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吴良媛愣了一愣,当着众人的面儿,小声回问:“啊?!就是那个吗?!真的?!”
“对……”眷眷缩着肩膀退了回去。
众人看向吴良媛的目光,不再像看死人,变成了像在看傻子。
“那,那妾身知道了。”吴良媛低着头,撅着嘴,向着太子先屈膝,又对着段嬷嬷屈膝, 接着又冲着太子妃屈膝,最后竟然要冲着王熙凤屈膝。
王熙凤微微抬头,腮上似笑非笑,闪身躲开,却一个字都懒得说。
变脸这么快的人啊……
看来以后要小心她了!
“王承徽。”段嬷嬷看着她的笑容,眼神冰冷。
王熙凤忙再度深深低头,老实巴交:“在。”
“你出言不逊,狂妄跋扈。虽然读书三年,却依旧粗鲁无礼。罚跪佛堂院,诵经百遍!”段嬷嬷说完,顿了顿,却又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身子一僵。
谁知段嬷嬷看着她,却叹了口气,先向吴良媛:“吴良媛,你还不走,等什么呢?”
吴良媛心知她们要说什么,原本她赶过来,想看的就是这场热闹。可段嬷嬷和太子都在,想来也是没什么可看的了。
只得悻悻告退。
看着宜春宫的一行人走远,段嬷嬷这才再温和三分,缓声道:“太子妃娘娘,竹青姑娘……”
太子妃顿时脸上绷紧,甘蓝更是忙上前递过手去,让她牢牢握住:“竹青怎么了?!”
“竹青姑娘悄悄用药浇灭了炭火,掀开了被子……”段嬷嬷面上满是同情怜悯,“被发现时,已经凉透了……”
太子妃眼前一黑,便往地上软倒。
太子大步上前,一把抱住她,回头责怪地看着段嬷嬷:“嬷嬷也说得太急了些。她们主仆相伴十来年,情同手足——”
又忙命赶紧传车马、传太医,自己则抱着晕倒的太子妃,大步往外走去。
甘蓝等忙急急跟上,却落下了陶哥儿。
陶哥儿听懂了,只一瞬间两只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便噙满了泪,带着哭腔回头问翁嬷嬷:“竹青姐姐死了?”
翁嬷嬷叹口气,点头道:“是。郡王不要伤心。娘娘已经很难过了,还等着您安慰她呢。”
陶哥儿直接就近扑到和恪怀中,呜呜地哭起来:“安慰母亲是父亲的事情,我先难过一下,我一会儿就好。”
童言稚语,令人心酸。
和恪紧紧地抱了他,小声安抚:“哭吧,我知道的。哭出来能好一半。”
段嬷嬷看着和恪,徐徐颔首,目露赞赏。又看着翁嬷嬷,和声道:“既如此,翁姐姐便陪着小郡王留在这里歇息一阵。”
转而向梅若芹微微欠身,“此处还请良媛善后。奴婢告退。”
梅若芹忙侧身避开,点头回礼:“不敢,嬷嬷慢走。”
段嬷嬷踱着方步,并不着急,自己从容地走了出去。
宜秋宫正殿,满殿安静,只有陶哥儿还在低低地哭,和恪在温柔地哄。
又过了盏茶功夫,陶哥儿的哭声停了下来。
接着便是王熙凤小心地问:“我能,吃饭了吗?吃完了饭,我好去跪佛堂……我得诵经百遍才能回来睡觉呢……”
众人无语地看着她。
陶哥儿都听傻了:“王承徽,竹青姐姐死了!刚刚死了一条人命!你却只想着吃饭?!”
“郡王殿下,不论死的是谁,若是这一顿饭不吃,我便去跪佛堂、诵经百遍,就这样的天儿,我一定会生病。
“我若病了,吃药花钱就不提了。若万一病死,是不是就有负我父母的养育之恩、也白瞎了东宫养我这三年?”
王熙凤笑眯眯,“同样的道理。
“郡王殿下若是因为这一个宫女之死,便伤心难过,不吃不喝,虽然是殿下的情义,但对于太子和太子妃娘娘来说,他们必不希望您哀毁伤身的!”
哀毁伤身?
陶哥儿疑惑起来,转头问翁嬷嬷:“这四个字儿是不是用在丧礼上劝慰孝子的?”
翁嬷嬷脸上早就浮起薄怒,闻言板了脸,对陶哥儿答道:“正是!
“郡王,竹青只是个奴婢。
“您伤心一下没有问题,这顿饭不吃了也没问题,但这与他人无关。
“请您仔细想一想。”
陶哥儿脸一扭,脖子一梗,表示不服气。
和恪便轻轻握了他的小手,低声问:“竹青昨夜来给我们送太子妃娘娘的赏赐,让我们跪接的,对我的态度也极差。
“弟弟也要我为了她的病逝,必须伤心、不许吃饭吗?”
