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13节
周舟这时也捧着饭盒过来:“小叔,我吃不完,奶奶说给你。”
周承磊没说什么接过来,也三两口就将周舟吃剩的饭菜吃了。
江夏表情自然了一些。
周承磊吃完拿走江夏手上的小勺子,捧着三只饭盒去井边清洗。
洗完饭盒,他让江夏和周母一起回去睡午觉,中午太阳挺猛的,怕她受不了。
江夏没回去,她有点强迫症,活没干完不喜欢休息。
周母带周舟回去,周舟下午一点左右还要去上学。
周父和周承磊开始干活,周承磊爬上了屋顶,周父搅拌水泥沙。
江夏戴着草帽在下面干点递瓦片等力所能及的小活。
没多久,周母,周承鑫和田采花都来了,顺便推了一板车的桌椅过来。
然后周父,周承磊,和周承鑫父子三人都上了屋顶补瓦漏,周母在下面搅拌水泥沙,江夏和田采花一个站在梯子上,一个站在地上,传递瓦片和水泥沙。
没多久太奶奶一家也过来帮忙了。
太奶奶六岁的孙子周颉一进来就大声喊:“大哥,大侄子,小侄子,我来啦!”
(大哥)周父:“......”
(大侄子)周承鑫:“......”
(小侄子)周承磊:“......”
太奶奶的儿子周永国和周承磊一样大,但是辈分比周承磊大两辈,是他爷爷那一辈的。所以他得喊一个同年人大爷爷。
周承磊从小就不喊,只叫周永国名字,不叫爷爷。
两人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逃课,玩得很好。
因为周承磊不喊自己爷爷,周永国就教自己六岁的儿子喊周承磊小侄子。
屋顶上,周家三父子都佯装没有听见。
周永国顺着竹梯爬上屋顶,看着周承磊:“小孙子,你爷爷来了也不喊人!”
周承磊恨不得踹他下去!
周颉蹦蹦跳跳的跑到江夏面前:“侄媳妇,我是你大爷(大伯)。”
江夏看着虎头虎脑的周颉:“……”
她摸了摸他的脑袋:“大爷好!大爷你是没吃饭吗?怎么长得这么矮瘦?带出去别人会以为你是我儿子不是我大爷,得好好吃饭才行。”
江夏在口头上占回少少便宜,不过这孩子头大,身体瘦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刚刚她和太奶奶闲聊知道了太奶奶家三代单传,只有这么一个孙子,体弱多病还挑食,让人发愁。
周颉最讨厌别人说他矮,他是全村最矮的小孩,撅嘴:“没大没小!哼,我总有一天会长大的,到时候长得比你高!哼!”
一院子的人都笑了。
太奶奶笑呵呵的:“那你得好好吃饭才行,不能挑食。”
周颉不听,他跑去问周母周舟和光宗耀祖他们在哪里。
听说他们在新屋那边,就跑去找他们玩了。
人多力量大,多了三个成年男丁,又是干活的好手,六个人两个小时就将屋顶修补好了。
周永国也不知道去哪家找来了两大桶石灰水,将屋里到处斑斑点点发霉发黑掉皮的墙身刷了一遍。
夏天,八月又是最热的时候,干得快,这边刷完,那边就干了。
江夏看着刷完的房间,洁白,亮堂,舒服多了。
太奶奶家的三父子帮忙刷墙,周承磊三父子回去搬东西。
五点多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搬了过来。
不过也是因为东西不多,客厅只摆放了两张旧方桌,八张椅子,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江夏看着她的新家,虽然家徒四壁,但大概因为人多,没有孤清,冷冰冰的感觉。
田采花这时走了进来,打量了一眼焕然一新的房子有点酸的道:“这旧屋翻新一下也挺舒服的。不过翻新一下应该花不了三百元吧?”
第17章 她会吗?
江夏睨了田采花一眼:“大嫂要是觉得这房子更好,我可以和大嫂换。”
田采花:“......”
周母这时提着一个红白蓝袋子走了进来,顺口问了一句:“和你大嫂换什么?”
