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别梦(重生) 第56节
好半晌,茶楼都是静的。
耳侧传来嘀咕声,薛蕴容侧目看去,只见茶楼掌柜同样倚在窗边:“哎呦,我怎么瞧着太子不像传言中那般孱弱呢……”
声音虽小,但也叫身边的人听得仔细。紧接着,便有人应声附和:“就是啊,到底是谁先开始胡诌的?倘若当真先天不足,哪还有这精力跑来跑去……不过,太子怎么突然出现在宫外书肆?”
薛蕴容听着周遭不休的谈论声,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个弧度。
薛淮敏在云飞的陪同下,向书肆掌柜描述着他所需的手稿:“孤听太傅说,建康城数你这手稿最全,每逢月初初三便会新进一批,不知你这里可有《积崖赋》的手稿?”
掌柜激动地手抖个不停,满脑子皆是太子殿下所说的话。这言下之意岂不是,太子太傅往日也会派人来自己的书肆条书,并且还向太子推荐了?了不得,太子金口一动,自己的铺子怕不是从今往后能更加红火。
虽然他对太子所要的手稿毫无印象,但眼下必然是要夸下海口、稳住这座大佛!
掌柜笑弯了眼睛,一边说着有一边将太子朝里面引:“殿下您在此歇着,草民这便去找找。”说罢,他招呼着伙计搜寻起各个角落。
望着几人埋入书堆忙碌的身影,薛淮敏笑着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传出书肆、叫挤在隔壁铺子的人听得一清二楚:“若是暂时没有也无妨,孤暂且不急。”
话音刚落,掌柜的动作更加迅速。
薛淮敏侧耳细听着书肆外的动静,在云飞的眼神示意下,自顾自地走到临近门边的书架上,视线上下搜寻了一番,突然动手取下其中一本。
他翻动了几页,惊喜道:“这不是姐夫前些时日提起的手札吗?他说阿姐遍寻不得,颇为苦恼,你瞧瞧是不是这卷。”说完,他将手札递给云飞。
云飞心领神会,声音因喜悦而显得越发大声:“正是这卷!属下回府时依稀记得,公主两月前偶然在席间提了一句,说是四处难寻。”
“如此,倒还真是意外之喜了。”
二人半真半假一唱一和间,街道上的氛围又变了一变。
“哟,驸马还与太子亲近至此?不是传言都说,这驸马与公主不和已久,又怎会从公主那得知喜爱何种书卷?”
“都说是传言了,有几分可信?方才那茶楼里还说太子命不久矣、大晋要玩到了呢,你看这哪里真?”
此言一出,四周又是一阵低声应和。
不多时,书肆掌柜终于苦着脸从书架后走出。
不待掌柜开口,薛淮敏便率先善解人意地开口:“没有孤所需的手稿倒也无妨,将这卷包起来吧。”他将手中的手札递给掌柜,“竟在你这里寻得了这本,阿姐定然高兴。”
“云飞,给掌柜的一些赏钱。以后每月初三,你都替孤来此挑些书卷。”
说罢,薛淮敏甩了甩衣袖,从容走出书肆。
见方才还离书肆有两米之距的路人又近了些,几乎快挨上马车,他顿时愣了一瞬。不过下一刻,他定了心神,面上依旧挂着笑,镇定掀开车帘,叫众人再也看不见了。
云飞提着包裹跟上,一下坐在车前,勒住马缰调转车头。车帘晃动间,人群纷纷让出条道。待马车渐渐远去,人群中复又恢复了先前的喧闹。
有谈论太子长相的,也有惊叹太子小小年纪便气度不凡的,也有夸赞太子与公主姐弟情深的。当然,更多的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先天不足”这个不实传言上。
“方才太子离得这么近,你们可都瞧见了吧?太子面色红润、步子极稳,半点也不见打晃的。”
“可不是嘛,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竟造出那般歌谣来胡说八道、诋毁陛下和太子名声?”
“一开始也无人知其深意啊,这还不是方才茶楼里那几个……罢了,回去以后我得告诫我家小子,叫他也不许再唱这晦气玩意,当真不像话!”
