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李息本是为了凑热闹,看谁能这般胆子在人舅舅面前装外甥的,没想到一来竟看到了真外甥了。
霍彦见了李息信步而来,眼睛一亮。
“李将军,许久不见,风采依旧。”
他与霍去病曾在拐子手上救过李息的幼子,虽不算相熟,但平时大年小节也是有些往来的。所以他终于不用证明霍彦是霍彦了。
霍去病也轻揖一礼,“李将军。”
李息知道他俩刘彻有多看重,根本没想到他俩本人竟会出现在这里,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他示意士兵们收枪,让出道路。
“你俩跟我来。”
霍去病和霍彦对视一眼,霍彦深吸一口气,指了指自己的嘴,霍去病才放下心来,牵着马和小漂亮,在李息的引领下,穿过层层营帐,向着卫青所在的中军大帐走去。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来往的士兵正在进行操练。他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刚劲有力。
“你俩怎么会来,陛下有什么私密话竟惹得你俩过来?”
霍彦轻笑,指了指天,“不可尽言,将军见谅。”
李息以为是刘彻要安排战局,立马表示自己都懂。
帐中。
卫青正对着军事地图沉思,手中的笔不时在地图上比划着。突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帐帘被猛地掀开。
“舅舅!”霍去病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营帐内回荡。
卫青下意识抬起头,看到霍去病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迅速变成了愠怒。
“去病,你怎么来了?”
卫青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目光落在霍去病身后的霍彦身上,微微皱了皱眉,“阿言怎么也来了!”
霍彦依旧是笑,“姨父让我们给您捎口信来了,舅舅。”
有事没事都是姨父要干的。
卫青突然也笑,他直接甩给了霍彦一道刘彻发来的信折。
“你俩还会骗舅舅了!”
霍彦一目十行看完后,笑不出来了,他一下子跪地上了。
刘彻的笔迹龙飞凤舞,上面的内容却与是字迹完全不符的幼稚。
仲卿,去病和阿言留信,抛弃朕去黄河那边玩了,不成器,都不带朕!
“舅舅,就是我来买马,想来看看你!”
卫青难得对他俩冷脸,只看向霍去病。
霍去病掀袍,单膝跪地,“去病想为将军亲卫,随将军开疆拓土。”
卫青一向温和,但此时的愤怒几乎要掩饰不住。
“你现在还没巴掌大,就要翻天了,是吧!”
霍去病梗脖子。
卫青更气了。
“给我滚回去!把弟弟也带回去,听见没!”
霍去病梗脖子,不回答,跟只大鹅似的。
卫青被他这样气得胸腔起伏不定,打又舍不得,骂又不管用,只能自己气自己。
他太了解这个外甥了,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营帐的气氛僵持。
霍彦跪在一旁,膝行到卫青身前,直接跪地长揖,朗声道,“舅舅,我也不想他去,可他已经来了。舅舅,你是知道的。他属于这里。所以请您让他去做一名普通的士卒,与您一起冲锋,暂时全了他一腔热血吧。”
卫青摸他的脑袋,不让他磕下去,轻声叹气,没有谁比他更知道霍去病的志向和才能,可这孩子毕竟还年少。他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去病,战场凶险,绝非儿戏。你太小了。”
“舅舅,我不小了。”霍去病抬起头,目光坚定无比,“我已苦练骑射有十载,兵书也读烂了三十卷,就是为了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如今战机就在眼前,舅舅,您就给我一个机会吧。”
霍彦站在一旁,看着霍去病和卫青,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霍去病,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他平安。
卫青沉思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罢,去病,我便给你一个机会,你就在我身边做个亲卫。你且记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可擅自行动。”
霍去病看着地图上标记的河南地,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后拉起霍彦转了个圈。
“阿言,我要上战场了!”
霍彦被晃得晕,他望向卫青,却见卫青冲他笑了一下,“阿言也留下吧,有伤员呢。”
霍彦嗯嗯点头。
卫青笑得更深。
舅舅依旧是如往日一样温和,但他为什么总觉得阿兄不会如愿呢。
哈哈哈。
第68章 死什么死,活着!
