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211节
  林杏月奇怪:“忙活什么东西,不是都收拾好了?”
  “自然是想着买田螺的人太多了。”
  林金兰在一旁解释:“那田螺总共没多少,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得了去。这些人要的也都不多,吃完就没,自然就又找上门来了。”
  “还有那些没尝到味的,一个个的都来要,也知道是个好吃的。”
  “这倒是不难,我做的时候你们不是都也看着,我再提点两句,告诉你们要怎么做。回头就让那小孩子捞了条路,直接送到你们那边再做些来。”
  说到这里,想到他们四个人如今已经忙得很,就摇摇头:“到底要不要做,你们自个看着办就是,别累着了。”
  “倒是还好,毕竟咱们铺子来往的人还是原先那些个。咱们每个东西做的又都不多,还能忙得过来。”
  张婶娘摩肩擦掌,很是想要大干一场,向林杏月讨要主意:“你说咱们铺子那么偏,怎么能让更多的人过来?”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能慢慢的打开名声。张婶娘也嫌太慢,等不及。
  林杏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算是看出来了,如今咱们几个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心想着赚钱上瘾。”
  “可不就是上瘾。”
  林杏月认真思索起来:“可是也不能急于一时。咱们一个法子一个法子的试,最主要的还是得让人知道咱这地方有一铺子。”
  “是勒,我还和那些老饕餮开玩笑说,他们是不是在外头守着秘密,不告诉别人咱们开了铺子。”
  冯大娘赶紧追问:“那些个人怎么说?别是真的怕买不着,才不和人说的。”
  “我说的时候还仔细看他们神情了,除了几个人,其他人倒还是神色坦荡。”
  “他们不愿意往外说,咱们也能理解,实在是咱们的东西好吃,怕买不着了。”
  林杏月想了想:“不如这样,让王姐姐帮着找几个人,提着咱们的东西在汴京城里转悠,让他们免费试吃。”
  冯大娘和张婶娘对视了一眼,继续往下听林杏月说。
  “这试吃东西是不卖的,只告诉他们咱们铺子在哪里。要是想吃,非得来咱们这边才行。”
  张婶娘明白林杏月这意思:“这法子好,我明儿就去试一试。”
  说笑了几句,没瞧见林金兰的动作,林杏月就往灶间里去看,果然就见她在那里偷吃豆豉鱼。
  “这豆子就是先前晒的那些豆子吗?好好吃。”
  “我当时做豆子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林杏月白了她一眼,赶紧让大家伙坐进来,指着旁边的几个小罐子,里头也是放着豆豉,不过总共没多少。
  “今儿晚了,等明儿给徐勇哥和徐柏送去些。”
  张婶娘开了句玩笑:“你别说,我家勇子那鼻子可是灵的很,指不定现在就在回来的路上。”
  “那鼻子再灵还能隔得这么远闻到?”
  冯大娘不信:“明儿回来还差不多。”
  明儿就是徐勇休假的时候。
  冯大娘张婶娘两个人把她们什么时候休假都记得清清楚楚,就指着回来的时候多瞧上几眼。
  才说了这话,林杏月的米饭还没端上锅,门外就传来了徐勇的声音。
  “娘、大娘、月姐儿儿,你们可在这边?”
  众人都笑了起来。
  徐勇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进来就问宋石头:“石头,他们这是笑什么?”
  宋石头笑够了才开口:“也没啥,就是说你鼻子灵,每回做了好吃的都能及时回来。”
  徐勇一下子就乐了,使劲的闻了闻:“这个是什么味儿?有点像豆子香,莫非里头还放了鱼?”
  林杏月大笑:“勇子哥这鼻子,不当厨子真是可惜。”
  徐勇还真追问了一句:“月姐儿你说的可是真的,我这真能当徒弟?”
  “我可没说假话。要不这样,等以后脱了籍,你跟着我学一段时间试一试。”
  徐勇应下来:“行,那我到时候跟着你练一练,说不得我比你们做的都还要好呢。”
  “净说大话。”
  林金兰说了这么一句,徐勇的脖子就缩了起来,不敢再往下说,只去看桌上摆着的那豆豉鱼。
  只见盘子里的整个豆豉鱼都是色泽油亮,旁边撒着很多个豆子,那黑色的豆子粒粒饱满。
  张婶娘还不忘问他:“不是明儿才休假?”
