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79节
还有同赵嬷嬷说话:“嬷,你不是和那李妈妈关系不错,回头咱们能不能找人说一说?”
赵嬷嬷无奈地摇摇头:“这些已经是李妈妈他们争取过的,要不然连这个比试的机会也没有。”
一听这个,大家伙就知道再没其他的法子了,在那里唉声叹气。
董婆子以前着急的时候,就会骂那董顺家的来解气,后来董顺家的被革职送到了庄子上。
现下着急起来,就骂起那郑妈妈的侄女:“也不知道那个老虔婆是怎么想的,自个儿的闺女不好好教手艺,全传给自家侄女,这侄女又是个不安分的。”
郑妈妈人在家里面躺着,时不时地就打上几个喷嚏,她也不知道怎么了,还有些奇怪地嘟囔:“难不成有这么些个人在骂我?”
念慈没有吭声,她原以为能直接进了大厨房,可没想到竟然还要比试。
虽然表姐和她说,到时候不管好吃不好吃,肯定都会让她进,不过是个过场。
又说让她做的是晌午那顿饭,鸡鸭鱼羊都能用上,只拿出看家本领来就是。
林杏月要做的是那早食,能用的东西有限,要想做出花样来也十分的难。
即便这样,念慈心里还是十分的没底,她总觉得那个林杏月即便是做早食,也能把她比下去。
念慈这样的心神不宁,都落在了郑妈妈的眼里。
郑妈妈擦了鼻子之后,就不说话了,屋里一下子陷入沉默中。
郑妈妈看到自家女儿送来的那个条子的时候,就劝过郑念慈,还把自己女儿隔空骂了一通。
即便她不在府里当差了,但是和不少人都是有几分交情的,就算不敢明面着来往,把念慈送到府里也是能行的,不过就是要从洗菜切菜这样的粗使丫鬟干起,等过上几年,说不得也能升一升。
可是她那女儿就是抓住了郑念慈爱面子、不想等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就支了这样的招。
那杨管家都四十多岁了,当念慈的爹都绰绰有余。
去了,也不过是个没名没分的丫头,一辈子都得搭进去。
冯大娘知道的时候,林杏月已经回家,她着急地在家里跳着脚的骂人,气急败坏地问林杏月:“他们实在太气人了,哪里有这样的?要不然咱们就等下次,现下你在小厨房呆着也好好的。”
她怕林杏月比试输了呢。
林杏月还没说话,林金兰就站在了林杏月的前面皱眉:“娘,你怎么说话的!哪里有长别人的威风,灭自己士气的?就咱们月姐儿的手艺,别说是只能做早食,就是随便从路边给她摘些野菜,她都能做得香喷喷的。”
冯大娘没和林金兰犟嘴,只是担心地看着林杏月,她知道林杏月很是厉害,可郑念慈一点也不差,她听说郑念慈打小就跟着郑妈妈那个老货学厨艺。
要不然上次柳娘子也不能看念慈手艺不错,就带着她去帮着平春做宴席。
“且放心就是,这早饭能做的花样也多着,也不单单是那些炊饼馒头的。”
等到了这一天,小厨房早早地就把饭食做好了,一应人都要来给林杏月加油助威。
赵嬷嬷原本想把董婆子和松姐儿留下来,两个人不同意,非要跟着一块来:“说起来我们也是月姐的徒弟,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全来?非要让他们看看咱们有多厉害。”
赵嬷嬷见她们执意要去,也就不再阻拦,想着一块过去也好,输人不能输阵。
郑念慈那边来的只有她那个表姐。
她还以为没人会来呢,没想到还能看到她表姐,心里就是一阵感动。
不管先前她和她表姐闹得有多不愉快,这时候还是患难见真情。
大厨房门前的空地上摆了几张桌子,在后面就是抬出来的两个灶,大厨房的一应掌勺就都坐在了桌子后面。
这还是柳娘子和李妈妈争取来的,先前只让那么几个人过来,也不让其他人看,那样猫腻实在太大。
这样来的人多了,就是他们想动什么手脚也不能。
只不过看着念慈桌子上的那些鸡鸭鱼肉,再看林杏月跟前放着的一些麦粉,两相对比之下,差异太大。
没有当差的也有来看热闹的,就在人群里起哄起来:“这也太偏袒了些,处事当求公允,这能服得了谁?”
