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他像一个精密运转、不知疲倦、没有感情的怪物。又如同最高明的园丁,修剪掉卫氏这棵大树所有病变的枝丫,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地清除着目标,直到整个卫氏,如同一潭被彻底澄清的净水,安安稳稳地听话,只剩下敬畏的沉默才好。
两月后,长安城浸泡在初夏粘稠的燥热里,未央宫高耸的宫墙在烈日下蒸腾起氤氲的热浪。庭中槐树新叶已浓,蝉鸣从四面八方涌来,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聒噪地盘踞在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人心中最后一点缝隙也填满。
霍去病的署衙内,青铜瑞兽香炉吐着淡薄的青烟,巨大的冰鉴,驱散了几分暑气,也模糊了悬挂在墙上的巨大边陲舆图。霍去病端坐于漆案之后,霍彦迈步而入,将手中整理得一丝不苟的简牍卷宗,连同一份陈情书,稳稳地放在了霍去病面前的漆案上。
卷宗边缘齐整如尺量,连编绳的结扣都一丝不苟,透着些近乎苛刻的严谨。
霍去病抬眼,目光掠过弟弟清减了些许的脸颊,最终落在那熟悉的笔迹上。他并未立刻翻阅,修长的手指只是轻轻搭在卷宗边缘。
空气仿佛凝滞,霍彦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窗外的蝉鸣愈发刺耳。片刻,霍去病伸出食指,将那卷陈情书轻轻推回霍彦面前,声音低沉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阿言,不该你写。”
他抬起头,沙场磨砺出的锐气如同出鞘的利剑,中和了他瑰丽眉眼,风采不减分毫。
“算了,你回去吧,我要张汤写。”
张汤管这事就该他写,他家阿言只是督办一个小部分。
署衙内光线偏暗,窗外炽烈的阳光被窗棂切割成条状,恰好有一束落在霍彦的脸上,他清减了不少,微微蹙眉,然后轻啧了一声,唇角微抿,带着点被宠溺惯了才有的抱怨口吻。
“这是卫氏的罪证以及我的处理,要不你写,要不我写。”
他向前倾身,双手撑在漆案边缘,目光灼灼地盯着霍去病,“忙着的大司马骠骑将军,还是不要掺合此事了。”
他说罢,轻笑。
霍去病也笑了。
他也向前微微倾身,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声音压得更低。
“阿言啊,你我分不了彼此,只要你还叫我阿兄,你所行,就皆我授意默许。”
“有些事落你身上,跟落在我身上没什么区别。所以别说不掺合了,我就是你背后的人。”
辱骂,质疑,反目,指责。
阿言,我也一个不漏。
所以,你最好别在外面乱认兄长。
他们都不靠谱。
他伸出手。那是一只宽大而有力的手掌,指节分明,掌心带着常年握弓磨砺出的厚茧,粗糙而温热。这双曾挽强弓、破千军的手,此刻轻轻搭上霍彦紧绷的肩头。
“你我这个关系。”他笑得有些吊儿郎当,“你就算打死只畜生,那人都骂我宽纵幼弟伤人。”
这是说他没给他霍去病摘干净是吧!
霍彦猛地偏过头去,试图避开他的目光和那只手。然而眼眶却在瞬间红了,一层浓重的水汽迅速弥漫上来,模糊了眼前的一切。泪水汹涌地冲击着眼眶,但他死死咬住下唇,齿痕深陷,将那几乎要脱口而出的哽咽和翻涌如潮的情绪强行压下,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了一下,然后甩开霍去病的手。
“那我俩也分家!”
天天被人骂,咒着去死,被外人指指点点,还有大舅舅的叹息,外祖母的闭而不见。
他不难受吗?
“我不连累你!”
霍去病的手掌没有收回,反而在那单薄的肩头加重了力道,仿佛是有点生气了。一身尖锐的霍彦在他的眼神下,偏过了头。
“你不要总是这般乱想,也不要讲话。”霍去病这才开口,正色道,“连累不连累的,我说了才算!”
