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别梦(重生) 第54节
“阿容,你听我解释,不是我……你不能这么对我!”
身后的屋内传来郑钰嘶哑的呼号声,薛蕴容置若罔闻,只是顿了顿,便继续吩咐:“他的腿应当也到了下地恢复的时候,朔风不在,往后应当也不会再来了,你替他担着吧。”
想了想,也无甚遗漏之处。她偏头看了眼这座她熟悉的府邸、曾经与永嘉时常玩闹的侯府,只觉得陌生无比。
“殿下!”燕起仍有些发懵,见她向外走去,急忙问道,“小侯爷这……时限如何?”
若是短了,那还好说。可若是唱了,岂不是与圈禁无疑?
薛蕴容步子一顿,掩在袖中的指尖紧紧攥着,却迟迟难吐半个字。
燕起又瞟向默然在侧的越承昀,更加为难:“驸马,这……”
越承昀敛了神情,示意燕起暂且噤声。他静静看着薛蕴容,只见她的脸侧紧紧绷着,分明在强忍。
“永远。”终于,她说出了期限。
不敢再多作停留,薛蕴容几步出了后院,越过一道道熟悉的景观,心里更是止不住的悲怆难言。
越承昀匆匆追上她时,她正停在前院的假山石边。
“少时,我与永嘉、与他最喜在宫中的假山中玩闹,见女使找不到我们,我们便开心。那时我们年岁尚小,见什么都觉得有趣,做什么也都心思单纯。时间过得可真快,如今一晃已过去数年。”
“数月前,程束死了,彼时你说人心易变、初相难守,我还觉得不大妥当。我想,只此一句便概以所有人,未免有失偏颇。是程束行事不正,是以易变。”薛蕴容轻笑一声,“如今看来,的确是人心易变。”
她语气平静,似乎并无其他情绪,像是在述说无关紧要的事。
但越承昀倏而觉得不大对劲,大步绕到她身前,却发现她的身子正簌簌发颤,只是面上依旧挂着笑。
“十年肝胆分二心,你说得对,我想……”
“阿容!”见她抖得厉害,越承昀右手则抵在她的肩上,左手则死死扣进她的指缝。可接触到的一瞬间只觉像握住了一块冰,他下意识绞得更紧。
手掌下的身子依旧在颤动,只是她不再说话。
良久,越承昀感到一滴水珠落在二人交缠的指间。
一滴又一滴,凉凉的。
他握得更紧了。
第59章
郑小侯爷身体不大康健,闭门谢客,自此宣平侯府的大门便鲜少打开,来来往往的商贩走卒经过时难免驻足打量一番。更有些胆大的好事者,试图与曾经相熟的门房套近乎,妄图从中挖出些豪门秘辛。奈何一连过去了数日,也不见昔日的门房。
但医官仍旧照常入府,宫中的奇珍药材依旧如流水般送入府中,只是不见小侯爷。联想到前些日子小侯爷便不大出现,时日一长,大家对此事的好奇心也就淡了。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半月。
景元帝的身子已调养得差不多了,只是仍需成柯搀着,多走些距离便会喘上一阵,到底是伤了根本。纵使这般,景元帝还是撑着身体上朝了。一应奏本也会批阅,但行事速度上毕竟慢了些,于是除了决策大事外,其余诸事全权交给了薛蕴容。
这日,景元帝下朝后实在精力不济,由成柯搀着回了寝殿饮药歇息。薛蕴容独自身处御书房,批阅着这些时日积压的奏本。
前几日刚上手时,属实有些手忙脚乱,但有景元帝在身边时时指导,到了今日也熟练了不少。
望着手边最后几道奏本,薛蕴容舒了口气,打开后果然不是什么大事,是南边几位太守、郡丞按照旧例上疏这一月来的民生民情。
最后一本被挪开,显露出最下方压着的信件。说是信件,其实只是个巴掌大小的方块,随奏本压着,轻易难以发觉。
薛蕴容神色一凛,回去翻看刚刚的奏本,最下方上疏几个大字:江阳郡司马贺蔚。
江阳郡正是陈梁郡王的封地益州的下属郡县。