杨管家听到了,在那边皱了皱眉,心想他是给大厨房选厨子,和这些无关紧要的人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为了让他们吃。
原本他办这一场比试就有些心有不甘,一来是他的权威被挑战了,明明是他自个儿能决定的事情,还非要被这些个人横插一杠。
还有那柳娘子、柳妈妈,非要说在院子里公开比试,话说得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那个林杏月给她们下了什么迷魂汤。
就说柳娘子,原本还和林杏月打擂台,关系就算不恶劣,也不能这样帮着她说话,倒是让人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再看郑念慈那娇小的身躯,杨管家心里就生了几分怜爱。
这样花骨朵儿一样的年纪,正是让人喜欢的时候。
郑念慈没往杨管家那边看,听着那么多人在人群中起哄,对她指指点点,脸皮到底没有那么厚,轰的一下就烧起来,手指都有些哆嗦。
表姐倒是在看向她这边,只是那个眼神怎么看,也怎么不像是对她抱有恻隐之心,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郑念慈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大,直到李妈妈站出来,让大家声音小一些,把比赛的规则说了说。
坐下的时候,李妈妈还往林杏月的方向看上几眼,在心里有些遗憾地摇摇头。
先前柳娘子和陈妈妈都和她说了,林杏月的手艺有多好,就连路管事的爹也是交口称赞,这样的人要是到了大厨房,还不知怎么得主子夸奖。
偏偏杨管家横插一杠,杨宏娘是他姐姐,自然也向着杨管家,非要把那念慈给推上来。
不是说念慈不好,只是前头有了更好的林杏月在,再看念慈,就觉得她的手艺比不上了。
林杏月从始至终都很淡定,念慈的脸烧起来之后,还偷偷地往她这边看了几眼,见她这般的淡定,心里一下子就惶恐起来。
就连那些来给林杏月鼓劲儿的人,看到她这个样子,也没来由地心安起来。
小厨房的那些人站在最前面,见林杏月等李妈妈说完,就开始动手,目光就认真了起来。
林杏月先把麦粉加水调成麦糊,又打入鸡子,用鸡子和了面。
她动作很快,目光沉静,一看就是灶间好手。
不知道她这是做什么,小厨房的人一个个的都踮起了脚尖:“月姐这是要做什么?旁边怎么还放着一个圆圆的像鏊子一样的东西?”
由于时间来不及,林杏月也没有做出来平底锅,只能拿这样的鏊子放在炉灶上,照样可以用来煎。
这一奇怪的东西拿出来,大厨房的一众厨子都往这边侧了侧目,互相在那里交头接耳,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郑念慈那边是在做羊肉,这也是郑妈妈的一个拿手活。
原本她以为做起来羊肉,就能把大家的目光从林杏月那边吸引到自己这里,让大家也知道她也是有几分本事的。
可别说那些个厨娘了,就是杨管家的目光,也时不时地就落在林杏月那边。
看着那个鏊子一样的东西在炉灶上烧热后,林杏月往上面放了少许的油,又把擀成薄饼的胚子放到了上面。
一个个的都屏气凝神,等着林杏月下一步动作。
那个鏊子竟然是用来烙饼的,还从来没有见过把饼放在这样的鏊子上面呢。
没出多大会儿,那饼就膨胀了起来,表面也开始出现了金黄色的斑点。
“竟然熟了。”
“这个鏊子还真能用啊。”
有人在下面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
等膨胀得差不多,林杏月拿了筷子在饼的边缘挑起了一个小口,把打散的鸡子液慢慢灌入其中,等鸡子液凝固之后才翻了个面,饼皮上面就露出了诱人的金黄色。
坐在最前面的柳娘子,先闻到了饼在煎制过程散发出来的阵阵焦香,等鸡子放到饼中之后,鸡子的香味和饼的香味互相交融在一起,更是香喷喷。
另一个灶上,林杏月把粳米放到了锅中,随着水温的升高,粳米也变得透明,这时候再把山药和红枣放进去慢慢熬着。
随着柴火的减少,锅中的粥也泛起了小小的泡泡,米香和红枣的甜香慢慢散发出来。
不知道是谁“咕咚”咽了一声口水,两只眼睛都不知道该看鏊子上的那个饼,还是锅中熬着的红枣山药粥。
郑念慈那边的羊肉才下了锅,正在焯水,香味一时半会儿还散发不出来,她的动作难免就有些急躁,鼻尖闻着林杏月飘来的若有若无的味道,动作也加快了几分。