陶哥儿一呆,忙道:“姐姐,我没有这个意思。”
“可是,王承徽是照看我的娘娘,我心里敬她如母,弟弟不让她吃饭,我自然也不能吃饭。
“弟弟也是因为跟我一样,心里尊敬竹青,所以才想让我们跟你一样吗?”和恪又问。
陶哥儿被她问得一片混乱,不由得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我心里难受。我看着别人不难受就不高兴。
“可是我也知道那是错的。
“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和恪便回头看向翁嬷嬷和纪嬷嬷:“嬷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子妃娘娘因为竹青没了伤心晕倒,弟弟也难过,我觉得他们有情有义,心生敬佩。
“但是弟弟因为竹青没了,就不想让王承徽吃饭,我又觉得苛刻,心里不高兴。
“嬷嬷,你们是最懂得礼仪规矩的,教教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大家都不会不高兴呢?”
第125章 礼义
翁嬷嬷和纪嬷嬷对视一眼,纪嬷嬷刚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翁嬷嬷便含笑抢先开口:“正要请教纪妹妹的高见!”
“翁姐姐别笑话我了!我哪有什么高见?我自来就是陪伴公主郡主的,这与皇子皇孙们的教导可完全不一样!
“若我说的那些废话带歪了郡王殿下,我便是赔上十条命也不够啊!”
纪嬷嬷笑得见牙不见眼,却绝对推辞不肯说。
翁嬷嬷满意一笑。
知道在这种时候闭紧了嘴,比那位王承徽可高明多了。
王熙凤那里已经开始悄悄吃饭,闻言也高高扬起眉毛,目光中流露出格外赞叹敬佩的神情。
纪嬷嬷和翁嬷嬷都是人精,一眼瞥过去便明白了她心中所想,各自心中熨贴。纪嬷嬷笑容更加谦和温柔,翁嬷嬷也对待和恪越发和蔼可亲。
“郡主年纪轻轻就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懂得一分为二不感情用事,实在是难得。”翁嬷嬷摸了摸和恪的头,十分赞扬。
然后又对陶哥儿温声道:“哥儿也像姐姐说的,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
“只是哥儿,嬷嬷先前教过你,你是郡王,是太子殿下的嫡长子,你以后,是有责任的。
“这些责任要求你……”
翁嬷嬷看着陶哥儿,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陶哥儿带着一丝迷茫,但是脱口而出:“好礼、守义、笃信。”
“嗯,很好!那哥儿跟嬷嬷说,这件事中的礼和义都应该是什么呢?”翁嬷嬷含笑继续问。
陶哥儿愣住,仔细想了半天,有些泄气地塌了肩膀:“我与竹青,是主仆之情,这是私义,与他人无关。
“我与王承徽,是家人之义,当以礼待之。
“王承徽与竹青,是上下尊卑,自有其礼,与我无关。”
话说到这里,别说翁嬷嬷,便是梅若芹、王熙凤和耿思渺,都不由得站起身来,击掌赞叹。
梅若芹更是直接向翁嬷嬷行礼,激动地赞道:“嬷嬷实在高明至极!郡王能得嬷嬷教导至此,实乃东宫之福,天下之幸也!”
耿思渺说不出来什么,但却清楚地明白陶哥儿所言意味着什么,如今只跟着梅若芹的话,连连点头,满面钦敬。
“哥儿至情至性,赤子之心,这本就是可喜可贺之事!如今小小年纪,便能学得如此通透清醒,着实令人欣慰感佩!
“我只这么听着,便替太子妃娘娘欢喜得睡不着觉了!”王熙凤说着,双手合十朝上拜一拜,喜笑颜开,“今儿这佛堂我跪得太高兴了!
“我吃完了,我这就去!我好生给佛祖和咱们家列祖列宗磕几个头,念叨念叨!求他们一定保佑咱们陶哥儿身康体健,能得翁嬷嬷长长久久地伺候下去,这才好呢!”
说到这里,又忙一本正经地跟翁嬷嬷打听,“翁嬷嬷,段嬷嬷令我诵经百遍,我,我诵哪个经?”
众人听得都掩袖而笑。
翁嬷嬷也笑起来:“既是百遍,承徽诵《心经》即可!”
“啊对,那个短!”王熙凤唠叨完,雷厉风行,立即跟众人告辞:“小郡王,妾身去跪佛堂了,会顺便也替竹青姑娘念几遍往生咒的!