薛蕴容一边拆开信件,一边在脑海中搜寻有关这位贺司马的事迹。
信件被叠得严丝合缝,费了好一通力气,里面的字迹才显现出来,却不是整齐的排布,看样子要循着规律解读。
“郡王喜玩乐,常招徕善驭鸟御兽之士入府,兵马暂无异状。”薛蕴容一字一句读出,心里暗自思忖着。
先前并未听说过贺家,也从未听父皇提起过这号人物,探查陈梁郡王异状一事竟被父皇安心交给此人。
虽说信中道兵马无异状,但这些奏章从地方送至建康仍需一些时日,此前父皇又已有数日未及时批阅,是以,贺蔚的消息并不符合近况。
郑钰被她软禁在府已有半月,先前与他联系的人必已发觉不对,料想蜀地必有异动。若父皇信重的这位贺司马当真靠谱,这两日便会有新消息传来。
想到此处,薛蕴容行至门边,推开御书房大门。
伤愈后的云飞正守在门边。
“这几日建康周边的布防如何了?”
自燕起去了宣平侯府,云飞便成了薛蕴容身边最得力的干将。而郑钰之事被发现后,薛蕴容心忧陈梁郡王另有他计,便事先在城郊与城中做了排布。
闻言,他拱手作答:“一切均已依循殿下吩咐。城中的好说,城外的兄弟们也作了乔装,平日里只在附近安排好的农庄盯梢。他们掩饰得隐秘,瞧着只是一群农夫。”
薛蕴容安下心来,挥手示意他先下去。
软甲与剑鞘相撞,叮叮当当的动静渐渐远了。
薛蕴容在廊下定了定,看了眼天色,便也打算离开此处,拐去清安宫向父皇问一问有关贺司马的事。
恰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宫道上的宁静。一名侍卫一路踉跄着奔至御书房前,见薛蕴容刚好在此明显松了口气。
“殿下,有急信!”
看着他仓皇的神色,薛蕴容心里一沉,面上却没显出异样来:“何事如此惊慌?”
侍卫喘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属下在城郊巡护时,撞上了一位自称从江阳郡而来的信使,说是奉命有急事向宫中来报。但问起是谁传信他却死活不愿开口,只是将此信塞给属下。”
“他所骑的马已然力竭,再走不得半步,那人也已脱力,只匆匆交代了几句便晕了过去,显然是一路疾奔甚久。属下查验了他身边的腰牌信物,确实是官驿,随信也并无异样之物。而近日殿下布防甚严,属下猜想或许此人与……有关,故而斗胆送来此信给殿下!”
在听见江阳郡三字时,薛蕴容便一把扯过信件。几下打开后,果然是贺司马来信。
“益州、梁州日前突然出现小儿歌谣,传播渐广,恐对陛下不利。微臣势微,阻挡不及,故急报入城,望陛下慎重!”
歌谣?
薛蕴容的手隐隐有些发抖。
从江阳郡到建康城,一路快马加鞭,至此也需近半月。贺司马在心中说“阻挡不及”,想必在这半月里,那些不利的歌谣已经传至江淮。
“近日城中可有什么不大像话的歌谣?连孩童都会传唱的那种简单的曲子?”
侍卫一愣:“属下未曾留意。”见薛蕴容面色不大好,立即改口道,“属下这便去城中探查!”
“近日先留意着,但凡出现一丝苗头及时禀报。”薛蕴容提醒道,手指却不自觉捏紧了信纸。
怪道贺司马突然弃了随奏章附信的稳妥方式,突然改用官驿急报,原来是陈梁郡王终于按捺不住了。
借民间歌谣传些惑众之语,再通过不谙世事的孩童口中传递。编纂的歌谣语调欢快,听了两遍便极易上口,孩童不解其意只知道唱得欢快些,寻常百姓忙于生计没空解其深意。于是歌谣便能顺畅传播,而待歌谣一路传至各地世家,世家虽明面上不会说什么,但心里听信了几分根本说不准。
况且,自父皇上位后,光是开科举允寒门举子入仕一事便明里暗里引了诸多世家的不满,支持的毕竟是少数。
思及此,薛蕴容面上已带了薄怒。
小人之举!
