于易殊面前。易殊面色沉静,双手高举过顶,稳稳接过。金册冰凉沉重,玉玺温润却蕴含着千钧之力。当这两样东西实实在在地落入掌中时,易殊才真切地感受到“宁北郡王”这四个字所代表的份量——荣光之下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权柄。
他转身面向御座之上的李训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起身,文武百官躬身朝贺,山呼“千岁”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包围。
他抬眼看,阳光正盛,金辉洒满殿前。
……
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天际,白日的煊赫如潮水般退去,宁北侯府,不,宁北王府重归宁静。
王府正门上的巨大鎏金匾额‘宁北王府’四字,正是李训御笔亲书,铁画银钩,气势磅礴。上等匠人选用千年金丝楠木精雕细刻,不敢出分毫差错。
府邸早在四月便由内务府牵头重新修葺,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十年荒废只用不到十日便重回繁盛。
满园新植在夜风中散发着幽香,廊下新挂的宫灯投下温暖的光晕。
易殊褪去白日沉重的朝服,只着一袭素雅的青色常服,夜风拂过他的衣袖和发丝,吹散萦绕心头的疲惫与喧嚣。
夜空深邃,散星几点,静谧浩瀚。
远离不必的纷扰,终于重回自己的世界。
不远处,一道身着月白锦袍的身影坐在亭中,是同样换下朝服的李自安。
“在看什么?”李自安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温润。
“月亮,”易殊轻声回答,目光流连于星河,“也看……王府。”声音难掩感慨。
从满门覆灭,到灯火葳蕤,府邸和他一样跌宕起伏。
李自安起身走到易殊身旁,顺着身旁人的目光望过去,夜色下的宁北王府灯火阑珊。
他又望向远处皇宫巍峨的轮廓,声音沉稳:“前路或许仍有坎坷,但倾之,幸好我们要一起走。”他伸手,轻轻握住身旁人的手。
掌心传来令人安心的温热,心中不知缘何而起的飘忽不定之感,终于消散。易殊反手,同样坚定地回握李自安的手。
两道身影并肩于高台之上,眺望着即将由他们共同执笔绘就的大圌画卷。
正文完。
温馨提示: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
直到身后身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他并未回头,只是眸光微闪:“殿下?”
脚步稍顿,随即那道熟悉的身影同样出现在镜中。李自安身着庄重的太子朝服,金冠束发,气度非凡。他望着镜中自家倾之的倒影,声音带着笑意:“怎么猜到的?”
“哪里用得着猜。”易殊这才转过身,冕上的珠串轻轻晃动。
李自安垂眸望着眼前人,太子朝服带来的锐利和威严尽数散开,只余下满眼温柔的春水:“感觉如何?紧张么?”
易殊眼帘低垂,羽睫如碟翼般扇动,像是很认真地思考。片刻后,他坦然迎上李自安的目光,眉尾轻挑:“像是有些紧张呢。”
李自安哑然失笑,他配合着压低声音哄道:“那我该如何才能让我家倾之不那么紧张呢?”
“那殿下抱一下他的倾之吧。”易殊神色淡然,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他微微张开双臂,动作自然得不能再自然。
李自安笑得眉眼都温柔,他应声将人揽入怀中。易殊顺从地靠在他肩头,九旒冕的玉珠滑过李自安的耳畔和颈侧,带来冰凉的触感。
彼此的心跳透过厚重的朝服冲击在一起,光阴也眷顾地停留在这一刻。
过了许久,李自安才稍稍松开手臂,他垂眸望着自家倾之灿若星辰的眼眸,里面清晰地映着自己的影子。他心有所动地俯首,将轻柔的吻落在对方微阖的眼尾。
眼睑传来温软的触感,有些痒,易殊忍不住偏过头,轻轻笑了一声。
“吉时快要到了。”李自安彻底松开了怀抱,声音带着一丝不舍。
“嗯。”易殊应了一声,神色恢复惯常的淡然。
李自安眼中笑意更深,等到今日礼毕,易殊不再是幕后运筹帷幄不留痕迹的太子侍读,而是能与自己一同立于朝堂之上,并肩治理江山社稷的国之重器。
易殊抬眸看了李自安一眼,眼底有光焰浮动。他没有说话,只是唇角缓缓扬起一个清浅的幅度,如冰雪消融,如春水初生。
……
含元殿前,钟鼓齐鸣,仪仗森严。
易殊在礼官指引下,踏着庄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无上的尊容。阳光洒在他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光。
礼部尚书手持明黄圣旨,立于高阶之上,声音洪亮,宣读着冗长庄严的册文,历数易氏功勋、易殊忠勤,以及浩荡隆恩。每个字回荡在空旷的殿前广场,敲在群臣的心上。
宣读完毕,内侍总管手捧金册、玉玺,恭敬地跪呈于易殊面前。易殊面色沉静,双手高举过顶,稳稳接过。金册冰凉沉重,玉玺温润却蕴含着千钧之力。当这两样东西实实在在地落入掌中时,易殊才真切地感受到“宁北郡王”这四个字所代表的份量——荣光之下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权柄。
他转身面向御座之上的李训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起身,文武百官躬身朝贺,山呼“千岁”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包围。
他抬眼看,阳光正盛,金辉洒满殿前。
……
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天际,白日的煊赫如潮水般退去,宁北侯府,不,宁北王府重归宁静。
王府正门上的巨大鎏金匾额‘宁北王府’四字,正是李训御笔亲书,铁画银钩,气势磅礴。上等匠人选用千年金丝楠木精雕细刻,不敢出分毫差错。
府邸早在四月便由内务府牵头重新修葺,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十年荒废只用不到十日便重回繁盛。
满园新植在夜风中散发着幽香,廊下新挂的宫灯投下温暖的光晕。
易殊褪去白日沉重的朝服,只着一袭素雅的青色常服,夜风拂过他的衣袖和发丝,吹散萦绕心头的疲惫与喧嚣。
夜空深邃,散星几点,静谧浩瀚。
远离不必的纷扰,终于重回自己的世界。
不远处,一道身着月白锦袍的身影坐在亭中,是同样换下朝服的李自安。
“在看什么?”李自安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温润。
“月亮,”易殊轻声回答,目光流连于星河,“也看……王府。”声音难掩感慨。
从满门覆灭,到灯火葳蕤,府邸和他一样跌宕起伏。
李自安起身走到易殊身旁,顺着身旁人的目光望过去,夜色下的宁北王府灯火阑珊。
他又望向远处皇宫巍峨的轮廓,声音沉稳:“前路或许仍有坎坷,但倾之,幸好我们要一起走。”他伸手,轻轻握住身旁人的手。
掌心传来令人安心的温热,心中不知缘何而起的飘忽不定之感,终于消散。易殊反手,同样坚定地回握李自安的手。
两道身影并肩于高台之上,眺望着即将由他们共同执笔绘就的大圌画卷。
正文完。
温馨提示: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