“我说的是,哪怕别人指责我宽纵你,我也依然会宽纵。”
他把霍彦的头别过来,皱眉道,“全是陛下之错,将这些事交给你,你本就性柔又犟,不让我插手。现在才整日胡思乱想,你回去,所有东西我交给张汤。”
“破事干都干了,张汤的廷尉府也没少帮你。人尚有情,你我有苦衷,对于一些人,从轻处置,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这事交由张汤定案,你回去休息,去做你喜欢的事,你的铁犁首贷免息之策我已看了,也与桑大人详议过。”
霍去病像是在打仗,他的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跟军令无异。
他抬眸,望向霍彦,那份属于上位者的从容几乎要满溢出来。
“确是利民良策,现下国库尚宽,我已递了奏折。那个犟脾气的汲老头说得不错,汝可治民,乃王佐之器。”
他眼中笑意加深,“你莫要在这堆烂摊子里耽误时间了,大才。”
他幼弟那双明亮的、总是带着赤诚和热忱的眼睛里,应该装满了广袤无垠的天下沃土与天下芸芸众生而不是那些阴鸷的权谋算计与血腥的倾轧。
霍去病一直这样认为。
他要纵马领兵,他的幼弟也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驰骋,为大汉谋太平。
浸在心机诡计里,太耽误阿言的时间了。
他的手掌,带着常年策马奔腾留下的粗粝感,一下,又一下,极其轻柔地抚过霍彦那因极力克制而微微颤抖的紧绷脊背。那动作不像是兄长对弟弟,倒像是在拂拭一件稀世珍宝身上的尘埃,充满了安抚与珍视。
“阿言,回去吧。”
这句话,在这些日子里,他已经对霍彦说了许多次,但霍彦总是固执地摇头,不肯将重担完全卸下。
此刻亦然。
但喜欢的事,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撬开了霍彦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置身于乱糟糟的一堆破事里太久,久到他有时候都会忘记,自己还年少。
他追逐权力,从来不是为了权力本身。是为了让田垄间的农夫能直起腰杆,露出舒心的笑容。是为了庇护那些像他一样,曾为治理黄河而奋不顾身、最终却被无情洪水卷走的小吏们的家人。是为了回应无数双沉甸甸落在他肩上的、饱含期盼与苦难的目光……
霍彦从万民中来,他不负人。
他处理卫家,雷霆手段之下,也是为了保住他在乎的人,让他们能平安地活下去。
所以,这怎么算不上是“喜欢的事”呢?
他霍彦,顶天立地。他的脊梁,要生长,生长起来庇护万民。他的臂膀,亦要能为自己珍视的家人遮风挡雨。
他这表情一出来,霍去病就知道他的下一句话。
阿兄啊,那万一,那个张汤把姨母也给捉了怎么办。
在霍彦没开口之前,他道,“张汤比你懂,他知道不能惹我生气。”
言外之意,张汤要是处理得他不满意,他就处理张汤。
霍彦:……
沉默间,霍去病摆手,示意他个不省心的滚。
话都说到这份上,霍彦怕真气着他,只好松口。
“那你转交给廷尉府。剩下的,我不多管。”
他语速轻快,似乎带着一种卸下重负的飞扬,其实他也早就不想管了。
“我只管我的田亩、粮食,水渠!”
他说罢,步履轻快地转身离去,他一出屋,炽烈的阳光迫不及待地拥抱了他,在他的面容轮廓上跳跃、流淌。
天厚爱他,不吝光芒。
让他有一把骨,一颗心。
让他志气高昂!让他,还年少!
行至门边,他扭头做了个鬼脸,霍去病看着他意气风发的背影,冲他摆手。
霍彦也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身影融入门外明媚的初夏阳光里,像一滴水终于回归大海。
宫道漫长,蝉鸣如沸,但好像没有来时那般吵人。
霍彦心中盘算着曲辕犁的推广,哼着戏楼的老曲子,“闻得贼军又南下,老夫一剑扫万军!”,步履轻捷地踏入霍府正堂,脸上犹带着不知名的兴奋,那哼唱的小调尾音都往上翘。
直到。
“啪——!”
一记凌厉的耳光,裹挟着卫少儿失控的悲愤与心痛,狠狠扇在他脸上,他的歌声断了。
脆响惊破了堂内的寂静。
巨大的虎纹博山炉静静吐纳的烟雾似乎被震得扭曲了一下。
霍彦被打得头猛地向一侧偏去,随即迅速稳住身形,缓缓地转回头。
他这人骨头硬但皮薄,现下被打的左脸颊上,几道清晰的红痕迅速浮现在俊美的脸上。
所有的弹幕同一时间被愤怒代替。
[阿言,痛不痛啊!]
[凭什么欺负我崽,他最要脸面了!]
