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永昌县主听见,隔着安昌郡主靠过身来表示赞同:“可不是!
  “前儿我娘……还听见别人说呢,一个孤女,封了郡主不算,还带着她满江南的惹祸去!什么好东西!”
  安昌郡主左右看看,小声劝她们:“能扳倒北静王的可不会是一般人!忠顺堂伯也算得宠的了,多少年跟北王争斗都没赢。你们可万万别看不起她!”
  “不过一场美人计!”永昌县主嗤笑一声,“北王被迷昏了头,失了心智罢了!”
  寿昌郡主眼珠儿一转,抬手掩了唇角,再往二人靠近一些,低声道:
  “我听说,她在荣国府的时候就不安生!勾的那个衔玉而诞的哥儿神魂颠倒的。
  “后来借着父丧,搭上了姓陶的,便翻脸不认人,一脚蹬了人家!”
  永昌县主顿时兴头起来,跟安昌、寿昌的头几乎要碰到一起,悄声道:
  “这算什么?!想当初她娘还在闺中的时候,勾着王家那位都检点、史家的小史侯不算,还肖想过陛下呢!
  “我还听说,似乎连恪谨王爷都动过求娶她的心思!这正是血脉相传了!”
  三个人掩着嘴笑。
  站在她们背后的侍女们深深低着头,嘴角忍不住地抽搐。
  自家主子正在作死的路上飞奔,自已要怎么做?回家禀报主母?还是赶紧想法子换个主子伺候?
  其中一个实在没忍住,悄悄抬手,擦了一把额角的汗。
  太后远远瞧见,眼角微眯。
  再说黛玉等人回了延嘉殿,好生叙了一回话,看看天色将午,这才又回了甘露殿,陪着太上太后用膳。
  午膳后,众人散去。
  黛玉四个自是不舍,便又拉着手回了延嘉殿,唧唧哝哝聊个没完。
  太后也不管她们,且问孟姑姑:“程倩怎样了?”
  孟姑姑回禀:“病好了,心里似乎还有些疙瘩。”
  太后一声冷哼:“我看她就是闲的!”
  因命人叫了程倩来,上下打量一番,见她依旧装束严谨、一丝不苟,只神情恹恹,便问:
  “你是想出宫,还是接着给我办差?”
  程倩悚然一惊,忙打点起精神,叉手躬身:“奴婢誓死侍奉太后!听凭太后差遣!”
  “今儿寿昌她们三个凑在一起闲话,满面有趣。听得身后侍女冷汗直淌。”
  太后表情清冷,“你去查查,都说了些什么。”
  这恰是程倩最擅长的事。
  程倩立即应诺,转身便疾步而去。
  太后看着她的背影,叹了口气,指着给孟姑姑看:“你看看,我怎么说的?
  “宫里的姑姑嬷嬷,竟然有工夫伤春悲秋地生病?这不是闲的是什么?”
  孟姑姑一口气闷在胸口,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太后娘娘说的对!”
  第330章
  不过晚间,程倩便将三人的话一字不差地报了上来,顺便还告诉太后:
  “安昌郡主临出门,跟赖太妃打了声招呼行了个礼,吓得赖太妃亲手拉了起来。就为这个,寿昌甩手便不理安昌了。”
  太后静静地听着,点点头,示意程倩退下。
  程倩却不肯走,满面雀跃,凑得近了,悄声问她:“娘娘一辈子不肯打听宫里的琐事,今儿却要听这些。
  “我还听说,陛下已经让工部去勘查慈宁宫了。娘娘这是,想过几年,搬回大明宫了?”
  太后瞪她:“多大岁数了?倒跟晴雯学去了,满嘴里胡说八道的!”
  程倩便笑:“老奴恃宠而骄么!”
  “呸!”太后被她怄笑了,摆手让她滚,“最近风向有些乱,我得有个底子。”
  程倩心领神会,依言笑着退了下去。
  这天晚上,黛玉和探春求了太后答应,留了鸿昌和湘云在宫里夜宿,四个人联席夜话。
  恰好寒月映窗时,看见程倩风风火火行来走去的,又寻了好几个大小宫女、内侍等低声吩咐。
  湘云不由得好奇问道:“我记得这位程姑姑是延嘉殿的掌事姑姑,怎么三更半夜的还这么忙?”
  黛玉心中微动,却笑着拉她一把,向鸿昌叹道:“我和义敏如今都在宫里,轻易出不去了。
  “我们这云丫头心直口快,最没城府。鸿昌你是最通透的,我把她托付给你,你教教她吧?”
  鸿昌最极爱湘云的率直,笑着抱了湘云,道:“她这样不是挺好的?快快活活地过日子,不用那样累。”
  “她就要出阁了!给人家当媳妇若再没个心眼儿,难道等着婆母教导么?”探春也叹息,拍拍湘云,满眼担心。
  鸿昌仰头想了想,道:“怀远侯家的那位夫人倒是精明得很。若是湘云姐姐能得了她的欢心,真个让她当女儿教导,岂不更好?”