……
一声声唾弃声中,挤在街道上的人渐渐散了。有回过神的人扭头看向茶楼,想骂一声方才说书的老头,却发现不知何时,老头连带着说书的家伙都消失不见了。
薛蕴容将视线悄悄从后方的窗户边收回,装作不经意间环顾四周的模样,嘴上却道:“方才阿敏所说的,都是你教他胡诌的吧,倒还算聪明。”
越承昀眼神依旧往街上未散的人群中扫去:“半真半假,不过——”他略微拉长了调子,露出笑意,“我确实记得你提起的那本手札,只是确实难寻,我到现在也没买到。”
日头在此时忽然向西沉了一寸,零碎的光透过外面篷布的缝隙照在二人额发间。
薛蕴容微微偏过头,视线落在越承昀抖动的睫羽上,光点将鸦羽似的眼睫也照成了金色。她怔怔看了一瞬,却在他正要扭头与自己对上时收回了视线。
“大聪明,那几个人恐怕要跑了,你带来的其他人手呢?”
不咸不淡听似无甚情绪的一句,却叫越承昀暗自笑出了声。
方才的目光他自然是察觉到了。她不欲被自己发觉,他便也装作不知。直到这些棘手事都被解决,他与阿容之间,或许才能得来他期盼已久的重圆。
“他们在下一个巷口。”松开撑在窗边的手,越承昀笑道。
*
趁着人群渐散的时候,矮瘦男子与其余几人也趁机混出人群。他们贴着墙边低调行走,途中停了数次以留意有无旁人跟踪,终于在七拐八拐后,拐入了一座低调的民居。
打开木门,里头的椅子上却坐着一个哆嗦不止的男人。若是叫先前给阿凤送珠花的刘晋瞧见此人,定要叫嚷出他的名字。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前不久与刘晋同屋而居却夜半偷逃的同乡小兄弟。
他一开口,夹杂着蜀地乡音的官话便溢了出来:“各位好汉,你们先前叫我做的我都做了,我现在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啊!你们就行行好,放了……呃!”
还未说完,一把泛着银光的短刀横在了脖子上。
矮瘦男子一边骂了句脏话,一边将刀刃逼近了几分:“叫你做的都做了?哼,先头分明叫你把你同屋的一起带走,你倒好,自己一个人卷钱跑了,剩下些烂摊子还敢说事情都办好了?”
说罢,刀刃又近了些,那人脖子处已渗出丝丝缕缕的血迹。惊惶与畏惧叫他冷汗直冒,几乎要尿了裤子:“我,我当真不是……我真不敢啊,那可是陛下!就是钱再多我也怕啊,要是不跑当夜不就被抓到宫里了?”
“你眼下杀了他也没用。”另一人叹气拦下刀子,“我看咱们今日都是被刻意引到那茶楼的,说不准那说书的老头也是他们安排的。”
闻言,矮瘦男人又是一声怒骂:“眼下该怎么办,是派个人回去传信还是直接飞鸽传书?主子叫我们一路入建康,一是为了将这谣言散开,好叫陈大人能顺利退出下一句。二是顺便看看那小侯爷是不是被发现了,哼,如今一件事都没办好,这歌谣之事更是砸了个十成十!”
屋内一片沉默。
半晌后,终于有人开口,只是有些底气不足:“我估摸着宣平侯那条线是废了,不过主子本也不大指望得上他,只是他蠢,顺手用一用罢了。况且也不能叫一事无成,那皇帝老儿不是顺利中了毒么,哪怕解得再快多少还是天命不永。太子康健又如何,毕竟年岁尚小。”
另一人接着道:“是啊,主子手中不是还有……”他挤眉弄眼,未将话说完,可屋内的人皆是一副了然的神情。
矮瘦男人将短刀一扔:“你说得不错。”他在屋内踱了几步,指了其中一人,“你骑快马速速回益州,告知陈大人另行他计,其他人便与我先暂且在此等着新命令。”
被指到的人不欲多作停留,当即便转身向门边走去。
矮瘦男人仍在嘀咕:“好在暂未被皇家的人发现,最近还是先低调些,以免……”
不料,在门被推开后,却是一声惨叫。
几人瞬间警惕,提起武器向门边看去,却见方才那人捂着左臂惨叫不止,手臂竟是被砍了个大豁口,正血流不止。而木门边,赫然立着一位年轻女子。
见只有一人,还是个女子,几人心神一松。
还未等他们开口,薛蕴容提着轻剑甩了甩,又慢条斯理地将上面残存的血迹擦了擦,随即笑意吟吟地看向屋内:“原来你们都聚在这儿呢,建康城的风光可与益州大为不同,我说得对不对?”
