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庶女生存指南 第10节
没过多久,张束在自家发现了同款清宫风格的家具。细看,雕花并不精致。
张束不敢问。直到张军平一次醉酒后,张束来帮忙收拾,周君才叹了口气,说这些家具是张军平打着朱长跃的名义要来的。只不过做生意的人没有傻子,厂家只给发了一些边角料做的样品。
卸货时,张军平笑脸相迎,转身进家就冲周君发脾气,质问姓朱的是不是看不上他。
占便宜这种事,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不会再被人看得起,何况一次又一次。
连这套房子也是贪便宜得来的。张束很难忘记去售楼处签合同那天,张军平拍着桌子和人砍价的样子。饶秘书早给打过招呼,售楼经理一路小心翼翼赔笑,到了最后也还是没忍住撂了一句,再便宜就是白送了。
张束摸着眼前的桌子,十年过去,桌子已经变了色,但依旧美丽。桌面上七八只精致圆碟,各色时令小菜,松散地围着桌子拢了一圈。朱长跃在家时,菜色只会更多,碟与碟间塞得毫无空隙。张束时常联想到宣传画册上女中学生的马尾,头皮绷得紧紧的,让人看了发痛。她替这些碟子紧张。
家里寂静无声。老太太该是起了,在屋里上香诵经。周茵住在三楼,坐在餐厅听不到响动。窗外鸟鸣阵阵,这里的植被堪比公园。在一片寂静中,张束想,到底是什么力量推着自己上了楼。
开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走进来的人是周君。
只一眼,张束便笑了。周君不明所以,顺着她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圆桌上,早就摆上了两袋垃圾食品,和周君手里提的一样,品牌都一样。
周君也笑了。
张束不记得这家油条店什么时候开来的北京。朱长跃没发达的那些年,一家人经常会溜达过去解解馋。朱长跃觉得不健康,从来不去。再后来,油条就很少出现在周家的餐桌上了。
母女二人心照不宣地一起打开袋子,挑了各自喜欢的。周君爱吃薄薄脆脆的,张束爱吃面厚实的,但两人都喜欢将油条深深地浸泡进豆浆里,吸满汁水再咬。
“怎么想起来来这边?”周君问。
“想吃油条了。”张束的声音含混不清。
“你们家门口就有。”周君又说。
张束最烦周君凡事刨根问底,但此刻她不想和周君闹矛盾。鸟儿依旧在叽叽喳喳,声音清脆,手中食物香甜,她很少能和母亲一起安安静静享受生活的某个片段。
“我能不能突发奇想,一时冲动?”张束又拆开了一袋包装。
周君不再讲话,好半天,才“嗯”了一声,“你就是爱发疯。”
“你大早上冲动跑去买油条,就不是发疯了?”
周君抬头看看张束,没憋住,笑了,“我这不叫冲动,叫蓄谋已久。朱总不在。”
周君这些年私下里偶尔管朱长跃叫朱总。她说着,脸上挂上了一种不符合年龄的笑,像是刚捅了篓子的孩子。
张束为母亲瞬间的真情流露感到眼眶一热。尽管下一秒,周君就板起了面孔问她,“贝贝出事了,知道吗?”
该不该如实相告呢。张束在母亲面前的反应永远慢上一拍。
还好周君自顾自说了下去,像是憋了很久,“我知道你不关心贝贝。但这事迟早也会传到你耳朵里。她老公出轨了。”
张束摆出惊讶的姿态,不是装的,是为母亲直白平淡的态度。
周君依旧像机关枪一样,“下巴收起来。提前告诉你就是怕你到时候反应过度,你姨夫和贝贝看到要怎么想。这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要问贝贝,她来找你你就躲开,不要碰,就当没发生过,懂吗。”
张束不懂,“可是贝贝受伤了啊!”
“她亲爹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受不受伤,这婚事还不是她爸说了算。再说了,谁活着还不受伤呀。我没受过伤,还是你没受过伤?