“梅姐姐、耿妹妹,我先走,你们带着和恪慢慢吃。
“和恪,歇晌起来要读书写字,我明儿会检查。
“对……”眷眷缩着肩膀退了回去。
众人看向吴良媛的目光,不再像看死人,变成了像在看傻子。
“那,那妾身知道了。”吴良媛低着头,撅着嘴,向着太子先屈膝,又对着段嬷嬷屈膝, 接着又冲着太子妃屈膝,最后竟然要冲着王熙凤屈膝。
王熙凤微微抬头,腮上似笑非笑,闪身躲开,却一个字都懒得说。
变脸这么快的人啊……
看来以后要小心她了!
“王承徽。”段嬷嬷看着她的笑容,眼神冰冷。
王熙凤忙再度深深低头,老实巴交:“在。”
“你出言不逊,狂妄跋扈。虽然读书三年,却依旧粗鲁无礼。罚跪佛堂院,诵经百遍!”段嬷嬷说完,顿了顿,却又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身子一僵。
谁知段嬷嬷看着她,却叹了口气,先向吴良媛:“吴良媛,你还不走,等什么呢?”
吴良媛心知她们要说什么,原本她赶过来,想看的就是这场热闹。可段嬷嬷和太子都在,想来也是没什么可看的了。
只得悻悻告退。
看着宜春宫的一行人走远,段嬷嬷这才再温和三分,缓声道:“太子妃娘娘,竹青姑娘……”
太子妃顿时脸上绷紧,甘蓝更是忙上前递过手去,让她牢牢握住:“竹青怎么了?!”
“竹青姑娘悄悄用药浇灭了炭火,掀开了被子……”段嬷嬷面上满是同情怜悯,“被发现时,已经凉透了……”
太子妃眼前一黑,便往地上软倒。
太子大步上前,一把抱住她,回头责怪地看着段嬷嬷:“嬷嬷也说得太急了些。她们主仆相伴十来年,情同手足——”
又忙命赶紧传车马、传太医,自己则抱着晕倒的太子妃,大步往外走去。
甘蓝等忙急急跟上,却落下了陶哥儿。
陶哥儿听懂了,只一瞬间两只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便噙满了泪,带着哭腔回头问翁嬷嬷:“竹青姐姐死了?”
翁嬷嬷叹口气,点头道:“是。郡王不要伤心。娘娘已经很难过了,还等着您安慰她呢。”
陶哥儿直接就近扑到和恪怀中,呜呜地哭起来:“安慰母亲是父亲的事情,我先难过一下,我一会儿就好。”
童言稚语,令人心酸。
和恪紧紧地抱了他,小声安抚:“哭吧,我知道的。哭出来能好一半。”
段嬷嬷看着和恪,徐徐颔首,目露赞赏。又看着翁嬷嬷,和声道:“既如此,翁姐姐便陪着小郡王留在这里歇息一阵。”
转而向梅若芹微微欠身,“此处还请良媛善后。奴婢告退。”
梅若芹忙侧身避开,点头回礼:“不敢,嬷嬷慢走。”
段嬷嬷踱着方步,并不着急,自己从容地走了出去。
宜秋宫正殿,满殿安静,只有陶哥儿还在低低地哭,和恪在温柔地哄。
又过了盏茶功夫,陶哥儿的哭声停了下来。
接着便是王熙凤小心地问:“我能,吃饭了吗?吃完了饭,我好去跪佛堂……我得诵经百遍才能回来睡觉呢……”
众人无语地看着她。
陶哥儿都听傻了:“王承徽,竹青姐姐死了!刚刚死了一条人命!你却只想着吃饭?!”
“郡王殿下,不论死的是谁,若是这一顿饭不吃,我便去跪佛堂、诵经百遍,就这样的天儿,我一定会生病。
“我若病了,吃药花钱就不提了。若万一病死,是不是就有负我父母的养育之恩、也白瞎了东宫养我这三年?”
王熙凤笑眯眯,“同样的道理。
“郡王殿下若是因为这一个宫女之死,便伤心难过,不吃不喝,虽然是殿下的情义,但对于太子和太子妃娘娘来说,他们必不希望您哀毁伤身的!”
哀毁伤身?
陶哥儿疑惑起来,转头问翁嬷嬷:“这四个字儿是不是用在丧礼上劝慰孝子的?”
翁嬷嬷脸上早就浮起薄怒,闻言板了脸,对陶哥儿答道:“正是!
“郡王,竹青只是个奴婢。
“您伤心一下没有问题,这顿饭不吃了也没问题,但这与他人无关。
“请您仔细想一想。”
陶哥儿脸一扭,脖子一梗,表示不服气。
和恪便轻轻握了他的小手,低声问:“竹青昨夜来给我们送太子妃娘娘的赏赐,让我们跪接的,对我的态度也极差。
“弟弟也要我为了她的病逝,必须伤心、不许吃饭吗?”
