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219节
  “今儿还没见着人,不是说要让那几个娘子在街上帮着提着篮子吆喝吆喝?兴许是在等着那几个小娘子回来。”
  林杏月看了看天色,就问冯大娘要不要一块儿去看看。
  冯大娘点头,进屋穿了件厚衣裳:“那咱一块去看看,说来也是咱们的铺子,往日里能去的时候还是太少。”*
  “得空了咱们两个就去,好歹也能帮上些忙。”
  两个人在街巷口叫了辆马车,听到那些路人还在那边说着夏姨娘和老太太当年的闲话。
  “这怎么传的,哪里都知道这事?”林杏月问。
  冯大娘叹了一口气:“听这意思,应是老太太让传出去的,不然有那些不明事理的人,还以为她做的过分,非要把一家子给分出去。”
  林杏月点点头,不再说这事,专心地看起了街边两岸的风景。
  汴京夜里不闭市,好些人白日里在田里劳作,等把地里的活计做完,才能进城里来转悠,或是拿了自家收上来的东西摆个摊子,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人。
  马车行进的速度也很慢,林杏月听着外头那吆喝声、谈笑声,脸上就不自觉地带了笑。
  又见那边有一群人围着个小娘子,林杏月就叫车夫停了下来:“略等一等,我们过去看一看。”
  冯大娘也看到了,跟着林杏月下了马车,心想这不会就是张婶娘他们找的那小娘子吧?
  走过去才发现,人群围着里三层外三层,根本就进不了里头,不知在卖什么东西。
  林杏月就问了旁边一大娘:“里头是做什么,怎么有这么些个人?”
  “那个小娘子让大家免费试吃东西,听说味道好的很,这才都围了过来。”
  林杏月眼睛一亮,又继续问:“都是卖些什么吃食?”
  “不知道,我这也是才来。”
  这大娘旁边的一个小娘子接了话:“竟是些咱们没见过的吃食,都被切成了小块,也看不出来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倒是有好几种。”
  这小娘子刚才就看着一人拿着一块抹了酱料的肉块出来,吃上一口,一脸的满足,让人更加好奇那到底是什么了。
  林杏月和冯大娘两个人没有在这里多停留,又上了马车继续往前走。
  “肯定就是你们婶娘找的那小娘子,已经有这么多人在那边等着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怎么会没有?那些人又没见过这么些个好吃的,且还有你们才做出来的那里脊肉串,就是我天天吃你做的那些好吃的,也觉得香的很。”
  一路上又看见了几个被围在中间的小娘子,等到了铺子那边,林杏月就和张婶娘说了这事。
  张婶娘欢喜:“咱们在这里也不知道到底如何,一颗心一直在悬着呢,也没见有人找到咱们铺子这边来。”
  “总得先等等,等他们吃个遍,喜欢上,偏以后再吃不着,才会打听咱们铺子。
  ”张婶娘觉得有理,便把那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心疼地看着林杏月,“这天越来越冷了,你们来回跑什么,在大厨房那边就已经够辛苦的了。”
  说完,就埋怨的看着冯大娘,嫌她不懂事。
  冯大娘被说了也没回嘴,撸起袖子去一边帮忙:“你们都歇歇,让我来帮你们干会儿。”
  林杏月趁机把冯大娘今儿反常的事情和她们说了:“也不知什么事让我娘这么高兴,我问她偏还不说。”
  “这还真不知道,能让你娘高兴的,要么是又得了赏钱,要么是要偷偷地赌钱喝酒了。”
  林杏月看了冯大娘一眼,觉得倒不像是后者,只是也没听说从哪里又得了钱来。
  这个点,炸鸡排、炸鸡腿卖得已然不剩什么量,还有零散的一些点心,来的人也少了不少。
  “听说今儿又有那什么新的炸串?里脊肉可还有?”
  张婶娘指了指那边盘子里剩着的一片里脊肉:“还真就剩这一个了,可是要上一份?”
  “要!”
  这人也觉得自个儿幸运,就这个点过来还能捡了漏。
  就见张婶娘麻溜地把那片里脊肉放到了油锅里,油花滋滋作响。
  张婶娘又问这人要不要再炸个烧饼:“咱们一般都是把这里脊肉放到烧饼里面,再放些酱料,香得很!”
  这人也不过是偶然听了那些老饕在那里说今儿有新鲜的烧饼夹里脊,家又近,他这才这个点冒过来问的,一听就点头:“要的!”
  张婶娘就把一个烧饼放进了油锅里,等着面饼变得金黄之后捞出来,戴上厚厚的棉手套,用油纸包着的烧饼用刀切开,把里脊肉放到上面,又抹了些酱料。
  动作一气呵成,那烧饼上面还有着油炸过程中产生的焦斑,看起来十分诱人。
  夹在中间的里脊肉抹了酱料之后,呈现出一种诱人的红色。
  这人接过那烧饼,因着家近,直接一口就咬了下去。
  外面金黄酥脆的烧饼一咬下去,油炸过后的外壳就在他的唇齿间碎开。
  这人嘴张得很大,一下子又把里头的里脊肉咬到,外皮焦香,咬下去还能感受到滋滋的肉汁。
  因提前腌制过,肉质本身就带着胡椒、安息茴香的味道,再加上抹在上面的特制酱料,几种味道在嘴里交织,让人根本就停不下来,只是大口大口地咀嚼,连头也不抬。
  李家纸马铺子掌柜家的两个女儿,如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二楼窗户上往外看,想知道对面铺子又做了什么好吃的,引来多少人。
  此时见那人在铺子前吃得起劲,两人看着看着就都犯了馋。
  “爹爹,你出去看看,那家铺子又有新鲜的吃食了!”