田采花立马道:“没有,江夏开玩笑的。妈,还有什么东西要搬?我去搬!说完就跑出去了。”
周母莫名其妙,也没管她,将手中的红白蓝大袋子给江夏:“这是阿磊的衣服,你放回你们房间吧。”
“好。”江夏顿了一下,然后应下。
周承磊今天打扫房子的时候和她说了,怕他爸妈不同意分家,他没说他们离婚的事,只说分家,让她暂时别说。
江夏只好接过来,提进自己的房间。
她想了想,没有帮他整理。
江夏房间里的床和衣柜都是新的,周母还将两人结婚时用剩的红纸剪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囍字贴到了墙上,窗户上,门上,看着就像新人房一样。
江夏结婚嫁妆三十六条腿都配齐了,还有一男一女两辆凤凰牌的自行车,华南牌的缝纫机,上海牌的手表,红星牌的收音机。
现在才八十年代初,这些嫁妆已经是很有面子了,尤其是在农村,当然在城里已经有人的嫁妆是电视机而不是录音机。
再过几年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就成了结婚的高配。
江夏将自己的衣服从红皮行李箱拿出来,放到衣柜里。
周母这时拎着一个黑色的塑料桶进来,还带着一个长柄木盖子,她对江夏:“小夏,你将阿磊的衣服拿出来,袋子给我,我用来装棉被。”
江夏只好打开红白蓝袋子,将周承磊的衣服也拿了出来。
大多都是白衬衫和军服,还有四角裤和背心,江夏迅速的将这些贴身衣物塞进衣柜,仿佛烫手一般。
全部拿出来后,江夏才将袋子拿出去给了周母,脸还有点红,不过她见周母将一个黑色的桶放到门后,好奇道:“这桶为何放门后?”
周母:“这是尿桶,晚上用的。尿装起来还能用来淋菜。”
江夏:“……”
放个尿桶在房间,不臭吗?
周母见江夏惊讶的表情,想到江夏是城里人就问道:“你要不要放一个在房间?”
江夏忙摇头:“不用了。”
周承磊这时走了进来。
江夏赶紧转移话题:“太奶奶和大哥他们今天帮我们干了一天的活,你去买些海鲜回来,我做两桌饭菜感谢一下他们,也算庆祝一下咱们搬新家。”
江夏不说,周承磊也正有此意,他进来是想和他妈说一声他去买海鲜,让他妈去菜园子摘些菜回来。
江夏提出来,让他有点意外。
周母也有些意外,江夏竟然会想到这些,至于她说的做两桌饭菜,周母没放心上。
她笑道:“我这就去菜园子摘菜,阿磊你去买海鲜。”
周承磊点头:“我正想去买。”
然后他对江夏道:“饭菜让我妈做就行,你的手别湿水。”
江夏点了点头,“我知道。”
周母听了儿子的话看了江夏一眼就提着尿桶出去了。
儿子对她倒是好,就是不知道真心会不会错付了。
至于让江夏去做饭?她会吗?周母可不敢奢望!
今天她这样帮忙干点小活,一点也不闹,周母就阿弥陀佛了。
周母不知道院子里的地江夏有份清理,不然她该不会这样想了。
接下来周承磊就去买海鲜,周母去了摘菜,江夏刷锅,抹干净灶台,然后淘米煮饭,田采花清洗碗碟备用,这些碗筷很久没有用,都积灰了。
太奶奶拿了一块五花肉过来,有三斤多,还有几根新鲜的黄瓜,江夏挺不好意思的。
太奶奶乐呵呵的道:“接着,今晚给大伙做个红烧肉,新居入伙,家肥屋润,红红火火。”
太奶奶都这么说了,再推辞也不好,江夏承太奶奶这份情,笑着接了过来,“承太奶奶贵言,我给太奶奶做红烧肉。”
太奶奶就笑了,“我牙口不好,最喜欢吃入口即化的红烧肉。”
“保证入口即化!”江夏笑道。
太奶奶笑呵呵的去烧火。
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做起来不难,但是需要时间。
周承鑫回家搬了一口大铁锅过来,两口铁锅一起做菜,够快。
分家时一家一口大铁锅。
田采花担心江夏不会做菜,就道:“我来做,你来洗碗洗菜吧!”
江夏笑道:“没事,今天辛苦大嫂了,我来炒菜,大嫂帮我打下手。”
田采花听了也没坚持,又不是她家请客,做得不好,丢人的又不是她。
而且做这么多人的饭菜,吸得油烟多吃不下饭。
周母正好摘了两大篮子的菜回来,有豆角,茄瓜,黄瓜,胜瓜,小白菜。
田采花就走出去洗菜。
周母见江夏掌厨,看向田采花:“你怎么让她来做菜?能吃吗?”