多好的母女对话,偏偏出现在这样的语境里。张束还想反驳,周君又说,“这种事在这个小区算得了什么,连我们那一片都太常见了,下楼散个步就能听到,隔一段换一个主角。你信我,再难看很快也就过去了,回头人家两个伉俪情深,好心的人就变成跳梁小丑。”
远处传来笃笃笃和踢踢踏踏的声音,是老太太的拐棍声和周茵下楼的拖鞋声。
保姆小于像精密的探测仪,陀螺一般从厨房钻出来,将蒸箱里的热食端上了桌。她瞥了一眼桌上的不和谐音符,“噢哟”一声,“早说呀,早说我还做这么多干什么。张束,你吃两口吧,平时也吃不到。”
张束只觉得心口堵得慌,哪还吃得进去,起身就要走。
周君脸色变了,“老太太和姨妈就过来了,你怎么也要打个招呼再走。”
但张束头也不回地跑了。她的胃翻腾地厉害,那种恶心的感觉又来了。
周茵和老太太走到餐厅时,张束正关门,一句“各色”从门缝溜出来。她顾不得想,匆匆按了电梯。
整个车库还在沉睡。她坐进车,慢慢往地面挪动。她突然想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力量推着自己上了楼,是偶尔露出温情的家的力量。但她此刻只觉得心里一片寒凉。朱贝贝是高级的工具,高级的工具也只是工具。
第13章 咱们这也算是一种钱色交易吧
八点刚过,从西城开去朝阳,路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一步一停,司机们各个被糟糕的路况晃得发困,摇下窗户吹风。
张束又听起了蔡琴。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具干尸,脑子却格外清醒。
张束去找朱长跃,确实有为了贝贝出气的意思。拿人手软,朱贝贝在与父亲的关系里永远占下风。普通人家大概率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但这是朱家,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有条件。这几年人们都在反复诘问有没有无条件的爱,但爱本身就是因为无条件才能称之为爱。其余的,只是一些赝品。
假货用起来伤人,假的感情更是。她从假感情中逃出来,眼睁睁看见另一个女人跳进去,倍受折磨,她于心不忍。
而更像干尸的人正坐在她家门外。张束看清来者何人时,以为自己累到眼花。
直到淡淡的酒气传来,张束这才确认眼前蓬头垢面、拥着两个大号行李箱的女人确实是自己刚分开不久的表妹。
“好歹洗个澡再来,”张束眼眶又热了。她掏钥匙开门。
“你以为我是你,”朱贝贝颤颤地扶着箱子站起来,“我不过是没吹头化妆。”
对平日西装、高跟鞋、丝巾、名牌包、120 分精致的朱贝贝来说,今日一身睡衣般的灰衣灰裤罕见而可爱。相识二十多年,她很少见到朱贝贝穿成活人。她更像是一个模板。职场精英题材的电视剧如果参考她的着装,一定会在视觉上上几个档次。
朱贝贝空手走进来,一屁股坐在快要被杂物淹没的懒人沙发上,舒服得叹了口气,“你这儿虽然没什么格调,但还是挺舒服的。”
张束翻了个白眼,走去门外,将行李箱推了进来,才转头去做别的。
“你好像不太惊讶。”朱贝贝看着张束忙里忙外。
“最近让我惊讶的事儿太多了,你这个算不上。”
朱贝贝自顾自,“还是你家有人气。我需要吸收一点人气。”
“这儿离你上班的地方可远,早高峰一个半小时。”
“我请年假了,这么多年的攒到一起了。”朱贝贝打了个滚,从沙发上爬起来去开箱。
满满两箱,东西多得冒尖,很快填满了不大的空间。张束端着咖啡从厨房走出来,看到满地艳红鲜绿,绫罗绸缎,却是一水的家居服。
“你要在我这儿住多久?”她递咖啡给朱贝贝。
“不知道。”朱贝贝喝了一口,皱了眉头,“这是人喝的豆子吗。”
“就这条件,凑合吧。”
“我偏不凑合,”朱贝贝说着,从花丛下掏出一袋新豆子,“我就知道。”
“你还带什么了?”
朱贝贝推开睡衣,给张束展示自己的家当。半箱护肤品,一半是面膜;剩下半箱,香薰蜡烛五个,梳子三把,吹风机,便携加湿器……
张束看得咋舌,她虽然东西多,但都是书籍摆件。她不知道精致女人维持生活的成本这么高,琳琅满目,简直像竞品大会。
看到后面,张束突然反应过来,箱子里一套职业装都没有,连朱贝贝从不离身的笔记本电脑都没有。
“你不打算出门了?”
