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就在陶哥儿离了紫棠胳膊的下一瞬,便被这个撞开了三四个宫女的身影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待众人回了神,定睛看去,却是那个赶在夏守忠后头进来、给小郡主送手帕子的小内侍:景顺。
人群静了两息。
紧接着,便是同时响起的三个哭声:陶哥儿、和恪、紫棠。
紫棠拐着一只脚过去,把陶哥儿紧紧搂在怀里,一大一小哭了个肝肠寸断!
孟繁霜则快步过来,把茫然之后吓得大哭的和恪也抱了起来,甚至往后直退了七八布,离了人群老远,才冷冷地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眷眷,漠然道:
“天色已晚,王承徽命本官来接郡主回去用晚膳。
“吴良媛,端郡王,我等告退!”
紫棠泪眼模糊,却愤怒地喊道:“你刚才喊什么?若不是被你吓着,我怎会摔倒?又怎会把陶哥儿脱了手?!”
“紫棠姑娘。”救了陶哥儿的景顺平静开口,“孟姑姑若不出声,刚才这位眷眷姑娘被人推挤,就会一脚踩在和恪郡主的腿上。
“若是郡主的腿被人踩断,你一样会被吓到,后退绊到那石块上,摔到小郡王。
“紫棠姑娘,这是一石三鸟之计,承恩殿、宜秋宫和宜春宫,哪个都没逃出去。
“你该拿下这些人,审出来谁是推挤眷眷姑娘的人,再看她背后的主使。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把过错都推给皇上皇后赐给王承徽的孟司训身上。
“毕竟——太子妃娘娘不在家,能做主召了这么多人过来承恩殿的,唯有你发话才行。”
这个局面就是你造成的,别再推诿了。
一个小小内侍,忽然站出来,平平静静地一语道破太子妃陪嫁大宫女的私心,这种情形,任谁都想不到。
最想不到的,便是夏守忠。
就在紫棠紫涨了面皮、言语迟钝的工夫,宜春宜秋两宫的人都快速地离开了。
和恪哭得一抽一搭,直到被送进王熙凤的怀里,才好了些。
王熙凤见她如此,紧张地狠狠抱着不撒手,盯着夏守忠问是怎么回事。
一应情况禀报完毕,四个人(包括和恪)的目光都看向景顺,有疑惑有警惕。
夏守忠先开了口:“你去送帕子我就觉得奇怪。当着承恩殿的人,我便没问着你。谁让你去的?”
“没人让我去。”景顺朝着他欠了欠身,“是奴才瞧着承徽一直担心,坐立不安的。
“奴才故意打扫廊下,从窗前过,瞧见承徽临帖,却连着写了三遍郡主的名字。奴才想来想去,便悄悄跟着过去了。”
“你那一下子,便撞开了三四个宫女,你却去势不减,还能千钧一发地接住端郡王。景顺,好俊的身手啊!”
孟繁霜的关注点却不同,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深宫之中,内侍身份,有这般身手,却又不令人知。景顺,你解释一下。”
这回,景顺却迟疑了。
王熙凤看着他,过了一时,才又问孟繁霜:“他救了陶哥儿,还发话理清了连环套,把你摘出来了?”
“正是。”孟繁霜看向景顺的眼神,又欣赏又惋惜。
王熙凤再看景顺:“你的来历出身,不能说么?”
景顺撩袍跪下,轻轻叩了个头:“奴才是分在宜秋东殿的内侍,旁的,不能有。”
“他们四个是太子妃娘娘初次见面时分给我的。他又救了陶哥儿。照说,他应该是太子妃娘娘特特遣来照顾我的才是。”
王熙凤便当着和恪和景顺的面儿慢慢说道,“可是,他又有胆子去驳紫棠的话,还说得从容不迫不卑不亢。
“这份胆色,可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内侍。”
景顺从容不迫地再叩个头。
王熙凤拍了拍和恪,招手让如儿过来带她去洗手擦脸换衣裳,然后才笑嘻嘻地靠着椅子背,三根手指托了香腮,娇滴滴地说道:
“我也是没想到,太子殿下打一起头儿就这般重视我,竟然特意派了人来保护我。
“受宠若惊啊!!!”
景顺吃了一惊,忙抬头道:“奴才没说奴才是太子爷遣来宜秋宫的!”
“我说老夏呢,谁说你了?你急什么?”王熙凤笑眯眯地把这一口锅给景顺扣了个瓷瓷实实,然后便挥手让他下去,甚至还赏了他十两银子。
最后,才气定神闲地告诉夏守忠:“把我刚才的话和揣测,今晚必须传进丽正殿。
“是他们的人,想撤走就赶紧的。若留下,我便当神仙供起来。
“若不是他们的人,那就让他们自己想想,这种人为什么会在我的殿阁之中!”
