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条条一句句,比有道理还有道理。
墨皇后哑然,想想也对,新鲜的樱桃,第一盘子没给皇上,竟然也没给自己送来,而是送去了含冰殿——
这不就是已经弃了自己,要转投新主子了么?!
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冷笑一声,墨皇后摆手:“王良娣所言甚是。是本宫太过慈软了!”
竟然再不为万氏说一个字的好话。
海嬷嬷见状,也只好讪讪地转移了话题:“娘娘,孙虔……”
墨皇后目光越发冰冷地看向她。
“孙虔那混账的窝儿还空着,吴危让人来问,娘娘是想就这样,还是再挑个可心的内侍?”
海嬷嬷及时刹住了要替孙虔求情的话头。
墨皇后闭上眼躺了回去,漫声到:“上回的事情吓着我了。我以后都要跟着陛下,陛下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这座昭阳殿要不了几天就还给人家了。
“我跟着皇上去别宫。
“身边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到时候,你带两个宫女两个内侍服侍我,就足够了。
“其他的人,你跟吴危说,也退回掖庭吧。
“别留在昭阳殿给太子妃添堵,那个可不是王氏,她不会做人,到了最后,脸子还是甩给我瞧。
“我可不瞧!
“我听张院判的,得开阔胸襟,好好保重着,好等我儿回京!”
就在墨皇后低低的牢骚声中,蔡香椿垂着眼帘,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了食盒餐盘,静悄悄地退了出去。
看着她走远,海嬷嬷这才恨铁不成钢地提醒墨皇后:“刚才那个司膳蔡氏,乃是王氏破格提拔的一个破落户!
“那就是王氏的耳目!
“娘娘您也不避讳着她些!”
墨皇后懒懒地伸了个腰,哼了一声:“我才是皇后,还是她们的婆母!
“我要臧否她们,难道还怕她们听见不成?
“太子再不跟我亲,那也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
“我说两句话,点评抱怨一两声而已,他总不能为了这个,饿死他亲娘吧?
“反正我只要能好好地等着十七回来,我自然就什么都不怕了!
“大不了到时候我带着十七就住在别宫,不回京城!”
听着她越说越清醒,海嬷嬷眸色晦暗,低下头去:“只要娘娘您想得开,奴婢只有高兴的。”
蔡香椿带着两个掌膳出了昭阳殿,迟疑地看了一眼太液池对面。
承香殿太远了,专门跑一趟,太扎眼了。
算了,回头再说吧。
她转身直接回尚食局。
两个掌膳对视一眼,眼神复杂。
路边的柳枝上,一只伯劳歪着头,打量着蔡香椿。
歇过了晌午,王熙凤带着和恪去看了饮羽殿,又让人记下和恪的额外要求,这才让人送了她去前殿找太子。
和恪疑惑:“我不用去跟皇后娘娘和太子妃娘娘道别么?”
王熙凤一僵:“忘了。”
半晌,也只好不情不愿地起身,陪着女儿先去了昭阳殿,再去了含冰殿。
然而上回的事情太尴尬,太子妃不愿意当着陶哥儿的面儿跟王熙凤较劲;恰好王熙凤也不想当着和恪的面儿跟太子妃明争暗斗。
索性,太子妃假装不舒服,躺下便“睡着”了,不见王熙凤。
王熙凤顺势便又在外头行了个礼,作罢。
陶哥儿还有些慌张:“母亲是不是又疼了?都怪我,在这里待得太久,害得母亲劳神。”
翁嬷嬷却是耳聪目明,早就猜到了太子妃的用意,便带了陶哥儿从寝殿出去,才笑着告诉他:
“太子妃娘娘不是伤处疼,她是知道哥儿要来,昨儿晚上高兴得一宿没睡。
“您没看见她的眼圈儿黑黑的,嘴角处起了小火泡么?那就是想您想的。
“好在没几天就是大典,哥儿就可以常常来陪伴太子妃,免却她的思子之苦了!”
陶哥儿这才被安抚下来。
回头看见王熙凤还带着和恪在外头等着,又绽出一个笑容,奔过去给二人行礼,又笑着去拉王熙凤的手:
“我知道王良娣宫中好吃的小点心最多。姐姐每次都有一大包。
“可惜我们不在一处读书,我总也吃不着。
“今儿王良娣来送姐姐出宫,有没有也给我带些好吃的?若没有,我就要抢姐姐的啦!”
王熙凤真心实意地笑了起来,弯下腰去,伸手捏捏陶哥儿的小耳朵,打趣道:
“哥儿读了几个月书,旁的没看出来,这道理讲得,可是越来越白话了!”