她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不要着急,等会儿她的清蒸羊肉做出来,香味自然会比那个饼和米粥的味道要浓郁。
只是这样想着,目光还忍不住往林杏月那边看上几眼。
这一看,她险些没把羊肉给打翻,林杏月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罐酱红色的东西,往那饼皮上开始抹。
这罐酱料是林杏月早就做出来的,从选豆到制曲,再让每颗大豆上都裹上面粉,加盐发酵,最后装到陶瓮密封好,每一步她都做得很仔细。
原本是想做了吃食,让张婶娘出去卖的,这时候正好可以拿过来用。
这酱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晒制和发酵,颜色已经变成了红褐色,散发着浓郁的酱香和豉香。
林杏月在家里又专门取了适量的麦面调成面糊,再把酱放进去,加入饴糖、赤脂、茱萸粉、熟芝麻进行翻炒,做出来的酱料颜色更为浓郁深沉,放在鸡子灌饼上之后,口感也更加醇厚,甜而不腻。
旁边放着的韭菜和菘菜,放到鏊子上面没多久,就已经熟透了,散发着本身特有的香味。
林杏月把韭菜和菘菜依次放到饼皮上,又抹了些酱料上去。
光看林杏月刚才做的那动作,就有不少人开始咽口水,很想尝尝这什么鸡子灌饼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还有人悄悄地捅了捅董婆子:“你们不是拜了林小娘子当师父,可是学会了这个?回头咱们小厨房也要做着来。”
董婆子从刚才开始就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时候听见,只是还不确定能不能做出来一样的味道,回头还得林杏月再指点一二。
关键怕就是那个酱料是秘制的,想着定然香。
后面还不断有人附和,都想尝尝那鸡子灌饼的味道:“可不是嘞,咱们小厨房也得学了来,到时候做了让咱们吃。”
他们说话的功夫,坐着的几个掌勺的厨娘都拿到了那鸡子灌饼。
只看着这个面饼刷上酱料之后,和金黄色的饼皮交相辉映,李妈妈就先咬下一口,“咔嚓”一声,能感受到外皮的那种酥脆。
等待咀嚼几下,就能感受到饼皮里面的柔软,并且十分有嚼劲,面饼的麦香与酱料的酱香融合在一起,相互交织着。
吃完一口之后,口中还残留着鸡子灌饼那种独特的味道,让人忍不住还想再吃上一口。
李妈妈忍不住点了两下头,她在大厨房做了这么多年的饭,再尝到这饼皮第一口的时候,舌尖上面的味蕾就被激活,饼皮外酥里嫩,火候把握得很是完美,加上那酱料也不知道是怎么调配出来的,里面的韭菜和菘菜也变得鲜嫩清爽起来,口感层次丰富,又不会把面皮本身的味道给压下去,功夫十分了得。
她在心里赞叹一声,就去观察旁边人的反应。
柳娘子和陈妈妈两个人也是先小口地咬,等尝到鸡子灌饼外面的那层脆壳的时候,就都微微停顿一下,才继续往下吃。
只看她们的表情,就知道这鸡子灌饼的味道十分合她们的口味。
柳娘子和陈妈妈先前就知道林杏月的手艺,可这用鏊子炉做出来的饼皮,不仅保留了面皮原始的鲜香,又和那酱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后味悠长。
那酱料更是先咸香后甜辣,也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
且林杏月从揉面到火候到调味,每一步都做的可圈可点。
这样的手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即便是让她们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一样好的味道。
再去看那边的路管事,原先他因为郑念慈的事情,还和李妈妈争执过,后来念慈又去投奔了杨管家,倒让路管事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赵嬷嬷无奈地摇摇头:“这些已经是李妈妈他们争取过的,要不然连这个比试的机会也没有。”
一听这个,大家伙就知道再没其他的法子了,在那里唉声叹气。
董婆子以前着急的时候,就会骂那董顺家的来解气,后来董顺家的被革职送到了庄子上。
现下着急起来,就骂起那郑妈妈的侄女:“也不知道那个老虔婆是怎么想的,自个儿的闺女不好好教手艺,全传给自家侄女,这侄女又是个不安分的。”
郑妈妈人在家里面躺着,时不时地就打上几个喷嚏,她也不知道怎么了,还有些奇怪地嘟囔:“难不成有这么些个人在骂我?”