夏守忠叹了口气,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景顺被调去了丽正殿。
内坊又换了一个机灵的小内侍过来,直接明言这是当初给太子爷选的内侍卫,童子功学了十来年,功夫很不错。
“叫什么?”
“回承徽的话,奴才叫景黎。”
“景……黎啊……”
第98章 嬷嬷(上)
“最早,奴才还是景顺的师兄呢!
“只不过他比奴才的天资好,三两年便被选走了。奴才资质平庸,原打算日后在大殿里充数守门的。
“谁知景顺竟在主子这里犯了错,这才拿奴才来换了。”
景黎坦然地禀报了自己和景顺的来历。
王熙凤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哪个黎?”
“黎庶……黎民百姓的黎。”景黎叉手,自豪,“咱们最先开始练功的这四十人,名字都是太子爷亲手给起的呢。”
王熙凤顿时悻悻:“也就是不让我改的意思了。”
“自然不是。”景黎忙道,“内坊说了,从今日起,奴才便是承徽一个人的奴才,若有日承徽不要奴才了,那就把奴才发到边军去给披甲人为奴!
“主子若是觉得奴才的名字不顺口,哦,或者是跟姐妹弟兄们都不配套,那就求您赏新名儿!”
王熙凤摆摆手:“得了。太子爷心系天下,你这名字对我来说就是个警醒——不得以个人私利乱了殿下安顿天下的布局。
“你踏踏实实地给我当差,我便安安静静地在宫里活下去。
“咱们两相宜。”
一夜之间,看似太平无事、只是调换了一个内侍的东宫,再度风云变幻。
太子只觉得疲惫不堪。
墨承徽连大明宫的门都没出,便被墨皇后留下“陪伴”。而墨家也没脸这么快便再送一个女儿进东宫。
墨皇后恼恨娘家不争气之余,忽然又把罪责赖在了贾元春头上,觉得都是她的馊主意,才让娘家人在儿子面前失了体面。
于是,刚刚才受了赏的贾元春忽然多了许多缝缝补补的差事,而荣宁二府在朝为官的几位爷,也忽然多了许多言官的看不顺眼。
这一闹,倒逼得荣府不得不动了脑筋,想要把在外地为官的女婿林某,弄回京城的兰台寺,帮着挡一挡这股子邪风。
这是后话,不提。
而才刚刚回到东宫,却听说了紫棠寻了借口把两宫的人都弄去了承恩殿,结果险些把和恪和陶哥儿都伤着,自己安插进宜秋东殿的景顺不得不出手,于是被王熙凤识破了的消息。
太子的后槽牙都快要咬碎了。
“她们到底要如何才能消停下来!?”
庆海后怕地直擦冷汗。
太子膝下只有这两个孩子,若是今日就因为那蠢丫头一个疏忽全折进去,那别说朝臣了,便是百姓也会少了敬畏,不晓得编出多少太子家宅不宁、夫纲不振的混话出来!
“殿下,奴才估摸着,这个事儿,最迟明儿一早,宫里也就都知道了。您得早做准备。”庆海小声小气地提醒。
太子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请段嬷嬷回来。”
庆海的两只眼瞬间睁得溜圆!
段,段嬷嬷……
庆海觉得自己的心肝儿都颤了!
待到第二天午后,大明宫忽然赐出来三个教习姑姑,吴良媛、梅良媛和耿承徽,每人一位;以及两位保母嬷嬷,端郡王与和恪郡主,每人一位。
太子妃看着站在自己面前还后背挺直的两位嬷嬷和三个宫装打扮的垂眸姑姑,染着大红蔻丹的手指甲险些扎穿袍袖:“怎好让父皇与母后这般牵挂操心?快给嬷嬷姑姑们赐座。”
圆脸带笑的翁嬷嬷往前迈了一步:“奴婢们不敢,谢太子妃赏座了。
“奴婢们原是太后娘娘身边的人,陛下宽厚,留了老奴们到如今。
“这些年,老奴们有的在六局流转,有的在御前侍奉,有的则替故去的妃嫔们照看各位年幼的亲王宗室。
“如今,陛下和皇后娘娘恩典,为了给咱们这些人寻个终老的归宿,这才送了咱们来东宫。
“奴婢以后会侍奉端郡王。郡王身边的宫女内侍、衣食住行,奴婢都会比照着陛下当年教养小亲王们的例子,好生安排。
“这位纪嬷嬷,当年曾经伺候过年幼的永宁公主。是陛下特意指给和恪郡主的。
待众人回了神,定睛看去,却是那个赶在夏守忠后头进来、给小郡主送手帕子的小内侍:景顺。
人群静了两息。
紧接着,便是同时响起的三个哭声:陶哥儿、和恪、紫棠。
紫棠拐着一只脚过去,把陶哥儿紧紧搂在怀里,一大一小哭了个肝肠寸断!
