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他比了个八,命苦写在脸上,“光是能见到的就有八十家,还不包括街头巷尾夫妻俩支的小庐。”
霍彦嗯了一声,面上冷淡,“价钱比他们都低就是。”
丹叔头疼,“主君,您这不是自降咱家浮光酒的身价。”
霍彦轻笑,“戏楼的档次在哪里,动不了的,你自拿住步子,按着计划来就是,至于那些粗酒,我是要重新开个铺子,专卖低价酒,这次要大,要能轰动全长安,最好可以把那些个酒坊都吞下去。”
丹叔还是担忧。
“垄断一个行业,就是货多价低最好使。
霍彦的手指轻点桌面,“酒厂再招些人吧,我的酒耐放,加了水也比浊酒香呢。”
丹叔明白了。
汉武帝时期的平民饮的浊酒大多用的是主食的粟米,制作较为粗糙,过滤不精细,发醇时间过短,酒液中含有较多杂质,颜色浑浊,故而得名。口感相对单薄,甜味不够突出,由于杂质较多,可能只能保存几天到十几天。
而霍彦的酒大多是高梁制的高度白酒,经过充分的发醇,蒸馏,放个十年,只能越放越香。
浮光冠绝长安,历久弥香,不是说说而已。
“他们的酒不敢多酿,故而耗不过我的。”
霍彦十分闲适的倚在椅子上,控制住自己想要摩挲扳指的手指,闲闲地握了茶杯道,“做我说的,我在这里,其他,自有我动手。”
丹叔就在等他主君护航,此时再无后顾之忧。
霍彦的精力在这里,这个店开得很快,正如霍彦说的那样,低价量多的随春酒很受平民欢迎,更别说其号称还有浮光味道了,一时之间长安平民皆饮随春。长安贵族甚至中层阶级可以饮浮光,自然对这个浮光低配版没有兴趣。
各人有各人的适配,更上一层的就更不屑一顾,唯有那些售卖低档酒的私酿自从随春出世,几乎每天都有被霍彦挤兑离开市场的。也有人想模仿随春酒,老道人一尝,都知道随春是浮光勾兑的,可他们没有霍彦的蒸馏机器,无法做出浮光。
加上浮光价高,他们可以买的起百壶,却也无法像霍彦那样一下出成千上万的量,浮光百壶勾成千壶是随春,可勾成万壶便是白水无异,平民不是傻子,相同的价格谁要喝白水呢?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阴谋好躲,阳谋无解。
把控生产链上下游自主化,全面化才是长久之计。
白酒暴利,这些又能支持舅舅打一年的仗。
霍彦最近“生着病”,面具少年在长安闲逛。
每当听见谁家酒坊要倒闭了,他是想尝尝的,他后续想推出别的款式的酒想挖人,可他喝不惯酒,他尝不来好坏,只觉得苦涩。
“你们看这酒好不?”
[看不出来,不跟上个一样吗?]
[尝一口,跟我们说。]
[闻闻撒。]
……
[宝,让会喝的来!]
[对,不会当领导只会干到死!]
[桑弘羊成不?]
霍彦摇头,“那老头跟我一样。”
[主父偃?]
霍彦撇嘴,“他尝不出好坏,啥都喝,属猪的。”
[那病病?]
[舅舅?]
霍彦炸毛,“他们补身体,不准喝!”
[彻儿?]
霍彦自已干了一碗浊酒,“给自己找活爹干啥?”
他对弹幕持鄙视态度。
“快想!”
[哈哈哈,老东方!]
[东方朔啊!]
霍彦眼神瞬间明亮,飞速杀到了主父偃府上,最近因为霍彦生病不见人,这个时候人可以因着吹风受凉而死,郑当时又说霍彦都喘不过来气了。霍去病现在还在外地练兵,卫家又没个主事的,听说那陈夫人去了,却也被卫府门房拒了。主父偃心中不免担忧,叫人开库房,他要给霍彦挑些补身子的药材送过去。
然后门房就领了个少年过来,那少年无礼的很,见他还戴着面具,他心中不快,正欲驱逐,就听见面具少年轻笑出声。
“大人,帮个忙呗,我想面见天子要一个人。”
主父偃挑眉。
得,人参不用拿了。
未央宫外。
东方朔被一个面具少年拽着走。
“你个混小子!还要人写戏本啊,你不还有那个,那个马千吗?”