陶哥儿一呆,忙道:“姐姐,我没有这个意思。”
“可是,王承徽是照看我的娘娘,我心里敬她如母,弟弟不让她吃饭,我自然也不能吃饭。
“弟弟也是因为跟我一样,心里尊敬竹青,所以才想让我们跟你一样吗?”和恪又问。
陶哥儿被她问得一片混乱,不由得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我心里难受。我看着别人不难受就不高兴。
“可是我也知道那是错的。
“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和恪便回头看向翁嬷嬷和纪嬷嬷:“嬷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子妃娘娘因为竹青没了伤心晕倒,弟弟也难过,我觉得他们有情有义,心生敬佩。
“但是弟弟因为竹青没了,就不想让王承徽吃饭,我又觉得苛刻,心里不高兴。
“嬷嬷,你们是最懂得礼仪规矩的,教教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大家都不会不高兴呢?”
第125章 礼义
翁嬷嬷和纪嬷嬷对视一眼,纪嬷嬷刚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翁嬷嬷便含笑抢先开口:“正要请教纪妹妹的高见!”
“翁姐姐别笑话我了!我哪有什么高见?我自来就是陪伴公主郡主的,这与皇子皇孙们的教导可完全不一样!
“若我说的那些废话带歪了郡王殿下,我便是赔上十条命也不够啊!”
纪嬷嬷笑得见牙不见眼,却绝对推辞不肯说。
翁嬷嬷满意一笑。
知道在这种时候闭紧了嘴,比那位王承徽可高明多了。
王熙凤那里已经开始悄悄吃饭,闻言也高高扬起眉毛,目光中流露出格外赞叹敬佩的神情。
纪嬷嬷和翁嬷嬷都是人精,一眼瞥过去便明白了她心中所想,各自心中熨贴。纪嬷嬷笑容更加谦和温柔,翁嬷嬷也对待和恪越发和蔼可亲。
“郡主年纪轻轻就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懂得一分为二不感情用事,实在是难得。”翁嬷嬷摸了摸和恪的头,十分赞扬。
然后又对陶哥儿温声道:“哥儿也像姐姐说的,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
“只是哥儿,嬷嬷先前教过你,你是郡王,是太子殿下的嫡长子,你以后,是有责任的。
“这些责任要求你……”
翁嬷嬷看着陶哥儿,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陶哥儿带着一丝迷茫,但是脱口而出:“好礼、守义、笃信。”
“嗯,很好!那哥儿跟嬷嬷说,这件事中的礼和义都应该是什么呢?”翁嬷嬷含笑继续问。
陶哥儿愣住,仔细想了半天,有些泄气地塌了肩膀:“我与竹青,是主仆之情,这是私义,与他人无关。
“我与王承徽,是家人之义,当以礼待之。
“王承徽与竹青,是上下尊卑,自有其礼,与我无关。”
话说到这里,别说翁嬷嬷,便是梅若芹、王熙凤和耿思渺,都不由得站起身来,击掌赞叹。
梅若芹更是直接向翁嬷嬷行礼,激动地赞道:“嬷嬷实在高明至极!郡王能得嬷嬷教导至此,实乃东宫之福,天下之幸也!”
耿思渺说不出来什么,但却清楚地明白陶哥儿所言意味着什么,如今只跟着梅若芹的话,连连点头,满面钦敬。
“哥儿至情至性,赤子之心,这本就是可喜可贺之事!如今小小年纪,便能学得如此通透清醒,着实令人欣慰感佩!
“我只这么听着,便替太子妃娘娘欢喜得睡不着觉了!”王熙凤说着,双手合十朝上拜一拜,喜笑颜开,“今儿这佛堂我跪得太高兴了!
“我吃完了,我这就去!我好生给佛祖和咱们家列祖列宗磕几个头,念叨念叨!求他们一定保佑咱们陶哥儿身康体健,能得翁嬷嬷长长久久地伺候下去,这才好呢!”
说到这里,又忙一本正经地跟翁嬷嬷打听,“翁嬷嬷,段嬷嬷令我诵经百遍,我,我诵哪个经?”
众人听得都掩袖而笑。
翁嬷嬷也笑起来:“既是百遍,承徽诵《心经》即可!”
“啊对,那个短!”王熙凤唠叨完,雷厉风行,立即跟众人告辞:“小郡王,妾身去跪佛堂了,会顺便也替竹青姑娘念几遍往生咒的!
“梅姐姐、耿妹妹,我先走,你们带着和恪慢慢吃。
“和恪,歇晌起来要读书写字,我明儿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