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139节
  冯大娘一进来就被吓了一大跳,手脚立刻无措起来。
  别看她养了两个女儿,林金兰和林杏月都不是爱哭的性子,冯大娘也很少哄人,立刻就高声朝外面喊:“大姐,你快来看看!”
  张婶娘以为出了什么事,放下东西,三步并做两步就来了。
  玉姐儿见这么多人围着她,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把眼泪擦了,小声地说:“我没事,就是沙子进了眼。”
  冯大娘直接拆穿:“胡说,咱们家里哪来的沙子?我可是天天都要仔细地去扫地的。”
  说这话的时候,还幽怨地看了一眼林杏月。
  从前最多一个洗衣裳和倒夜香的活儿,等小院的人多了之后,林杏月就天天让冯大娘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
  冯大娘觉得就是林金兰扫府里面那些地方,都没她扫得干净。
  张婶娘已经坐到玉姐儿旁边,顺着她的头发说:“咱们都是一家人,要是哪里不舒服了,可得说出来,不能憋在心里,不然以后早晚会变成一个疙瘩,那时候再想解开,可就难了。”
  林杏月跟着点头:“是呢,咱们之前有什么不好说的?是我姐姐惹了你不成?”
  林金兰在院子里听到了,朗声说了一声:“我一直在屋子里,可别往我身上赖。”
  玉姐儿也摇头:“不是兰姐姐。”
  犹豫了一下,玉姐儿见大家目光中都带着关切,这才一咬牙说了出来:“是大娘刚才给了那钱婆娘吃食,我心里不得劲了。”
  “我当是什么事!”冯大娘搬着凳子往前坐了坐,脸上一点恼羞成怒的样子也没有,给玉姐儿解释*起来。
  “这事也不怪你心里难受,是咱们之前没和你说清楚,那钱婆娘咱们依旧是讨厌得很,见了她恨不得往她脸上啐一口,这事绝不变。谁让她这人心思不正,想霸占你娘留给你们那俩金镯子。”
  张婶娘接着说:“给她那酸辣猪肺,倒也不是别的。这人怀了身子之后,就和以前不一样,你刚才也看到了,为了一点吃的,她就趴在墙头上哭。先不说万一摔下去出个什么事,怎么弄都不好看,就说这生孩子这一道鬼门关,可不是人人都能过得去的。”
  冯大娘和张婶娘两个人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把这里面有多凶险告诉了她们,还把林金兰也叫了过来,让她认真听着。
  “先说你娘,身子为啥一直不好,就是当时生孩子的时候落下了病根,每个月来月事的时候总是不干净,稀稀拉拉的。再好的一个人,也经不住这样折腾。”
  玉姐儿以前小,不知道这些详情,眼睛里满是惊恐,却又很想知道自己娘亲有关的事情。
  她发现,以前娘亲在她脑海中十分清晰,可不知道怎么的,时间一长,她都快忘了娘亲长什么样了。
  玉姐儿心里觉得很难过,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把她娘亲给忘记。
  有人提起,玉姐儿赶紧追问了一句:“那我娘就没有去看大夫?”
  “去了,你忘了?那时候家里长日里熬着苦药汤子喝。”
  “难不成不顶用?”
  林杏月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怎么回事,就追问了一下:“可是那药不好?”
  “倒也不能这样说,后头咱们又换了几个郎中,都是这样。这妇科病难治得很,就是那些主子们拿燕窝鱼翅补着,要是得了这病,能不能好,也看个人造化。”
  冯大娘又说起来生孩子的时候有多凶险:“所以你们几个千万别着急要孩子,这身子,年纪越小生的时候越费劲。”
  林金兰别看是这几个人里面最大的,听了这话,脸上还布满了红晕。
  见林杏月老神在在地坐在那里,她也就强撑着没有跑出去。
  林杏月还附和:“是了,我觉得娘和婶娘说的对。别说生孩子得晚些,我看就是嫁人也不能太着急。”
  她这话直接看着林金兰说的,林金兰哪里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牙齿紧紧咬着下唇,好半晌才说:“你这话什么意思,偏偏对我说?”