周承磊没说什么接过来,也三两口就将周舟吃剩的饭菜吃了。
江夏表情自然了一些。
周承磊吃完拿走江夏手上的小勺子,捧着三只饭盒去井边清洗。
洗完饭盒,他让江夏和周母一起回去睡午觉,中午太阳挺猛的,怕她受不了。
江夏没回去,她有点强迫症,活没干完不喜欢休息。
周母带周舟回去,周舟下午一点左右还要去上学。
周父和周承磊开始干活,周承磊爬上了屋顶,周父搅拌水泥沙。
江夏戴着草帽在下面干点递瓦片等力所能及的小活。
没多久,周母,周承鑫和田采花都来了,顺便推了一板车的桌椅过来。
然后周父,周承磊,和周承鑫父子三人都上了屋顶补瓦漏,周母在下面搅拌水泥沙,江夏和田采花一个站在梯子上,一个站在地上,传递瓦片和水泥沙。
没多久太奶奶一家也过来帮忙了。
太奶奶六岁的孙子周颉一进来就大声喊:“大哥,大侄子,小侄子,我来啦!”
(大哥)周父:“......”
(大侄子)周承鑫:“......”
(小侄子)周承磊:“......”
太奶奶的儿子周永国和周承磊一样大,但是辈分比周承磊大两辈,是他爷爷那一辈的。所以他得喊一个同年人大爷爷。
周承磊从小就不喊,只叫周永国名字,不叫爷爷。
两人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逃课,玩得很好。
因为周承磊不喊自己爷爷,周永国就教自己六岁的儿子喊周承磊小侄子。
屋顶上,周家三父子都佯装没有听见。
周永国顺着竹梯爬上屋顶,看着周承磊:“小孙子,你爷爷来了也不喊人!”
周承磊恨不得踹他下去!
周颉蹦蹦跳跳的跑到江夏面前:“侄媳妇,我是你大爷(大伯)。”
江夏看着虎头虎脑的周颉:“……”
她摸了摸他的脑袋:“大爷好!大爷你是没吃饭吗?怎么长得这么矮瘦?带出去别人会以为你是我儿子不是我大爷,得好好吃饭才行。”
江夏在口头上占回少少便宜,不过这孩子头大,身体瘦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刚刚她和太奶奶闲聊知道了太奶奶家三代单传,只有这么一个孙子,体弱多病还挑食,让人发愁。
周颉最讨厌别人说他矮,他是全村最矮的小孩,撅嘴:“没大没小!哼,我总有一天会长大的,到时候长得比你高!哼!”
一院子的人都笑了。
太奶奶笑呵呵的:“那你得好好吃饭才行,不能挑食。”
周颉不听,他跑去问周母周舟和光宗耀祖他们在哪里。
听说他们在新屋那边,就跑去找他们玩了。
人多力量大,多了三个成年男丁,又是干活的好手,六个人两个小时就将屋顶修补好了。
周永国也不知道去哪家找来了两大桶石灰水,将屋里到处斑斑点点发霉发黑掉皮的墙身刷了一遍。
夏天,八月又是最热的时候,干得快,这边刷完,那边就干了。
江夏看着刷完的房间,洁白,亮堂,舒服多了。
太奶奶家的三父子帮忙刷墙,周承磊三父子回去搬东西。
五点多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搬了过来。
不过也是因为东西不多,客厅只摆放了两张旧方桌,八张椅子,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江夏看着她的新家,虽然家徒四壁,但大概因为人多,没有孤清,冷冰冰的感觉。
田采花这时走了进来,打量了一眼焕然一新的房子有点酸的道:“这旧屋翻新一下也挺舒服的。不过翻新一下应该花不了三百元吧?”
第17章 她会吗?
江夏睨了田采花一眼:“大嫂要是觉得这房子更好,我可以和大嫂换。”
田采花:“......”
周母这时提着一个红白蓝袋子走了进来,顺口问了一句:“和你大嫂换什么?”