[他什么时候都要鹤立鸡群,漂漂亮亮的,不可以这样。]
[他已经尽可能保住你们了,他好久没睡个好觉了。]
[为什么要怨他,他那么那么累,他已经尽力偏护你们了。]
[连刘彻都不敢打阿言的脸!]
两月后,长安城浸泡在初夏粘稠的燥热里,未央宫高耸的宫墙在烈日下蒸腾起氤氲的热浪。庭中槐树新叶已浓,蝉鸣从四面八方涌来,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聒噪地盘踞在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人心中最后一点缝隙也填满。
霍去病的署衙内,青铜瑞兽香炉吐着淡薄的青烟,巨大的冰鉴,驱散了几分暑气,也模糊了悬挂在墙上的巨大边陲舆图。霍去病端坐于漆案之后,霍彦迈步而入,将手中整理得一丝不苟的简牍卷宗,连同一份陈情书,稳稳地放在了霍去病面前的漆案上。
卷宗边缘齐整如尺量,连编绳的结扣都一丝不苟,透着些近乎苛刻的严谨。
霍去病抬眼,目光掠过弟弟清减了些许的脸颊,最终落在那熟悉的笔迹上。他并未立刻翻阅,修长的手指只是轻轻搭在卷宗边缘。
空气仿佛凝滞,霍彦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窗外的蝉鸣愈发刺耳。片刻,霍去病伸出食指,将那卷陈情书轻轻推回霍彦面前,声音低沉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阿言,不该你写。”
他抬起头,沙场磨砺出的锐气如同出鞘的利剑,中和了他瑰丽眉眼,风采不减分毫。
“算了,你回去吧,我要张汤写。”
张汤管这事就该他写,他家阿言只是督办一个小部分。
署衙内光线偏暗,窗外炽烈的阳光被窗棂切割成条状,恰好有一束落在霍彦的脸上,他清减了不少,微微蹙眉,然后轻啧了一声,唇角微抿,带着点被宠溺惯了才有的抱怨口吻。
“这是卫氏的罪证以及我的处理,要不你写,要不我写。”
他向前倾身,双手撑在漆案边缘,目光灼灼地盯着霍去病,“忙着的大司马骠骑将军,还是不要掺合此事了。”
他说罢,轻笑。
霍去病也笑了。
他也向前微微倾身,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声音压得更低。
“阿言啊,你我分不了彼此,只要你还叫我阿兄,你所行,就皆我授意默许。”
“有些事落你身上,跟落在我身上没什么区别。所以别说不掺合了,我就是你背后的人。”
辱骂,质疑,反目,指责。
阿言,我也一个不漏。
所以,你最好别在外面乱认兄长。
他们都不靠谱。
他伸出手。那是一只宽大而有力的手掌,指节分明,掌心带着常年握弓磨砺出的厚茧,粗糙而温热。这双曾挽强弓、破千军的手,此刻轻轻搭上霍彦紧绷的肩头。
“你我这个关系。”他笑得有些吊儿郎当,“你就算打死只畜生,那人都骂我宽纵幼弟伤人。”
这是说他没给他霍去病摘干净是吧!
霍彦猛地偏过头去,试图避开他的目光和那只手。然而眼眶却在瞬间红了,一层浓重的水汽迅速弥漫上来,模糊了眼前的一切。泪水汹涌地冲击着眼眶,但他死死咬住下唇,齿痕深陷,将那几乎要脱口而出的哽咽和翻涌如潮的情绪强行压下,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了一下,然后甩开霍去病的手。
“那我俩也分家!”
天天被人骂,咒着去死,被外人指指点点,还有大舅舅的叹息,外祖母的闭而不见。
他不难受吗?
“我不连累你!”
霍去病的手掌没有收回,反而在那单薄的肩头加重了力道,仿佛是有点生气了。一身尖锐的霍彦在他的眼神下,偏过了头。
“你不要总是这般乱想,也不要讲话。”霍去病这才开口,正色道,“连累不连累的,我说了才算!”
