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宋泊比江金熙高了一个头,想要帮宋泊擦发还得踮着脚尖,属实是有些辛苦。
江金熙拉着宋泊在圆桌边坐下,坐下后的宋泊高度到他胸口处,这个高度正合适。
江金熙一边给宋泊擦着头发,一边说:“这么大的雨你还回来作甚,多危险呐!”
从传福镇回到近里村的路不算好走,路上还没有安装路灯,黑压压的一片加着雨,可谓是将危险度拉满了来。
“我想着回来的。”宋泊两手放在膝盖上,乖乖听训。
“家中有何要事需要你在这个时候回来处理?”江金熙问。
“家中有你。”宋泊答,这话说来实在暧昧,他顿了一下,又补上一句,“这种天气很容易打雷,我怕你怕。”
江金熙的耳廓自宋泊说出前四个字就已经红了起来,再往后宋泊说了什么,他其实听不太清。
家中有他便不畏艰难险阻也要回来,江金熙抿了两下唇,强行压住上扬的嘴角,手中力道大了几分,说:“明儿个淋雨发热,有你难受的。”
“不会的,我马上就去洗澡,换了这身衣裳。”宋泊说。
说做就做,宋泊到厨房烧了热水,洗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以后,换好新衣裳往床上躺了去。
这般天气还是得在被子里包着才叫舒服。
趁着宋泊出去洗澡,江金熙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下又坐在书架前,状似冷静地看着书。
这书页就这么翻着,半炷香过去一页未翻,任何字从眼中记到脑子里,就变成了“家中有你”四个大字。
“对了,刚刚你拿着木棍,是要打我吗?”
宋泊的声音将江金熙拉出思绪之中。
“我以为有歹人来,便打算先下手为强。”江金熙为自己辩解,“不过我认出你还是极快的,木棍没落在你头上。”
“还得是你眼神敏锐。”宋泊道:“有这般警惕心是好事,我在家中备着这些武器也是为的这个目的。”
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江金熙,宋泊在家中各处都放了木棍,这样无论江金熙在哪个地儿,有歹人来袭的话他都可以顺手抽着武器。
“也算是演习了一番。”江金熙道。
“这木棍可还顺手?”宋泊问。
木棍作为武器,还是得趁手才有用。
“趁手的。”江金熙答。
夜色如墨,雨丝笼上了层纱,江金熙看书,宋泊躺床上放空自我,一时间静谧非常却不显尴尬,反倒有一丝轻微的温馨萦绕在卧房之中,两人谁也未打扰谁,只是静静陪伴彼此。
翌日,宋泊清醒的时候,窗外有一丝阳光从窗帘缝中透了进来,这南边儿就是一日一个天气,昨日的大雨倾盆并不影响今日的阳光明媚。
宋泊醒了醒脑子,得亏昨日江金熙先帮他把头发擦干了来,不然他今儿不会头脑清晰,反而有可能真如江金熙所说那般,受了风寒发热。
宋泊轻声轻脚地从床上下来,将昨日放于门边的木棍归位后,悄声出了卧房。
夜过日来,日子逐渐稳定,宋泊每日上工下工,休息时便帮江金熙照看田中,而江金熙则是经常待在宋茶栽家,边看边学,学了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法子。
不知是不是京城中出了什么事,等宋泊反应过来的时候,那抹盯着他们的恶毒眼神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他们许是被召回了京中,无暇再顾及他们这儿。
若原著中也是如此,敌方眼线走了以后,江金熙寻机会留线索的机会就大了不少,怎么还会拖到一年,主角攻才找来呢?
宋泊思索着这个问题,猛然间有了个想法,原著中困住江金熙的或许不是敌对眼线,而是他这个炮灰攻,现在炮灰攻由他取代,便不会再限制江金熙的各种活动,这是否说明,剧情会发生变动,也许主角攻不会再等到一年才找来?
