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偶有闲着的时候,可以拿店里的书看,秦老板支持咱们考科举,若是考上了还有别的奖励。”
  如此听下来,当是他撞了大运,才能来百书阁当抄书先生。
  说话间有其他的抄书先生来了,他们也将雨伞搁在门外,进到店里后与韩木秋行了一礼,直接上了楼。
  “噢对了,咱们抄书不仅限于书籍,也有可能会有代写信之类的活儿,跟客人秘密有关的内容,你可得烂心底,不得与他人言说。”韩木秋再说。
  这事事关职业道德,如果有客人的秘密从他们这儿泄露出去,百书阁的名声就会臭了去。
  “行了,你自己再看看,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就是。”韩木秋还有自己的活儿未做,不能陪着宋泊逛太久。
  宋泊朝韩木秋作了一揖,“多谢韩兄指引。”
  “多礼了。”韩木秋也回了一揖,先一步上了楼。
  负责揽客、卖书的店员和算账的会计也都来了,店内一下多了不少人气。
  宋泊记着要给李会书一本注释,便逛了逛店内,大多书籍的价格都在二两左右。
  这书实在贵,寻常百姓家要供出个读书人实属不易。
  外头雨依旧很大,受天气影响客流量少了许多,宋泊逛了会儿就上了楼,工作第一天总不能只逛不干活。
  韩木秋给了他一本未有指定的书籍,让他按着抄。
  宋泊坐入位中,面前的木桌很大,大抵是考虑着又要抄字又要晾稿,才会设计一个大长木桌。他往别人的位置瞧去,大伙儿都把喝水的杯子搁在地上,应是害怕不小心打翻杯子,湿了稿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把椅子挪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宋泊翻开书来,发现这是一本个人传记,作者本身的字就写得很好看,不知何缘故会把这本传记送到百书阁来,要个抄本。
  客人目的是什么与宋泊也没有太大的干系,他只要负责把书抄好就是。
  抄书这事儿马虎不得,得提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力专注于抄书上,如有一个错字,整张纸便废了去。
  宋泊提起毛笔,沾了墨,先在旁个纸上写了写,适应新毛笔手感的同时还要关注了墨水的渗透能力,抄书与写书法不同,一个字的墨多了,整篇抄本就会显得丑。
  掌握笔墨情况以后,宋泊把右手衣袖往手臂上捋了捋,露出一截干劲的手臂,将第一张纸用压纸板压好,他写下第一个字。
  抄书讲究一个效率,宋泊便稍微收了点技巧,写起来的字虽说没有书法作品那般飘逸,却也透着劲,看着清爽干练。
  一连不间断地抄了半个时辰,宋泊也算是借着抄书的活儿把这本传记看了个仔细。
  传记里清清楚楚记录了作者的经历,他是北方人,苦读诗书数十载却一直科举未果,直到认识了他现在的老师,被老师指点一二以后,他才考中举人,接着跟乘上东风一般,虽说没有成为状元,却也通过殿试,得了个官儿做。这不当官不知,一当官才知这官场中的弯弯绕绕,作者就是因着不懂人情世故,一心清廉洁政,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一次工作失误,被歹人逮着机会,参了他一本,好在他老师出言相护,他才只是落了个被贬的下场。
  宋泊看进心里,对这位作者是满心的佩服。
  官场里的黑暗腐朽在每个时代都有,能不被污染仍旧保持自己行事准则的好官可是不常见,这位作者字里行间都在展示自己的抱负,当真是位好官。
  除了官场上的事儿,这作者还记录了其他的事儿,有北方的风光习俗,也有他一路南下赶赴官位中发生的事儿,而占有他传记中最大篇幅的,还得是作者的老师,这位老师喜字爱才,还有个漂亮的哥儿,可谓是京城中最常被羡慕的对象。
  “怎么样,第一天抄书还适应吗?”
  突如其来的声儿将宋泊从个人传记中拉了出来,他将毛笔搁在笔架上,抬头,面前站着的人是秦闻。
  宋泊听着外头的雨声,说:“秦老板,你怎的来了?”