随着她的话音缓缓落下,越承昀带着侍卫的身影亦出现在门边。
软甲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锃亮,一片静默声中,唯有长剑出鞘的清脆声响。
第62章
南北两侧的木窗洞开,穿堂风呼啸而过,可即便屋内摆着冰鉴,燥热之气却并未消解几分。
临窗小几上摆着一副棋盘,盘中,黑子白子旗鼓相当
已不知是第几次蹙起眉尖,薛蕴容捏着白子陷入沉思。
思绪杂乱时下棋以定心,是她一贯的习惯。以往,凡以此定心,只一局便可生效,可今日,还未至半局,她便屡屡走神。
“总觉得先前有些操之过急,行错了一步棋。”良久,手中的白子并未落下,却是说出了这么一句。
今日午时,将那几人顺利抓回后,怎么处置却成了个难题。想从几人嘴里翘出些话亦是极为困难,除了被几人绑住的男子外,其余的全都在装聋作哑。轻易杀了更是不可。纵使薛蕴容已知晓几人的来历,可除此之外,再无半分进展。
“若是当初放那人出去报信,命两人一路跟着,再在暗中留意这些人的动向…”
越承昀坐于对侧,知晓她素来的习惯,闻言只是顿了顿,并未出言打断她的思绪。
“此计亦不可,”少顷,她又反驳了自己的言论,“这般实在太过被动。”
几番来回喃喃自语,眼看着是再无心思落子了,她索性将白子扔回篓中。抬眸看了看更漏,约莫快至申时,秋眠正遣人朝院内来来回回搬运物件。
薛蕴容看着来回忙碌走动的秋眠,忽然福至心灵:“我为何不将人全都召来建康?若陈梁郡王照做了,我刚好可以瓮中捉鳖,若他不愿或是中途出了别的幺蛾子,凭借已有的证据也可将他顺利拿下!”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又开始忖度其中的利弊:“这谣言如今只是在建康城暂且解了,还有许多地方并不知晓,消息散开仍需一段时间。这个中的时间差与远距,我只是担心…”
“算上先前与他们有联系的……郑钰,还有上次逃回去的驯鸟人,眼下新来建康的几人皆没了音讯,你只是担心益州那处不会坐以待毙。”见她彻底歇了下棋的心思,越承昀不紧不慢地捡起棋子,一颗颗拾回棋篓中,肯定道,“主动出击定然比被动等待要好得多。”
薛蕴容默然片刻:“建康城民心安稳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保障,至于别处……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思及此,她转身向外走,“我去找父皇商议此事,得想个合理的诏令。”
她步履不停,快步出了府门。车帘落下的一瞬间,车夫便扬起马鞭,直向玉华门而去。
无人在意到的不远处树下,正停靠着一辆颇为富贵的马车。立在车边的女使见薛蕴容的车架离开了这条街,叹了口气对车内道:“郡主,公主又出府了,您……”
车帘骤然被掀开一角,露出永嘉因发愁而几乎皱成一团的脸。
望着渐渐化作黑点的马车,她无力地托着脸:“怎么办呀……”
月前,她正欲入宫,却突然发现宫门边侍卫平往常多了一倍,可在外却并未听到其他的传言。但后几日,皇叔却并未上朝,宫里传出的消息却是风寒,而阿姐那几日也忙得找不到人。永嘉虽平日里没心没肺惯了,但该有的敏锐还是有的,当即发觉到了不同寻常,于是她便与母亲说了自己的猜想。
几乎是瞬间,康王妃便联想到了猎场风波,担心之余一边派人以她的名义入宫探视,一边嘱咐她去见一见郑钰,看是否安好。
母亲的人顺利入宫见到了病愈后的皇叔,可永嘉自己却被宣平侯府的人拦下了。那人眼生得紧,只道侯爷身体欠佳,无力见客。永嘉不忿,正要力争一番,突然越过门房瞟见院内有个熟悉的人影。
那身穿软甲、神情冷肃的侍卫不是燕起还能是谁?
她刚要出声叫住他,却骤然发觉一丝不对劲——侯府满院的侍从她竟一个都未见过,这不可能!再凝神细看,那些侍从身形利落,竟都是会武的。永嘉顿感不妙,又悄然打量了一番方才阻拦自己的门房,腰侧竟也别着一把短匕。几人分明是侍卫!