可此计虽险,得利却极大。
上数两朝武帝时期也发生过此事。
彼时边境难防,武帝将大量钱财投入将士训练与兵器熔铸。国库因此一时空虚,除却建康城富户的捐赠外,仍远远不够。万般不得已之下,武帝便向江淮富庶之地加收了一层赋税,此税只需富户上缴,平民百姓不必如此。
可不知怎的,传来传去传到更远些的地方,竟变成了武帝穷兵黩武、极力敛财,以致江淮民不聊生。边境蛮族借此机会传播了些意味不明、恶意中伤的歌谣,致使谣言越传越广,以至于到了最后,谣言竟变成了凡大晋子民,需将家财尽数交给官府。
明明听起来就十分不像话的言论,在盛怒之下的百姓耳中却有了几分真。彼时门阀偏见极盛,虽有官府的极力解释,但在失了理智的百姓眼中也变成了欲盖弥彰。一时间,内乱频生。
纵使百般努力后,打跑了蛮族,谣言终于被压下。但时至今日,有时仍能听见某些地方冒出有关此事的言论。
可见,损害至深。
只是不知这回,陈梁郡王会以什么言论中伤父皇。论政绩或许比不上文帝,可论民心,寒门入仕一事便足以叫他得百姓爱戴。
薛蕴容一时想不到。
*
寻阳某处小村庄。
夕阳余晖照在屋脊上,烟囱处冒出的炊烟显得越发动人。不远处,绿树成荫,几个扎着小辫的孩童正聚在一处跳百索。
“上林花,昨日红,今朝零落随东风。”个子高些的小女孩一边拍手唱着歌,一边跳过花绳,等着下一个接上。
“白玉阶,宫前柳,老树……呃,老树……”后一个在跳时却打了磕巴,原本就红扑扑的脸显得更红了,显然是羞的。
“你好笨!”高个子的急得推了她一把,“老树残新芽弱,乌鸦衔走梧桐叶!”
“是这句太长了,阿姐的分明那么短……”她不服气。
一旁撑着花绳的两个小女孩叫嚷着:“不管,不管!你们没接上,轮到我们玩了,快来替我们,别耍赖!”
输了的两人不情不愿地挪动步子。
恰在此刻,不远处的屋舍传来妇人的叫喊:“大丫二丫——”
两人顿时有了理由,扭头与小姐妹作别:“阿娘在唤我们,先回了!”
“哎!明日是我们先玩,可别忘了!”
大丫二丫朝后挥挥手,示意知晓了,便一溜烟向自家跑去。
二丫连累姐姐输了百索,一直到饭间嘴里仍不住地念叨刚刚没记住的歌谣。
嘀嘀咕咕声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她用木筷敲了敲碗沿:“好好吃饭!”
“我与二丫在学诗!”大丫插了一句。
一旁的父亲来了兴致。
父亲是个穷秀才,也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平时除了去镇上书铺取些书卷回来替人抄书贴补家用外,最喜欢的便是在村中教孩子们识字。大丫二丫活泼好动,心思常不在此,今日却听女儿说在学诗,高兴极了。
“学得什么,念给阿父听听。”
二丫在大丫的眼神鼓励下,挺直了腰杆:“赤乌飞,白日昏,金乌不见起黑云……”
她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流畅,全然没有注意到父亲脸色的变化。
直到最后一句念完,她眼角眉梢浸着喜意,正期待着父亲夸奖。
不料,下一瞬。只听“啪”的一声,父亲将木碗重重砸在桌上:“住嘴!谁教你们的?”