“不打算。”
“你要是不想在家,去旅游不好吗?在我这陋室窝着很无聊的,我先提前知会你。”
“不用你知会,我就是来专程体验你这种无聊的。日子太丰富了,无聊也是一种奢侈。能不能给我个当宅女的机会?”朱贝贝说着将咖啡豆塞进张束手里,“一杯热拿铁。”
可不是昨晚连哭带吐的时候了。朱贝贝就是这样,回了半格血就开始颐指气使。被冒犯惯了,张束懒得和她辩驳,“随你。咱俩生活有时差,你自便。”
朱贝贝跟在张束的屁股后面,“你大早上不回家,干嘛去了?”
“兜风。”
“你是会兜风的人吗?”
“你折腾我一夜,我兜兜风清醒一下没问题吧。”
朱贝贝被噎,“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回西边了?你没去找朱长跃吧?”
张束绷紧嘴角,“我建议你睡个觉,别操别人的心,我上班去了。”
朱贝贝喊住张束,“你就不再问我点什么了吗?”
张束回头看妹妹,“朱贝贝,我知道你很难受,不然你不会来我家长住。既然是长住,后面有的是机会聊。我还是那句话,你先睡个好觉,你现在这个样子不适合倾诉。如果睡不着,厨房茶水台下面的抽屉里有思诺思,你自己拿着吃。”
朱贝贝的眼睛看上去很悲伤,但张束自己也很悲伤。她狠了狠心,走出家门。
到了公司,张束突然有点理解了养宠物和养孩子的家庭——家里有个脆弱的活物,人就会放不下心。一路上张束都在想家里的破事,以及朱长跃和周君的那些话,就连被编辑鞭笞的时候都心不在焉。
编辑很久没约张束,这次算是最后通牒。其他几个签约作者和公司定制的小说都卖出版权了,只有她的故事还死死卡着。上次跟她提了女主角最好别姓张,现在还没改动,能看出来张束的不投入。
见张束不说话,编辑来了劲头,人物没有活力,人物关系没有张力,爱情没有动力,是不是因为作者本人根本不想用力?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能好看?还姓张,你是要写什么自传,谁认识你,谁要看你充满自怜和自我剖析的文字?
张束走了一会儿神,又被编辑激烈的单押排比句牵了回来。确实没什么可反驳的。她的生活就像是被裹在巨大的泡泡里,漂浮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也戳不破,还能怎么用力呢。编辑让她跳出舒适区,她其实不太理解这句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找到舒适区还不够难吗?人类终其一生制造和寻找舒适区。能破茧成蝶,谁要当条半死不活的肉虫。
编辑又冲张束笑,你以前多么有灵气,我看好你。
从公司走出来,张束想,她为什么要分心给朱家和周家,为什么要关心朱贝贝,他们也不给她分红。
还好张束遇到了今天第一个让她高兴的人。
虽然杜润和她的关系远远达不到见一眼就让她开心,但一个好看的、穿着考究的异性,在黯淡无光的一天后突然捧花出现,还是让人愉悦。尽管只是一束色彩鲜艳幼稚的乒乓菊。
张束盯着杜润身上价格不菲的三件套,接过花,乐了,“还好你没选黄白相间的,不然你穿成这样,我会以为下一秒你要给我三鞠躬。”
杜润听了哈哈大笑,“张老师,你目前是我生活里最大的乐子。”
乐子,听上去算不上什么好词,和开心也不是一个等级的,但张束还是笑着说,“彼此彼此。”
杜润解释,“你别生气啊。菊花,应季品种,而且五彩斑斓的看上去比较快乐。你要想收大玫瑰咱也可以去买。”
“没有,我挺喜欢的。谢谢。”
一过性的快乐也不错。
张束并没有问杜润为何而来,从哪里知道她公司的地址,又等了多久。地很快要招标,最近是做材料找陪标公司的关键期。张束对杜润再没要求,杜润都有义务来维持这段勉强算得上是友谊的感情。这是杜润人生的阶段性 okr,他做出什么都不意外。
“你的材料做好了?”张束问他。
“和张老师说话就是舒服,不用绕弯子。”
“咱们这也算是一种钱色交易吧,没见过钱色交易还绕弯子的。”
“咱俩谁是色,谁是钱?要不我当色,你当钱?”
