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王熙凤眉心一皱:“跟陛下要说法?她们跟陛下要得着说法么?!”
鸳鸯听着这话不对,直直看到她的脸上,悄声问:“怎么着?你竟知道这件事?从哪知道的?刚才林姑娘说的?”
“关你个丫头什么事?”王熙凤帕子一摔,“少打听!也别在老太太跟前说!
“再惹得老太太多思多虑、身子不好了,我没话,林姑娘先拿你是问!”
鸳鸯一口啐过去:“咱们试试,看林姑娘是给你撑腰,还是站在我这边!”
第316章
黛玉回到延嘉殿,太后娘娘和探春正在心不在焉地闲谈,见她回来,各自松了口气。
黛玉笑着跟太后见礼,顺便就坐在了老人家身边,撒娇道:“太后娘娘用饭了没有?”
太后满面宠溺,摸一摸她的额头:“吃过了。你是不是还没顾得上吃?你们在荣府这个时间,只怕都用来给贾家老太太看病了吧?”
黛玉抱着太后的胳膊,枕在她肩膀上,打了个呵欠,迷迷糊糊地应声:“是呢!外祖母没事了我才回来……”
“别睡别睡!”太后一见她迷糊,忙把她抱在怀里哄,“醒醒,得吃些东西再睡。不然夜里饿得心慌。”
忙命人,“快给她弄碗简单的,蛋羹,燕窝,鸡汤面,什么都行!”
这几样也能搁在一起?
孟姑姑睁圆了眼睛吭哧:“太后娘娘,我也还没吃……”
“你得好好吃饭,这样鸟食儿不适合你!”太后看都不看她一眼。
倒是探春,听见黛玉说“外祖母没事了”,莫名松了肩膀,也微微笑了起来:
“我记得柳嫂子以前给林姐姐准备夜里的点心,都是阳春面居多。”
“阳春面”三个字说出来,黛玉顿觉口水横溢,轻轻地咽了一口口水。
太后见状哈哈大笑,忙命人:“给她做阳春面去!”
“她的阳春面可不一般!那是江南寺里素面的做法,笋子面筋木耳黄花菜,各种好东西!
“那高汤也是早就吊好的,吃起来面条筋道、汤料醇香,我一口气能吃两碗!”
孟姑姑直起身子瞪着眼睛说完,自已也咽一口口水,又坐了回去,“可惜柳嫂子没进宫。”
当日下船后,唯有紫鹃和晴雯跟着进了宫,柳嫂子和雪雁则暂回林府,和小红一起把家里的东西挑拣一些,过些日子再押着东西一起入宫。
当下,连太后都听得口舌生津,看了程倩一眼。
程倩嗤地一声笑了出来,道:“好!我亲自去一趟小厨房,看着她们做!小孟要两碗,昭庆要一碗,您也要一碗!”
故意看着探春道,“义敏要不要?这会儿不说,过一时可没有!”
探春却是讲究不时不食的,含笑摇头:“我晚饭吃的好,这会子不饿,明儿再吃吧。”
程倩上前抱了探春一把:“还是我们义敏规矩!”
“哟,这是说我不规矩呢?”太后哼一声,翻个白眼,“自从义敏来了,你看我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既如此,那等义敏出门子,你就跟着她走!我有昭庆这个不规矩的陪着,我可不怕!”
林黛玉一边迷迷糊糊地揉眼睛,一边站起来走开:“我去换衣裳……”嘀嘀咕咕、脚下飞快。
晴雯见状,一边忍不住笑,一边忙过去接了黛玉,扶着去了偏殿。
太后便看紫鹃:“晴雯笑什么?”
“郡主怕遭了池鱼之殃,所以赶紧跑了。太后和程姑姑跟郡主相处得还短,还不知道我们郡主淘气。所以晴雯偷笑。”
紫鹃温柔地解释,又轻声劝太后,“其实那面饿了吃好吃。肚子里空,素的不腻,所以肠胃舒服,才觉得香。
“宫里御厨们什么手艺?便是荤的,也不会觉得腻。所以真比起来,素面必定没有荤面味儿好。
“您一会儿喝两口面汤,尝个新鲜味儿也就罢了。
“何况这时候也有些晚了,吃了面,怕您停住食。万一说您是才从外头回来便吃不舒坦,太上和皇上该担心了。”
这一路温言软语的劝说,听得太后软绵绵地开心,连连点头:“好,好,听你的!”
程倩抿着嘴笑,悄悄冲紫鹃竖大拇指,自已出去吩咐煮面去了。
这边黛玉在偏殿都听见了,边换衣裳边对晴雯悄声笑道:“别说待一二年,紫鹃便是明儿说要出去嫁人,太后娘娘也能给她办上一百零八抬的嫁妆!”