二人顿时被吓得哭噎不止。
身后的屋内传来郑钰嘶哑的呼号声,薛蕴容置若罔闻,只是顿了顿,便继续吩咐:“他的腿应当也到了下地恢复的时候,朔风不在,往后应当也不会再来了,你替他担着吧。”
想了想,也无甚遗漏之处。她偏头看了眼这座她熟悉的府邸、曾经与永嘉时常玩闹的侯府,只觉得陌生无比。
“殿下!”燕起仍有些发懵,见她向外走去,急忙问道,“小侯爷这……时限如何?”
若是短了,那还好说。可若是唱了,岂不是与圈禁无疑?
薛蕴容步子一顿,掩在袖中的指尖紧紧攥着,却迟迟难吐半个字。
燕起又瞟向默然在侧的越承昀,更加为难:“驸马,这……”
越承昀敛了神情,示意燕起暂且噤声。他静静看着薛蕴容,只见她的脸侧紧紧绷着,分明在强忍。
“永远。”终于,她说出了期限。
不敢再多作停留,薛蕴容几步出了后院,越过一道道熟悉的景观,心里更是止不住的悲怆难言。
越承昀匆匆追上她时,她正停在前院的假山石边。
“少时,我与永嘉、与他最喜在宫中的假山中玩闹,见女使找不到我们,我们便开心。那时我们年岁尚小,见什么都觉得有趣,做什么也都心思单纯。时间过得可真快,如今一晃已过去数年。”
“数月前,程束死了,彼时你说人心易变、初相难守,我还觉得不大妥当。我想,只此一句便概以所有人,未免有失偏颇。是程束行事不正,是以易变。”薛蕴容轻笑一声,“如今看来,的确是人心易变。”
她语气平静,似乎并无其他情绪,像是在述说无关紧要的事。
但越承昀倏而觉得不大对劲,大步绕到她身前,却发现她的身子正簌簌发颤,只是面上依旧挂着笑。
“十年肝胆分二心,你说得对,我想……”
“阿容!”见她抖得厉害,越承昀右手则抵在她的肩上,左手则死死扣进她的指缝。可接触到的一瞬间只觉像握住了一块冰,他下意识绞得更紧。
手掌下的身子依旧在颤动,只是她不再说话。
良久,越承昀感到一滴水珠落在二人交缠的指间。
一滴又一滴,凉凉的。
他握得更紧了。
第59章
郑小侯爷身体不大康健,闭门谢客,自此宣平侯府的大门便鲜少打开,来来往往的商贩走卒经过时难免驻足打量一番。更有些胆大的好事者,试图与曾经相熟的门房套近乎,妄图从中挖出些豪门秘辛。奈何一连过去了数日,也不见昔日的门房。
但医官仍旧照常入府,宫中的奇珍药材依旧如流水般送入府中,只是不见小侯爷。联想到前些日子小侯爷便不大出现,时日一长,大家对此事的好奇心也就淡了。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半月。
景元帝的身子已调养得差不多了,只是仍需成柯搀着,多走些距离便会喘上一阵,到底是伤了根本。纵使这般,景元帝还是撑着身体上朝了。一应奏本也会批阅,但行事速度上毕竟慢了些,于是除了决策大事外,其余诸事全权交给了薛蕴容。
这日,景元帝下朝后实在精力不济,由成柯搀着回了寝殿饮药歇息。薛蕴容独自身处御书房,批阅着这些时日积压的奏本。
前几日刚上手时,属实有些手忙脚乱,但有景元帝在身边时时指导,到了今日也熟练了不少。
望着手边最后几道奏本,薛蕴容舒了口气,打开后果然不是什么大事,是南边几位太守、郡丞按照旧例上疏这一月来的民生民情。
最后一本被挪开,显露出最下方压着的信件。说是信件,其实只是个巴掌大小的方块,随奏本压着,轻易难以发觉。
薛蕴容神色一凛,回去翻看刚刚的奏本,最下方上疏几个大字:江阳郡司马贺蔚。
江阳郡正是陈梁郡王的封地益州的下属郡县。
薛蕴容一边拆开信件,一边在脑海中搜寻有关这位贺司马的事迹。
信件被叠得严丝合缝,费了好一通力气,里面的字迹才显现出来,却不是整齐的排布,看样子要循着规律解读。
“郡王喜玩乐,常招徕善驭鸟御兽之士入府,兵马暂无异状。”薛蕴容一字一句读出,心里暗自思忖着。
先前并未听说过贺家,也从未听父皇提起过这号人物,探查陈梁郡王异状一事竟被父皇安心交给此人。
虽说信中道兵马无异状,但这些奏章从地方送至建康仍需一些时日,此前父皇又已有数日未及时批阅,是以,贺蔚的消息并不符合近况。
郑钰被她软禁在府已有半月,先前与他联系的人必已发觉不对,料想蜀地必有异动。若父皇信重的这位贺司马当真靠谱,这两日便会有新消息传来。
想到此处,薛蕴容行至门边,推开御书房大门。
伤愈后的云飞正守在门边。
“这几日建康周边的布防如何了?”
