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260节
  苏祭酒板着脸训斥了几句,就让身后的书童把那些东西收了起来,“为了让你们专心学东西,这些我暂时都收起来了。”
  耿郎君和赵郎君两个人眼睛都瞪大了,怎么也想不到苏祭酒会说出这番话来。
  明明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这些学生自个儿带来的,国子学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把这些东西没收过。
  苏祭酒也看出来他们两个人眼中的不解和疑惑,又冠冕堂皇的说了几句。
  总而言之就是他们两个人不上进,要把这些不上进的东西给他们没收了。
  耿郎君还想争辩,那边的赵郎君已然把最近的两样东西塞到了嘴里,看着苏祭酒那势在必得的样子,没收肯定是要没收的了,不过趁这时候吃,不然再想吃就不容易了。
  苏祭酒简直都没眼看,不过到底是得到了好处,只有一旁的耿郎君,眼睁睁地看着买来的那些吃食被苏祭酒一并打包给带走了。
  “赵兄,如今这可怎么办?”
  苏祭酒那意思,这几天让他们好生念书,不要再想着从外头弄那些吃的,看来是非要让他们奋发向上读书才行。
  赵郎君喝了两口茶水,才把饭菜吃到嘴里的那些东西给压下去,“看来你只能争一争那前头的名次了。”
  “那赵兄呢?”
  “我明儿就回去了,嘿嘿。”
  一听这个,耿郎君的神情就萎靡了下去。
  不过,他小考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只是这个中缘由,有一大半是和耿大人赌气而来,有几分自个儿想学,他最是清楚了。
  如今不为了耿大人赌气而学,就要为了那些吃食而努力了。
  苏祭酒把那些东西带到了舍间里,看着厚颜无耻想要分一些的书童,也只能忍痛割爱,叮嘱他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身旁的书童自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再三保证绝不会让其他人知道。
  “尤其是张博士,我听他身边的书童说已然回去给二郎君写信,讨要那些吃食了。”
  苏祭酒嘴上说着哪里还有当夫子的样子,手上却拿起一块炸鸡排放在眼前看了看,那金黄的表面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闻着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苏祭酒屋子里也没其他人,他也不是在外头那样古板严肃,直接拿着就放到嘴里。
  品鉴了几下之后,颇有些遗憾。
  他这个样子倒让书童很是好奇,“大人,可是不好吃?”
  苏祭酒摇摇头,“不是不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要是这些东西是刚出锅的,外头的那层炸制的东西竟然是又香又脆,不知有多好吃。刚才为了拿这些东西太着急了,忘了问耿郎君他们两人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又尝来其他的吃食,味道都各有各的精妙,苏祭酒没多大会儿就觉得腹中撑得慌,只能恋恋不舍的把这些东西放了起来。
  他一边小口的喝着茶水,一边心想他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用这些吃食来让这些先生们上进,看来效果应当会是不错,大家都努力,他也省心。
  要是把那厨娘林杏月请来,他们这国子学岂不是要发扬光大。
  苏祭酒只是想想,唇角就压抑不住的往上提了提。
  昌哥儿上火之后,叫来了外头的大夫仔细诊治,说是秋干物燥,然后让好生保养着,开了些药来。
