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太后如今真的是蛮安生的。
  她老人家这个性子,若是作起妖来,怕是这世上没几个人能镇得住。
  黛玉和探春交流一个眼神,当即拍板:“好,那咱们就去海边!”
  当天下晌,柳嫂子、孟姑姑和晴雯三个人猜拳,谁输了谁留在宅子里暂时安抚住韦知府,顺便收拾所有的东西准备回京。
  最后晴雯输了。
  晴雯当即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探春看着她好笑:“谁让你又俏丽又张扬,府里少了你,怎么都打眼。”
  小红踌躇半晌,对黛玉道:“郡主,不然我替晴雯姐姐吧?”
  黛玉心中一动:“你么?”
  “从京城来时,便是我陪着紫鹃姐姐收拾的行李。晴雯姐姐和雪雁都不知全貌。
  “何况厨房那边,柳嫂子不见了,总要有个搪塞。晴雯姐姐脾气爽直,她哪儿绕得过镜伯?
  “不然还是我留下吧。
  “郡主若去海边,想必就从江苏而浙江,北上嘉兴,顺着运河直奔扬州与太上汇合,便回京了。
  “我正好在这边看着他们打包好了行李,押着船回去。您说呢?”
  小红条理清晰、逻辑明白。
  黛玉失笑,啐了晴雯一口,嗔道:“听听,这么大个子,还不如你妹妹!”
  这边晴雯抽抽搭搭抹着泪,嘟嘟囔囔:“我在京里还不服气。
  “可自从来了苏州,我就知道了,我的确不如她。”
  孟姑姑插嘴:“倒也不是不如她。只是……”搜肠刮肚半晌,叹了口气,“只是的确不如她便是。”
  晴雯眼圈儿又是一红,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众人都笑了起来。
  倒是小红,得了黛玉点了头,含笑挽了晴雯的胳膊:
  “姐姐又忘了。咱们刚在一处时我就说过,姐姐灵巧爽利,跟在姑娘身边最好。
  “我自幼只擅长收集消息、传话理账。若论哄姑娘开心,我是一百个及不上姐姐的。
  “咱们各领各的差事。只要姑娘好,咱们就都好了,对不对?”
  晴雯想一想,这话极为在理,遂转悲为喜,破涕而笑:
  “那你辛苦,好好看家。我陪姑娘出门,一定让姑娘一直高高兴兴的!”
  黛玉拍着小红的肩膀,关切道:“既然如此,我把芸哥儿留给你。
  “他遇事稳得住,又有急智,家里的这些人当初也都是他挑拣的。
  “万一有麻烦,让他给你顶着想辙。你们一处回京,路上有个照应,我也放心些。”
  小红低头答应。
  太后在旁边看着听着,眼睛都笑得眯起来,对孟姑姑感慨道:
  “难怪你不肯回宫!这几个丫头可真不错。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的,昭庆得多省心,你得多开心呢!”
  不吵不闹不争不抢?!
  众人听着这话,目光不由得都怪异地看向晴雯和雪雁。
  两个人红了脸,硬撑着不做声。
  黛玉嗤地一声笑,又忙认真了神情,吩咐道:“既然如此,我只给你们半天的时间交接。
  “明儿一早,城门一开,我们就走了!”
  众人齐声答应。
  这边林黛玉又特意叫了林镜,私下里一一跟他说明,让他帮着小红镇宅。
  林镜红了眼圈儿,不顾主仆礼节,紧紧地盯着黛玉瞧,眼泪落下来:“好姑娘,也不知道老奴还有没有那个命数,再见你一回了!
  “虽然太上太后和陛下都疼你,但他们心里毕竟江山社稷更要紧。
  “姑娘以后一定躲着些是非,万万不可逞强。不然的话,老奴提心吊胆就不用说了,老爷在下头,也不放心啊!”
  林黛玉鼻子一酸,热泪涌出,忙又擦了,笑道:“我正想着说呢。您好好教教杜护,还有林沛林沣兄弟俩。
  “等他们能独当一面了,我还想接您进京去享几年清福呢!怎么可能见不着了?”