自燕起去了宣平侯府,云飞便成了薛蕴容身边最得力的干将。而郑钰之事被发现后,薛蕴容心忧陈梁郡王另有他计,便事先在城郊与城中做了排布。
闻言,他拱手作答:“一切均已依循殿下吩咐。城中的好说,城外的兄弟们也作了乔装,平日里只在附近安排好的农庄盯梢。他们掩饰得隐秘,瞧着只是一群农夫。”
薛蕴容安下心来,挥手示意他先下去。
软甲与剑鞘相撞,叮叮当当的动静渐渐远了。
薛蕴容在廊下定了定,看了眼天色,便也打算离开此处,拐去清安宫向父皇问一问有关贺司马的事。
恰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宫道上的宁静。一名侍卫一路踉跄着奔至御书房前,见薛蕴容刚好在此明显松了口气。
“殿下,有急信!”
看着他仓皇的神色,薛蕴容心里一沉,面上却没显出异样来:“何事如此惊慌?”
侍卫喘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属下在城郊巡护时,撞上了一位自称从江阳郡而来的信使,说是奉命有急事向宫中来报。但问起是谁传信他却死活不愿开口,只是将此信塞给属下。”
“他所骑的马已然力竭,再走不得半步,那人也已脱力,只匆匆交代了几句便晕了过去,显然是一路疾奔甚久。属下查验了他身边的腰牌信物,确实是官驿,随信也并无异样之物。而近日殿下布防甚严,属下猜想或许此人与……有关,故而斗胆送来此信给殿下!”
在听见江阳郡三字时,薛蕴容便一把扯过信件。几下打开后,果然是贺司马来信。
“益州、梁州日前突然出现小儿歌谣,传播渐广,恐对陛下不利。微臣势微,阻挡不及,故急报入城,望陛下慎重!”
歌谣?
薛蕴容的手隐隐有些发抖。
从江阳郡到建康城,一路快马加鞭,至此也需近半月。贺司马在心中说“阻挡不及”,想必在这半月里,那些不利的歌谣已经传至江淮。
“近日城中可有什么不大像话的歌谣?连孩童都会传唱的那种简单的曲子?”
侍卫一愣:“属下未曾留意。”见薛蕴容面色不大好,立即改口道,“属下这便去城中探查!”
“近日先留意着,但凡出现一丝苗头及时禀报。”薛蕴容提醒道,手指却不自觉捏紧了信纸。
怪道贺司马突然弃了随奏章附信的稳妥方式,突然改用官驿急报,原来是陈梁郡王终于按捺不住了。
借民间歌谣传些惑众之语,再通过不谙世事的孩童口中传递。编纂的歌谣语调欢快,听了两遍便极易上口,孩童不解其意只知道唱得欢快些,寻常百姓忙于生计没空解其深意。于是歌谣便能顺畅传播,而待歌谣一路传至各地世家,世家虽明面上不会说什么,但心里听信了几分根本说不准。
况且,自父皇上位后,光是开科举允寒门举子入仕一事便明里暗里引了诸多世家的不满,支持的毕竟是少数。
思及此,薛蕴容面上已带了薄怒。
小人之举!
