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长赢笑着谦让:“我年轻,没经过风雨,遇事都是瞎揣摩。
  “陈哥蹚平了多少波折,您才是我的榜样。”
  陈铎摆手:“我只会查案子。陛下的心思,我见过的人里,你揣摩得最透彻。
  “你先告诉我,德妃说了那么大逆不道的话,怎么皇上什么都不问,就这么轻轻放过了?”
  长赢呵呵轻笑:“德妃只是在自己宫里牢骚,又不曾在外头散布,并无损陛下颜面,陛下又何苦要把此事揭穿过来让更多人知道呢?
  “更何况,这样愚蠢且出身尊贵的妃子,不是最好拿捏的吗?日后不论陛下想要掣肘后宫的谁,她不就是最顺手的刀?”
  陈铎皱了皱眉,跟着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而且,”长赢轻轻地警告了陈铎一句,“这等事,该是德妃与她那掌宫姑姑的私房话。
  “陈哥是从哪里得知的?”
  陈铎语塞。
  长赢弯弯嘴角,轻叹了一声:“贵妃不在宫里,妃嫔们吵架动心眼儿都这样呆板,实在无趣。
  “难怪皇上都不爱管后宫的闲事儿了。”
  陈铎眼睛一亮!
  原来是这样!
  那他知道这些日子怎么伺候崇昭帝了!
  守孝的后宫里,施金澄虽然对于自己这一年不能穿带花纹的衣服有些不满,但一听大家不许宴乐不许游戏还要尽量少出门,顿时笑得双眼弯弯。
  太好了,这样一来,她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看花看鸟看星星了!
  耿思渺也松了口气,弯弯唇笑着命小圆去领笔墨纸砚来,她想要把自己知道的菜谱整理出来。
  其他众人,虽然预感到可能会寂寞,但并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寂寞,所以也便无声无息。
  唯有京城西门外的牟尼院里,听说甄太妃“病逝”,且接到要在正殿替她供灯祈福的命令时,梅若芹的眼角闪过了迷茫的光。
  “她可是太妃,这么容易,就病逝了?”
  梅疏劝她:“太妃在南府见了那么多人,离京时又在半夜,必是有了不妥才这样。
  “太妃又如何?规矩更严苛。
  “如今是太上还在,若是太上大行,这太妃又没有亲生的儿子女儿可以依靠,怕是要挑一个冷僻宫室,孤单老死呢。”
  梅若芹沉默下去。
  闭门三天。
  第四天,瘦了一圈儿的梅若芹悄悄通知梅疏:“留心一下庙门……”
  第448章 糊涂危险
  甄太妃薨逝第十二天,别宫做好了一切送灵的准备。
  王熙凤去问徐太嫔:“要等二七么?”
  徐太嫔眨了眨眼:“不了吧。”
  两个人对视,会意一笑,一同去跟太上请旨,委婉表示:即便是大量用冰,炎天暑热的,太妃尸首也有了气味了。还是早些送去孝慈县,早日下葬的好。
  太上当即点头曰“准”。
  于是,第二天寅时一刻,送灵队伍在郭崇本将军的亲自护送下,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别宫,前往孝慈县。
  这段路不远不近。
  两边已经安排好了接送,所以队伍走走歇歇,节奏极好,踩着未时三刻的日晷影子,把甄太妃的棺椁送进了当地已经设好的灵堂。
  灵柩会在此再受八天香火,众臣工、命妇也已经如期抵达,再守制哭灵八天。
  三天二十一天后,送灵入皇陵。
  一路之上,徐太嫔和王熙凤各自坐着自己的辇车。
  其中一次休息,王熙凤听着外头声音不对,悄悄掀开了车窗上帘子的一条缝,眼尖地看到外头一小队人马悄悄离开。
  眉梢轻挑,隔着帘子,她轻声吩咐景铨直接去问郭崇本。
  一时景铨回来,低声回禀:“不出贵妃所料,那是带着肃王去往骊山行宫圈禁的人马。”
  顿一顿,又道,“他们领头的便是那天夜里靠着一张嘴劝降了龙禁尉的禁军队正,名叫樊同寿。”
  王熙凤若有所思:“同行的是不是还有被他劝降的那队龙禁尉?”