霍彦的预感没有错。
这战卫青不下场,只坐镇中军,甚至连作战策略都已定好。霍去病这个将军亲卫自然无用武之地,每天百无聊赖,只能去看着粮草、兵器等物资的供应,偶尔带着人去勘测水源。卫青是帅才,他手把手的教着霍去病他的行军思想,看着霍去病去处理这些需要将军处理的事。霍去病的进步几乎肉眼可见的一日千里。
将军需要不仅是冲锋陷阵,更重要的是协调各方,在战场上,士气是可以从将士的面容上看出来的。
世上有天生的将帅,霍去病是其中翘楚中的翘楚,但好玉也需好的琢玉师,很幸运的是卫青这个他最亲近的长辈就是。
他今日所累积的东西来日都会成为战场上他的助力。
世上有天生将帅,可哪怕一母同胞,也不一定就都长一根筋,霍彦就没长将帅的那根筋儿。他压根儿搞不清楚在哪儿安营扎寨,也搞不清楚如何操练士兵,霍去病需要理清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没有用处。
他们的方向不同。
卫青也不会拿磨霍去病的方式去磨霍彦。
比起把霍去病一直带在身边,他对霍彦更像是放养,他允许霍彦随军,允许他在军营里随意走动,平时也不多问霍彦到哪里,只是过个几天叫霍彦来问个话,大抵他也知道没有霍去病,霍彦出不了军营。
霍彦很自在,他喜欢这种安排,让他可以每天去认真观察,这个军队的运行需要多少后勤的支持。他呆在民兵运粮的队中几日,便了解军粮在路上的消耗几何,后期总体要如何从中央调粮。他看着军队操练,会了解军队的兵备,从中去琢磨兵器的优劣以及防护装备的重要性,虽然新铁的方法给了刘彻,但是大部分士兵用的还是以前旧铁打的甲,大部分新铁还是用在了马蹄铁上,不光是因为铁铁的量不够,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马比人值钱。
他打算回去长安,就去找刘彻,召集手下匠人,仿照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减少铁的含量,重新制作新的盔甲。还有那些负责打造兵器的工匠也要召一些,要重新打些兵器。还要把他马场里养护马匹的人也调一批过来,战马的健康状况决定了骑兵的机动性。
他想做的事很多。
一场胜仗的背后,不仅仅是前线将士的勇猛拼杀,更离不开后方有条不紊的组织与调度,他以前只在中央往军队中调度粮草和军需,那些对他而言只是在上报的奏书上的一笔字,他没有概念,直到来到这里,他真真切切地进入这些士兵的生活,他才发现他在中央写下的一笔字背后悬着万条人命。
他的眼睛在看,他的耳朵在听。
但是他的平静生活被匈奴的又一次反攻打破,一个个伤员被抬到了医帐,连日不熄的灯火,断腿残肢,累累又落在他的眼中。
霍彦在这盈在鼻尖似乎永远都无法消散的血腥气中,救活人,救死人,看着昨日与他促膝长谈,跟他讲述从战场上背出兄弟,想要他给家中老子娘写封信的少年们,在今日眼睛忽然涣散。
相较于现代,古代的冷兵器战场实则要残酷得多。在那兵荒马乱的战场上,根本不存在专业的战地医生与护士,伤员们自然也无法享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一旦身负重伤,绝大多数人都难以逃脱在战火中丧生的命运。只有极少数运气极佳的人,在战斗结束后仍顽强存活,且未被敌人杀害,才会被己方战友救回。
然而,即便被救了回来,重伤员的死亡率依旧高得令人咋舌。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很多严重的伤势根本无法得到妥善医治。各种感染风险极高,伤口难以愈合,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止痛和抗感染药物,伤员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也正因如此,战场上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并落下残疾的人反倒并不多。
卫青的治下伤亡已经算好了,可是霍彦仍觉得这两个月像是熬了一辈子。
因为医少,医术不精,所以他把自己当成八个人使,他在来来往往的血气中,支锅,为患痢疾的伤兵熬黄连汤,期待着这个汤可以有效果。他愤怒,因为他没有造出酒精,所以他只能跑遍整个营帐,想拿低度酒给人消毒,因为药物不足,他只能看着更多的人死在伤寒,死在伤口感染。
他无能为力,他甚至不能难过,因为他难过了,倒下了,那后面受伤的人要怎么办呢?