可此计虽险,得利却极大。
上数两朝武帝时期也发生过此事。
彼时边境难防,武帝将大量钱财投入将士训练与兵器熔铸。国库因此一时空虚,除却建康城富户的捐赠外,仍远远不够。万般不得已之下,武帝便向江淮富庶之地加收了一层赋税,此税只需富户上缴,平民百姓不必如此。
可不知怎的,传来传去传到更远些的地方,竟变成了武帝穷兵黩武、极力敛财,以致江淮民不聊生。边境蛮族借此机会传播了些意味不明、恶意中伤的歌谣,致使谣言越传越广,以至于到了最后,谣言竟变成了凡大晋子民,需将家财尽数交给官府。
明明听起来就十分不像话的言论,在盛怒之下的百姓耳中却有了几分真。彼时门阀偏见极盛,虽有官府的极力解释,但在失了理智的百姓眼中也变成了欲盖弥彰。一时间,内乱频生。
纵使百般努力后,打跑了蛮族,谣言终于被压下。但时至今日,有时仍能听见某些地方冒出有关此事的言论。
可见,损害至深。
只是不知这回,陈梁郡王会以什么言论中伤父皇。论政绩或许比不上文帝,可论民心,寒门入仕一事便足以叫他得百姓爱戴。
薛蕴容一时想不到。
*
寻阳某处小村庄。
夕阳余晖照在屋脊上,烟囱处冒出的炊烟显得越发动人。不远处,绿树成荫,几个扎着小辫的孩童正聚在一处跳百索。
“上林花,昨日红,今朝零落随东风。”个子高些的小女孩一边拍手唱着歌,一边跳过花绳,等着下一个接上。
“白玉阶,宫前柳,老树……呃,老树……”后一个在跳时却打了磕巴,原本就红扑扑的脸显得更红了,显然是羞的。
“你好笨!”高个子的急得推了她一把,“老树残新芽弱,乌鸦衔走梧桐叶!”
“是这句太长了,阿姐的分明那么短……”她不服气。
一旁撑着花绳的两个小女孩叫嚷着:“不管,不管!你们没接上,轮到我们玩了,快来替我们,别耍赖!”
输了的两人不情不愿地挪动步子。
恰在此刻,不远处的屋舍传来妇人的叫喊:“大丫二丫——”
两人顿时有了理由,扭头与小姐妹作别:“阿娘在唤我们,先回了!”
“哎!明日是我们先玩,可别忘了!”
大丫二丫朝后挥挥手,示意知晓了,便一溜烟向自家跑去。
二丫连累姐姐输了百索,一直到饭间嘴里仍不住地念叨刚刚没记住的歌谣。
嘀嘀咕咕声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她用木筷敲了敲碗沿:“好好吃饭!”
“我与二丫在学诗!”大丫插了一句。
一旁的父亲来了兴致。
父亲是个穷秀才,也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平时除了去镇上书铺取些书卷回来替人抄书贴补家用外,最喜欢的便是在村中教孩子们识字。大丫二丫活泼好动,心思常不在此,今日却听女儿说在学诗,高兴极了。
“学得什么,念给阿父听听。”
二丫在大丫的眼神鼓励下,挺直了腰杆:“赤乌飞,白日昏,金乌不见起黑云……”
她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流畅,全然没有注意到父亲脸色的变化。
直到最后一句念完,她眼角眉梢浸着喜意,正期待着父亲夸奖。
不料,下一瞬。只听“啪”的一声,父亲将木碗重重砸在桌上:“住嘴!谁教你们的?”
二人顿时被吓得哭噎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