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自已父母的仇已经有人替她在操心了,她就只要掉两滴眼泪磕几个头,双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日后也好标榜闺范,可她又不是,亲赴江南、查找线索;
  如今一切都即将真相大白,她原该紧守在太后身边固宠,对京城内外这一场只怕涉及谋逆的大风波置身事外,她却又接了皇帝的御赐金牌,坐镇大明宫!
  规矩二字,可真不是为此女而设啊!
  也不知道,这女孩儿的归宿,究竟是哪个祖坟冒青烟的风流才子,还是兜兜转转、到底落进后宫……
  冯唐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有些发愣地跟着黛玉看着她的手指裙裾。
  “主意是个好主意。”黛玉斯斯文文开了口,声音柔软,“只是薛世子妃的心思细密,轻易不会信人。
  “而她信了的人,若是没有扮猪吃虎的本事,又容易被她反手埋了。”
  微微笑着看向东王,“刚才说,围着王府的守将是仇都尉?那他漏进去的消息,薛世子妃只怕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东王一愣:“为何?”
  “冯紫英年少时纨绔,曾酒后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了。两家不睦。这件事,京城是个勋贵人家都知道。”
  黛玉瞥一眼冯唐那张瞬间透红的老脸,目光流转,又看着东王,含笑续道:
  “这样的人,在冯家成了御前红人的情形之下,能被派去围守王府,必是走了东王或敦王的门路。
  “且,仇都尉必定急于争功。又怎会‘不小心’让王府内眷听见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情呢?
  “这可不合理。
  “这样要紧的关节上,但凡看着不对劲的事情,以薛世子妃的谨慎,都绝不会亲手去碰的。”
  东王和冯唐同时皱起了眉:“她若有这份谨慎,又怎会嫁进了忠顺王府?”
  “她自是不想嫁的。只是一来她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二来,她是被她亲舅舅和亲娘当成了筹码,压给了忠顺王府。”
  黛玉轻笑,“她是她舅舅从西宁王阵营,向忠顺王递过去的投名状。”
  顿一顿,又笑得更加欢快,“当然,王检点的阵营究竟是西宁王还是愉王还是忠顺王,大约只有他自已知道。”
  冯唐忍不住便哼一声:“墙头草!”
  黛玉的笑意越发深,却不肯轻易出声附和。
  东王思索片刻,问她:“照你这么说,若要诱供薛氏,该派谁围困王府,派谁上门‘泄密’?”
  “围困王府的事,和能上门泄密的人,得有关联。”黛玉笑得意味深长,“所以,晚辈推荐:怀远侯。”
  又过了一夜。
  正月十四。
  清晨起床,忠顺王府门上的人便发现外头的卫军似是换了人,小心翼翼地打听,被守门的卫军十分不耐烦地推搡:
  “滚进去!
  “人家是巡城的,各大店里才有油水!
  “你们这犯了事儿的,得归我们抄家的管!
  “不是前儿乐颠颠地拿着兰花豆看我们四王八公的热闹吗?如今也轮到你们了!
  “正好,我们爷们,也看看热闹!”
  阴阳怪气,凶神恶煞!
  下人们被“抄家”二字吓得魂飞魄散,又问清了番号,连滚带爬地跑进去报信:
  “王爷!围府的换了怀远侯!说什么万事俱备,只等着上头一声令下!他们连绳子都准备好了!”
  说着便放声哭了。
  忠顺王手里的玉石棋子险些被捏碎,满面铁青,咬牙切齿:“好好好!我诳了愉王,皇帝,却诳了我!”
  清客悄悄看他一眼,轻轻咳了一声。
  当着哭哭啼啼的门上人,忠顺王郁闷地闭上了嘴,挥手让旁人都下去。
  清客左右看看书房的门窗,只觉得不安全,轻声道:“王爷有些火气,不如后园去散散步?”
  四下开阔,说私话最安全。
  忠顺王嗯了一声,站了起来。
  内宅。
  被家务事缠得心力交瘁的薛宝钗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什么?抄家!?”
  跟着的莺儿吓得脸都白了。
  薛宝钗却心中微动:“怀远侯府?卫家?史大姑娘不是嫁给了他家?”
  第457章
  早饭还没吃完,薛宝钗便放了莺儿去试探,一问才知道:怀远侯才不会整天在这里呢,每日巳时、申时各来打个转儿而已。
  薛宝钗心里有了谱子,转而又疑心起来:“怎么这样容易便打探到了?”
  莺儿抽抽搭搭地给她看自已光了的两个手腕:“我四个金镯子,都被他们撸走了!”