  林杏月不过是想提醒一句,没想着林金兰反应这样大,赶紧解释:“姐姐,我和玉姐儿都还小呢,我们两个就算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也得好多年呢。”
  “你也不小了,像你这么大的年纪,早就有人被指婚出去了。”
  林金兰回了一句嘴,说完她就有些后悔,又去看林杏月的脸色。
  林杏月倒是点点头说:“要说也是,不过我才不想那么早嫁人,最好一直不嫁。”
  说完这话,门口就传来一声清咳。
  张婶娘和冯大娘听出来是个男的声音,人腾的一下子站起来,出去看是谁。
  这些话是再不能让外头的人听到的,明明先前都把大门给关上了,谁这个时候再来要吃的?
  一掀开帘子,才发现是好些日子没见的徐柏。
  “柏子!”张婶娘松了一口气,埋怨道,“怎么这时候突然回来了,也不出个声,可把咱们给吓着了。”
  徐柏的目光从大家身上掠过,强挤出一抹笑:“先前出去买了些东西,正好也好久没有休息,这才回来。”
  林杏月听说他从外头买了东西来,就也探出了头,在他手上提着的荷包上打了一转:“拿的是什么?”
  “是鱼。”
  林杏月的眼睛一亮,急忙走过来:“这可好,一会儿我做了给你们吃。”
  这鱼已经被处理好了,都不用再费工夫宰杀清洗。
  徐柏的脸色比平日里白上不少,他说要帮忙烧火,张婶娘就拉着玉姐儿走了,说要给她洗洗脸。
  冯大娘和林金兰生怕被林杏月叫住干活,一个抽了个空儿溜达着出了门,一个回屋子里躺着去了。
  徐柏先把柴火点上,那温暖干燥的气息往他身上一扑,他这才感觉心落到了实地里,脸上也没那样白了。
  林杏月从刚才就看出来他神色有些不对,这时候等人都走了,才出声问:“这是怎么了?可是大老爷那边有了什么事?”
  徐柏早就知道林杏月是个眼睛尖的,什么事情也瞒不过她。
  只是这种事,他就是打死咽到肚子里,也不能让林杏月知道一星半点,只能强提精神:“倒不是因为大老爷那边的事,你也知道,最近大老爷和大娘子也没闹起来,难得这样相安无事。”
  林杏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徐柏的神色,见他眼神有闪躲,却又强撑着和她对视,知道是问不出什么的,叹了一口气:“你们也是不容易,主子那边不好伺候,你们也没啥好法子。”
  别人家倒是没听说过像大老爷和周大娘子这样,时不时就要闹上一场,连孙子都有了,两个人还能吵起架、拌起嘴来,也是少有。
  徐柏不知道林杏月在想什么,他今儿个出去,先去的是药铺,本来是买些东西。
  等回头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大老爷喝的茶水里,让他身上难受不能出去,最好卧床不起,请了大夫来也查不出什么,在床上躺着,这样福生就安全了。
  他今儿一早出门去买,路上还找了个地方换了身衣裳,乔装打扮一番。
  在犹豫是找个小乞丐去买药,还是自己亲自去的时候,就远远的看见了福生。
  徐柏心里一惊,他换衣裳的这个地方可是偏僻得很,福生绝不可能自己来,那就是跟着大老爷的!
  徐柏当机立断就跟了上去,他和平安虽然有几分猜测,可是没亲眼见着,到底是不放心。
  福生这人平时话不多,人却很谨慎,七拐八拐绕了好些个路。
  徐柏也生怕露了行迹,跟得也没那么紧。
  可不知道怎么的,还是被福生给发现了,在一个隐蔽的巷子口,直接就把徐柏给扯了进去。
  “你跟着来做什么?”福生的声音压得很低,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
  这几天福生也没吃好睡好,整个人比以往消瘦了不少,眼睛下面还挂着青影。
  徐柏看到一向稳重的福生变成这样,心里的难受几乎就快溢出来,一下子挣脱出来,左右张望了一下,压低了声音说:“你来这里做什么?”