霍彦见了李息信步而来,眼睛一亮。
“李将军,许久不见,风采依旧。”
他与霍去病曾在拐子手上救过李息的幼子,虽不算相熟,但平时大年小节也是有些往来的。所以他终于不用证明霍彦是霍彦了。
霍去病也轻揖一礼,“李将军。”
李息知道他俩刘彻有多看重,根本没想到他俩本人竟会出现在这里,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他示意士兵们收枪,让出道路。
“你俩跟我来。”
霍去病和霍彦对视一眼,霍彦深吸一口气,指了指自己的嘴,霍去病才放下心来,牵着马和小漂亮,在李息的引领下,穿过层层营帐,向着卫青所在的中军大帐走去。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来往的士兵正在进行操练。他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刚劲有力。
“你俩怎么会来,陛下有什么私密话竟惹得你俩过来?”
霍彦轻笑,指了指天,“不可尽言,将军见谅。”
李息以为是刘彻要安排战局,立马表示自己都懂。
帐中。
卫青正对着军事地图沉思,手中的笔不时在地图上比划着。突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帐帘被猛地掀开。
“舅舅!”霍去病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营帐内回荡。
卫青下意识抬起头,看到霍去病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迅速变成了愠怒。
“去病,你怎么来了?”
卫青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目光落在霍去病身后的霍彦身上,微微皱了皱眉,“阿言怎么也来了!”
霍彦依旧是笑,“姨父让我们给您捎口信来了,舅舅。”
有事没事都是姨父要干的。
卫青突然也笑,他直接甩给了霍彦一道刘彻发来的信折。
“你俩还会骗舅舅了!”
霍彦一目十行看完后,笑不出来了,他一下子跪地上了。
刘彻的笔迹龙飞凤舞,上面的内容却与是字迹完全不符的幼稚。
仲卿,去病和阿言留信,抛弃朕去黄河那边玩了,不成器,都不带朕!
“舅舅,就是我来买马,想来看看你!”
卫青难得对他俩冷脸,只看向霍去病。
霍去病掀袍,单膝跪地,“去病想为将军亲卫,随将军开疆拓土。”
卫青一向温和,但此时的愤怒几乎要掩饰不住。
“你现在还没巴掌大,就要翻天了,是吧!”
霍去病梗脖子。
卫青更气了。
“给我滚回去!把弟弟也带回去,听见没!”
霍去病梗脖子,不回答,跟只大鹅似的。
卫青被他这样气得胸腔起伏不定,打又舍不得,骂又不管用,只能自己气自己。
他太了解这个外甥了,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营帐的气氛僵持。
霍彦跪在一旁,膝行到卫青身前,直接跪地长揖,朗声道,“舅舅,我也不想他去,可他已经来了。舅舅,你是知道的。他属于这里。所以请您让他去做一名普通的士卒,与您一起冲锋,暂时全了他一腔热血吧。”
卫青摸他的脑袋,不让他磕下去,轻声叹气,没有谁比他更知道霍去病的志向和才能,可这孩子毕竟还年少。他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去病,战场凶险,绝非儿戏。你太小了。”
“舅舅,我不小了。”霍去病抬起头,目光坚定无比,“我已苦练骑射有十载,兵书也读烂了三十卷,就是为了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如今战机就在眼前,舅舅,您就给我一个机会吧。”
霍彦站在一旁,看着霍去病和卫青,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霍去病,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他平安。
卫青沉思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罢,去病,我便给你一个机会,你就在我身边做个亲卫。你且记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可擅自行动。”
霍去病看着地图上标记的河南地,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后拉起霍彦转了个圈。
“阿言,我要上战场了!”
霍彦被晃得晕,他望向卫青,却见卫青冲他笑了一下,“阿言也留下吧,有伤员呢。”
霍彦嗯嗯点头。
卫青笑得更深。
舅舅依旧是如往日一样温和,但他为什么总觉得阿兄不会如愿呢。
哈哈哈。
第68章 死什么死,活着!