念慈没有吭声,她原以为能直接进了大厨房,可没想到竟然还要比试。
虽然表姐和她说,到时候不管好吃不好吃,肯定都会让她进,不过是个过场。
又说让她做的是晌午那顿饭,鸡鸭鱼羊都能用上,只拿出看家本领来就是。
林杏月要做的是那早食,能用的东西有限,要想做出花样来也十分的难。
即便这样,念慈心里还是十分的没底,她总觉得那个林杏月即便是做早食,也能把她比下去。
念慈这样的心神不宁,都落在了郑妈妈的眼里。
郑妈妈擦了鼻子之后,就不说话了,屋里一下子陷入沉默中。
郑妈妈看到自家女儿送来的那个条子的时候,就劝过郑念慈,还把自己女儿隔空骂了一通。
即便她不在府里当差了,但是和不少人都是有几分交情的,就算不敢明面着来往,把念慈送到府里也是能行的,不过就是要从洗菜切菜这样的粗使丫鬟干起,等过上几年,说不得也能升一升。
可是她那女儿就是抓住了郑念慈爱面子、不想等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就支了这样的招。
那杨管家都四十多岁了,当念慈的爹都绰绰有余。
去了,也不过是个没名没分的丫头,一辈子都得搭进去。
冯大娘知道的时候,林杏月已经回家,她着急地在家里跳着脚的骂人,气急败坏地问林杏月:“他们实在太气人了,哪里有这样的?要不然咱们就等下次,现下你在小厨房呆着也好好的。”
她怕林杏月比试输了呢。
林杏月还没说话,林金兰就站在了林杏月的前面皱眉:“娘,你怎么说话的!哪里有长别人的威风,灭自己士气的?就咱们月姐儿的手艺,别说是只能做早食,就是随便从路边给她摘些野菜,她都能做得香喷喷的。”
冯大娘没和林金兰犟嘴,只是担心地看着林杏月,她知道林杏月很是厉害,可郑念慈一点也不差,她听说郑念慈打小就跟着郑妈妈那个老货学厨艺。
要不然上次柳娘子也不能看念慈手艺不错,就带着她去帮着平春做宴席。
“且放心就是,这早饭能做的花样也多着,也不单单是那些炊饼馒头的。”
等到了这一天,小厨房早早地就把饭食做好了,一应人都要来给林杏月加油助威。
赵嬷嬷原本想把董婆子和松姐儿留下来,两个人不同意,非要跟着一块来:“说起来我们也是月姐的徒弟,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全来?非要让他们看看咱们有多厉害。”
赵嬷嬷见她们执意要去,也就不再阻拦,想着一块过去也好,输人不能输阵。
郑念慈那边来的只有她那个表姐。
她还以为没人会来呢,没想到还能看到她表姐,心里就是一阵感动。
不管先前她和她表姐闹得有多不愉快,这时候还是患难见真情。
大厨房门前的空地上摆了几张桌子,在后面就是抬出来的两个灶,大厨房的一应掌勺就都坐在了桌子后面。
这还是柳娘子和李妈妈争取来的,先前只让那么几个人过来,也不让其他人看,那样猫腻实在太大。
这样来的人多了,就是他们想动什么手脚也不能。
只不过看着念慈桌子上的那些鸡鸭鱼肉,再看林杏月跟前放着的一些麦粉,两相对比之下,差异太大。
没有当差的也有来看热闹的,就在人群里起哄起来:“这也太偏袒了些,处事当求公允,这能服得了谁?”