“你想什么呢?那么入神。”江金熙歪着脑袋盯着宋泊瞧,
此时的他们正坐在马车上,赶往霞县,参加宋申闻的喜宴。
宋泊双眼出神有一会儿了,连路上小石子引起的颠簸都没让他回神。
“没想什么,我就是发会儿呆。”宋泊说。
“咱们到哪儿了?”宋泊问。
“过了传福镇,快到霞县了。”江金熙答。
因着之前来过一次霞县,江金熙便有心记着路边的标志建筑物,所以才能轻松答出他们的位置所在。
今儿个是十一月二十五,宋申闻成亲的日子。
因着地的事儿,宋芸香与他们不对付,今日肯定想着法儿给他们不痛快。
他们虽从村里来,但该有的面子也得维持着,宋泊便雇了辆马车,一整日专门为他们服务。
“等会到了地儿,四姑说的什么话你都只当耳边风就行。”宋泊说。
“嗯,我懂。”江金熙答,什么人的话该听,什么人的话都不应入耳,他自有分辨。
“不知宋申闻娶的什么人,能让宋芸香那般高兴。”宋泊说。他与宋芸香和宋申闻都不亲,宋茶栽往日也未提起过,他便一直不知究竟哪家姑娘猪油蒙了心,能嫁给宋申闻。
“好像是个官家。”江金熙答,他与宋茶栽在一起的时间比宋泊久,有时顺耳就听着一星半点。
那家老爷的官位不大,是个县尉,在林武玉手下当值,官位虽小,可到底是个官,与寻常百姓不同,搭上便是有了个走入官道的助力。
宋申闻因着守孝三年没有参加科举,明年下场自然得找个助力,这姑娘便是瞌睡了送上来的“枕头”。
宋爷爷与那县尉年轻时是好友,生下最后一个儿子时,县尉的三女儿也刚出生,两人一合计便订了娃娃亲,这么多年县尉考中当了官,也没把这事儿抛下,算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马车越行越近,大老远就听着鞭炮声不断,宋泊撩开车窗帘子,前头那个二进院子挂着个宋府的牌子。
门口两个石狮子身上都绑了红绸,两颗硕大的红绸花一左一右挂在两边的石狮子上,显得格外喜庆。
这院子和这石狮子一看就价值不菲,当凭宋申闻一个农村出身定是配不上的,这些个家产定是那县尉不想委屈着自家姑娘,在喜事之前给宋申闻置办的。
外人并不知宋申闻的身份,自不知这院子是谁的,反正面子给足,姑娘嫁进宋家,给宋申闻的东西就是给他家姑娘的东西。
宋芸香站于门口喜笑颜开,宋茶栽作为家中长姐,家中长辈没了就只能由她来撑场子,所以宋茶栽才没与宋泊他们一块儿出发,而是提前一天就到了霞县之中。
在离宋府还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宋泊便叫马车停了马,前头鞭炮从未停过,等会儿再把马儿吓着。
他先一步提着礼儿从马车上下来,江金熙后他一步,被宋泊扶着下了马车。
宋芸香那叫一个眼睛尖,看着他们来了,立即迎了过来,“侄儿你可来了,四姑还怕你找不着路,打算请人接你去哩。”
“不必劳烦四姑,今儿霞县做喜事的只有五叔这一家,路边问问还是好找的。”宋泊答。
宋芸香指着院里头一个正在登记的家仆,说:“来了就成,进院儿坐吧,礼往那儿送去就行。”
那家仆边儿已经堆了不少礼,大盒小盒都有,每个盒子的包装都很华贵。
“欸,那便不打扰四姑了。”宋泊左手拿着礼儿,右手拉着江金熙的手腕,两人一块进了宋府之中。
第43章
宋府内已经来了不少宾客,现在还未开席,大伙儿便几几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新郎官要准备吉时的仪式,没在院子里出现,有两个穿着红色喜庆服装的中年夫妻圜转于众人之间,应当是女方的父母。
宋泊走到收礼处,将手中的礼交给登记之人。
毕竟是与官家结亲,要防止有人在贺礼上做手脚,所以登记者会将每个贺礼都打开来,检查清楚才会将送礼之人的名字写在贺礼单上。
趁着登记者检查的时间,宋泊瞅了眼他身后放着的贺礼箱,粗略估计着,后头放着的贺礼没有上百也有七八十,而且个个盒子都精致得像工艺品。
如此比来,他的贺礼就显得不够看了。
宋泊准备了一副笔墨纸砚,因着在百书阁上工的薪资还未发下,他就只能用之前的积蓄买贺礼。宋泊与宋申闻的关系并不亲近,再加上他看江金熙的眼神令他不悦,宋泊便没打算倾尽所有积蓄给宋申闻买,只花了二两银子,买了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笔墨纸砚。
虽说笔墨纸砚的质量不是上等,但一个村里人家能拿出这般贺礼已经是下了血本了。
许是他人送的贺礼都价值不菲,登记者在看过宋泊的贺礼以后,对宋泊的态度悄悄的差了,“姓名。”
“宋泊。”
“进去吧。”登记者语气平平,抬起头时直接越过宋泊看着他身后的送礼之人。
宋泊倒是觉着无所谓,反正他只是因着亲戚这层关系才来的,吃上一顿席就准备回家。
江金熙拉着宋泊在圆桌边坐下,坐下后的宋泊高度到他胸口处,这个高度正合适。
江金熙一边给宋泊擦着头发,一边说:“这么大的雨你还回来作甚,多危险呐!”