“那我愿意。行了,材料给我,我回家了。”
杜润大笑起来,一把揽过张束的肩,像刚拜了把子的兄弟,“咱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务实。走吧张老师,我先请你吃点漂亮饭,安慰你一下。”
张束这一天最大的错误就是没弄清楚“安慰”的意思。她那时疲倦,只听到了漂亮饭三个字。
张束不敢问。直到张军平一次醉酒后,张束来帮忙收拾,周君才叹了口气,说这些家具是张军平打着朱长跃的名义要来的。只不过做生意的人没有傻子,厂家只给发了一些边角料做的样品。
卸货时,张军平笑脸相迎,转身进家就冲周君发脾气,质问姓朱的是不是看不上他。
占便宜这种事,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不会再被人看得起,何况一次又一次。
连这套房子也是贪便宜得来的。张束很难忘记去售楼处签合同那天,张军平拍着桌子和人砍价的样子。饶秘书早给打过招呼,售楼经理一路小心翼翼赔笑,到了最后也还是没忍住撂了一句,再便宜就是白送了。
张束摸着眼前的桌子,十年过去,桌子已经变了色,但依旧美丽。桌面上七八只精致圆碟,各色时令小菜,松散地围着桌子拢了一圈。朱长跃在家时,菜色只会更多,碟与碟间塞得毫无空隙。张束时常联想到宣传画册上女中学生的马尾,头皮绷得紧紧的,让人看了发痛。她替这些碟子紧张。
家里寂静无声。老太太该是起了,在屋里上香诵经。周茵住在三楼,坐在餐厅听不到响动。窗外鸟鸣阵阵,这里的植被堪比公园。在一片寂静中,张束想,到底是什么力量推着自己上了楼。
开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走进来的人是周君。
只一眼,张束便笑了。周君不明所以,顺着她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圆桌上,早就摆上了两袋垃圾食品,和周君手里提的一样,品牌都一样。
周君也笑了。
张束不记得这家油条店什么时候开来的北京。朱长跃没发达的那些年,一家人经常会溜达过去解解馋。朱长跃觉得不健康,从来不去。再后来,油条就很少出现在周家的餐桌上了。
母女二人心照不宣地一起打开袋子,挑了各自喜欢的。周君爱吃薄薄脆脆的,张束爱吃面厚实的,但两人都喜欢将油条深深地浸泡进豆浆里,吸满汁水再咬。
“怎么想起来来这边?”周君问。
“想吃油条了。”张束的声音含混不清。
“你们家门口就有。”周君又说。
张束最烦周君凡事刨根问底,但此刻她不想和周君闹矛盾。鸟儿依旧在叽叽喳喳,声音清脆,手中食物香甜,她很少能和母亲一起安安静静享受生活的某个片段。
“我能不能突发奇想,一时冲动?”张束又拆开了一袋包装。
周君不再讲话,好半天,才“嗯”了一声,“你就是爱发疯。”
“你大早上冲动跑去买油条,就不是发疯了?”
周君抬头看看张束,没憋住,笑了,“我这不叫冲动,叫蓄谋已久。朱总不在。”
周君这些年私下里偶尔管朱长跃叫朱总。她说着,脸上挂上了一种不符合年龄的笑,像是刚捅了篓子的孩子。
张束为母亲瞬间的真情流露感到眼眶一热。尽管下一秒,周君就板起了面孔问她,“贝贝出事了,知道吗?”
该不该如实相告呢。张束在母亲面前的反应永远慢上一拍。
还好周君自顾自说了下去,像是憋了很久,“我知道你不关心贝贝。但这事迟早也会传到你耳朵里。她老公出轨了。”
张束摆出惊讶的姿态,不是装的,是为母亲直白平淡的态度。
周君依旧像机关枪一样,“下巴收起来。提前告诉你就是怕你到时候反应过度,你姨夫和贝贝看到要怎么想。这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要问贝贝,她来找你你就躲开,不要碰,就当没发生过,懂吗。”
张束不懂,“可是贝贝受伤了啊!”
“她亲爹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受不受伤,这婚事还不是她爸说了算。再说了,谁活着还不受伤呀。我没受过伤,还是你没受过伤?
