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那时正是月上中天,一线弯月高悬在头顶,似乎正在冒着寒光。
  崇昭帝的步子极慢,眼神迷离,单手背在身后,拇指与食指不停地摩擦着。
  庆海微微弓着腰走在他身侧,偷眼看着崇昭帝的侧脸表情,不敢吭声。
  忽然,崇昭帝站住了。
  庆海忙也跟着住了步子。
  “忘了跟你们贵妃说一声,她父母已经入京,住进了朕给他们预备的宅子里。”
  崇昭帝无奈地笑了笑,伸了一个指头挠了挠鬓角,“她说话太狠,如今每一句甚至每个字,朕都得仔细琢磨。
  “原本是为了这个事儿才去她那里用晚膳,岂料不知不觉就给忘了。
  “你现在快跑两步,趁她还没睡下,回去跟她说一声。若是她得空,就明儿一早跟皇后提一句,让她父母进宫来一趟见见。”
  庆海立即堆了满脸的笑下来,道:“奴才还纳闷儿呢,陛下兴冲冲地过来,怎么没提这喜事!敢情是被贵妃给聊忘了。那奴才这就去!”
  转身一溜烟儿跑了。
  崇昭帝看着他比平常矫健了不知多少倍的动作,呵呵失笑,但渐渐地收了笑容,漫声叫人:
  “文盛。”
  当年的东宫卫率的参军、如今的御前侍卫副统领庞彧,上前两步:“在。”
  “王贵妃入宫这三四年,是不是收买了挺多人心的?”崇昭帝漫声问着,步子缓缓往前走去。
  庞彧面上微顿,低头不语。
  “说起来,皇后不聪明,哪怕在承王府时,她笼络到的人也不如先李庶人多。
  “梅氏也一般。
  “她清高。就连她跟王氏、耿氏要好,也是因为王氏和耿氏先向她示好。
  “还有谁呢?哦,吴氏。
  “三四年间,吴氏唯一在宫里笼络过去了的人,唯有一个皇后身边的万俟姑姑。
  “只有王氏。
  “庆海、长赢,陈铎、景顺,周殆、钱罡,甚至六尚。
  “再加上梅氏、耿氏,还有被她搓圆捏扁的杨氏,新近才醒过来的周氏……”
  崇昭帝深吸一口气,“哪怕是朕,竟然也舍不得她被人无意间坏了名声。”
  庞彧的头更低了。
  “这样的女子,偏偏还不是那等端庄淑雅、规矩守礼的。
  “说到底,还是父皇有识人之明。只看她一个笑容,便知道她能给朕做个开心果。”
  崇昭帝甚至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皱了眉回头看庞彧,“父皇说朕太板正。
  “朕真的,太板正?不会笑?”
  庞彧含笑:“怎么会?陛下只在军国大事上板正,日常琐事时也爱笑。
  “臣等在陛下身边多年,常见陛下笑容。
  “只是朝廷上的事情大多须得再三慎重,所以陛下才严肃了些。”
  崇昭帝满意地点头:“对嘛!”
  顿一顿,又问,“可是朕觉得,朕笼络人心的手段,似乎比你们贵妃娘娘差许多!”
  庞彧又想接着沉默,可是崇昭帝停住了脚步看着他问:“你觉得呢?”
  庞彧吓一跳,急忙撩袍,单膝跪倒:“贵妃娘娘是臣,是妾,又须协理宫务,只得使些手段,好有人可用,才能办差。
  “陛下乃是天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哪里用得着笼络什么人?应该是四方人才尽皆来朝、求您用他才是。
  “这是日月与萤火,哪里就能比较了?”
  崇昭帝嗤笑一声,伸手点一点:“谄媚。”
  又接着往前走,再哼一声,“学了半天,也没旁人谄媚得好听,以后只说实话,不要学这些歪门邪道!”
  庞彧红了脸,低头称是。
  一时,庆海又颠颠儿地跑了回来,笑嘻嘻地噗通就给崇昭帝跪下磕了两个头,然后麻利地站起来自己扑了袍子上的土,才笑道:
  “贵妃高兴得差点儿把饮羽殿给掀了!
  “当时就这样直接跪在阶前,结结实实地给您磕了两个头。让奴才转达:谢主隆恩!”
  崇昭帝呵呵地笑,心情也好了起来:“所以你就替她转达了这两个头?她花了多少钱买的?”
  庆海喜滋滋地双手捧了个荷包:“听说这是如儿姑娘一早刚绣好的五毒荷包,贵妃娘娘亲手往里头塞了一个和田玉的鼻烟壶,赏给奴才了。”
  崇昭帝抬抬下巴示意他打开了,将那温润的鼻烟壶拿在手里细看,月光之下到底还是看不大清楚,遂还给了庆海:
  “行,挺好。收着吧!”