  李掌柜早就知道了,只是这几日在那铺子里花的钱可不少。
  上次为了排队,他还错过了一单买卖,让给了死对头蔡家纸马铺,让他好一阵心疼。
  “哪有天天去外头买东西吃的?”
  “可是今儿有新鲜的吃食!”大女儿说。
  “就是那人正在吃的,外面的烧饼也是炸过的,瞧着就香。”小女儿开口。
  两个女儿都不高兴起来,推着李掌柜往外面看。
  “她家的铺子卖的那样好吃又不贵,不过是买来咱们几个都尝尝味道,怎生就不愿意?”
  李掌柜被缠得没办法,只好过去问了问。
  听张婶娘说里脊肉竟然没有了,他心里反倒空落落的。
  “那明儿可还做?”
  “做呢!不过今儿菜开始卖,怕是明儿知道的话,人也会多。”
  李掌柜半是羡慕地看着张婶娘,点点头:“得,我知道了,回头早些来。”
  又感慨,“你们这生意眼见着就好起来了。”
  张婶娘谦虚道:“这都是原先那些老顾客给面子,咱们这地方偏,又不像你们一样是多少年的老字号,还不知道以后如何呢。”
  几个人又聊了半天,看看天色也晚了,就把铺子关了。
  “那替咱试吃的小娘子说是这里,怎么走着越走越偏,也不大像的样子?”
  “别是骗人的,到底什么好吃的,非要这时候过来?”年纪最小的弟弟抱怨。
  “怎么可能骗人!谁让你当时去茅厕了,要是不去,就也能吃到了,哎呦我到现在我惦记着。”
  小弟撇嘴:“管天管地还管人家什么时候上茅厕,我觉得就是骗人,那样好吃,作何不让人掏钱?”
  两个人正拌着嘴,瞧见一大娘在外面倒水,赶紧过去问:“大娘,这儿周围可是有一家吃食铺子?”
  牛大娘已经见怪不怪,给他们指了指路:“往前走再往左拐,不过这个点太阳都快落山了,想着她们应当已经关了门,你明儿早些来。”
  知道真有这铺子,两人才松了一口气,又说起来那铺子做的吃食怎样。
  “咱们听说这铺子在这么偏的地儿,都有些不敢来。”
  “别说你们,先前看到这儿开了个铺子,咱们这些老街坊一个个的都在犯嘀咕——那地方以前开的也是卖吃食的,没几天就关门了,还说人家被坑了骗了,谁知做出来的东西是真好吃!”
  牛大娘就把她吃到的那锅巴和田螺有多好吃都说了一回:“还有那么些个别的没尝呢!你们要是想吃,可得早些,那些个老饕动作可都是麻利的!”
  两个人对视一眼,小弟听着觉得有几分玄乎,不死心地追问一句:“这得多早过来才行?真不是拐卖的?”
  “拐卖?这么说也行,可不就是吃过一次,把人的心都给拐走了!要说多早,我是公鸡打鸣、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就见有人在那里排着队了!”
  两个人惊讶:“竟然这般早!铺子也开门了?”
  “铺子还没开门,这不就是早些来占个位置。有些新鲜的吃食做起来又麻烦费事,他们就不做那么许多,来晚了就没了!”
  这两兄弟一听,赶紧商量着明天一早再过来。
  “到时候鸡一打鸣就起来!”
  小弟有些迟疑:“真要起那么早吗?这地方这样偏,就是东西再好吃,怕是也只那汴京城里的老饕们过来,可又有多少老饕呢?”
  【作者有话说】
  啊,周一过得真快
  快到周末吧[绿心]
  96
  第96章
  ◎龙井虾仁+松鼠鳜鱼◎
  第二天一大早,张婶娘她们还没过来,铺子前面就排了人。
  就是那个不大相信能做出来那么好吃东西的小兄弟,也被自家的兄弟拉了过来,让他来排着队。
  “你看,我就没骗你吧?来了这么些个人,总不能大家都是傻子吧。”
  这天越来越冷了,站在外头风呼呼地吹着,小兄弟就不大高兴,缩着脖子哆哆嗦嗦地说:“我只来这一次,天这样冷还要把我从被窝里薅起来,要不是我打不过你,说什么也不会来。”
  “我要是不把你叫来,回头发现东西好吃了,你肯定又要吵吵。”
  前面的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就和这小郎君说,“你哥哥说的没错,这店我也来了好几次,东西都好吃的很。”
  旁边一个老丈人听到,立刻就追问起来:“真的有那么好吃吗?我也是被拽着来的,轮到我的时候,那试吃的东西都已经没了,只能听到他们在那边议论。”
  “你瞧瞧多少人过来,这还能有假,听我的,一会儿先去买那点心。”
  “老丈人,可别听他的,这是看你排在他前头才这样说,怎么也要先去那边买锅巴,那个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