多好的母女对话,偏偏出现在这样的语境里。张束还想反驳,周君又说,“这种事在这个小区算得了什么,连我们那一片都太常见了,下楼散个步就能听到,隔一段换一个主角。你信我,再难看很快也就过去了,回头人家两个伉俪情深,好心的人就变成跳梁小丑。”
远处传来笃笃笃和踢踢踏踏的声音,是老太太的拐棍声和周茵下楼的拖鞋声。
保姆小于像精密的探测仪,陀螺一般从厨房钻出来,将蒸箱里的热食端上了桌。她瞥了一眼桌上的不和谐音符,“噢哟”一声,“早说呀,早说我还做这么多干什么。张束,你吃两口吧,平时也吃不到。”
张束只觉得心口堵得慌,哪还吃得进去,起身就要走。
周君脸色变了,“老太太和姨妈就过来了,你怎么也要打个招呼再走。”
但张束头也不回地跑了。她的胃翻腾地厉害,那种恶心的感觉又来了。
周茵和老太太走到餐厅时,张束正关门,一句“各色”从门缝溜出来。她顾不得想,匆匆按了电梯。
整个车库还在沉睡。她坐进车,慢慢往地面挪动。她突然想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力量推着自己上了楼,是偶尔露出温情的家的力量。但她此刻只觉得心里一片寒凉。朱贝贝是高级的工具,高级的工具也只是工具。
第13章 咱们这也算是一种钱色交易吧
八点刚过,从西城开去朝阳,路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一步一停,司机们各个被糟糕的路况晃得发困,摇下窗户吹风。
张束又听起了蔡琴。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具干尸,脑子却格外清醒。
张束去找朱长跃,确实有为了贝贝出气的意思。拿人手软,朱贝贝在与父亲的关系里永远占下风。普通人家大概率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但这是朱家,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有条件。这几年人们都在反复诘问有没有无条件的爱,但爱本身就是因为无条件才能称之为爱。其余的,只是一些赝品。
假货用起来伤人,假的感情更是。她从假感情中逃出来,眼睁睁看见另一个女人跳进去,倍受折磨,她于心不忍。
而更像干尸的人正坐在她家门外。张束看清来者何人时,以为自己累到眼花。
直到淡淡的酒气传来,张束这才确认眼前蓬头垢面、拥着两个大号行李箱的女人确实是自己刚分开不久的表妹。
“好歹洗个澡再来,”张束眼眶又热了。她掏钥匙开门。
“你以为我是你,”朱贝贝颤颤地扶着箱子站起来,“我不过是没吹头化妆。”
对平日西装、高跟鞋、丝巾、名牌包、120 分精致的朱贝贝来说,今日一身睡衣般的灰衣灰裤罕见而可爱。相识二十多年,她很少见到朱贝贝穿成活人。她更像是一个模板。职场精英题材的电视剧如果参考她的着装,一定会在视觉上上几个档次。
朱贝贝空手走进来,一屁股坐在快要被杂物淹没的懒人沙发上,舒服得叹了口气,“你这儿虽然没什么格调,但还是挺舒服的。”
张束翻了个白眼,走去门外,将行李箱推了进来,才转头去做别的。
“你好像不太惊讶。”朱贝贝看着张束忙里忙外。
“最近让我惊讶的事儿太多了,你这个算不上。”
朱贝贝自顾自,“还是你家有人气。我需要吸收一点人气。”
“这儿离你上班的地方可远,早高峰一个半小时。”
“我请年假了,这么多年的攒到一起了。”朱贝贝打了个滚,从沙发上爬起来去开箱。
满满两箱,东西多得冒尖,很快填满了不大的空间。张束端着咖啡从厨房走出来,看到满地艳红鲜绿,绫罗绸缎,却是一水的家居服。
“你要在我这儿住多久?”她递咖啡给朱贝贝。
“不知道。”朱贝贝喝了一口,皱了眉头,“这是人喝的豆子吗。”
“就这条件,凑合吧。”
“我偏不凑合,”朱贝贝说着,从花丛下掏出一袋新豆子,“我就知道。”
“你还带什么了?”
朱贝贝推开睡衣,给张束展示自己的家当。半箱护肤品,一半是面膜;剩下半箱,香薰蜡烛五个,梳子三把,吹风机,便携加湿器……
张束看得咋舌,她虽然东西多,但都是书籍摆件。她不知道精致女人维持生活的成本这么高,琳琅满目,简直像竞品大会。
看到后面,张束突然反应过来,箱子里一套职业装都没有,连朱贝贝从不离身的笔记本电脑都没有。
“你不打算出门了?”