霍彦给了他一脚。
“老头子,人叫司马迁,你别一口一个马千,没有他你现在还出不来小黑屋呢。”
东方朔啧了一声,他很看不惯霍彦护着司马迁。
同样都写戏本子,他就白干,司马迁不仅有分红还有霍彦送的吃食衣物甚至还因着这小子附庸风雅,霍彦有贵重的笔墨纸砚都不忘给他捎一份,而霍彦时常忘记自己。
他越老越爱吃醋。
上次的宣金纸,要不是他和司马相如写信要,估计都不能落到他手上。
他越想越气,嘟嘟囔囔的,“我在陛下身边闲着呢,平时也不见你讨要。”
霍彦把他拽到酒坊前,沽了二两酒,当堂给他斟满。
“不怕耽误你老研究科学嘛,来,我赔罪,请你喝全长安的酒。”
东方朔自然知道现在酒坊大多倒闭的事,一听他这路数就知道是他干的,回想刘彻的态度,也不推诿,只坐在凳上,饮了一口,而后皱眉。
“这家不成,酿的手法就不对。”
霍彦起身,带他去地图标注的下一家。
他美其名曰带东方朔喝酒,又把酒喂给东方朔喝。
东方朔老酒鬼,他那舌头一抿,只要脸色稍好的,霍彦就给个竹牌子,邀他们去自己研究新酒的酒厂上班,真真的boss直聘。
连喝五天,霍彦已经大致掌握了民间酿酒作坊数量,各郡县年谷物产量与酿酒消耗比例和以及背后的豪强大族,他带着弹幕关小黑屋,大笔一挥,在素云笺上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赫赫然是一篇《酒榷六策》。
今大汉正值中兴之际,榷酒之策,关乎国之财用,民之乐安,不可不察也。微臣有策,呈于君前。
臣已改良酒酿造之法,所酿白酒之香,醇厚悠长,况其酿造不需粟米,只需高粱等谷物。臣期陛下鼓励百姓于耕地之外,栽种高粱等适宜酿造白酒之谷物。高粱耐旱耐瘠,不与主粮争地,且产量可观,是酿酒之佳品。为解百姓后顾之忧,可由中央统一收取,作价以粟米价之半。
立三符,明生产、销售、运输之规,保流通有序,税赋无误。其三符,“酿符”为酿酒许可,“售符”为销售许可,“运符”为运输许可,三证分立,且均需中央严核,以保酒之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合规。
行酒政官营,既保国库充盈,又促地方繁庶。陛下宜于中央设直属大司农之“酒丞”,酒税制定,总揽全国酒事。地方则设“榷酤官”,负责将负责酒水酿造分发,酒税征收。
行统一酒税,酒税由地方榷酤官进行上报,分酒品高下而征。
施四眼监察,防仓廪之蠹,粮仓出库、酒税入库,必有仓啬夫、榷酤官、御史、兵卒四方共签确认,相关账册同步抄送中央与地方。
行酒马互市,以官酒易良马,且施小计,弱敌强己,卫边疆之宁。于大汉边境与行酒马互市,以官酒换其良马。
霍彦洋洋洒洒写完六策,轻轻呼出一口气。
“还有要补充的吗?”
[没了。]
[霍小状元!]
霍彦挺胸脯,从鼻孔发出哼声,很明显夸得他很喜欢。
[还有捧一下彻子。]
[对,夸一下他。]
[人情世故。]
……
人情世故,霍彦很懂,他又加了一页纸,顶头写了个格式臣斡官长霍彦,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言陛下。
然后刚才下笔有神的霍小状元卡壳了。
下面写啥?夸他姨父啥?
良久,他没写一个字,墨汁滴落,染黑了一大块。
就夸不出来一点。
他那双杏眼睁得老大,就是空洞得很,又是几百个呼吸间,弹幕替他作了弊。
[论文水字数,写一个致谢都不会吗?]