田采花立马道:“没有,江夏开玩笑的。妈,还有什么东西要搬?我去搬!说完就跑出去了。”
周母莫名其妙,也没管她,将手中的红白蓝大袋子给江夏:“这是阿磊的衣服,你放回你们房间吧。”
“好。”江夏顿了一下,然后应下。
周承磊今天打扫房子的时候和她说了,怕他爸妈不同意分家,他没说他们离婚的事,只说分家,让她暂时别说。
江夏只好接过来,提进自己的房间。
她想了想,没有帮他整理。
江夏房间里的床和衣柜都是新的,周母还将两人结婚时用剩的红纸剪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囍字贴到了墙上,窗户上,门上,看着就像新人房一样。
江夏结婚嫁妆三十六条腿都配齐了,还有一男一女两辆凤凰牌的自行车,华南牌的缝纫机,上海牌的手表,红星牌的收音机。
现在才八十年代初,这些嫁妆已经是很有面子了,尤其是在农村,当然在城里已经有人的嫁妆是电视机而不是录音机。
再过几年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就成了结婚的高配。
江夏将自己的衣服从红皮行李箱拿出来,放到衣柜里。
周母这时拎着一个黑色的塑料桶进来,还带着一个长柄木盖子,她对江夏:“小夏,你将阿磊的衣服拿出来,袋子给我,我用来装棉被。”
江夏只好打开红白蓝袋子,将周承磊的衣服也拿了出来。
大多都是白衬衫和军服,还有四角裤和背心,江夏迅速的将这些贴身衣物塞进衣柜,仿佛烫手一般。
全部拿出来后,江夏才将袋子拿出去给了周母,脸还有点红,不过她见周母将一个黑色的桶放到门后,好奇道:“这桶为何放门后?”
周母:“这是尿桶,晚上用的。尿装起来还能用来淋菜。”
江夏:“……”
放个尿桶在房间,不臭吗?
周母见江夏惊讶的表情,想到江夏是城里人就问道:“你要不要放一个在房间?”
江夏忙摇头:“不用了。”
周承磊这时走了进来。
江夏赶紧转移话题:“太奶奶和大哥他们今天帮我们干了一天的活,你去买些海鲜回来,我做两桌饭菜感谢一下他们,也算庆祝一下咱们搬新家。”
江夏不说,周承磊也正有此意,他进来是想和他妈说一声他去买海鲜,让他妈去菜园子摘些菜回来。
江夏提出来,让他有点意外。
周母也有些意外,江夏竟然会想到这些,至于她说的做两桌饭菜,周母没放心上。
她笑道:“我这就去菜园子摘菜,阿磊你去买海鲜。”
周承磊点头:“我正想去买。”
然后他对江夏道:“饭菜让我妈做就行,你的手别湿水。”
江夏点了点头,“我知道。”
周母听了儿子的话看了江夏一眼就提着尿桶出去了。
儿子对她倒是好,就是不知道真心会不会错付了。
至于让江夏去做饭?她会吗?周母可不敢奢望!
今天她这样帮忙干点小活,一点也不闹,周母就阿弥陀佛了。
周母不知道院子里的地江夏有份清理,不然她该不会这样想了。
接下来周承磊就去买海鲜,周母去了摘菜,江夏刷锅,抹干净灶台,然后淘米煮饭,田采花清洗碗碟备用,这些碗筷很久没有用,都积灰了。
太奶奶拿了一块五花肉过来,有三斤多,还有几根新鲜的黄瓜,江夏挺不好意思的。
太奶奶乐呵呵的道:“接着,今晚给大伙做个红烧肉,新居入伙,家肥屋润,红红火火。”
太奶奶都这么说了,再推辞也不好,江夏承太奶奶这份情,笑着接了过来,“承太奶奶贵言,我给太奶奶做红烧肉。”
太奶奶就笑了,“我牙口不好,最喜欢吃入口即化的红烧肉。”
“保证入口即化!”江夏笑道。
太奶奶笑呵呵的去烧火。
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做起来不难,但是需要时间。
周承鑫回家搬了一口大铁锅过来,两口铁锅一起做菜,够快。
分家时一家一口大铁锅。
田采花担心江夏不会做菜,就道:“我来做,你来洗碗洗菜吧!”
江夏笑道:“没事,今天辛苦大嫂了,我来炒菜,大嫂帮我打下手。”
田采花听了也没坚持,又不是她家请客,做得不好,丢人的又不是她。
而且做这么多人的饭菜,吸得油烟多吃不下饭。
周母正好摘了两大篮子的菜回来,有豆角,茄瓜,黄瓜,胜瓜,小白菜。
田采花就走出去洗菜。
周母见江夏掌厨,看向田采花:“你怎么让她来做菜?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