  何娘子身边的王妈妈平日里最是容易生口疮,先前有一段时间疼的她吃东西都困难。
  后头还是吴娘子身边的戴妈妈给了她一些上好的口疮药,用了之后才好些。
  只是那东西抹上去之后,生疮的地方疼的厉害,昌哥儿这般没吃过苦头的,王妈妈思量再三,也只敢和何娘子提了一句。
  何娘子倒是想给昌哥儿用这些药,不过昌哥儿身边的那些奶嬷嬷却怕昌哥儿难受,回头不好哄,劝起来何娘子,说只让喝着清淡的,再配上大夫开的那些药引子,不过三五日也就能好了。
  何娘子想了想,也便同意了,她也看不得昌哥儿这般受罪。
  原本昌哥儿就不大爱说话,总让人逗着他才行,这嘴里一难受起来,更是不大愿意开口,也因为吃不着东西,小脸才不到两天的时间就瘦了下去。
  何娘子慈母之心一下子起来,看着实在不成样子,就想着要去找林杏月。
  “总得吃些东西才是。”
  平日里何娘子和昌哥儿偶尔还能去老太太那边吃些东西,王妈妈他们这些丫鬟婆子却只能留在大厨房这边,已然有好些天没吃到林杏月的手艺。
  王妈妈这明面上不说,背地里却也是想吃的很。
  算着日子,林杏月也该从老太太上房那边回来了。
  “叫人去打听打听,若是果真回来了,倒是不用去惊动老太太。”
  何娘子也盼着林杏月赶紧回来,这样就能随时吃到林杏月做的吃食。
  去老太太那边,一家人坐在一起总是浑身不自在,上头周大娘子和大老爷还时不时拌嘴,让他们这些小辈、儿媳们不知如何是好。
  打听完,王妈妈就一脸笑容地回来对何娘子说:“咱们昌哥儿是个有福气的,那月姐儿真从老太太膳房那边回来了,刚去大厨房呢。”
  何娘子也松了口气:“有她帮着做些吃食,昌哥儿好歹能吃一些。”
  等到扬州炒饭端上来,何娘子见没有那些火大食物,都是能吃的,心里的担忧彻底放下,让奶嬷嬷把昌哥儿带来。
  “大夫说了,那些肉之类的不能吃,这个炒饭闻着就香,就不放肉松了吧?”
  昌哥儿吃东西时喜欢放些肉松,可大夫叮嘱不能吃肉,何娘子只好这样哄他。
  昌哥儿看到炒饭,下意识就让奶嬷嬷去拿,听了何娘子的话,只能含糊地点点头,心里不太乐意。
  何娘子见状,赶忙哄道:“这炒饭可是林小娘子做的,你知道她手艺好,做什么都香。”
  昌哥儿知道林杏月手艺精湛,一听是她做的,就把不能吃肉松的事抛到脑后,乖乖坐在凳子上,拿起汤匙,不用王妈妈喂,自己就开始吃起来。
  这是昌哥儿长口疮后第一次主动进食,何娘子在一旁直念阿弥陀佛,就连不远处的奶嬷嬷见了,也松了口气。
  之前王妈妈提议用口疮药,但药抹上会疼,两个嬷嬷担心昌哥儿受不了,没敢答应,事后又怕何娘子因昌哥儿不爱吃东西责怪,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只见昌哥儿拿勺子舀了一勺炒饭,慢慢放进嘴里,大概是嘴里疼,停顿了一下,但很快被香味吸引,忍着疼继续吃。
  这一幕让何娘子眼圈泛红,一旁的王妈妈看着懂事的昌哥儿,也感慨万千。
  昌哥儿吃了几口,见何娘子一直没动勺子,就主动拿起旁边的勺子递过去:“娘,你也吃。”
  何娘子心里软成一团,接过勺子,这才仔细看起炒饭。
  只见炒饭颜色丰富,有黄的鸡子、红的火腿、绿的青豆等,尝上一口,各种食材的独特口感在舌尖交融,她忍不住点头称赞。
  王妈妈去大厨房端膳食时,看到林杏月在做其他菜肴,怕何娘子吃多了后面的菜就吃不下,在她耳边小声说:“那些菜也香得很。”
  何娘子一听,眼睛冒起了光,这才放下勺子。
  昌哥儿也听到了,只是王妈妈说那些菜口味重,他不能吃,虽有些遗憾,但眼前的炒饭也让他吃了大半饱,吃完后还乖乖给何娘子行礼。
  何娘子用茶水漱了漱口,麻婆豆腐等菜肴就陆续上桌。
  看着裹满红油、香气扑鼻的麻婆豆腐,何娘子和王妈妈打趣道:“我猜弟妹肯定喜欢。”
  吴娘子的确在看到麻婆豆腐之后,眼睛都挪不开,口水直咽。
  二郎君因忙于官家事务,回来后一直没出门,此时见吴娘子这样,调侃道:“你肚子里的孩儿,莫不是生下来就吵着要吃酸辣的?”