[算了,宝宝也累了,我来写。]
[陛下圣德御宇,仁风广被,四方咸服。]
[陛下承天之德,扛天下鼎,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诸臣似羽翼环伺,殚精竭虑,各尽其能,唯求辅弼圣朝,以报陛下之恩。微臣出身寒微,幸蒙陛下错爱,忝列朝堂,得以侍奉君侧。虽位卑职小,然于酒政之务,夙夜钻研,略有管窥之见。]
[陛下圣德昭昭,御宇以来,内修文德,外攘四夷,恩被苍生,威扬四海,实乃旷古未有之圣主也 。]
[你多,抄你的。]
[宝子,择最多的抄。]
霍彦看那满面的字,抄都嫌累,他要以为他病了放心不下回来看他的霍去病给他抄。
虽然他弟给他提前递了消息,但霍去病真担心他弟病了,所以还是在休沐日快马加鞭回来陪他了。
霍彦嗯了一声,面上冷淡,“价钱比他们都低就是。”
丹叔头疼,“主君,您这不是自降咱家浮光酒的身价。”
霍彦轻笑,“戏楼的档次在哪里,动不了的,你自拿住步子,按着计划来就是,至于那些粗酒,我是要重新开个铺子,专卖低价酒,这次要大,要能轰动全长安,最好可以把那些个酒坊都吞下去。”
丹叔还是担忧。
“垄断一个行业,就是货多价低最好使。
霍彦的手指轻点桌面,“酒厂再招些人吧,我的酒耐放,加了水也比浊酒香呢。”
丹叔明白了。
汉武帝时期的平民饮的浊酒大多用的是主食的粟米,制作较为粗糙,过滤不精细,发醇时间过短,酒液中含有较多杂质,颜色浑浊,故而得名。口感相对单薄,甜味不够突出,由于杂质较多,可能只能保存几天到十几天。
而霍彦的酒大多是高梁制的高度白酒,经过充分的发醇,蒸馏,放个十年,只能越放越香。
浮光冠绝长安,历久弥香,不是说说而已。
“他们的酒不敢多酿,故而耗不过我的。”
霍彦十分闲适的倚在椅子上,控制住自己想要摩挲扳指的手指,闲闲地握了茶杯道,“做我说的,我在这里,其他,自有我动手。”
丹叔就在等他主君护航,此时再无后顾之忧。
霍彦的精力在这里,这个店开得很快,正如霍彦说的那样,低价量多的随春酒很受平民欢迎,更别说其号称还有浮光味道了,一时之间长安平民皆饮随春。长安贵族甚至中层阶级可以饮浮光,自然对这个浮光低配版没有兴趣。
各人有各人的适配,更上一层的就更不屑一顾,唯有那些售卖低档酒的私酿自从随春出世,几乎每天都有被霍彦挤兑离开市场的。也有人想模仿随春酒,老道人一尝,都知道随春是浮光勾兑的,可他们没有霍彦的蒸馏机器,无法做出浮光。
加上浮光价高,他们可以买的起百壶,却也无法像霍彦那样一下出成千上万的量,浮光百壶勾成千壶是随春,可勾成万壶便是白水无异,平民不是傻子,相同的价格谁要喝白水呢?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阴谋好躲,阳谋无解。
把控生产链上下游自主化,全面化才是长久之计。
白酒暴利,这些又能支持舅舅打一年的仗。
霍彦最近“生着病”,面具少年在长安闲逛。
每当听见谁家酒坊要倒闭了,他是想尝尝的,他后续想推出别的款式的酒想挖人,可他喝不惯酒,他尝不来好坏,只觉得苦涩。
“你们看这酒好不?”
[看不出来,不跟上个一样吗?]
[尝一口,跟我们说。]
[闻闻撒。]
……
[宝,让会喝的来!]
[对,不会当领导只会干到死!]
[桑弘羊成不?]
霍彦摇头,“那老头跟我一样。”
[主父偃?]
霍彦撇嘴,“他尝不出好坏,啥都喝,属猪的。”
[那病病?]
[舅舅?]
霍彦炸毛,“他们补身体,不准喝!”
[彻儿?]
霍彦自已干了一碗浊酒,“给自己找活爹干啥?”
他对弹幕持鄙视态度。
“快想!”
[哈哈哈,老东方!]
[东方朔啊!]
霍彦眼神瞬间明亮,飞速杀到了主父偃府上,最近因为霍彦生病不见人,这个时候人可以因着吹风受凉而死,郑当时又说霍彦都喘不过来气了。霍去病现在还在外地练兵,卫家又没个主事的,听说那陈夫人去了,却也被卫府门房拒了。主父偃心中不免担忧,叫人开库房,他要给霍彦挑些补身子的药材送过去。
然后门房就领了个少年过来,那少年无礼的很,见他还戴着面具,他心中不快,正欲驱逐,就听见面具少年轻笑出声。
“大人,帮个忙呗,我想面见天子要一个人。”
主父偃挑眉。
得,人参不用拿了。
未央宫外。
东方朔被一个面具少年拽着走。
“你个混小子!还要人写戏本啊,你不还有那个,那个马千吗?”