  林镜连连点头,擦了老泪,又听黛玉低低交代了许多事,一一记下。这才告辞出去。
  就这么着,里里外外忙乱了半天半宿。
  太后、黛玉、探春和孟姑姑都睡下了,一众丫头们直收拾到三更天,才把东西都分割好。
  翌日五更不到,众人便都起身,开火做饭。吃了喝了,待城门一开,悄悄离开,南下直奔陈湖。
  贾瑾则如约去了府衙,跟韦骏知会一声:“郡主上回陈湖没玩好。今儿带着太后娘娘和义敏县主再去一趟。”
  那地方又近又安全,韦骏只笑着说了一句“太后娘娘有兴致”,便赶紧去忙了。
  转天上午,贾瑾再去时,笑着扯谎:“太后娘娘一心想见识民间烟火。昨儿看见甪直镇便走不动了,执意要住下。
  “说是今儿一早,要带着厨娘一起去菜场买菜。郡主苦劝不住,只得依她。
  “昨晚使人回来告诉说,今儿下晌再回来。”
  韦骏惊讶了一下,踌躇道:“既如此,明儿太后她们歇一天,我后天一早过去请安。”
  贾瑾答应得眼皮都不眨:“好。那我明天就不过来了。后天在府上专等大人!”
  结果,到了第四天,韦骏一上门,贾芸迎了上来:“知府大人,我正要寻你呢!”
  第271章
  韦骏一愣:“等我做什么?”
  “您前儿说要给太后寻两个当地的通译的,人呢?
  “前儿晚上太后回来,点着名儿要吃太湖三白。我们厨娘买了做了,可怎么都觉得不如外头卖的地道。
  “如今太上不在身边,苏州外头的饮食,我们若是去叫,是个人都知道是太后要吃。
  “郡主说怕不干净不安全,实在不敢。
  “您那通译不是苏州当地人么?必定极熟悉的。快让他们去帮着叫酒楼送来,我也好省些心!”
  贾芸一边说,一边朝着韦骏打躬不已。
  韦骏捋着胡子笑,又一把拉起他:“我是忙忘了。前儿又说太后和郡主出了门,我那通译来了也没什么用不是?
  “那索性这么着,我先去给太后请安。见过了她老人家,你就跟我回府,叫了那通译跟你见个面。
  “然后替你叫几个最好的菜,赶着太后娘娘午饭时送进来,可好?”
  贾芸满面惊喜:“大人安排得极周到!就这么办!”
  又陪着他进了门,到了花厅,左等右等,始终不来。
  贾芸看看韦骏开始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就知道他只怕是衙门里还约了事情,故意叹气道:
  “太后娘娘离了太上,就没人管得住。前儿在甪直、昨儿在家里,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
  “郡主一个劲儿劝说对身子不好,反而被发了脾气。”
  然后出去,故意叫了个小丫头,“你进去看看,找你小红姐姐问问,太后娘娘今儿还出来不?韦知府等半天了。”
  小丫头抿着嘴笑,故意悄悄地告诉贾芸:
  “好教芸二爷得知,昨儿孟姑姑拉着晴雯姐姐她们打叶子牌,太后娘娘看着心痒,也跟着学了几把。
  “结果越玩越上瘾。我到后半夜起来,还看上房亮着灯。估摸着是整个上院都没起身呢。
  “奴婢就不过去了。芸二爷也别真跟人家知府说是这个缘故,只说太后娘娘腿疼,今儿就免见了吧!”
  这席话,自然是被跟出来、却守礼闪在一边不直视内眷的韦骏听了个一清二楚。
  贾芸一回头,见他就在旁边,不由跟他二人相视苦笑。
  韦骏笑道:“既然太后娘娘懒得出来,那我就先走。过几天再来再见不迟。”
  贾芸笑着跟他出门去寻那通译,一路上又旁敲侧击着问三家案的进展。
  韦骏知道这是在替黛玉询问,遂实话实说:“宋家的案子其实好查。
  “只是宋家的确是前朝皇室近支,为了这一家,想必太上不会怪罪忠顺王爷手狠。
  “另外两家,我现在查到邱家是盗墓贼。原姓安。当年似乎跟忠顺王爷的父亲,前朝的废太子,还有些关联。
  “至于俞家,全天下都说他家原是福建船帮,我托人去福建问了,昨儿消息刚回来,却说福建查无此人!”
  韦骏只觉得满脑门都是官司,头疼不已。
  贾芸看看左右无人,悄声问:“不是说北王知道底细?您没去问问他?”
  韦骏苦笑着,双手一摊:“北王是要拿这个案子当他保命的招数。哪里肯把底细都告诉我?
  “他还眼巴巴地等着太上收着了他的奏折,准他去亲自查案、戴罪立功呢!”
  贾芸叹了口气,同情地看着他摇摇头:“真是辛苦韦大人了!”
  韦骏连忙摆手:“不难就轮着我了?这还是郡主给我机会,我感激都来不及,有什么可辛苦的?这不是分内应当的么!”
  贾芸又夸他,再吹捧几句“爱民如子”“夙夜匪懈”之类的话,韦骏高兴得心花怒放。
  待到衙门寻找通译时,索性大手一挥:“我这管师爷其实比谁都擅长江南故地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