孟繁霜则快步过来,把茫然之后吓得大哭的和恪也抱了起来,甚至往后直退了七八布,离了人群老远,才冷冷地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眷眷,漠然道:
“天色已晚,王承徽命本官来接郡主回去用晚膳。
“吴良媛,端郡王,我等告退!”
紫棠泪眼模糊,却愤怒地喊道:“你刚才喊什么?若不是被你吓着,我怎会摔倒?又怎会把陶哥儿脱了手?!”
“紫棠姑娘。”救了陶哥儿的景顺平静开口,“孟姑姑若不出声,刚才这位眷眷姑娘被人推挤,就会一脚踩在和恪郡主的腿上。
“若是郡主的腿被人踩断,你一样会被吓到,后退绊到那石块上,摔到小郡王。
“紫棠姑娘,这是一石三鸟之计,承恩殿、宜秋宫和宜春宫,哪个都没逃出去。
“你该拿下这些人,审出来谁是推挤眷眷姑娘的人,再看她背后的主使。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把过错都推给皇上皇后赐给王承徽的孟司训身上。
“毕竟——太子妃娘娘不在家,能做主召了这么多人过来承恩殿的,唯有你发话才行。”
这个局面就是你造成的,别再推诿了。
一个小小内侍,忽然站出来,平平静静地一语道破太子妃陪嫁大宫女的私心,这种情形,任谁都想不到。
最想不到的,便是夏守忠。
就在紫棠紫涨了面皮、言语迟钝的工夫,宜春宜秋两宫的人都快速地离开了。
和恪哭得一抽一搭,直到被送进王熙凤的怀里,才好了些。
王熙凤见她如此,紧张地狠狠抱着不撒手,盯着夏守忠问是怎么回事。
一应情况禀报完毕,四个人(包括和恪)的目光都看向景顺,有疑惑有警惕。
夏守忠先开了口:“你去送帕子我就觉得奇怪。当着承恩殿的人,我便没问着你。谁让你去的?”
“没人让我去。”景顺朝着他欠了欠身,“是奴才瞧着承徽一直担心,坐立不安的。
“奴才故意打扫廊下,从窗前过,瞧见承徽临帖,却连着写了三遍郡主的名字。奴才想来想去,便悄悄跟着过去了。”
“你那一下子,便撞开了三四个宫女,你却去势不减,还能千钧一发地接住端郡王。景顺,好俊的身手啊!”
孟繁霜的关注点却不同,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深宫之中,内侍身份,有这般身手,却又不令人知。景顺,你解释一下。”
这回,景顺却迟疑了。
王熙凤看着他,过了一时,才又问孟繁霜:“他救了陶哥儿,还发话理清了连环套,把你摘出来了?”
“正是。”孟繁霜看向景顺的眼神,又欣赏又惋惜。
王熙凤再看景顺:“你的来历出身,不能说么?”
景顺撩袍跪下,轻轻叩了个头:“奴才是分在宜秋东殿的内侍,旁的,不能有。”
“他们四个是太子妃娘娘初次见面时分给我的。他又救了陶哥儿。照说,他应该是太子妃娘娘特特遣来照顾我的才是。”
王熙凤便当着和恪和景顺的面儿慢慢说道,“可是,他又有胆子去驳紫棠的话,还说得从容不迫不卑不亢。
“这份胆色,可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内侍。”
景顺从容不迫地再叩个头。
王熙凤拍了拍和恪,招手让如儿过来带她去洗手擦脸换衣裳,然后才笑嘻嘻地靠着椅子背,三根手指托了香腮,娇滴滴地说道:
“我也是没想到,太子殿下打一起头儿就这般重视我,竟然特意派了人来保护我。
“受宠若惊啊!!!”
景顺吃了一惊,忙抬头道:“奴才没说奴才是太子爷遣来宜秋宫的!”
“我说老夏呢,谁说你了?你急什么?”王熙凤笑眯眯地把这一口锅给景顺扣了个瓷瓷实实,然后便挥手让他下去,甚至还赏了他十两银子。
最后,才气定神闲地告诉夏守忠:“把我刚才的话和揣测,今晚必须传进丽正殿。
“是他们的人,想撤走就赶紧的。若留下,我便当神仙供起来。
“若不是他们的人,那就让他们自己想想,这种人为什么会在我的殿阁之中!”