晴雯点头不迭,也笑道:“当初在老太太屋里,鸳鸯姐姐最大,我们几个都是跟她学。可惜我在那里待的日子浅,没学到根本!”
“就你这性子,一万年也学不来她们几个那根本!”黛玉笑了起来。
正说笑着,忽然外头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黛玉顿时欣喜起来:“是陶世叔来了!”
原本都坐在梳妆台前等着晴雯给她拆头另梳,当下立即推开晴雯的手,忙忙跑了出去。
只见果是陶行简,在太后跟前笑着说话,又提了一个食盒。
“陶大监!”黛玉笑得春光灿烂。
昨日回来,只远远看了一眼,却没机会说话。今日见到,只觉得格外亲切。
陶行简的眼圈儿都红了,笑呵呵连连点头:“郡主!”
太后看着两人的样子,不由得笑对探春道:“你瞧瞧,但凡看见昭庆,老陶这眼里就没别人了!”
陶行简呵呵地笑,忙又给太后作了个揖:“老奴哪儿敢?”
又把食盒提上来推过去,“陛下下晌生了一场气,晚饭不肯吃,让厨下做了些面。
“老奴想起来,这面原是老奴去郡主那里蹭饭时吃过的。便跟陛下说了一声,给郡主也送些来。
“请郡主品鉴一二,看看比府上厨娘柳嫂子做的,如何呢?”
“我尝尝,我尝尝!”孟姑姑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见状忙就要接。
黛玉立时便撅了嘴:“这是陶大监给我拿来的!一会儿小厨房做的都归你,这个却不行!”
“我只尝一口!”
“一口也是我的!”
两个人竟为了一碗面争抢了起来。
太后笑得前仰后合,推着探春问:“你瞧瞧你姐姐这点子出息!小孟也是没上没下惯了,跟主子抢起吃的来了!你见过这个景儿没?”
探春轻笑:“我还真没见过呢!”
又看陶行简:“大监不知,林姐姐刚从荣府回来,说家里老太太好病情好转。
“她心里高兴,便点了这个面吃。
“我们正忐忑,不知道小厨房做不做得出林姐姐想要的那个味儿,谁知您就送面过来了!
“我们林姐姐真是没白叫了您这一声世叔!”
第317章
太后还不知道这个“世叔”的典故,忙问怎么回事。
紫鹃便又轻声细语地说了。
太后因笑了起来:“这个可真没叫错。当初他们三个在国子监形影不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又给陶行简赐了坐,“正好,我正要问问,我们走的这一个多月,宫里还可好?”
陶行简含笑看着林黛玉——只见这位大气淡定的昭庆郡主,极为护食地自已取了食盒里的面,自顾自地吃,一口都不肯分给孟姑姑。
一边恭敬地禀报太后:“一切都好。
“二圣离京的前头七天,外头都还好,不大知道消息。
“后来就瞒不住了,御史台和诸卫都听说了二圣只带了三十名卫军,都急了。
“那几天陛下真是焦头烂额。后头外任大员们陆陆续续回京述职,大家的视线这才都转移开去。
“半个月前,苏州府送了重启三家灭门案的奏折进京,陛下当即叫了忠顺王商议。
“忠顺王却说,这三家都是反贼,原就该屠灭九族的。又说此事乃是太上亲自吩咐,他不过是个办差的。
“陛下极为无奈,找了宗室中许多人商议。最后还是愉亲王做的决定,就照着朝廷法度规矩,让把这案子交给大理寺复核。
“恰好陛下请了当初的大理寺推官、那位智通神僧进京,原想是请他来讲演佛理,谁知赶上这个,便索性求了他重操旧业,去查案子了。
“嗐,只要朝臣们都有活儿忙着,也就不找陛下和二圣的麻烦了。
“只是七八天前,接到两江总督丁明毅的八百里加急,得知贾蓉被逼自尽、北王遇刺荒野,陛下又气又急,三四天没睡好。”
黛玉一皱眉,放下了筷子:“七八天前消息就进京了么?我今儿下午去贾府,他们都还不知道呢!”
陶行简慈爱地看着她,指指她吃了一半的面:“可还顺口么?”
“嗯,好吃。”黛玉迫不及待地问,“还有贾蓉的事情,已经确认是被逼自尽?可查着凶手了?”
“既然好吃,你且吃饭。食不言寝不语,小心你的肠胃。孟姑姑才给你调理好几天?”