  但心里到底还是有些酸,便白了庆海一眼,“没出息的样子!御前的总管太监了,一天介不知道多少孝敬过手的人,一个鼻烟壶就喜成这样?”
  庆海煞有介事地把荷包珍重地塞进怀里,一本正经地说:“那能一样吗?
  “贵妃娘娘的陪嫁侍女亲手绣的荷包,这往日里都是假充贵妃娘娘的绣品,不是送给您,就是奉给太后的!
  “奴才不是沾您的光,下辈子也得不了这样荣耀的物件儿啊!”
  崇昭帝呸了他一口:“信口胡说!”
  庆海笑嘻嘻地凑过来,小声道:“奴才进去,瞧见贵妃娘娘也在跺脚呢!
  “说是跟陛下聊天聊得太高兴了,原本给您预备的端午礼物都忘了送。
  “贵妃说,那东西得她当面儿奉上才有诚意,偏明儿又过了日子了。所以托奴才跟您告个罪,请您回到紫宸殿,且稍候一刻钟再歇下。”
  崇昭帝顿时板起脸来:“怎么着?她还敢夜闯前殿不成?”
  “哪儿啊!贵妃娘娘把公主叫起来了。公主去前殿给您送端午礼物,这总不算走了大褶儿吧?”
  庆海笑着解释了,又捂着嘴小声儿问,“奴才知道是什么!现在跟您回禀么?”
  崇昭帝的兴致已经被挑了起来,摇头笑道:“不用你!朕这就回去,等着和恪亲手给朕送来!”
  大步流星,回紫宸殿。
  王熙凤这里赶忙进了自己的小库房,挑拣了半天,才翻出来一幅画,乃是前朝写景名家仇十洲的《石榴图》。
  “快给你父皇送去,就说是昨儿咱们俩一起预备的!”王熙凤亲口教了和恪一大篇歌功颂德的话,让她去拍马屁。
  和恪捧着画,高高兴兴地去了。
  第309章 赏元宝
  翌日一个五更,王熙凤便迫不及待起身,破例停了练武,忙忙地叫了早膳来咽了几口,便奔去蓬莱宫见了莫皇后。
  莫皇后还没起身,听说王熙凤的父母进了京城,她想要宣召入宫,不耐烦地翻了个身,命韩姑姑出去说:
  “准了。”
  就这两个字,既没有问来路,也没有问住处,更不提是否可以在宫中赐午膳。
  甚至都没说一声:王子服这个外男,到底能不能进内宫后殿。
  王熙凤知道莫皇后懒得知道自己家人和睦,正好,自己也懒得跟她虚以委蛇,立即便奉命离开。
  然后命安儿带着景黎:“你们亲自去请我父母入宫,若是兄嫂也在,便请嫂嫂一起来;若是还带了那位义妹进京,便把那孩子也带进来。
  “午间在我这里用膳。所以不用着急,慢慢来。”
  安儿如儿早就激动了一整夜,这时候听说立即便能请老爷太太进宫相见,两个人都是喜极而泣。
  这时得了差事,安儿三下五除二便收拾妥当了自己,催着景黎去领了出宫的腰牌,卯时三刻便出了大明宫。
  王熙凤这里便开始张罗着让人把宫里宫外都收拾清扫一番,又特意让如儿暂时解了禁足,叫来跟自己一起回想:父母曾经都爱吃什么、爱喝什么、惯用什么。
  一面遣人去告诉尚食局预备,一面又进了小库房,亲自翻了一套茶具出来,甚至还有两个单独的茶盏。
  和恪跟在后头,满面好奇。回头小声问纪嬷嬷:“母亲如何这样紧张?”
  纪嬷嬷叹息一声,拍拍她:“近乡情怯。贵妃已是九年没见过父母,印象早已模糊。
  “如今二老入京,日后离得近了,说不得还有许多教诲和走动。
  “头一回若是让王老爷和夫人觉得错了规矩,那说不准便要被‘劝’着从头学起了呢。”
  和恪睁大了眼睛:“母亲都是贵妃了!她的规矩才是规矩,怎么可能还有人会觉得她不好的呢?”
  “当爹娘的,一百年也能挑出孩子的错儿来。”纪嬷嬷笑了起来,“公主读书、学规矩都好几年了,照说也算小有所成。
  “可是在贵妃口中,是不是您总是‘还差得远’?”
  和恪想了想,撅起了嘴:“母亲以前都是夸我的,这两年越夸越少,常常的就会教训我一顿呢!”
  纪嬷嬷便笑,忽然心中一动,眼珠儿转了转,小声教她:“其实,贵妃的父母,从礼法上讲,就是公主的外祖父外祖母。
  “若是公主能得了他二位的疼惜宠爱,日后便是贵妃本人,说不得也不大好对待公主过于严厉,以免老人家听了心疼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