杨管家听到了,在那边皱了皱眉,心想他是给大厨房选厨子,和这些无关紧要的人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为了让他们吃。
原本他办这一场比试就有些心有不甘,一来是他的权威被挑战了,明明是他自个儿能决定的事情,还非要被这些个人横插一杠。
还有那柳娘子、柳妈妈,非要说在院子里公开比试,话说得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那个林杏月给她们下了什么迷魂汤。
就说柳娘子,原本还和林杏月打擂台,关系就算不恶劣,也不能这样帮着她说话,倒是让人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再看郑念慈那娇小的身躯,杨管家心里就生了几分怜爱。
这样花骨朵儿一样的年纪,正是让人喜欢的时候。
郑念慈没往杨管家那边看,听着那么多人在人群中起哄,对她指指点点,脸皮到底没有那么厚,轰的一下就烧起来,手指都有些哆嗦。
表姐倒是在看向她这边,只是那个眼神怎么看,也怎么不像是对她抱有恻隐之心,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郑念慈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大,直到李妈妈站出来,让大家声音小一些,把比赛的规则说了说。
坐下的时候,李妈妈还往林杏月的方向看上几眼,在心里有些遗憾地摇摇头。
先前柳娘子和陈妈妈都和她说了,林杏月的手艺有多好,就连路管事的爹也是交口称赞,这样的人要是到了大厨房,还不知怎么得主子夸奖。
偏偏杨管家横插一杠,杨宏娘是他姐姐,自然也向着杨管家,非要把那念慈给推上来。
不是说念慈不好,只是前头有了更好的林杏月在,再看念慈,就觉得她的手艺比不上了。
林杏月从始至终都很淡定,念慈的脸烧起来之后,还偷偷地往她这边看了几眼,见她这般的淡定,心里一下子就惶恐起来。
就连那些来给林杏月鼓劲儿的人,看到她这个样子,也没来由地心安起来。
小厨房的那些人站在最前面,见林杏月等李妈妈说完,就开始动手,目光就认真了起来。
林杏月先把麦粉加水调成麦糊,又打入鸡子,用鸡子和了面。
她动作很快,目光沉静,一看就是灶间好手。
不知道她这是做什么,小厨房的人一个个的都踮起了脚尖:“月姐这是要做什么?旁边怎么还放着一个圆圆的像鏊子一样的东西?”
由于时间来不及,林杏月也没有做出来平底锅,只能拿这样的鏊子放在炉灶上,照样可以用来煎。
这一奇怪的东西拿出来,大厨房的一众厨子都往这边侧了侧目,互相在那里交头接耳,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郑念慈那边是在做羊肉,这也是郑妈妈的一个拿手活。
原本她以为做起来羊肉,就能把大家的目光从林杏月那边吸引到自己这里,让大家也知道她也是有几分本事的。
可别说那些个厨娘了,就是杨管家的目光,也时不时地就落在林杏月那边。
看着那个鏊子一样的东西在炉灶上烧热后,林杏月往上面放了少许的油,又把擀成薄饼的胚子放到了上面。
一个个的都屏气凝神,等着林杏月下一步动作。
那个鏊子竟然是用来烙饼的,还从来没有见过把饼放在这样的鏊子上面呢。
没出多大会儿,那饼就膨胀了起来,表面也开始出现了金黄色的斑点。
“竟然熟了。”
“这个鏊子还真能用啊。”
有人在下面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
等膨胀得差不多,林杏月拿了筷子在饼的边缘挑起了一个小口,把打散的鸡子液慢慢灌入其中,等鸡子液凝固之后才翻了个面,饼皮上面就露出了诱人的金黄色。
坐在最前面的柳娘子,先闻到了饼在煎制过程散发出来的阵阵焦香,等鸡子放到饼中之后,鸡子的香味和饼的香味互相交融在一起,更是香喷喷。
另一个灶上,林杏月把粳米放到了锅中,随着水温的升高,粳米也变得透明,这时候再把山药和红枣放进去慢慢熬着。
随着柴火的减少,锅中的粥也泛起了小小的泡泡,米香和红枣的甜香慢慢散发出来。
不知道是谁“咕咚”咽了一声口水,两只眼睛都不知道该看鏊子上的那个饼,还是锅中熬着的红枣山药粥。