又笑,“有!但凡给你姐姐预备的东西,衣裳、吃食、用具,我也都给哥儿预备了一份。
“只是太子妃娘娘必然也给哥儿准备了更好的,只怕我这些小玩意儿,入不了哥儿的眼呢!”
陶哥儿一声欢呼,根本就不回应王熙凤的客套,只管扑过去抱住了给自己的点心匣子,笑得一嘴小米牙都露在外头:
“嬷嬷快来!咱们俩都爱吃的点心,今儿可能大快朵颐了!”
第283章 即将入京
亲自把和恪与陶哥儿送到大明宫往东宫去的侧门口,看着姐弟两个分了两辆车,去往不同的方向,王熙凤出了半天的神,才吩咐:
“去含凉殿。”
跟在轿辇旁边的如儿看了她的侧脸一眼,沉默地陪着一路走到含凉殿外,服侍着她下了轿子,搀扶着她的手,才低声问了一句:
“姑娘,真的不承宠、不要孩子么?”
王熙凤搭在她手腕上的手指微微一紧,表情浅淡地无言走进含凉殿,直到站在了正殿门口,才悠悠说了一句:
“你且看完梅良媛这一胎的下场,再来问我这句话。”
说完,扬起一个明媚的笑脸,快步往里,亲热地问着门口守着的宫女:“梅姐姐呢?她今日可好?”
宫女堆着笑,一个跑进去通传,一个边陪着往里走,边恭敬答话:“您一天没过来,良媛坐立不安的!
“刚才听说和恪郡主已经出宫去了,还在发脾气,口口声声地问着,为什么不来看她呢!”
“哟!真是肚里揣了崽子了啊!竟敢挑起我们和恪的错儿了!你们都等着瞧,我去好好地打压一下她这气焰!”
王熙凤哈哈地笑着挽袖子,做出一副嚣张跋扈的架势。
满殿欢笑。
升平帝和太子在宣政殿一边心不在焉地忙朝政,一边眼巴巴地等着盼着和恪和陶哥儿,结果,眼看着都快晚膳了,才被告知:
“郡王和郡主申时初便出宫去了。
“二位小主子都有晚课,王良娣没让耽搁,怕林谕德和崔县主给二位小主子罚抄写。
“说是两位先生都严厉得很,对二位小主子虽然是好事,但她还是心疼,就自作主张,请当大人的都忍一忍,让孩子们松口气。”
升平帝和太子相顾无言。
但一个转身,升平帝跟戴权发脾气抱怨:
“这两个人,怎么就这样不识趣?孩子好容易进宫一趟,晚课什么晚课!?又不是出家的和尚尼姑!?”
太子也气得直奔承香殿,进门就抓着王熙凤责问:“你什么本事什么口齿?你能让孩子们受了罚?!
“你给我老实说,你这又是闹得什么幺蛾子?!”
王熙凤乖乖地站在那里,问太子:“梅姐姐进宫小半个月了,殿下去看过没有?
“她肚子里也是您的骨肉呢。
“我今儿送了和恪去看她,她就因为今儿没见着和恪,气得掉了半天眼泪,我刚才哄好回来。”
太子语塞,想了想,皱眉问道:“和恪和陶哥儿今日进宫,乃是去看自己的殿阁,跟你和太子妃商议装饰的事情。
“不去看她不也正常?她哭什么?”
“她心里慌乱。”王熙凤塌了肩,低着头,“妾跟和恪的年纪只差八岁,说是母女,其实更像姐妹。
“和恪又聪慧,自幼便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所以妾养育和恪十分省力。
“可梅姐姐不同。
“她今年也才周岁十九,她自己也不大。虽然有段嬷嬷在身边安抚,但终究还是不踏实。
“她心里希望我天天过去,也希望能看见陶哥儿跟和恪长得好好的样子;
“至少那就意味着,她的孩子生下来也会长得像哥哥姐姐这样好。
“这不是她矫情,也不是孕中多思,殿下,这是您去得太少,她才不安。”
太子被她说得默然无语。
王熙凤见他平了气,这才轻轻吁了口气出来,又转头小声问庆海:“殿下用膳了没有?”
“还没有。听说哥儿姐儿出了宫,立马就从宣政殿跑过来了。”庆海暗示了一声。
王熙凤浑似没听懂,只管命人:“去尚食说一声,太子今儿在我这里吃饭,让她们做清淡些。
“过分滋补的东西不要,荤菜不要,口味太重的也不要。”
墨皇后哑然,想想也对,新鲜的樱桃,第一盘子没给皇上,竟然也没给自己送来,而是送去了含冰殿——
这不就是已经弃了自己,要转投新主子了么?!