“不打算。”
“你要是不想在家,去旅游不好吗?在我这陋室窝着很无聊的,我先提前知会你。”
“不用你知会,我就是来专程体验你这种无聊的。日子太丰富了,无聊也是一种奢侈。能不能给我个当宅女的机会?”朱贝贝说着将咖啡豆塞进张束手里,“一杯热拿铁。”
可不是昨晚连哭带吐的时候了。朱贝贝就是这样,回了半格血就开始颐指气使。被冒犯惯了,张束懒得和她辩驳,“随你。咱俩生活有时差,你自便。”
朱贝贝跟在张束的屁股后面,“你大早上不回家,干嘛去了?”
“兜风。”
“你是会兜风的人吗?”
“你折腾我一夜,我兜兜风清醒一下没问题吧。”
朱贝贝被噎,“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回西边了?你没去找朱长跃吧?”
张束绷紧嘴角,“我建议你睡个觉,别操别人的心,我上班去了。”
朱贝贝喊住张束,“你就不再问我点什么了吗?”
张束回头看妹妹,“朱贝贝,我知道你很难受,不然你不会来我家长住。既然是长住,后面有的是机会聊。我还是那句话,你先睡个好觉,你现在这个样子不适合倾诉。如果睡不着,厨房茶水台下面的抽屉里有思诺思,你自己拿着吃。”
朱贝贝的眼睛看上去很悲伤,但张束自己也很悲伤。她狠了狠心,走出家门。
到了公司,张束突然有点理解了养宠物和养孩子的家庭——家里有个脆弱的活物,人就会放不下心。一路上张束都在想家里的破事,以及朱长跃和周君的那些话,就连被编辑鞭笞的时候都心不在焉。
编辑很久没约张束,这次算是最后通牒。其他几个签约作者和公司定制的小说都卖出版权了,只有她的故事还死死卡着。上次跟她提了女主角最好别姓张,现在还没改动,能看出来张束的不投入。
见张束不说话,编辑来了劲头,人物没有活力,人物关系没有张力,爱情没有动力,是不是因为作者本人根本不想用力?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能好看?还姓张,你是要写什么自传,谁认识你,谁要看你充满自怜和自我剖析的文字?
张束走了一会儿神,又被编辑激烈的单押排比句牵了回来。确实没什么可反驳的。她的生活就像是被裹在巨大的泡泡里,漂浮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也戳不破,还能怎么用力呢。编辑让她跳出舒适区,她其实不太理解这句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找到舒适区还不够难吗?人类终其一生制造和寻找舒适区。能破茧成蝶,谁要当条半死不活的肉虫。
编辑又冲张束笑,你以前多么有灵气,我看好你。
从公司走出来,张束想,她为什么要分心给朱家和周家,为什么要关心朱贝贝,他们也不给她分红。
还好张束遇到了今天第一个让她高兴的人。
虽然杜润和她的关系远远达不到见一眼就让她开心,但一个好看的、穿着考究的异性,在黯淡无光的一天后突然捧花出现,还是让人愉悦。尽管只是一束色彩鲜艳幼稚的乒乓菊。
张束盯着杜润身上价格不菲的三件套,接过花,乐了,“还好你没选黄白相间的,不然你穿成这样,我会以为下一秒你要给我三鞠躬。”
杜润听了哈哈大笑,“张老师,你目前是我生活里最大的乐子。”
乐子,听上去算不上什么好词,和开心也不是一个等级的,但张束还是笑着说,“彼此彼此。”
杜润解释,“你别生气啊。菊花,应季品种,而且五彩斑斓的看上去比较快乐。你要想收大玫瑰咱也可以去买。”
“没有,我挺喜欢的。谢谢。”
一过性的快乐也不错。
张束并没有问杜润为何而来,从哪里知道她公司的地址,又等了多久。地很快要招标,最近是做材料找陪标公司的关键期。张束对杜润再没要求,杜润都有义务来维持这段勉强算得上是友谊的感情。这是杜润人生的阶段性 okr,他做出什么都不意外。
“你的材料做好了?”张束问他。
“和张老师说话就是舒服,不用绕弯子。”
“咱们这也算是一种钱色交易吧,没见过钱色交易还绕弯子的。”
“咱俩谁是色,谁是钱?要不我当色,你当钱?”
“那我愿意。行了,材料给我,我回家了。”
杜润大笑起来,一把揽过张束的肩,像刚拜了把子的兄弟,“咱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务实。走吧张老师,我先请你吃点漂亮饭,安慰你一下。”
张束这一天最大的错误就是没弄清楚“安慰”的意思。她那时疲倦,只听到了漂亮饭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