原先侯府的人都去哪了?为何燕起会在此处?
种种疑惑下,永嘉的心头浮现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猜想——表哥莫不是被软禁了,可谁敢这般对他?
电光火石间,她将近日的事全都串到了一处。
先前皇叔莫名病到无法上朝,可没多久皇叔醒了,表哥却被阿姐的人看住了、轻易不得出。阿姐分明不是无情乱来的人,可这次竟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燕起都派了来。整座宣平侯府变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连她都不得入内,表哥到底做了什么……
带着胡思乱想匆匆回了康王府,面对母亲的问询时,永嘉却下意识选择了隐瞒,只笑道:“表哥一切都好,只是不大爱见人,母亲还是别去了,女儿偶尔去看一次便够了。”康王妃本就因郑钰腿伤一事劳心劳力、精力不济,又对女儿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便这般遮掩过去了。
而后几日,永嘉皆被此猜想折磨得难以入眠,于是每日都想着见薛蕴容一面。可奈何却频频撞上她不在府中,今日问了门房得知阿姐在府中,永嘉却忽然犯了难。若是当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可怎么办?情感上觉得表哥正直可靠,可理智上又觉得有时表哥却是偏执得有些可怕。
几番纠结犹豫之下,再度错失良机。
再也看不清薛蕴容的马车,天色亦渐晚,永嘉泄了气:“算了,先回去,明日,”她咬了咬唇,似是想到了什么,“过几日再说。”
是夜,一道急召各地藩王入建康的敕令由各位传令使快马加鞭向各地传去。
*
雾气仍未散,伴着鸡鸣声。位于益州的陈梁郡王府府门大开,门边稀稀拉拉跪了一地人。
传令使风尘仆仆,从背囊中小心取出金黄的敕令来:
“上谕急诏:慧安太皇太妃圣体违和,医药署来报沉疴难起、药石罔效,朕心忧甚,五内如焚。念宗亲至亲,血脉相连,特诏诸王、郡王及世爵勋臣,接旨后即刻启程、入宫侍疾。沿途驿站加急供给,不得延误。若有重症难行者,可遣世子代行,逾期不至者当以不孝论。”
耳侧传来嘀咕声,薛蕴容侧目看去,只见茶楼掌柜同样倚在窗边:“哎呦,我怎么瞧着太子不像传言中那般孱弱呢……”
声音虽小,但也叫身边的人听得仔细。紧接着,便有人应声附和:“就是啊,到底是谁先开始胡诌的?倘若当真先天不足,哪还有这精力跑来跑去……不过,太子怎么突然出现在宫外书肆?”
薛蕴容听着周遭不休的谈论声,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个弧度。
薛淮敏在云飞的陪同下,向书肆掌柜描述着他所需的手稿:“孤听太傅说,建康城数你这手稿最全,每逢月初初三便会新进一批,不知你这里可有《积崖赋》的手稿?”
掌柜激动地手抖个不停,满脑子皆是太子殿下所说的话。这言下之意岂不是,太子太傅往日也会派人来自己的书肆条书,并且还向太子推荐了?了不得,太子金口一动,自己的铺子怕不是从今往后能更加红火。
虽然他对太子所要的手稿毫无印象,但眼下必然是要夸下海口、稳住这座大佛!
掌柜笑弯了眼睛,一边说着有一边将太子朝里面引:“殿下您在此歇着,草民这便去找找。”说罢,他招呼着伙计搜寻起各个角落。
望着几人埋入书堆忙碌的身影,薛淮敏笑着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传出书肆、叫挤在隔壁铺子的人听得一清二楚:“若是暂时没有也无妨,孤暂且不急。”
话音刚落,掌柜的动作更加迅速。
薛淮敏侧耳细听着书肆外的动静,在云飞的眼神示意下,自顾自地走到临近门边的书架上,视线上下搜寻了一番,突然动手取下其中一本。
他翻动了几页,惊喜道:“这不是姐夫前些时日提起的手札吗?他说阿姐遍寻不得,颇为苦恼,你瞧瞧是不是这卷。”说完,他将手札递给云飞。
云飞心领神会,声音因喜悦而显得越发大声:“正是这卷!属下回府时依稀记得,公主两月前偶然在席间提了一句,说是四处难寻。”
“如此,倒还真是意外之喜了。”
二人半真半假一唱一和间,街道上的氛围又变了一变。
“哟,驸马还与太子亲近至此?不是传言都说,这驸马与公主不和已久,又怎会从公主那得知喜爱何种书卷?”