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冷笑一声,墨皇后摆手:“王良娣所言甚是。是本宫太过慈软了!”
竟然再不为万氏说一个字的好话。
海嬷嬷见状,也只好讪讪地转移了话题:“娘娘,孙虔……”
墨皇后目光越发冰冷地看向她。
“孙虔那混账的窝儿还空着,吴危让人来问,娘娘是想就这样,还是再挑个可心的内侍?”
海嬷嬷及时刹住了要替孙虔求情的话头。
墨皇后闭上眼躺了回去,漫声到:“上回的事情吓着我了。我以后都要跟着陛下,陛下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这座昭阳殿要不了几天就还给人家了。
“我跟着皇上去别宫。
“身边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到时候,你带两个宫女两个内侍服侍我,就足够了。
“其他的人,你跟吴危说,也退回掖庭吧。
“别留在昭阳殿给太子妃添堵,那个可不是王氏,她不会做人,到了最后,脸子还是甩给我瞧。
“我可不瞧!
“我听张院判的,得开阔胸襟,好好保重着,好等我儿回京!”
就在墨皇后低低的牢骚声中,蔡香椿垂着眼帘,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了食盒餐盘,静悄悄地退了出去。
看着她走远,海嬷嬷这才恨铁不成钢地提醒墨皇后:“刚才那个司膳蔡氏,乃是王氏破格提拔的一个破落户!
“那就是王氏的耳目!
“娘娘您也不避讳着她些!”
墨皇后懒懒地伸了个腰,哼了一声:“我才是皇后,还是她们的婆母!
“我要臧否她们,难道还怕她们听见不成?
“太子再不跟我亲,那也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
“我说两句话,点评抱怨一两声而已,他总不能为了这个,饿死他亲娘吧?
“反正我只要能好好地等着十七回来,我自然就什么都不怕了!
“大不了到时候我带着十七就住在别宫,不回京城!”
听着她越说越清醒,海嬷嬷眸色晦暗,低下头去:“只要娘娘您想得开,奴婢只有高兴的。”
蔡香椿带着两个掌膳出了昭阳殿,迟疑地看了一眼太液池对面。
承香殿太远了,专门跑一趟,太扎眼了。
算了,回头再说吧。
她转身直接回尚食局。
两个掌膳对视一眼,眼神复杂。
路边的柳枝上,一只伯劳歪着头,打量着蔡香椿。
歇过了晌午,王熙凤带着和恪去看了饮羽殿,又让人记下和恪的额外要求,这才让人送了她去前殿找太子。
和恪疑惑:“我不用去跟皇后娘娘和太子妃娘娘道别么?”
王熙凤一僵:“忘了。”
半晌,也只好不情不愿地起身,陪着女儿先去了昭阳殿,再去了含冰殿。
然而上回的事情太尴尬,太子妃不愿意当着陶哥儿的面儿跟王熙凤较劲;恰好王熙凤也不想当着和恪的面儿跟太子妃明争暗斗。
索性,太子妃假装不舒服,躺下便“睡着”了,不见王熙凤。
王熙凤顺势便又在外头行了个礼,作罢。
陶哥儿还有些慌张:“母亲是不是又疼了?都怪我,在这里待得太久,害得母亲劳神。”
翁嬷嬷却是耳聪目明,早就猜到了太子妃的用意,便带了陶哥儿从寝殿出去,才笑着告诉他:
“太子妃娘娘不是伤处疼,她是知道哥儿要来,昨儿晚上高兴得一宿没睡。
“您没看见她的眼圈儿黑黑的,嘴角处起了小火泡么?那就是想您想的。
“好在没几天就是大典,哥儿就可以常常来陪伴太子妃,免却她的思子之苦了!”
陶哥儿这才被安抚下来。
回头看见王熙凤还带着和恪在外头等着,又绽出一个笑容,奔过去给二人行礼,又笑着去拉王熙凤的手:
“我知道王良娣宫中好吃的小点心最多。姐姐每次都有一大包。
“可惜我们不在一处读书,我总也吃不着。
“今儿王良娣来送姐姐出宫,有没有也给我带些好吃的?若没有,我就要抢姐姐的啦!”
王熙凤真心实意地笑了起来,弯下腰去,伸手捏捏陶哥儿的小耳朵,打趣道:
“哥儿读了几个月书,旁的没看出来,这道理讲得,可是越来越白话了!”
