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不知这话,郡主可有什么联想没有?”
  黛玉冷笑一声一挑眉:“我把父亲的随记给他,他不看。
  “如今我把随记都给曹谕带去了江南,他倒来问我。难道我就该过目不忘不成!?
  “你让人传话出去:本郡主什么都不知道!”
  第455章
  宫内暂时安静下来。
  而宫墙之外,物议渐沸。
  话头先是从忠顺王转到东王身上,接着便有人提到昭庆郡主林氏何德何能,居然持有陛下特赐的金牌。
  尤其是据说这枚金牌还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再接着,有心人又抛出了曹谕连夜出京时,竟也带了“尚方宝剑”,也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两个人才冒出来多久?!
  男的不是封疆大吏、国家重臣,女的不是后宫嫔御、皇室血脉,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丫头,凭什么呀!?
  声浪高了起来。
  曹讽很生气,抓了几个闹得欢的生员,罚他们抄《史记》和《资治通鉴》。
  几个人反抗得激烈,连“礼不上庶人、刑不下大夫”的话都嚷了出来。
  曹讽一声嗤笑,冷冷地告诉他们:“我幼弟十八岁时,《史记》可以倒背如流。
  “昭庆郡主案头的消遣书,便是《资治通鉴》。
  “君等既是自称读书人,‘见贤思齐’四个字总该认得吧?!”
  几个生员哑然。
  然而看着那一摞跟自已个头儿差不多高的书,懊悔图了一时嘴巴痛快、却即将累断手和腰的情绪,油然而生。
  曹谕过目不忘的名声在京城纨绔里是有名的。所以他能背《史记》无人质疑。
  但是昭庆郡主一个小小的孤女,别说拿《资治通鉴》当消遣了,她家里有没有这套书还不好说呢!
  联想一下荣宁二府的爷们儿竟没一个读书的,她哪来的这套书呢?
  有人便嘲笑:“别是梦里读的吧?”
  又有参加过林如海大祥礼的,迟疑片刻告诉了出来:“先文安侯大祥礼的时候,殿中省大监亲自去贾府,就是给这位昭庆郡主送书的。
  “听贾府的人后来悄悄地传,宫里给林氏送了整整一套史书,从史记到当朝的,其中压在最上头的,便是一套通鉴……”
  推波助澜的顿时恼羞成怒:“这种以讹传讹的话,如何信得?”
  前一个也恼了:“曹天官和我亲眼见的都是以讹传讹,你这一字实证都没有、唯有煽风点火的,倒都是好话了?”
  一来一往、一冲一撞,最后两边竟打了起来,把说话的茶楼酒馆都砸了个稀巴烂。
  事情报到东王处,东王冷笑一声,直接喝命将那传谣言的打断了腿,扔在刑部大牢等死。
  又把那辟谣的也打了十棍,送回家去时还要丢下一句“胡凑热闹就是这个下场”。
  外头骂东王的越发多了。
  大理寺审讯的结果被众人一日三催,智通大师旁的人都搞定了,唯有以王子腾为首的数位,怎么也撬不开嘴。
  服气的同时,智通大师也心烦。索性便让人出去也反向传谣,直接把脏水泼回愉王和忠顺王身上。
  什么御前失仪、飞扬跋扈,什么卖官鬻爵、安插亲信,什么把持朝政、暗结朋党,乃至于欺男霸女、好色无厌,等等等等,要多脏就有多脏。
  恰好东王、敦王和冯唐凑在一起商议军务,被东王后点去负责京城寻常的五城兵马司新任都统、宣武都尉仇莽,从外头走来,把这些都学给三个人听。
  东王和冯唐都笑喷了茶。
  倒是敦王,大吃一惊:“这竟是智通大师的手笔?阿弥陀佛,他可是出家人,这种话也说得出口?!”
  东王哈哈大笑:“用兵之法,最高妙的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小动唇舌,便能收攻城略地之效,大师正是知兵者也!”
  仇莽也笑,又道:“如此一来,愉王一派想要洗脱污名,又无从辩起,吃了好大一个闷亏。
  “如今只得将所有话题都引向忠顺王。外头忠顺王府附近的骂街声已经又多了许多。
  “我把围府的兵丁又加了一倍。”
  冯唐心中微动,忙问道:“忠顺王爷呢?竟没动静么?”