“都说是传言了,有几分可信?方才那茶楼里还说太子命不久矣、大晋要玩到了呢,你看这哪里真?”
此言一出,四周又是一阵低声应和。
不多时,书肆掌柜终于苦着脸从书架后走出。
不待掌柜开口,薛淮敏便率先善解人意地开口:“没有孤所需的手稿倒也无妨,将这卷包起来吧。”他将手中的手札递给掌柜,“竟在你这里寻得了这本,阿姐定然高兴。”
“云飞,给掌柜的一些赏钱。以后每月初三,你都替孤来此挑些书卷。”
说罢,薛淮敏甩了甩衣袖,从容走出书肆。
见方才还离书肆有两米之距的路人又近了些,几乎快挨上马车,他顿时愣了一瞬。不过下一刻,他定了心神,面上依旧挂着笑,镇定掀开车帘,叫众人再也看不见了。
云飞提着包裹跟上,一下坐在车前,勒住马缰调转车头。车帘晃动间,人群纷纷让出条道。待马车渐渐远去,人群中复又恢复了先前的喧闹。
有谈论太子长相的,也有惊叹太子小小年纪便气度不凡的,也有夸赞太子与公主姐弟情深的。当然,更多的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先天不足”这个不实传言上。
“方才太子离得这么近,你们可都瞧见了吧?太子面色红润、步子极稳,半点也不见打晃的。”
“可不是嘛,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竟造出那般歌谣来胡说八道、诋毁陛下和太子名声?”
“一开始也无人知其深意啊,这还不是方才茶楼里那几个……罢了,回去以后我得告诫我家小子,叫他也不许再唱这晦气玩意,当真不像话!”
……
一声声唾弃声中,挤在街道上的人渐渐散了。有回过神的人扭头看向茶楼,想骂一声方才说书的老头,却发现不知何时,老头连带着说书的家伙都消失不见了。
薛蕴容将视线悄悄从后方的窗户边收回,装作不经意间环顾四周的模样,嘴上却道:“方才阿敏所说的,都是你教他胡诌的吧,倒还算聪明。”
越承昀眼神依旧往街上未散的人群中扫去:“半真半假,不过——”他略微拉长了调子,露出笑意,“我确实记得你提起的那本手札,只是确实难寻,我到现在也没买到。”
日头在此时忽然向西沉了一寸,零碎的光透过外面篷布的缝隙照在二人额发间。
薛蕴容微微偏过头,视线落在越承昀抖动的睫羽上,光点将鸦羽似的眼睫也照成了金色。她怔怔看了一瞬,却在他正要扭头与自己对上时收回了视线。
“大聪明,那几个人恐怕要跑了,你带来的其他人手呢?”
不咸不淡听似无甚情绪的一句,却叫越承昀暗自笑出了声。
方才的目光他自然是察觉到了。她不欲被自己发觉,他便也装作不知。直到这些棘手事都被解决,他与阿容之间,或许才能得来他期盼已久的重圆。
“他们在下一个巷口。”松开撑在窗边的手,越承昀笑道。
*
趁着人群渐散的时候,矮瘦男子与其余几人也趁机混出人群。他们贴着墙边低调行走,途中停了数次以留意有无旁人跟踪,终于在七拐八拐后,拐入了一座低调的民居。
打开木门,里头的椅子上却坐着一个哆嗦不止的男人。若是叫先前给阿凤送珠花的刘晋瞧见此人,定要叫嚷出他的名字。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前不久与刘晋同屋而居却夜半偷逃的同乡小兄弟。
他一开口,夹杂着蜀地乡音的官话便溢了出来:“各位好汉,你们先前叫我做的我都做了,我现在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啊!你们就行行好,放了……呃!”
还未说完,一把泛着银光的短刀横在了脖子上。
矮瘦男子一边骂了句脏话,一边将刀刃逼近了几分:“叫你做的都做了?哼,先头分明叫你把你同屋的一起带走,你倒好,自己一个人卷钱跑了,剩下些烂摊子还敢说事情都办好了?”