  秦闻随手拿起宋泊已经抄好的单页,边欣赏边说着,“来瞧瞧你抄得如何。”
  没想到自己这么受秦闻重视,宋泊也有些紧张起来。
  秦闻夸道:“抄得很好。”
  抄本上的字比不得那日比试时候的作品,可就算如此,秦闻也已看着宋泊被预定满了的未来,只是五分功力的字,就足以引得那些富贵人家为此买单。
  “多谢秦老板。”宋泊答。
  秦闻看着纸面上头的内容,只觉得有几分熟悉,他放下纸页,看了眼原版,就明白这传记出自谁手,“没想到老林还会写这种东西。”
  “秦老板你认识这作者?”宋泊问。
  看过传记,他对这位作者起了兴趣,很想见见有这般玲珑心的人会是哪位人物。
  “你可知霞县新来了个县令?”秦闻说。
  可知?这可太知了,半月以前他们还一块儿吃过饭呢。
  “林武玉就是这书的作者。”秦闻说。
  听秦闻熟络的口气,两人的关系当是不差,如果林武玉真的如传记中所写那般,那真真是个为民为国的好官。
  宋泊又想起之前林武玉说过的话,京城是官权重地,里头阵营混乱复杂,宋泊不用亲身经历,就能猜到在京城官场中混有多困难,江金熙的父亲就是京城中的大官,只是不知林武玉到底是那方阵营的人。
  或许他可以在找些机会,与林武玉接触接触,没准能提早些将江金熙送回京城……吗?
  江金熙早晚会回京城的,宋泊深知这个事实无法改变,只是想起来总会不舍,明明事儿还没发生,他却已经开始思念江金熙了。
  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他只能期待着流逝得慢些,再慢些。
  午时正好,百书阁放了饭,吃饭的地儿在三楼,今日为了欢迎宋泊到来,秦闻订的餐比以往丰富不少。
  因着下午还要继续工作,秦闻便以茶代酒,“欢迎宋泊加入百书阁。”
  大家纷纷举杯,一块儿饮了茶。
  秦闻的话也不多,只说了几句就让大家动筷子。
  外头雨声不断,里头大伙儿有说有笑,热闹非凡。
  跟书沾点关系的人,多少会受到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说起话来带着些文绉绉的气儿,好在宋泊满腹墨水,对他人提出来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
  这倒是让其他人对宋泊起了好的印象,虽说村镇歧视不可取,可生在镇里又读了书的人总归是有几分瞧不上农村人的,宋泊的话和字,扭转了他们的印象。
  与宋泊聊天舒适、自在,不知不觉与他聊天的人越来越多,挤掉了宋泊吃饭的时间。
  秦闻坐在主位,喝着茶瞅着大伙儿对宋泊的热情态度,越发觉着宋泊不是池中物。
  字已不凡,谈吐更甚。
  见半炷香过去宋泊一筷子也未动,秦闻咳嗽了声,“好了,这么热情再把宋泊吓着,都回自己位子吃饭去。”
  宋泊松了口气,向秦闻投去一个感谢的眼神。
  秦闻点了下头,算是回应。
  第42章
  抄了一日,到了下工之时,外头的雨还是依旧跟用盆泼的似的,雨点儿极大,啪嗒啪嗒的雨声很响。
  一些抄书先生因为家近,已经拿着伞走了。
  韩木秋想着宋泊是近里村人,回家路途遥远,便说:“这么大的雨,你大可在店里歇一晚”,这下雨天驴车、牛车都不会出来接客,在这种雨里步行回去,与直接淋雨没有任何区别。
  “谢过韩兄好意,但家中有人等我。”宋泊拿起搁在店外的伞,右手开伞,左脚跨出店门,一气呵成地步入雨中。
  见他步伐坚定,韩木秋也未阻拦,拿着自个儿的伞走了。
  秋季的天暗得快,再加上雨一直下着,宋泊看不太清路况只能缓慢前进,回家的时间比以往多了一半。
  江金熙正窝在家里看书,今日雨实在太大,他便没在宋茶栽家久留,早早吃了晚饭就回了家。
  家中蜡烛点着,他的影子被家具*挡住,从外头看不见他的身影。
  忽然,窗子上出现一个小黑影,小黑影越来越大,正在朝着卧房而来。
  江金熙收起医书,顺手拿起放在书架旁边的木棍,弯着腰摸着墙躲到门后。
  宋泊与他说过回家的时间,而现在早已过了那个时间,再加上雨又这么大,宋泊应当会在镇里休息一晚的。
  那个影子将伞折了起来,放在门外以后,自然地开了门。
  江金熙一棍子挥下去,在看着熟悉的后脑勺时,及时地收了手。
  宋泊觉着一股凉风朝他的后脑袭来,转头一看便看到离他后脑勺只有一个指甲盖距离的木棍。
  “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江金熙把木棍放下,宋泊雨中走了一趟,虽然撑着伞也淋了一身。
  江金熙反身迅步走到衣柜前,拿了条面巾出来盖在宋泊的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