  “因陛下那天是直接禁足,他府中当时还有几个清客幕僚都没走成。
  “如今忠顺王天天跟那几个幕僚下棋闲谈自娱。天好时便在府后花园,晚间或风雨时,便去书房。”
  仇莽再仔细回想一番,点头道,“就这些了。”
  顿一顿,又笑,“只可怜了他那新娶的儿媳,见不着丈夫不说,府中还没有正经婆婆,天天要应付一堆庶母。
  “家里又没法子出去采买,米面盐油都渐渐缺少,那群庶母哪儿肯讲道理?
  “这两天府里头天天都能听见掰扯口舌官司呢!”
  忠顺王儿媳?
  东王好奇地看向冯唐:“是谁家的?”
  “薛家的大姑娘,王子腾的外甥女,心计口齿脸皮,都很够用的。”
  冯唐说完,忽然得了灵感,笑道,“这位薛大姑娘跟咱们昭庆郡主,恩恩怨怨,倒是有过好一段故事。
  “若是智通大师牢里的男子们都审不动,倒不妨请郡主想想法子,从女眷下手?”
  东王和敦王对视一眼,同时点头:“可!”
  仇莽皱了皱眉。
  一个女子,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她懂什么!?
  冯唐一看就明白他心中所想,微微笑道:“前唐平阳昭公主也是女子,却能父兄、丈夫都不在身边时,打下了一片大大疆土。
  “咱们这位郡主虽然年少,三年来却是全凭智计,掀翻了北静王、令宁国公府削爵、荣国公府沉寂。
  “如今四姓不过数月便落得这般下场,虽然是陛下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但也有这位郡主要报父母之仇的缘故。
  “仇都尉,你可万不能小看了她去。”
  仇都尉哼哼一声,道了一句“岂敢”,便不做声。
  冯唐知道他还在计较当初冯紫英酒后挥拳把他儿子痛揍了一顿、害得他父子颜面尽失的事情。
  只要不妨碍朝局,他也懒得计较,便一笑了之。
  东王那边已经命人去跟智通大师提及此想法,转头看见冯、仇二人的眉眼官司,笑道:
  “大敌当前、大事当头,诸公还是要同舟共济的。”
  冯唐起身叉手答应。
  仇莽知道东王是在敲打自已,这趟这么出彩的差事,也是东王分派的,忙挤了个笑容出来,低头道:
  “东王所言极是。
  “末将一定盯紧了忠顺王府,一旦有动,会立即上报。”
  第456章
  黛玉端坐在寿康宫东配殿外间的短榻上,前脚应酬走了如今天天来点卯的寇昭容,后脚便迎来了冯唐和东王。
  ——法子是好法子,却不好由智通大师公然入宫与昭庆郡主商议,所以最后这差事竟又落回了出主意的冯唐身上。
  东王则是觉得有趣,主动来凑热闹的。
  林黛玉倒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一出,请了爷叔辈分的二人用了热茶点心,把事情在心里慢慢地转了一圈。
  东王眼中,这小小女子的沉思模样,跟自已那苦命的长女的旧影,慢慢地重合在了一起。
  不觉便看恍了神。
  而冯唐看着林黛玉垂着眸看着她自已的手指、似乎整个人都陷入寂静空境的状态,忽然觉得周遭冷飕飕的,就连后背的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这丫头!
  敢情这就是她算计坑人的状态!
  冯唐在心里认真地思索了冯家与她相交的整个过程,确认除了早年间自家傻儿子曾经多事给她送过药包提醒小心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自作主张强出头的情节了……
  应该,还好吧?
  ——好在自家傻儿子看对眼的是义敏县主。那一位虽然现在看来,出身有瑕疵、身份有危险,但好歹敏达通透。
  最要紧的,那一位性情再刚烈,行为举止都还在规矩之内,心思情分,也都在女则女训之间。
  日后不敢说进取,整个儿冯氏做个守成之家是没问题的。
  可眼前这一位就不一样了。
  她是个破规矩的!
  想当初,母丧才过,该在父亲身边守孝,就被她那清高脱俗的父亲送进了荣国府;
  父丧才过,按说该依附外祖母舅父寄人篱下、乞怜苟活的,又被她狠狠地抓住了圣上和陶监对她父亲的一点同窗情谊,直直跳出了荣宁的牢坑;
  若是寻常女子,这等情形之下,仗着父亲在皇帝跟前的脸面,一个投怀送抱,便能进了后宫,她又不肯,自立了门户不说,竟还转投了太后门下;
  有了太后、皇帝两重恩宠,安安静静地做个大家闺秀,到了岁数,听着二位的指婚,嫁个达官显贵,去做她的富家夫人便是,她又要掺和到旧案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