“我说的是,哪怕别人指责我宽纵你,我也依然会宽纵。”
他把霍彦的头别过来,皱眉道,“全是陛下之错,将这些事交给你,你本就性柔又犟,不让我插手。现在才整日胡思乱想,你回去,所有东西我交给张汤。”
“破事干都干了,张汤的廷尉府也没少帮你。人尚有情,你我有苦衷,对于一些人,从轻处置,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这事交由张汤定案,你回去休息,去做你喜欢的事,你的铁犁首贷免息之策我已看了,也与桑大人详议过。”
霍去病像是在打仗,他的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跟军令无异。
他抬眸,望向霍彦,那份属于上位者的从容几乎要满溢出来。
“确是利民良策,现下国库尚宽,我已递了奏折。那个犟脾气的汲老头说得不错,汝可治民,乃王佐之器。”
他眼中笑意加深,“你莫要在这堆烂摊子里耽误时间了,大才。”
他幼弟那双明亮的、总是带着赤诚和热忱的眼睛里,应该装满了广袤无垠的天下沃土与天下芸芸众生而不是那些阴鸷的权谋算计与血腥的倾轧。
霍去病一直这样认为。
他要纵马领兵,他的幼弟也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驰骋,为大汉谋太平。
浸在心机诡计里,太耽误阿言的时间了。
他的手掌,带着常年策马奔腾留下的粗粝感,一下,又一下,极其轻柔地抚过霍彦那因极力克制而微微颤抖的紧绷脊背。那动作不像是兄长对弟弟,倒像是在拂拭一件稀世珍宝身上的尘埃,充满了安抚与珍视。
“阿言,回去吧。”
这句话,在这些日子里,他已经对霍彦说了许多次,但霍彦总是固执地摇头,不肯将重担完全卸下。
此刻亦然。
但喜欢的事,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撬开了霍彦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置身于乱糟糟的一堆破事里太久,久到他有时候都会忘记,自己还年少。
他追逐权力,从来不是为了权力本身。是为了让田垄间的农夫能直起腰杆,露出舒心的笑容。是为了庇护那些像他一样,曾为治理黄河而奋不顾身、最终却被无情洪水卷走的小吏们的家人。是为了回应无数双沉甸甸落在他肩上的、饱含期盼与苦难的目光……
霍彦从万民中来,他不负人。
他处理卫家,雷霆手段之下,也是为了保住他在乎的人,让他们能平安地活下去。
所以,这怎么算不上是“喜欢的事”呢?
他霍彦,顶天立地。他的脊梁,要生长,生长起来庇护万民。他的臂膀,亦要能为自己珍视的家人遮风挡雨。
他这表情一出来,霍去病就知道他的下一句话。
阿兄啊,那万一,那个张汤把姨母也给捉了怎么办。
在霍彦没开口之前,他道,“张汤比你懂,他知道不能惹我生气。”
言外之意,张汤要是处理得他不满意,他就处理张汤。
霍彦:……
沉默间,霍去病摆手,示意他个不省心的滚。
话都说到这份上,霍彦怕真气着他,只好松口。
“那你转交给廷尉府。剩下的,我不多管。”
他语速轻快,似乎带着一种卸下重负的飞扬,其实他也早就不想管了。
“我只管我的田亩、粮食,水渠!”
他说罢,步履轻快地转身离去,他一出屋,炽烈的阳光迫不及待地拥抱了他,在他的面容轮廓上跳跃、流淌。
天厚爱他,不吝光芒。
让他有一把骨,一颗心。
让他志气高昂!让他,还年少!
行至门边,他扭头做了个鬼脸,霍去病看着他意气风发的背影,冲他摆手。
霍彦也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身影融入门外明媚的初夏阳光里,像一滴水终于回归大海。
宫道漫长,蝉鸣如沸,但好像没有来时那般吵人。
霍彦心中盘算着曲辕犁的推广,哼着戏楼的老曲子,“闻得贼军又南下,老夫一剑扫万军!”,步履轻捷地踏入霍府正堂,脸上犹带着不知名的兴奋,那哼唱的小调尾音都往上翘。
直到。
“啪——!”
一记凌厉的耳光,裹挟着卫少儿失控的悲愤与心痛,狠狠扇在他脸上,他的歌声断了。
脆响惊破了堂内的寂静。
巨大的虎纹博山炉静静吐纳的烟雾似乎被震得扭曲了一下。
霍彦被打得头猛地向一侧偏去,随即迅速稳住身形,缓缓地转回头。
他这人骨头硬但皮薄,现下被打的左脸颊上,几道清晰的红痕迅速浮现在俊美的脸上。
所有的弹幕同一时间被愤怒代替。
[阿言,痛不痛啊!]
[凭什么欺负我崽,他最要脸面了!]
[他什么时候都要鹤立鸡群,漂漂亮亮的,不可以这样。]
[他已经尽可能保住你们了,他好久没睡个好觉了。]
[为什么要怨他,他那么那么累,他已经尽力偏护你们了。]
[连刘彻都不敢打阿言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