从传福镇回到近里村的路不算好走,路上还没有安装路灯,黑压压的一片加着雨,可谓是将危险度拉满了来。
“我想着回来的。”宋泊两手放在膝盖上,乖乖听训。
“家中有何要事需要你在这个时候回来处理?”江金熙问。
“家中有你。”宋泊答,这话说来实在暧昧,他顿了一下,又补上一句,“这种天气很容易打雷,我怕你怕。”
江金熙的耳廓自宋泊说出前四个字就已经红了起来,再往后宋泊说了什么,他其实听不太清。
家中有他便不畏艰难险阻也要回来,江金熙抿了两下唇,强行压住上扬的嘴角,手中力道大了几分,说:“明儿个淋雨发热,有你难受的。”
“不会的,我马上就去洗澡,换了这身衣裳。”宋泊说。
说做就做,宋泊到厨房烧了热水,洗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以后,换好新衣裳往床上躺了去。
这般天气还是得在被子里包着才叫舒服。
趁着宋泊出去洗澡,江金熙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下又坐在书架前,状似冷静地看着书。
这书页就这么翻着,半炷香过去一页未翻,任何字从眼中记到脑子里,就变成了“家中有你”四个大字。
“对了,刚刚你拿着木棍,是要打我吗?”
宋泊的声音将江金熙拉出思绪之中。
“我以为有歹人来,便打算先下手为强。”江金熙为自己辩解,“不过我认出你还是极快的,木棍没落在你头上。”
“还得是你眼神敏锐。”宋泊道:“有这般警惕心是好事,我在家中备着这些武器也是为的这个目的。”
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江金熙,宋泊在家中各处都放了木棍,这样无论江金熙在哪个地儿,有歹人来袭的话他都可以顺手抽着武器。
“也算是演习了一番。”江金熙道。
“这木棍可还顺手?”宋泊问。
木棍作为武器,还是得趁手才有用。
“趁手的。”江金熙答。
夜色如墨,雨丝笼上了层纱,江金熙看书,宋泊躺床上放空自我,一时间静谧非常却不显尴尬,反倒有一丝轻微的温馨萦绕在卧房之中,两人谁也未打扰谁,只是静静陪伴彼此。
翌日,宋泊清醒的时候,窗外有一丝阳光从窗帘缝中透了进来,这南边儿就是一日一个天气,昨日的大雨倾盆并不影响今日的阳光明媚。
宋泊醒了醒脑子,得亏昨日江金熙先帮他把头发擦干了来,不然他今儿不会头脑清晰,反而有可能真如江金熙所说那般,受了风寒发热。
宋泊轻声轻脚地从床上下来,将昨日放于门边的木棍归位后,悄声出了卧房。
夜过日来,日子逐渐稳定,宋泊每日上工下工,休息时便帮江金熙照看田中,而江金熙则是经常待在宋茶栽家,边看边学,学了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法子。
不知是不是京城中出了什么事,等宋泊反应过来的时候,那抹盯着他们的恶毒眼神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他们许是被召回了京中,无暇再顾及他们这儿。
若原著中也是如此,敌方眼线走了以后,江金熙寻机会留线索的机会就大了不少,怎么还会拖到一年,主角攻才找来呢?
宋泊思索着这个问题,猛然间有了个想法,原著中困住江金熙的或许不是敌对眼线,而是他这个炮灰攻,现在炮灰攻由他取代,便不会再限制江金熙的各种活动,这是否说明,剧情会发生变动,也许主角攻不会再等到一年才找来?