霍彦的预感没有错。
这战卫青不下场,只坐镇中军,甚至连作战策略都已定好。霍去病这个将军亲卫自然无用武之地,每天百无聊赖,只能去看着粮草、兵器等物资的供应,偶尔带着人去勘测水源。卫青是帅才,他手把手的教着霍去病他的行军思想,看着霍去病去处理这些需要将军处理的事。霍去病的进步几乎肉眼可见的一日千里。
将军需要不仅是冲锋陷阵,更重要的是协调各方,在战场上,士气是可以从将士的面容上看出来的。
世上有天生的将帅,霍去病是其中翘楚中的翘楚,但好玉也需好的琢玉师,很幸运的是卫青这个他最亲近的长辈就是。
他今日所累积的东西来日都会成为战场上他的助力。
世上有天生将帅,可哪怕一母同胞,也不一定就都长一根筋,霍彦就没长将帅的那根筋儿。他压根儿搞不清楚在哪儿安营扎寨,也搞不清楚如何操练士兵,霍去病需要理清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没有用处。
他们的方向不同。
卫青也不会拿磨霍去病的方式去磨霍彦。
比起把霍去病一直带在身边,他对霍彦更像是放养,他允许霍彦随军,允许他在军营里随意走动,平时也不多问霍彦到哪里,只是过个几天叫霍彦来问个话,大抵他也知道没有霍去病,霍彦出不了军营。
霍彦很自在,他喜欢这种安排,让他可以每天去认真观察,这个军队的运行需要多少后勤的支持。他呆在民兵运粮的队中几日,便了解军粮在路上的消耗几何,后期总体要如何从中央调粮。他看着军队操练,会了解军队的兵备,从中去琢磨兵器的优劣以及防护装备的重要性,虽然新铁的方法给了刘彻,但是大部分士兵用的还是以前旧铁打的甲,大部分新铁还是用在了马蹄铁上,不光是因为铁铁的量不够,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马比人值钱。
他打算回去长安,就去找刘彻,召集手下匠人,仿照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减少铁的含量,重新制作新的盔甲。还有那些负责打造兵器的工匠也要召一些,要重新打些兵器。还要把他马场里养护马匹的人也调一批过来,战马的健康状况决定了骑兵的机动性。
他想做的事很多。
一场胜仗的背后,不仅仅是前线将士的勇猛拼杀,更离不开后方有条不紊的组织与调度,他以前只在中央往军队中调度粮草和军需,那些对他而言只是在上报的奏书上的一笔字,他没有概念,直到来到这里,他真真切切地进入这些士兵的生活,他才发现他在中央写下的一笔字背后悬着万条人命。
他的眼睛在看,他的耳朵在听。
但是他的平静生活被匈奴的又一次反攻打破,一个个伤员被抬到了医帐,连日不熄的灯火,断腿残肢,累累又落在他的眼中。
霍彦在这盈在鼻尖似乎永远都无法消散的血腥气中,救活人,救死人,看着昨日与他促膝长谈,跟他讲述从战场上背出兄弟,想要他给家中老子娘写封信的少年们,在今日眼睛忽然涣散。
相较于现代,古代的冷兵器战场实则要残酷得多。在那兵荒马乱的战场上,根本不存在专业的战地医生与护士,伤员们自然也无法享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一旦身负重伤,绝大多数人都难以逃脱在战火中丧生的命运。只有极少数运气极佳的人,在战斗结束后仍顽强存活,且未被敌人杀害,才会被己方战友救回。
然而,即便被救了回来,重伤员的死亡率依旧高得令人咋舌。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很多严重的伤势根本无法得到妥善医治。各种感染风险极高,伤口难以愈合,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止痛和抗感染药物,伤员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也正因如此,战场上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并落下残疾的人反倒并不多。
卫青的治下伤亡已经算好了,可是霍彦仍觉得这两个月像是熬了一辈子。
因为医少,医术不精,所以他把自己当成八个人使,他在来来往往的血气中,支锅,为患痢疾的伤兵熬黄连汤,期待着这个汤可以有效果。他愤怒,因为他没有造出酒精,所以他只能跑遍整个营帐,想拿低度酒给人消毒,因为药物不足,他只能看着更多的人死在伤寒,死在伤口感染。
他无能为力,他甚至不能难过,因为他难过了,倒下了,那后面受伤的人要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