  宝钗微微笑了笑,伸手从自已手腕上摘了一支水头极好的翡翠镯子,拽了莺儿的手,亲自给她戴上。
  又不由分说抱了她的肩,贴着耳朵亲切地低声道:
  “那算什么?咱们主仆风雨十多年,几样首饰才值几何?
  “要紧的是有了确实的消息,我才好筹谋咱们以后的日子。不然的话,难道跟着一起在这里埋了不成?”
  莺儿举着手腕看那镯子,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微一恍神,自已忙眨了眨眼,清醒了一些。
  这才不动声色地转了胳膊,变成扶着薛宝钗坐回桌边,低声道:“让姑奶奶这么一说,奴婢忽然想起来。
  “远些的兵丁聊天时,声音不那么清楚,但我依稀听见他们提到了‘少夫人’三个字。”
  薛宝钗一怔。
  这些兵……就算是怀远侯的亲信,也不该在外头公然嚼说上官家中的女眷,而且是年轻女眷!
  所以,会不会是个圈套呢……
  薛宝钗的头脑瞬间冷静了下来:“我知道了。你先去歇着吧。慢慢来。”
  莺儿以为自已的话会令薛宝钗更加激动,谁知她竟冷静了下来,只得垂头称是退了下去。
  自已贴身的这个丫头,说聪明不聪明,说体贴也算不得最体贴。可这等情形之下,没问自已一句要不要送些饮子点心,也是少见。
  薛宝钗有些惊奇地瞥了一眼莺儿的背影。
  待发现她关门时,脸上闪过的一丝心虚,顿时心中一动。
  门关严实了。
  薛宝钗假作疲乏,脱鞋上床躺下。
  片刻,窗户缝隙里果然闪过莺儿瞪圆的眼睛。
  又过了片刻,熟悉的轻巧脚步声远去了,薛宝钗才冷着脸坐了起来,自已穿了鞋,对镜一看,却发现鬓边的凤头小步摇歪了,只得再唤了个丫头进来帮忙梳妆。
  稍作整理,宝钗这才揉了揉自已的脖子,假作不适:“怎么躺都不舒服。我去花园走走。”
  丫头应声陪伴。
  宝钗知道,莺儿有个习惯,春秋时喜欢攀柳折花编制花篮摆件,夏冬时则最爱捻线草绳打络子盘扣子。
  一旦她精神紧张时,便爱做这些手工活计。
  只是这个活儿容易大面积铺摆。
  她跟着自已在家时,自然有的是地方给她折腾。可自从到了忠顺王府,莺儿所住的下人房又挤又暗,她便越来越不愿意在屋里待着。
  最多的,便是到处去逛。
  花园门口,宝钗眉头一皱停了下来:“出来的急,忘了拿手炉了。手冷得很,你去帮我取了来。”
  丫头犹豫片刻,又嘱咐一句:“王爷最爱雪地,这花园里雪后便没什么人来,也没清扫。
  “世子妃走路时小心些,莫滑了。
  “不然您就在这边廊下等奴婢,奴婢去取手炉,顺便先叫两个姐妹过来服侍世子妃?”
  宝钗摆手:“你去吧。我走慢些,等着你。”
  丫头飞跑而去。
  宝钗这才轻轻地开始往里走。
  她记得,花园莲池曲桥桥头槅子那里是莺儿最爱去的。
  一路缓行,绕山穿石,慢慢地走到槅子后头,终于听见了里头有人在说话。
  是两个男子的声音。
  薛宝钗一惊。
  竟有男客?!
  依着规矩,非礼勿听,她该赶紧走开,回避,退出花园,回去后宅才是。
  可是,就这么微微一犹豫,里头一个人的话,石破天惊:
  “长安驿那边想必已经得手。只是不知道是太上还是太子。不然,皇帝也不会急得连夜飞过去!”
  “说的是。如今越发不能轻举妄动。咱们只管坐山观虎斗便是。”
  “王爷所言极是。不管是太上还是太子,这消息摁得住三天,摁不住七天;摁得住七天,也摁不住半月。
  “就愉王的消息渠道,只怕那卫率回来的当天便知道了。所以才肯跟王爷在大理寺磨蹭。”
  “也不尽然。
  “愉王的心计手段还是够的。尤其是装傻。
  “他若不是有那个装傻的本事,又怎么能从太上皇那一辈的堂兄弟中苟活到了最后,还捞了个辅政叔王的大便宜?
  “现今他的人只怕早就派了过去,只是消息一直没回来。
  “他正好趁机把京城的风向带一带……”
  “王爷的意思是说,愉王打算把长安驿的事情,推到皇帝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