“你想什么呢?那么入神。”江金熙歪着脑袋盯着宋泊瞧,
此时的他们正坐在马车上,赶往霞县,参加宋申闻的喜宴。
宋泊双眼出神有一会儿了,连路上小石子引起的颠簸都没让他回神。
“没想什么,我就是发会儿呆。”宋泊说。
“咱们到哪儿了?”宋泊问。
“过了传福镇,快到霞县了。”江金熙答。
因着之前来过一次霞县,江金熙便有心记着路边的标志建筑物,所以才能轻松答出他们的位置所在。
今儿个是十一月二十五,宋申闻成亲的日子。
因着地的事儿,宋芸香与他们不对付,今日肯定想着法儿给他们不痛快。
他们虽从村里来,但该有的面子也得维持着,宋泊便雇了辆马车,一整日专门为他们服务。
“等会到了地儿,四姑说的什么话你都只当耳边风就行。”宋泊说。
“嗯,我懂。”江金熙答,什么人的话该听,什么人的话都不应入耳,他自有分辨。
“不知宋申闻娶的什么人,能让宋芸香那般高兴。”宋泊说。他与宋芸香和宋申闻都不亲,宋茶栽往日也未提起过,他便一直不知究竟哪家姑娘猪油蒙了心,能嫁给宋申闻。
“好像是个官家。”江金熙答,他与宋茶栽在一起的时间比宋泊久,有时顺耳就听着一星半点。
那家老爷的官位不大,是个县尉,在林武玉手下当值,官位虽小,可到底是个官,与寻常百姓不同,搭上便是有了个走入官道的助力。
宋申闻因着守孝三年没有参加科举,明年下场自然得找个助力,这姑娘便是瞌睡了送上来的“枕头”。
宋爷爷与那县尉年轻时是好友,生下最后一个儿子时,县尉的三女儿也刚出生,两人一合计便订了娃娃亲,这么多年县尉考中当了官,也没把这事儿抛下,算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马车越行越近,大老远就听着鞭炮声不断,宋泊撩开车窗帘子,前头那个二进院子挂着个宋府的牌子。
门口两个石狮子身上都绑了红绸,两颗硕大的红绸花一左一右挂在两边的石狮子上,显得格外喜庆。
这院子和这石狮子一看就价值不菲,当凭宋申闻一个农村出身定是配不上的,这些个家产定是那县尉不想委屈着自家姑娘,在喜事之前给宋申闻置办的。
外人并不知宋申闻的身份,自不知这院子是谁的,反正面子给足,姑娘嫁进宋家,给宋申闻的东西就是给他家姑娘的东西。
宋芸香站于门口喜笑颜开,宋茶栽作为家中长姐,家中长辈没了就只能由她来撑场子,所以宋茶栽才没与宋泊他们一块儿出发,而是提前一天就到了霞县之中。
在离宋府还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宋泊便叫马车停了马,前头鞭炮从未停过,等会儿再把马儿吓着。
他先一步提着礼儿从马车上下来,江金熙后他一步,被宋泊扶着下了马车。
宋芸香那叫一个眼睛尖,看着他们来了,立即迎了过来,“侄儿你可来了,四姑还怕你找不着路,打算请人接你去哩。”
“不必劳烦四姑,今儿霞县做喜事的只有五叔这一家,路边问问还是好找的。”宋泊答。
宋芸香指着院里头一个正在登记的家仆,说:“来了就成,进院儿坐吧,礼往那儿送去就行。”
那家仆边儿已经堆了不少礼,大盒小盒都有,每个盒子的包装都很华贵。
“欸,那便不打扰四姑了。”宋泊左手拿着礼儿,右手拉着江金熙的手腕,两人一块进了宋府之中。
第43章
宋府内已经来了不少宾客,现在还未开席,大伙儿便几几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新郎官要准备吉时的仪式,没在院子里出现,有两个穿着红色喜庆服装的中年夫妻圜转于众人之间,应当是女方的父母。
宋泊走到收礼处,将手中的礼交给登记之人。
毕竟是与官家结亲,要防止有人在贺礼上做手脚,所以登记者会将每个贺礼都打开来,检查清楚才会将送礼之人的名字写在贺礼单上。
趁着登记者检查的时间,宋泊瞅了眼他身后放着的贺礼箱,粗略估计着,后头放着的贺礼没有上百也有七八十,而且个个盒子都精致得像工艺品。
如此比来,他的贺礼就显得不够看了。
宋泊准备了一副笔墨纸砚,因着在百书阁上工的薪资还未发下,他就只能用之前的积蓄买贺礼。宋泊与宋申闻的关系并不亲近,再加上他看江金熙的眼神令他不悦,宋泊便没打算倾尽所有积蓄给宋申闻买,只花了二两银子,买了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笔墨纸砚。
虽说笔墨纸砚的质量不是上等,但一个村里人家能拿出这般贺礼已经是下了血本了。
许是他人送的贺礼都价值不菲,登记者在看过宋泊的贺礼以后,对宋泊的态度悄悄的差了,“姓名。”
“宋泊。”
“进去吧。”登记者语气平平,抬起头时直接越过宋泊看着他身后的送礼之人。
宋泊倒是觉着无所谓,反正他只是因着亲戚这层关系才来的,吃上一顿席就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