  福生没说出来,这种事情多知道一个人,到时候死的时候就会多拉上一个垫背。
  他已经深陷这事里面,再不能把徐柏给拖进来。
  “你们几个小的,从小就跟着我,这里面数你最是机灵,不管你心里怎么猜的,这事和你没关系,你不能往外透露一星半点,谁问也不说,不然到时候小命都会没。”
  徐柏自然知道,只是他不想福生就这样陷进去,扯了他一下:“那你自个儿呢?到时候大娘子知道,大老爷一点事也没有,怕你就会被大娘子拿去泄气。”
  福生苦笑了一下:“这能有什么法子,不过是个人的命罢了。你看顺子,他就比你滑头多了,即便是猜到了几分,也一点口风都不露。”
  徐柏人虽然机灵,可是还是太厚道了,不像顺子从小见惯了人心险恶,滑头里面就带了几分自保。
  也不是说他不讲兄弟义气,只是这前提是在他人没事的情况下。
  徐柏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福生却别过脸当做没看见,给徐柏指了条路:“你从那边走,去外头买些东西回家,别人就算是问起来了,你也只说是要休假,再带一些吃食回去。”
  徐柏和福生互相瞪着眼对视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徐柏败下阵来。
  他心里十分的不甘心,买了鱼的同时,还是买了一包药。
  原本还有几分犹豫,可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这事不管风险有多大,他都要试一试。
  只是这事他谁也不能告诉。
  林杏月看出来徐柏有心事,坐在那里烧柴的时候,好半天才动一下。
  那柴火的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更显得他神情莫测。
  林杏月叹了一口气,把之前腌的那桂花蜜拿了出来。
  这桂花蜜腌制好之后还一直没有动过,非得腌上个个把月,桂花完全入味了才好喝。
  不过这时候也是能喝的,只是桂花味儿稍微淡一点。
  她冲了一杯递给徐柏,锅里的鱼已经油炸好,往里面加了水之后,咕噜咕噜地炖起来。
  林杏月让徐柏在这里看着火候,她自个儿则去给玉姐儿送一杯。
  灶间里面鱼肉的香味越来越浓郁,徐柏捧着那碗桂花蜜,小口小口地喝,蜂蜜顺着喉咙流到肚子里,只觉得胃里渐渐被那一阵阵的暖流填满,唇瓣间还留着那蜂蜜和桂花的香味。
  火光温暖着他那在外头被冻得有些僵硬的四肢,好像这时候他才终于又活了过来一样。
  福生却还在守着,他得守在门口外头。
  大老爷每次出门来这里,只带他一个人过来,每次待的时间不长。
  只是福生每次在外头等着的时候,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这小娘子是杨管家给大老爷找来的,听说原先跟着一个富商,后头那富商死了,这小娘子就被大娘子给发卖了出来。
  大老爷一听,心里先生了几份怜悯,他家里也有一只母夜叉。
  他堂堂的国府爷,身边只有两个妾室,一个成日里青灯佛经相伴,简直比寺庙里的尼姑还要虔诚几分。
  另一个宋小娘,到底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还好,两个人也能说说话,红袖添香一番。
  可是这时间一长,宋小娘来来去去,都是那装柔弱装病的一套,大老爷心里也厌烦得很。
  加上周大娘子那边盯得紧,他只要去宋小娘那边,周大娘子回头就要发作一番,很是没意思。
  再者,大郎君和二郎君都已经大了,想着从前他那时候和西府闹出来的事情,也不想让这一辈儿也走了他的老路。
  渐渐的,去宋小娘那边就更少了。
  他这个大老爷当的,还不如一个杨管家。
  听说杨管家的娘子就成日里不管,杨管家左一个右一个的,看着貌美顺眼的就带回家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