  黛玉和探春面面相觑,不由笑了起来:“我们怎么没想到?!”
  两个人放了心,忙托鸿昌打听那位卫家夫人的喜好,殷殷叮嘱湘云一定要好生学习。
  湘云红着脸道谢,不提。
  翌日晨起饭罢,鸿昌和湘云两个还眼巴巴地打算等昭明帝来请安后,再出宫不迟。
  谁知一个小内侍匆匆走来,说前朝有事,昭明帝今儿就不过来了;又呈上一个食盒,说是御膳房昨儿刚试制的江南点心,请太后和几位郡主县主尝尝鲜。
  当着几个小姑娘,太后极有面子,自是和煦慈祥地殷殷叮嘱,让昭明帝忙归忙,不要忘了茶饭云云。
  好生母慈子孝了一番。
  鸿昌郡主见状,会意一笑,便拉着湘云告辞。
  黛玉和探春便送她们出去。
  二人都出了院门,鸿昌都上了车了,湘云犹豫片刻,又跑了回来,紧紧地抱住黛玉,在她耳边低声道:
  “好姐姐,谢谢你。我婶子打算让我腊月出阁,我怎么不依都不行……
  “你让我进宫这一趟,我回去再争,就有些把握了!”
  黛玉一听,顿时挑了挑眉,一把拉住她不放,也压低了声音:
  “老太太跟我说,她是故意不去叫你回荣国府,就是为了让你赶紧嫁人,离你婶子远些!
  “我建议你依着老太太的话,顺势而为!
  “我知道腊月和正月不婚嫁乃是正理,若你实在不愿意腊月出阁,便推过年去。
  “这我倒可以替你想法子争一争。”
  湘云一愣。
  车上鸿昌有些不解地掀了车帘看她们。
  探春见状,忙轻轻扶了扶湘云的手,低声道:“离月底还有半月,来得及的。
  “云姐姐先回去,我明儿便命人去史侯府上送添妆,顺便过问此事。”
  湘云轻咬着嘴唇,微微颔首,退开两步,又郑重给她二人行礼:“多谢昭庆郡主、义敏县主相助!”
  探春忙伸手拉住她:“云姐姐多礼了!”
  湘云这才转身上了车。
  黛玉和探春站在宫院门口看着马车远去。
  黛玉轻叹:“云丫头也这样讲究礼数了……”
  “幼时天真烂漫不知事,如今都长大了。”探春笑一笑,挽了黛玉的手,轻声道,“林姐姐,若不是你,我们都没有这一天。云姐姐给你行礼,是应该的。”
  “傻话。”黛玉弯弯嘴角,握住她的手,慢慢走了回去。
  再说湘云。
  车上,鸿昌忍不住问:“出什么事了吗?你怎么这样紧张?”
  湘云犹豫片刻,又想起来昨晚黛玉把自已托付给鸿昌,低声把自已的忧心说了出来。
  鸿昌想了想,摇头道:“我倒觉得,你不该非要跟你婶子争持。”
  湘云愁眉:“我也不想跟她争。可是腊月过门,我怕卫家会忙乱,以后总归是个被亲戚说嘴的把柄。”
  一般人家,除非遇到十分特别的情况,腊月和正月是不涉婚嫁的。
  尤其是腊月,大家都要准备过年、宴客、祭祖,种种忙乱。别说是婚嫁大礼,便是宴集,大家也都是要错开这个时段的。
  如今忽然便被婶子定在了腊月出阁,湘云百般不愿,却拗不过史家的主母。
  鸿昌轻轻笑了笑,指点她:“孝字大于天。你还没到卫家呢,凡事就一定要听从你婶子。
  “不然,你敢在史家借着太后的势压你婶子一头,焉知日后你会不会再借着太后的势,压你婆母一头呢?”
  湘云一呆。
  “你婆母是精明强干的人。这样的人,只会喜欢聪明孝顺的儿媳,不会喜欢一个凡事都极有主意的晚辈。”
  鸿昌挤挤眼,“就好像太后娘娘看着皇后娘娘绝对不会顺眼一样!”
  史湘云噗嗤一笑,立即表示明白了!
  随即一把抱住了鸿昌,悄声笑道:“好妹妹,谢谢你!我有林姐姐、三妹妹和你这样的好姐妹,以后什么都不会怕了!”
  鸿昌一指点在她脑门上:“什么三妹妹?!要不叫义敏,要不叫陈妹妹!她可不是你那亲戚贾家的人了!
  “我帮你,是看在她两个都看重你的份儿上。可你要是站在你那些神神鬼鬼的亲戚那边,我可就不理你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