说罢,刀刃又近了些,那人脖子处已渗出丝丝缕缕的血迹。惊惶与畏惧叫他冷汗直冒,几乎要尿了裤子:“我,我当真不是……我真不敢啊,那可是陛下!就是钱再多我也怕啊,要是不跑当夜不就被抓到宫里了?”
“你眼下杀了他也没用。”另一人叹气拦下刀子,“我看咱们今日都是被刻意引到那茶楼的,说不准那说书的老头也是他们安排的。”
闻言,矮瘦男人又是一声怒骂:“眼下该怎么办,是派个人回去传信还是直接飞鸽传书?主子叫我们一路入建康,一是为了将这谣言散开,好叫陈大人能顺利退出下一句。二是顺便看看那小侯爷是不是被发现了,哼,如今一件事都没办好,这歌谣之事更是砸了个十成十!”
屋内一片沉默。
半晌后,终于有人开口,只是有些底气不足:“我估摸着宣平侯那条线是废了,不过主子本也不大指望得上他,只是他蠢,顺手用一用罢了。况且也不能叫一事无成,那皇帝老儿不是顺利中了毒么,哪怕解得再快多少还是天命不永。太子康健又如何,毕竟年岁尚小。”
另一人接着道:“是啊,主子手中不是还有……”他挤眉弄眼,未将话说完,可屋内的人皆是一副了然的神情。
矮瘦男人将短刀一扔:“你说得不错。”他在屋内踱了几步,指了其中一人,“你骑快马速速回益州,告知陈大人另行他计,其他人便与我先暂且在此等着新命令。”
被指到的人不欲多作停留,当即便转身向门边走去。
矮瘦男人仍在嘀咕:“好在暂未被皇家的人发现,最近还是先低调些,以免……”
不料,在门被推开后,却是一声惨叫。
几人瞬间警惕,提起武器向门边看去,却见方才那人捂着左臂惨叫不止,手臂竟是被砍了个大豁口,正血流不止。而木门边,赫然立着一位年轻女子。
见只有一人,还是个女子,几人心神一松。
还未等他们开口,薛蕴容提着轻剑甩了甩,又慢条斯理地将上面残存的血迹擦了擦,随即笑意吟吟地看向屋内:“原来你们都聚在这儿呢,建康城的风光可与益州大为不同,我说得对不对?”
随着她的话音缓缓落下,越承昀带着侍卫的身影亦出现在门边。
软甲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锃亮,一片静默声中,唯有长剑出鞘的清脆声响。
第62章
南北两侧的木窗洞开,穿堂风呼啸而过,可即便屋内摆着冰鉴,燥热之气却并未消解几分。
临窗小几上摆着一副棋盘,盘中,黑子白子旗鼓相当
已不知是第几次蹙起眉尖,薛蕴容捏着白子陷入沉思。
思绪杂乱时下棋以定心,是她一贯的习惯。以往,凡以此定心,只一局便可生效,可今日,还未至半局,她便屡屡走神。
“总觉得先前有些操之过急,行错了一步棋。”良久,手中的白子并未落下,却是说出了这么一句。
今日午时,将那几人顺利抓回后,怎么处置却成了个难题。想从几人嘴里翘出些话亦是极为困难,除了被几人绑住的男子外,其余的全都在装聋作哑。轻易杀了更是不可。纵使薛蕴容已知晓几人的来历,可除此之外,再无半分进展。
“若是当初放那人出去报信,命两人一路跟着,再在暗中留意这些人的动向…”
越承昀坐于对侧,知晓她素来的习惯,闻言只是顿了顿,并未出言打断她的思绪。
“此计亦不可,”少顷,她又反驳了自己的言论,“这般实在太过被动。”
几番来回喃喃自语,眼看着是再无心思落子了,她索性将白子扔回篓中。抬眸看了看更漏,约莫快至申时,秋眠正遣人朝院内来来回回搬运物件。
薛蕴容看着来回忙碌走动的秋眠,忽然福至心灵:“我为何不将人全都召来建康?若陈梁郡王照做了,我刚好可以瓮中捉鳖,若他不愿或是中途出了别的幺蛾子,凭借已有的证据也可将他顺利拿下!”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又开始忖度其中的利弊:“这谣言如今只是在建康城暂且解了,还有许多地方并不知晓,消息散开仍需一段时间。这个中的时间差与远距,我只是担心…”
“算上先前与他们有联系的……郑钰,还有上次逃回去的驯鸟人,眼下新来建康的几人皆没了音讯,你只是担心益州那处不会坐以待毙。”见她彻底歇了下棋的心思,越承昀不紧不慢地捡起棋子,一颗颗拾回棋篓中,肯定道,“主动出击定然比被动等待要好得多。”