陶行简责备了一句,眼看着黛玉吐吐舌头接着低头吃面,这才再度转向太后,微笑道:“前几天,陛下上火上得厉害。
鸳鸯听着这话不对,直直看到她的脸上,悄声问:“怎么着?你竟知道这件事?从哪知道的?刚才林姑娘说的?”
“关你个丫头什么事?”王熙凤帕子一摔,“少打听!也别在老太太跟前说!
“再惹得老太太多思多虑、身子不好了,我没话,林姑娘先拿你是问!”
鸳鸯一口啐过去:“咱们试试,看林姑娘是给你撑腰,还是站在我这边!”
第316章
黛玉回到延嘉殿,太后娘娘和探春正在心不在焉地闲谈,见她回来,各自松了口气。
黛玉笑着跟太后见礼,顺便就坐在了老人家身边,撒娇道:“太后娘娘用饭了没有?”
太后满面宠溺,摸一摸她的额头:“吃过了。你是不是还没顾得上吃?你们在荣府这个时间,只怕都用来给贾家老太太看病了吧?”
黛玉抱着太后的胳膊,枕在她肩膀上,打了个呵欠,迷迷糊糊地应声:“是呢!外祖母没事了我才回来……”
“别睡别睡!”太后一见她迷糊,忙把她抱在怀里哄,“醒醒,得吃些东西再睡。不然夜里饿得心慌。”
忙命人,“快给她弄碗简单的,蛋羹,燕窝,鸡汤面,什么都行!”
这几样也能搁在一起?
孟姑姑睁圆了眼睛吭哧:“太后娘娘,我也还没吃……”
“你得好好吃饭,这样鸟食儿不适合你!”太后看都不看她一眼。
倒是探春,听见黛玉说“外祖母没事了”,莫名松了肩膀,也微微笑了起来:
“我记得柳嫂子以前给林姐姐准备夜里的点心,都是阳春面居多。”
“阳春面”三个字说出来,黛玉顿觉口水横溢,轻轻地咽了一口口水。
太后见状哈哈大笑,忙命人:“给她做阳春面去!”
“她的阳春面可不一般!那是江南寺里素面的做法,笋子面筋木耳黄花菜,各种好东西!
“那高汤也是早就吊好的,吃起来面条筋道、汤料醇香,我一口气能吃两碗!”
孟姑姑直起身子瞪着眼睛说完,自已也咽一口口水,又坐了回去,“可惜柳嫂子没进宫。”
当日下船后,唯有紫鹃和晴雯跟着进了宫,柳嫂子和雪雁则暂回林府,和小红一起把家里的东西挑拣一些,过些日子再押着东西一起入宫。
当下,连太后都听得口舌生津,看了程倩一眼。
程倩嗤地一声笑了出来,道:“好!我亲自去一趟小厨房,看着她们做!小孟要两碗,昭庆要一碗,您也要一碗!”
故意看着探春道,“义敏要不要?这会儿不说,过一时可没有!”
探春却是讲究不时不食的,含笑摇头:“我晚饭吃的好,这会子不饿,明儿再吃吧。”
程倩上前抱了探春一把:“还是我们义敏规矩!”
“哟,这是说我不规矩呢?”太后哼一声,翻个白眼,“自从义敏来了,你看我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既如此,那等义敏出门子,你就跟着她走!我有昭庆这个不规矩的陪着,我可不怕!”
林黛玉一边迷迷糊糊地揉眼睛,一边站起来走开:“我去换衣裳……”嘀嘀咕咕、脚下飞快。
晴雯见状,一边忍不住笑,一边忙过去接了黛玉,扶着去了偏殿。
太后便看紫鹃:“晴雯笑什么?”
“郡主怕遭了池鱼之殃,所以赶紧跑了。太后和程姑姑跟郡主相处得还短,还不知道我们郡主淘气。所以晴雯偷笑。”
紫鹃温柔地解释,又轻声劝太后,“其实那面饿了吃好吃。肚子里空,素的不腻,所以肠胃舒服,才觉得香。
“宫里御厨们什么手艺?便是荤的,也不会觉得腻。所以真比起来,素面必定没有荤面味儿好。
“您一会儿喝两口面汤,尝个新鲜味儿也就罢了。
“何况这时候也有些晚了,吃了面,怕您停住食。万一说您是才从外头回来便吃不舒坦,太上和皇上该担心了。”
这一路温言软语的劝说,听得太后软绵绵地开心,连连点头:“好,好,听你的!”
程倩抿着嘴笑,悄悄冲紫鹃竖大拇指,自已出去吩咐煮面去了。
这边黛玉在偏殿都听见了,边换衣裳边对晴雯悄声笑道:“别说待一二年,紫鹃便是明儿说要出去嫁人,太后娘娘也能给她办上一百零八抬的嫁妆!”