又笑,“有!但凡给你姐姐预备的东西,衣裳、吃食、用具,我也都给哥儿预备了一份。
“只是太子妃娘娘必然也给哥儿准备了更好的,只怕我这些小玩意儿,入不了哥儿的眼呢!”
陶哥儿一声欢呼,根本就不回应王熙凤的客套,只管扑过去抱住了给自己的点心匣子,笑得一嘴小米牙都露在外头:
“嬷嬷快来!咱们俩都爱吃的点心,今儿可能大快朵颐了!”
第283章 即将入京
亲自把和恪与陶哥儿送到大明宫往东宫去的侧门口,看着姐弟两个分了两辆车,去往不同的方向,王熙凤出了半天的神,才吩咐:
“去含凉殿。”
跟在轿辇旁边的如儿看了她的侧脸一眼,沉默地陪着一路走到含凉殿外,服侍着她下了轿子,搀扶着她的手,才低声问了一句:
“姑娘,真的不承宠、不要孩子么?”
王熙凤搭在她手腕上的手指微微一紧,表情浅淡地无言走进含凉殿,直到站在了正殿门口,才悠悠说了一句:
“你且看完梅良媛这一胎的下场,再来问我这句话。”
说完,扬起一个明媚的笑脸,快步往里,亲热地问着门口守着的宫女:“梅姐姐呢?她今日可好?”
宫女堆着笑,一个跑进去通传,一个边陪着往里走,边恭敬答话:“您一天没过来,良媛坐立不安的!
“刚才听说和恪郡主已经出宫去了,还在发脾气,口口声声地问着,为什么不来看她呢!”
“哟!真是肚里揣了崽子了啊!竟敢挑起我们和恪的错儿了!你们都等着瞧,我去好好地打压一下她这气焰!”
王熙凤哈哈地笑着挽袖子,做出一副嚣张跋扈的架势。
满殿欢笑。
升平帝和太子在宣政殿一边心不在焉地忙朝政,一边眼巴巴地等着盼着和恪和陶哥儿,结果,眼看着都快晚膳了,才被告知:
“郡王和郡主申时初便出宫去了。
“二位小主子都有晚课,王良娣没让耽搁,怕林谕德和崔县主给二位小主子罚抄写。
“说是两位先生都严厉得很,对二位小主子虽然是好事,但她还是心疼,就自作主张,请当大人的都忍一忍,让孩子们松口气。”
升平帝和太子相顾无言。
但一个转身,升平帝跟戴权发脾气抱怨:
“这两个人,怎么就这样不识趣?孩子好容易进宫一趟,晚课什么晚课!?又不是出家的和尚尼姑!?”
太子也气得直奔承香殿,进门就抓着王熙凤责问:“你什么本事什么口齿?你能让孩子们受了罚?!
“你给我老实说,你这又是闹得什么幺蛾子?!”
王熙凤乖乖地站在那里,问太子:“梅姐姐进宫小半个月了,殿下去看过没有?
“她肚子里也是您的骨肉呢。
“我今儿送了和恪去看她,她就因为今儿没见着和恪,气得掉了半天眼泪,我刚才哄好回来。”
太子语塞,想了想,皱眉问道:“和恪和陶哥儿今日进宫,乃是去看自己的殿阁,跟你和太子妃商议装饰的事情。
“不去看她不也正常?她哭什么?”
“她心里慌乱。”王熙凤塌了肩,低着头,“妾跟和恪的年纪只差八岁,说是母女,其实更像姐妹。
“和恪又聪慧,自幼便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所以妾养育和恪十分省力。
“可梅姐姐不同。
“她今年也才周岁十九,她自己也不大。虽然有段嬷嬷在身边安抚,但终究还是不踏实。
“她心里希望我天天过去,也希望能看见陶哥儿跟和恪长得好好的样子;
“至少那就意味着,她的孩子生下来也会长得像哥哥姐姐这样好。
“这不是她矫情,也不是孕中多思,殿下,这是您去得太少,她才不安。”
太子被她说得默然无语。
王熙凤见他平了气,这才轻轻吁了口气出来,又转头小声问庆海:“殿下用膳了没有?”
“还没有。听说哥儿姐儿出了宫,立马就从宣政殿跑过来了。”庆海暗示了一声。
王熙凤浑似没听懂,只管命人:“去尚食说一声,太子今儿在我这里吃饭,让她们做清淡些。
“过分滋补的东西不要,荤菜不要,口味太重的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