薛蕴容默然片刻:“建康城民心安稳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保障,至于别处……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思及此,她转身向外走,“我去找父皇商议此事,得想个合理的诏令。”
她步履不停,快步出了府门。车帘落下的一瞬间,车夫便扬起马鞭,直向玉华门而去。
无人在意到的不远处树下,正停靠着一辆颇为富贵的马车。立在车边的女使见薛蕴容的车架离开了这条街,叹了口气对车内道:“郡主,公主又出府了,您……”
车帘骤然被掀开一角,露出永嘉因发愁而几乎皱成一团的脸。
望着渐渐化作黑点的马车,她无力地托着脸:“怎么办呀……”
月前,她正欲入宫,却突然发现宫门边侍卫平往常多了一倍,可在外却并未听到其他的传言。但后几日,皇叔却并未上朝,宫里传出的消息却是风寒,而阿姐那几日也忙得找不到人。永嘉虽平日里没心没肺惯了,但该有的敏锐还是有的,当即发觉到了不同寻常,于是她便与母亲说了自己的猜想。
几乎是瞬间,康王妃便联想到了猎场风波,担心之余一边派人以她的名义入宫探视,一边嘱咐她去见一见郑钰,看是否安好。
母亲的人顺利入宫见到了病愈后的皇叔,可永嘉自己却被宣平侯府的人拦下了。那人眼生得紧,只道侯爷身体欠佳,无力见客。永嘉不忿,正要力争一番,突然越过门房瞟见院内有个熟悉的人影。
那身穿软甲、神情冷肃的侍卫不是燕起还能是谁?
她刚要出声叫住他,却骤然发觉一丝不对劲——侯府满院的侍从她竟一个都未见过,这不可能!再凝神细看,那些侍从身形利落,竟都是会武的。永嘉顿感不妙,又悄然打量了一番方才阻拦自己的门房,腰侧竟也别着一把短匕。几人分明是侍卫!
原先侯府的人都去哪了?为何燕起会在此处?
种种疑惑下,永嘉的心头浮现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猜想——表哥莫不是被软禁了,可谁敢这般对他?
电光火石间,她将近日的事全都串到了一处。
先前皇叔莫名病到无法上朝,可没多久皇叔醒了,表哥却被阿姐的人看住了、轻易不得出。阿姐分明不是无情乱来的人,可这次竟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燕起都派了来。整座宣平侯府变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连她都不得入内,表哥到底做了什么……
带着胡思乱想匆匆回了康王府,面对母亲的问询时,永嘉却下意识选择了隐瞒,只笑道:“表哥一切都好,只是不大爱见人,母亲还是别去了,女儿偶尔去看一次便够了。”康王妃本就因郑钰腿伤一事劳心劳力、精力不济,又对女儿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便这般遮掩过去了。
而后几日,永嘉皆被此猜想折磨得难以入眠,于是每日都想着见薛蕴容一面。可奈何却频频撞上她不在府中,今日问了门房得知阿姐在府中,永嘉却忽然犯了难。若是当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可怎么办?情感上觉得表哥正直可靠,可理智上又觉得有时表哥却是偏执得有些可怕。
几番纠结犹豫之下,再度错失良机。
再也看不清薛蕴容的马车,天色亦渐晚,永嘉泄了气:“算了,先回去,明日,”她咬了咬唇,似是想到了什么,“过几日再说。”
是夜,一道急召各地藩王入建康的敕令由各位传令使快马加鞭向各地传去。
*
雾气仍未散,伴着鸡鸣声。位于益州的陈梁郡王府府门大开,门边稀稀拉拉跪了一地人。
传令使风尘仆仆,从背囊中小心取出金黄的敕令来:
“上谕急诏:慧安太皇太妃圣体违和,医药署来报沉疴难起、药石罔效,朕心忧甚,五内如焚。念宗亲至亲,血脉相连,特诏诸王、郡王及世爵勋臣,接旨后即刻启程、入宫侍疾。沿途驿站加急供给,不得延误。若有重症难行者,可遣世子代行,逾期不至者当以不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