霍彦给了他一脚。
“老头子,人叫司马迁,你别一口一个马千,没有他你现在还出不来小黑屋呢。”
东方朔啧了一声,他很看不惯霍彦护着司马迁。
同样都写戏本子,他就白干,司马迁不仅有分红还有霍彦送的吃食衣物甚至还因着这小子附庸风雅,霍彦有贵重的笔墨纸砚都不忘给他捎一份,而霍彦时常忘记自己。
他越老越爱吃醋。
上次的宣金纸,要不是他和司马相如写信要,估计都不能落到他手上。
他越想越气,嘟嘟囔囔的,“我在陛下身边闲着呢,平时也不见你讨要。”
霍彦把他拽到酒坊前,沽了二两酒,当堂给他斟满。
“不怕耽误你老研究科学嘛,来,我赔罪,请你喝全长安的酒。”
东方朔自然知道现在酒坊大多倒闭的事,一听他这路数就知道是他干的,回想刘彻的态度,也不推诿,只坐在凳上,饮了一口,而后皱眉。
“这家不成,酿的手法就不对。”
霍彦起身,带他去地图标注的下一家。
他美其名曰带东方朔喝酒,又把酒喂给东方朔喝。
东方朔老酒鬼,他那舌头一抿,只要脸色稍好的,霍彦就给个竹牌子,邀他们去自己研究新酒的酒厂上班,真真的boss直聘。
连喝五天,霍彦已经大致掌握了民间酿酒作坊数量,各郡县年谷物产量与酿酒消耗比例和以及背后的豪强大族,他带着弹幕关小黑屋,大笔一挥,在素云笺上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赫赫然是一篇《酒榷六策》。
今大汉正值中兴之际,榷酒之策,关乎国之财用,民之乐安,不可不察也。微臣有策,呈于君前。
臣已改良酒酿造之法,所酿白酒之香,醇厚悠长,况其酿造不需粟米,只需高粱等谷物。臣期陛下鼓励百姓于耕地之外,栽种高粱等适宜酿造白酒之谷物。高粱耐旱耐瘠,不与主粮争地,且产量可观,是酿酒之佳品。为解百姓后顾之忧,可由中央统一收取,作价以粟米价之半。
立三符,明生产、销售、运输之规,保流通有序,税赋无误。其三符,“酿符”为酿酒许可,“售符”为销售许可,“运符”为运输许可,三证分立,且均需中央严核,以保酒之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合规。
行酒政官营,既保国库充盈,又促地方繁庶。陛下宜于中央设直属大司农之“酒丞”,酒税制定,总揽全国酒事。地方则设“榷酤官”,负责将负责酒水酿造分发,酒税征收。
行统一酒税,酒税由地方榷酤官进行上报,分酒品高下而征。
施四眼监察,防仓廪之蠹,粮仓出库、酒税入库,必有仓啬夫、榷酤官、御史、兵卒四方共签确认,相关账册同步抄送中央与地方。
行酒马互市,以官酒易良马,且施小计,弱敌强己,卫边疆之宁。于大汉边境与行酒马互市,以官酒换其良马。
霍彦洋洋洒洒写完六策,轻轻呼出一口气。
“还有要补充的吗?”
[没了。]
[霍小状元!]
霍彦挺胸脯,从鼻孔发出哼声,很明显夸得他很喜欢。
[还有捧一下彻子。]
[对,夸一下他。]
[人情世故。]
……
人情世故,霍彦很懂,他又加了一页纸,顶头写了个格式臣斡官长霍彦,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言陛下。
然后刚才下笔有神的霍小状元卡壳了。
下面写啥?夸他姨父啥?
良久,他没写一个字,墨汁滴落,染黑了一大块。
就夸不出来一点。
他那双杏眼睁得老大,就是空洞得很,又是几百个呼吸间,弹幕替他作了弊。
[论文水字数,写一个致谢都不会吗?]
[算了,宝宝也累了,我来写。]
[陛下圣德御宇,仁风广被,四方咸服。]
[陛下承天之德,扛天下鼎,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诸臣似羽翼环伺,殚精竭虑,各尽其能,唯求辅弼圣朝,以报陛下之恩。微臣出身寒微,幸蒙陛下错爱,忝列朝堂,得以侍奉君侧。虽位卑职小,然于酒政之务,夙夜钻研,略有管窥之见。]
[陛下圣德昭昭,御宇以来,内修文德,外攘四夷,恩被苍生,威扬四海,实乃旷古未有之圣主也 。]
[你多,抄你的。]
[宝子,择最多的抄。]
霍彦看那满面的字,抄都嫌累,他要以为他病了放心不下回来看他的霍去病给他抄。
虽然他弟给他提前递了消息,但霍去病真担心他弟病了,所以还是在休沐日快马加鞭回来陪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