夏守忠叹了口气,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景顺被调去了丽正殿。
内坊又换了一个机灵的小内侍过来,直接明言这是当初给太子爷选的内侍卫,童子功学了十来年,功夫很不错。
“叫什么?”
“回承徽的话,奴才叫景黎。”
“景……黎啊……”
第98章 嬷嬷(上)
“最早,奴才还是景顺的师兄呢!
“只不过他比奴才的天资好,三两年便被选走了。奴才资质平庸,原打算日后在大殿里充数守门的。
“谁知景顺竟在主子这里犯了错,这才拿奴才来换了。”
景黎坦然地禀报了自己和景顺的来历。
王熙凤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哪个黎?”
“黎庶……黎民百姓的黎。”景黎叉手,自豪,“咱们最先开始练功的这四十人,名字都是太子爷亲手给起的呢。”
王熙凤顿时悻悻:“也就是不让我改的意思了。”
“自然不是。”景黎忙道,“内坊说了,从今日起,奴才便是承徽一个人的奴才,若有日承徽不要奴才了,那就把奴才发到边军去给披甲人为奴!
“主子若是觉得奴才的名字不顺口,哦,或者是跟姐妹弟兄们都不配套,那就求您赏新名儿!”
王熙凤摆摆手:“得了。太子爷心系天下,你这名字对我来说就是个警醒——不得以个人私利乱了殿下安顿天下的布局。
“你踏踏实实地给我当差,我便安安静静地在宫里活下去。
“咱们两相宜。”
一夜之间,看似太平无事、只是调换了一个内侍的东宫,再度风云变幻。
太子只觉得疲惫不堪。
墨承徽连大明宫的门都没出,便被墨皇后留下“陪伴”。而墨家也没脸这么快便再送一个女儿进东宫。
墨皇后恼恨娘家不争气之余,忽然又把罪责赖在了贾元春头上,觉得都是她的馊主意,才让娘家人在儿子面前失了体面。
于是,刚刚才受了赏的贾元春忽然多了许多缝缝补补的差事,而荣宁二府在朝为官的几位爷,也忽然多了许多言官的看不顺眼。
这一闹,倒逼得荣府不得不动了脑筋,想要把在外地为官的女婿林某,弄回京城的兰台寺,帮着挡一挡这股子邪风。
这是后话,不提。
而才刚刚回到东宫,却听说了紫棠寻了借口把两宫的人都弄去了承恩殿,结果险些把和恪和陶哥儿都伤着,自己安插进宜秋东殿的景顺不得不出手,于是被王熙凤识破了的消息。
太子的后槽牙都快要咬碎了。
“她们到底要如何才能消停下来!?”
庆海后怕地直擦冷汗。
太子膝下只有这两个孩子,若是今日就因为那蠢丫头一个疏忽全折进去,那别说朝臣了,便是百姓也会少了敬畏,不晓得编出多少太子家宅不宁、夫纲不振的混话出来!
“殿下,奴才估摸着,这个事儿,最迟明儿一早,宫里也就都知道了。您得早做准备。”庆海小声小气地提醒。
太子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请段嬷嬷回来。”
庆海的两只眼瞬间睁得溜圆!
段,段嬷嬷……
庆海觉得自己的心肝儿都颤了!
待到第二天午后,大明宫忽然赐出来三个教习姑姑,吴良媛、梅良媛和耿承徽,每人一位;以及两位保母嬷嬷,端郡王与和恪郡主,每人一位。
太子妃看着站在自己面前还后背挺直的两位嬷嬷和三个宫装打扮的垂眸姑姑,染着大红蔻丹的手指甲险些扎穿袍袖:“怎好让父皇与母后这般牵挂操心?快给嬷嬷姑姑们赐座。”
圆脸带笑的翁嬷嬷往前迈了一步:“奴婢们不敢,谢太子妃赏座了。
“奴婢们原是太后娘娘身边的人,陛下宽厚,留了老奴们到如今。
“这些年,老奴们有的在六局流转,有的在御前侍奉,有的则替故去的妃嫔们照看各位年幼的亲王宗室。
“如今,陛下和皇后娘娘恩典,为了给咱们这些人寻个终老的归宿,这才送了咱们来东宫。
“奴婢以后会侍奉端郡王。郡王身边的宫女内侍、衣食住行,奴婢都会比照着陛下当年教养小亲王们的例子,好生安排。
“这位纪嬷嬷,当年曾经伺候过年幼的永宁公主。是陛下特意指给和恪郡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