  吴娘子脸红,赶忙说:“郎君说什么呢,小孩子哪能一出生就会说话?”
  两人说笑几句,便不再言语,拿起筷子准备吃饭。
  那麻婆豆腐放在嘴里,吴娘子的眼睛就眯了起来,觉得浑身都舒畅的很。
  不仅是嘴巴过了瘾,就是心里也觉得很是满足。
  二郎君在旁边看到,也露了个笑出来。
  戴妈妈放下门帘,把屋子留给夫妻两个,出来就问半荟,“那麻婆豆腐可还有?”
  半荟赶紧点头:“有呢,我给嬷嬷放到了屋子里了。”
  戴妈妈脸上笑容就多了几分,夸了半荟两句,“越发有长进了。”
  等到三娘子定亲这天,一大早府里就忙碌起来。
  赵家要来送定亲聘礼,箱笼几十抬,从金串首饰到绫罗绸缎,再到汝窑、官窑瓷器等应有尽有,那些和国公府往来密切的人家也会来道贺。
  老太太和周大娘子商量后,觉得二房已经分出去,但事情不必做得太绝。
  上次见二老爷,发现他并非无知之人,也是知道权衡利弊的。
  老太太就让二老爷他们这天也过来。
  只是来的人多,茶水点心的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林杏月回大厨房后,除了给国子学做吃食,几乎都在忙这事。
  端王和安亲王作为长辈来得较早,一到就和大老爷说笑。
  “上次从你这儿拿回去的点心太好吃了,这次可别藏着掖着,不然就小气了。”
  大老爷满脸的笑:“瞧叔叔说的哪里话,您能看上我们家的吃食,是我们的荣幸。”
  安亲王妃对他们的寒暄不感兴趣,只和周大娘子等人坐在一起。
  看了看位置,就和郡主坐到了一块儿。
  两人以前没这么亲近,上次安亲王妃为了安娘子,特意询问郡主的饮食,这才有了来往。
  郡主自从去庄子上休养,身体越来越好。她清楚其中缘由,郡马爷多次来信想探望,都被她拒绝,又另请了信任的大夫调理。
  没过多久,她就恢复了几分精神,气色也好多了。
  别人问起,她就说是因为吴娘子过得好,自己没了心事才养好身体。
  不过高门大户的人心里都清楚,即便郡主不说,大家也都在猜测。
  这次郡主来,郡马爷也一同前来,和大老爷等人说话时心不在焉,常常插不上话。
  安亲王瞥了他几眼,满是不屑。
  他们这些和皇室沾亲带故的人,本就看不上郡马爷的出身,郡主下嫁已是他的福气,他还不知感恩,听说养了那外室多年。
  要不是郡主身体不好,怕是早就要收拾他,皇家的脸面都快被他丢尽了。
  安亲王妃当着郡主的面自然不会说这些伤人的话,转而说起自家娘子能吃的东西:“之前喝了些粥,这东西她多年没碰过,我当时也不让喝,没想到她喝了好几口,高兴得我当晚都没睡好。”
  “是那林小娘子做的不?她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我也时常惦记。”
  端亲老王妃一来,安亲王妃便止住话头,起身行礼。
  老王妃好奇问道:“是什么东西这么好?”
  “就是他们府上的,也不知从哪儿寻来这么厉害的厨娘。”
  安亲王妃还说想来向老太太讨要,只是府上一直筹备定亲事宜,此事便耽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