  景铨看着车窗纱帘里的女子轮廓,眼睛微微一亮:“是。贵妃所料不差。”
  王熙凤轻轻喟叹:“齐国公府,算是完了。”
  景铨沉默。
  景黎不知何时凑了过来,小声道:“襄阳侯府……”
  “戚家老三还算聪明,悬崖勒马,戴罪立功。端看他那大哥是不是聪明人了。”
  王熙凤轻叹,靠在马车里,屈指点数,“四王八公,一个南府,二十年别想恢复元气。
  “北王在南府丧事上手脚太长,估摸着要不了几天,太上和皇上就会想法子夺了他辅政的权限。
  “镇国公府被老夫人连累,完了。
  “如今又是一座齐国公府。
  “我记得那队人里头,还有一位是理国公府的公子,紧跟着戚家老三的。
  “哦,还有龙禁尉的首座,庆国公世子……
  “皇上也许不降罪,但这三位家里的爵位,那是绝对保不住了。
  “荣宁二府不用说,已经没落了。
  “这才几天……
  “真快啊……”
  王熙凤细细长长地感慨着,叹息的声音隐隐约约地顺风吹到假作巡查、“恰好”走到她附近的郭崇本的耳朵里。
  郭大将军瞟了一眼那顶大轿,信马由缰地慢慢走了过去。
  待到送灵队伍抵达目的地,郭崇本布置好了安防,去皇陵外的行宫怀恩殿禀报时,下意识第一个先去了王熙凤的住处。
  等在外头的时候才猛然醒过来,不禁懊悔:怎么会连礼仪都糊涂了,不应该先去见徐太嫔么?!
  但王熙凤已经出来,含笑听了他的布置,赞了周全,然后给他递了一个最合适的台阶:
  “太嫔疲惫,将军就不必相扰了。一会儿我去给太嫔请安时,替你回禀了吧。”
  郭崇本松了口气,真心谢恩,然后擦着汗退了出去。
  他才刚离开,便有人叩宫,也是求见王贵妃。
  王熙凤意外:“见我?是哪位宗亲来了?”
  “不是。是荣国府的太夫人贾氏与两个儿媳。”传话的宫人觉得十分应当。
  毕竟这贾家的次媳乃是王贵妃的亲姑姑。
  谁知王熙凤连话都不说,站起来便进去了。
  留在外头的安儿满面气恼:“贵妃娘娘丑时起身、寅时出发,一路辛苦,才梳洗完毕,便安排停灵诸事。
  “如今累得旧病都要发作了,你们不说替娘娘拦着这些没眼色、瞎攀附的所谓亲戚,你们还觉得理所当然了?
  “什么时候太妃的丧仪成了这些人走动人情的场合了?皇家的尊严还要不要了?”
  那宫人吓得噗通就跪了:“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没眼色没规矩的东西,拉下去掌嘴!”安儿直接令人拖走,又给了严令:
  “若是来说送灵停灵事宜的公事的,尽管来报。
  “若是其他的闲话寒暄,一概拦了!
  “娘娘忙还忙不过来,哪里就有空应酬这些了?”
  里头王熙凤又令春暖出来传话:“既然有来聒噪我的,难保没人不长眼去聒噪太嫔。
  “传令下去,这些人一概不许去叨扰徐太嫔她老人家!
  “这大热天,一路上吃不好歇不好的,万一累病了,我怎么跟太上和太后交待?”
  安儿便瞪一众的行宫宫人:“都听见了?还不快传了太医进来,去给太嫔娘娘请个平安脉?”
  行宫的宫人内侍们被一顿敲打,这才安静了下来。
  贾母等人灰头土脸地回了自己的下处。
  偏巧,荣府在这边赁了一个官员的家庙做下处歇脚,因这院子大,所以她们只赁了东院,西院则被北静王府的太妃少妃赁了。
  原本两家约好了彼此同入同出,也好照应。
  谁知甄太妃灵柩才到,荣府婆媳三个便迫不及待地独自去求见贵妃。
  却又碰了一鼻子灰回来,默默地进了东院歇息。
  北静王太妃听见,冷笑一声,立命人叫了少妃来,直言叮嘱:
  “她们家老太太年纪大了,心里越发糊涂了,做事着实没有经纬规矩。
  “别人不知道甄氏的死因,咱们和贾家却都是心知肚明的。
  “她们家这时候不说老实低调着,竟然还敢去攀扯贵妃,此为速死之道。”
  少妃立即点头:“是。儿媳来之前,王爷十分叮咛,令儿媳一定安静稳当着,只听从母亲吩咐,完了这守灵的差事,赶紧回京去。”
  见儿媳懂事,北静太妃松了口气,又令她:“之后只在院子里,别处不要去。
  “外人看着咱们家权势煊赫,其实如今正是危如累卵。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等回去,我要称病一阵子,你就好好地在家里’侍疾‘。除了你娘家,哪都不要去!”
  少妃乖顺:“是,儿媳都听母亲的。”
  第449章 体贴周全
  对于王熙凤的拒见,贾母的心里自是极为不悦的。可作为疏远了数年的亲戚,她没有立场表达不悦,便只阴沉着脸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