  “和人换班了。西府那边乱糟糟的,又有好些个人想来咱们府上。来回走动的多了,生怕咱们这里丢了什么东西,到时候不好说清楚。我这回来一回,下次回来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他叹了一口气,随即看到那豆豉鱼,又开心起来。
  “且不说那些来,咱们快吃。”
  “对,赶紧吃。这豆豉鱼可是香得很。”
  冯大娘就说了刚才她还做的那炸鱼酱:“那个也是香的很,不过用的酱不是这豆豉,是月姐儿之前做的那大酱。”
  “大娘可还有?你明儿走的时候让我提些。”
  “没了,不过那好做。等着明天让你娘去外头再买些小杂鱼,我来回来就给你做。”
  徐勇赶紧点头,加了那豆豉放进嘴里。
  这豆豉是带着一股子独特的咸香和发酵的味道,很是浓郁醇厚。
  这味道让旁边的鱼肉也有了一股子别样的风味,和以往知道的都不同。
  徐勇就感叹:“一样的东西,放进去的东西不同,这味儿就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说是放进去的东西不同,就是放的顺序不一样,这味儿也不一样。”
  还有,不同的人哪怕按照一模一样的步骤,做出来的味道也是不同的。
  要不说,味觉记忆也是很深刻的。
  豆豉鱼配着米饭也好吃。米饭吃起来是软糯香甜,带着一股子米香。
  两种味道在嘴里面交融,让人不由食欲大增。
  林杏月见徐勇回来,再见家里的人又都很是辛苦,就说明天要做了那蟹粉小笼出来。
  “啥是蟹粉小笼?”
  “今儿除了这些鱼酱,还做了些蟹黄酱。原本想着拌饭吃,想着也能做了蟹粉小笼出来。那个皮薄馅大,咬上一口全都是蟹黄香。”
  不知是谁光听着,就咕咚的咽了一声口水,馋的不行。
  “没事,明儿我去买些小鱼,再多买些蟹黄回来。那蟹黄酱咱们也再做一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想吃那东西了。”
  章亲家提着那罐子鱼酱,堆着一脸笑去找罗老汉,笑呵呵的说:“这是我让你们旁边那林小娘子做的,才出锅没多长时间。我瞧着拿来下酒也不错。”
  以前都是罗老汉去找这章亲家喝酒,如今倒是反过来了。
  罗老汉和罗大娘私底下说话的时候,没少说这章亲家是个势利眼。
  只是到底他们那女儿,还跟着章亲家他们一块过,不好做的太过了。
  章亲家这次来,说的还是想留下来的事情。
  “到底咱们在这府里习惯了。就算分成了东西两府,说出去咱们也都是国公府的下人。可真要分了家,搬出了这个地方,那可就不一样了。”
  这是来打感情牌,让罗老汉好歹看在他女儿的面上,把他们一家都收留了。
  “这事我也打听过了,只是上头还没信儿,得等着。”
  “这是自然。别说咱们等着了,我看主子们也忙忙叨叨的,都不知该怎么办。”
  章亲家以前在西府那边,也是看不起东府这帮子人的。
  就是老太太、大老爷他们也觉得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还不是被老国公压着这么些年。
  要是老国公能活的时间再长一点,还不知道这府里到底是谁当家做主呢。
  只可惜没有如果。老国公就是在想活,在想给二老爷和夏姨娘铺路,也是有心无力。
  夏姨娘也在哭老国公,埋怨他走的太早了,答应她的事都没有应允了。
  “娘你就别哭了,再哭我爹也活不过来。”
  二老爷在旁边这么一说,夏姨娘的气差点没上来。
  她人虽然已然上了岁数,可依旧喜好打扮。
  每日里也要钱大娘子过来晨昏定省。放在别人家,二老爷只能叫一声小娘。
  可这么多年来,二老爷都叫的是娘。
  老太太那个位置原本就该是她的。
  这是老国公答应她的。
  “娘,眼见咱们马上就要被分家了,再不赶紧去求着老太太宽容则个,咱们真就要被赶出去了。”
  夏姨娘用帕子擦了擦眼泪,倒是不哭了,瞪着二老爷。
  “凭甚不让我住在这府里?这是国公府,我可是国公府的小娘。”
  二老爷不敢说出来,却在心里嘀咕。
  是啊,只是个小娘,人家大娘子要分家把他们赶出去,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要住。
  二老爷见夏姨娘就是不愿意弯腰,这才使出杀手锏来。
  “小娘,你要是不愿意跟着我出去,府里肯定有你住的地方。后院那边有好几个空院子,到时候老太太把你一安置,是生是死咱们都不知道。”
  夏姨娘的瞳孔顿时瞪大起来,声音都有些飘忽了。
  “她敢?”
  刚才二老爷叫她小娘没叫她娘的时候,夏姨娘心里就不舒服。
  还没想着怎么反驳,就又听到了这话。
  老太太对她有多怨恨,夏姨娘还是知道的。
  年轻的时候只顾着得意,撺掇了老国公好几次,让他把老太太给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