郑念慈那边的羊肉才下了锅,正在焯水,香味一时半会儿还散发不出来,她的动作难免就有些急躁,鼻尖闻着林杏月飘来的若有若无的味道,动作也加快了几分。
她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不要着急,等会儿她的清蒸羊肉做出来,香味自然会比那个饼和米粥的味道要浓郁。
只是这样想着,目光还忍不住往林杏月那边看上几眼。
这一看,她险些没把羊肉给打翻,林杏月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罐酱红色的东西,往那饼皮上开始抹。
这罐酱料是林杏月早就做出来的,从选豆到制曲,再让每颗大豆上都裹上面粉,加盐发酵,最后装到陶瓮密封好,每一步她都做得很仔细。
原本是想做了吃食,让张婶娘出去卖的,这时候正好可以拿过来用。
这酱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晒制和发酵,颜色已经变成了红褐色,散发着浓郁的酱香和豉香。
林杏月在家里又专门取了适量的麦面调成面糊,再把酱放进去,加入饴糖、赤脂、茱萸粉、熟芝麻进行翻炒,做出来的酱料颜色更为浓郁深沉,放在鸡子灌饼上之后,口感也更加醇厚,甜而不腻。
旁边放着的韭菜和菘菜,放到鏊子上面没多久,就已经熟透了,散发着本身特有的香味。
林杏月把韭菜和菘菜依次放到饼皮上,又抹了些酱料上去。
光看林杏月刚才做的那动作,就有不少人开始咽口水,很想尝尝这什么鸡子灌饼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还有人悄悄地捅了捅董婆子:“你们不是拜了林小娘子当师父,可是学会了这个?回头咱们小厨房也要做着来。”
董婆子从刚才开始就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时候听见,只是还不确定能不能做出来一样的味道,回头还得林杏月再指点一二。
关键怕就是那个酱料是秘制的,想着定然香。
后面还不断有人附和,都想尝尝那鸡子灌饼的味道:“可不是嘞,咱们小厨房也得学了来,到时候做了让咱们吃。”
他们说话的功夫,坐着的几个掌勺的厨娘都拿到了那鸡子灌饼。
只看着这个面饼刷上酱料之后,和金黄色的饼皮交相辉映,李妈妈就先咬下一口,“咔嚓”一声,能感受到外皮的那种酥脆。
等待咀嚼几下,就能感受到饼皮里面的柔软,并且十分有嚼劲,面饼的麦香与酱料的酱香融合在一起,相互交织着。
吃完一口之后,口中还残留着鸡子灌饼那种独特的味道,让人忍不住还想再吃上一口。
李妈妈忍不住点了两下头,她在大厨房做了这么多年的饭,再尝到这饼皮第一口的时候,舌尖上面的味蕾就被激活,饼皮外酥里嫩,火候把握得很是完美,加上那酱料也不知道是怎么调配出来的,里面的韭菜和菘菜也变得鲜嫩清爽起来,口感层次丰富,又不会把面皮本身的味道给压下去,功夫十分了得。
她在心里赞叹一声,就去观察旁边人的反应。
柳娘子和陈妈妈两个人也是先小口地咬,等尝到鸡子灌饼外面的那层脆壳的时候,就都微微停顿一下,才继续往下吃。
只看她们的表情,就知道这鸡子灌饼的味道十分合她们的口味。
柳娘子和陈妈妈先前就知道林杏月的手艺,可这用鏊子炉做出来的饼皮,不仅保留了面皮原始的鲜香,又和那酱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后味悠长。
那酱料更是先咸香后甜辣,也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
且林杏月从揉面到火候到调味,每一步都做的可圈可点。
这样的手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即便是让她们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一样好的味道。
再去看那边的路管事,原先他因为郑念慈的事情,还和李妈妈争执过,后来念慈又去投奔了杨管家,倒让路管事落了个里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