晴雯点头不迭,也笑道:“当初在老太太屋里,鸳鸯姐姐最大,我们几个都是跟她学。可惜我在那里待的日子浅,没学到根本!”
“就你这性子,一万年也学不来她们几个那根本!”黛玉笑了起来。
正说笑着,忽然外头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黛玉顿时欣喜起来:“是陶世叔来了!”
原本都坐在梳妆台前等着晴雯给她拆头另梳,当下立即推开晴雯的手,忙忙跑了出去。
只见果是陶行简,在太后跟前笑着说话,又提了一个食盒。
“陶大监!”黛玉笑得春光灿烂。
昨日回来,只远远看了一眼,却没机会说话。今日见到,只觉得格外亲切。
陶行简的眼圈儿都红了,笑呵呵连连点头:“郡主!”
太后看着两人的样子,不由得笑对探春道:“你瞧瞧,但凡看见昭庆,老陶这眼里就没别人了!”
陶行简呵呵地笑,忙又给太后作了个揖:“老奴哪儿敢?”
又把食盒提上来推过去,“陛下下晌生了一场气,晚饭不肯吃,让厨下做了些面。
“老奴想起来,这面原是老奴去郡主那里蹭饭时吃过的。便跟陛下说了一声,给郡主也送些来。
“请郡主品鉴一二,看看比府上厨娘柳嫂子做的,如何呢?”
“我尝尝,我尝尝!”孟姑姑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见状忙就要接。
黛玉立时便撅了嘴:“这是陶大监给我拿来的!一会儿小厨房做的都归你,这个却不行!”
“我只尝一口!”
“一口也是我的!”
两个人竟为了一碗面争抢了起来。
太后笑得前仰后合,推着探春问:“你瞧瞧你姐姐这点子出息!小孟也是没上没下惯了,跟主子抢起吃的来了!你见过这个景儿没?”
探春轻笑:“我还真没见过呢!”
又看陶行简:“大监不知,林姐姐刚从荣府回来,说家里老太太好病情好转。
“她心里高兴,便点了这个面吃。
“我们正忐忑,不知道小厨房做不做得出林姐姐想要的那个味儿,谁知您就送面过来了!
“我们林姐姐真是没白叫了您这一声世叔!”
第317章
太后还不知道这个“世叔”的典故,忙问怎么回事。
紫鹃便又轻声细语地说了。
太后因笑了起来:“这个可真没叫错。当初他们三个在国子监形影不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又给陶行简赐了坐,“正好,我正要问问,我们走的这一个多月,宫里还可好?”
陶行简含笑看着林黛玉——只见这位大气淡定的昭庆郡主,极为护食地自已取了食盒里的面,自顾自地吃,一口都不肯分给孟姑姑。
一边恭敬地禀报太后:“一切都好。
“二圣离京的前头七天,外头都还好,不大知道消息。
“后来就瞒不住了,御史台和诸卫都听说了二圣只带了三十名卫军,都急了。
“那几天陛下真是焦头烂额。后头外任大员们陆陆续续回京述职,大家的视线这才都转移开去。
“半个月前,苏州府送了重启三家灭门案的奏折进京,陛下当即叫了忠顺王商议。
“忠顺王却说,这三家都是反贼,原就该屠灭九族的。又说此事乃是太上亲自吩咐,他不过是个办差的。
“陛下极为无奈,找了宗室中许多人商议。最后还是愉亲王做的决定,就照着朝廷法度规矩,让把这案子交给大理寺复核。
“恰好陛下请了当初的大理寺推官、那位智通神僧进京,原想是请他来讲演佛理,谁知赶上这个,便索性求了他重操旧业,去查案子了。
“嗐,只要朝臣们都有活儿忙着,也就不找陛下和二圣的麻烦了。
“只是七八天前,接到两江总督丁明毅的八百里加急,得知贾蓉被逼自尽、北王遇刺荒野,陛下又气又急,三四天没睡好。”
黛玉一皱眉,放下了筷子:“七八天前消息就进京了么?我今儿下午去贾府,他们都还不知道呢!”
陶行简慈爱地看着她,指指她吃了一半的面:“可还顺口么?”
“嗯,好吃。”黛玉迫不及待地问,“还有贾蓉的事情,已经确认是被逼自尽?可查着凶手了?”
“既然好吃,你且吃饭。食不言寝不语,小心你的肠胃。孟姑姑才给你调理好几天?”
陶行简责备了一句,眼看着黛玉吐吐舌头接着低头吃面,这才再度转向太后,微笑道:“前几天,陛下上火上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