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247节
  机修厂,技术科。
  宋良把轻量柴油机的设计方案交给了彭科长。
  彭科长看到设计方案,二话不说,回到座位坐了下来,开始仔细看这里面的总体结构,燃烧系统。
  一边年一边想着可行性。
  最后地看到曲柄连杆机构,三环结构?
  宋良在旁边安静的等着。
  过了很久。
  办公室外头传来了敲门声,“请问宋良同志在吗?”
  彭科长把门从设计方案中抬起来,示意宋良去开门。
  宋良站起来,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传达室的同志,“宋同志,化工厂那边昨天来了电话,说你们出差回来了,给他们回个电话,像是有急事。”
  今天早上化工厂那边又来电话催了。
  传达室的人就不明白了,至于这么急吗,这电话费不是钱啊?
  也不知道省着点用。
  宋良思考了片刻,化工厂可能是发现了那两封信。
  没事。
  那上面的字迹跟他现在的字完全不一样,正好这边扫盲班要弄个字贴集,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看到他的字了。
  就算化工厂那边派人来查,也查不出来。
  “小光,小宋这边有点事,他晚点再过去,你找其他人吧。”彭科长说道。
  传达室的小光立刻就答应了,他从技术科出来,去了三车间,找阮同志去了。
  彭科长让宋良关上门,问道:“你去化工厂没做什么引人注意的事吧?”
  宋良:“没有。”
  就很普通。
  除了,那两封信。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苏式反应釜的问题不解决,化工厂就会一直有损失,这浪费的是国家的经费。
  宋良实在是没忍住,才帮了个小忙。
  “小宋,真没有吗?”彭科长不放心。
  宋良想了一下:“倒是有一件。”
  彭科长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知道你会俄文了?”
  宋良摇头:“不是,化工厂当时有个车间出事了,里面的工人过来找我们帮忙……”他把当时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
  “这事是阮同志跟我一起去的,后来化工厂的刘书记因为这事还请我们吃了饭。”
  至于他的私事,就不必多说了。
  彭科长放心了,还夸道:“这事你们办得好,咱们机修厂抢救机器是应该的。”说完彭科长还笑了,这下化工厂的人对他们机修厂刮目相看了吧。
  传达室 。
  阮子柏刚到,就听到电话响了。
  小光同志赶紧去接,“化工厂的,阮同志,给你。”化工厂还真是财大气粗,今天一天都来两回电话了。
  阮子柏上前,接了电话,“信?您说是口信吗,真不好意思,当时我们机修厂这边出点了急事,让我们回去。我们走时没来得及留口信。”
  另一边。
  化工厂的车间主任听到这话,眉头紧皱,这位阮同志不知道什么信,难道不是他?
  厂长办公室。
  彭科长带着宋良过来有一会了。
  厂长似乎在打电话,打了有一会了。
  彭科长两人又等了一会,厂长才让两人进去。
  “厂长,我们跟拖拉机厂合作的轻量柴油机,小宋同志设计出来了。”彭科长赶紧把宋良的设计方案递了过去。
  厂长笑容满面,显然是心情不错,他接过方案,翻了一遍,然后放到一边。
  “不错,这设计方案挺完整的,这样,你们下午去趟拖拉机厂,跟他们商讨商讨,能不能做出来,有几成把握。”
  之后成不成要看做出来的轻量柴油机的功率跟耗油量。
  这事就先这样。
  厂长又说起了另一件事:“化工厂的刘书记刚才来电话了,想跟咱们机修厂合作,他们派过来的同志已经在路上了。”
  说到这,厂长看向宋良,“小宋,你去过化工厂,跟他们熟,等他们来了你接待一下。”
  第99章 099
  ……
  宋良:“厂长, 下午我跟彭科长去拖拉机厂的话,这两天不一定能赶回来,轻量柴油机毕竟新东西, 参数可能随时要修改,我怕他们做不来。”
  彭科长:“厂长, 小宋说得有道理。”
  轻量柴油机是他们技术科负责的,可比什么化工厂的同志重要多了。
  厂长想了想, 同意了:“那行, 到时候让小阮去接待,你就负责拖拉机厂那边的合作吧。”
  宋良从厂长办公室出来, 心里松了口气。
  这时,又听彭科长说道:“小宋,刚才传达室的不是找你吗, 你先过去一趟,看看是什么事, 回头解决了再回科里来。”
  传达室?
  宋良将事情串了起来, 化工厂的同志通过传达室的电话找他们几个出差的人,还有厂长这边, 刘书记要派同志过来,跟机修厂谈合作的事。
  只怕, 这些真是那两封信引起的。
  难道,化工厂苏式反应釜的问题解决了?
  宋良心事重重的去了传达室。
  铁路食堂。
  早餐过后, 于月莺跟朱婶说要去趟杜家,拿衣服。天冷了,她身上的衣服薄了, 这会事情又做完了, 抽个空去趟杜家。
  阴天, 没下雨。
  “早去早回,别耽误中午做饭。”朱婶道。
  于月莺跟朱婶借了把伞,往杜家去了。
  天冷了,最主要的是拿床被褥,厚一点薄一点都可以,还有衣服,老四老五的衣服她能穿,看谁有多余的。
  再不行,姨妈的丑衣服她也能勉强穿一穿,到时候穿上外衣,别人也瞧不见。
  于月莺一路上在想怎么跟杜母开口。
  到了杜家。
  “姨妈。”于月莺在外头喊了好几遍,竟然没人应。
  她又提高了音量,还是没有应。
  隔壁,沈家。
  杜奶奶坐在这边跟刘芸了唠嗑,听到外头有人在喊,“是谁在外头?”
  刘芸在门口看了眼,见是于月莺,出去就把院门关上了,正往屋走,外头传来于月莺的声音:“刘姨,我想问您件事。”
  于月莺在杜家门口喊了半天,瞧没动静,正准备到沈家这边来问问,就看到刘芸了,就过来了。
  刘芸加快脚步走进屋时在,把屋门一关。
  上回于月莺暴露了对她二儿子有想法之后事,刘芸就打心底里厌恶于月莺了。
  这会是压根就不想搭理。
  “刘姨,刘姨。”于月莺想进去问问,却发现院门栓上了。
  于月莺又喊了半天,刘芸人在屋里,就是假装听不到。
  她的心一点点的往下沉。
  难道这是姨妈暗示的?
  于月莺心里堵得难受,姨妈是她长辈,就算她前几天得罪了姨妈,姨妈那么大个人还要跟她计较不成?
  沈家屋里。
  “谁在外头喊?”杜奶奶问,好像一直在喊刘芸呢。
  “不相干的人。”刘芸顺手拿了剪好的鞋面过来,正在缝,可屋门关上,屋里有些暗,看不清,她索性就将鞋面放在一边,“婶子,黄姐说是给孩子送东西,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早上杜母看天气好,没忍住,收拾了老三的东西,还是决定送到拖拉机厂去。
  她走了杜奶奶没人照顾,她就把人送到刘芸家了,想让杜奶奶在刘芸家吃顿午饭,刘芸这边同意了。
  都是邻居,该帮衬的。
  “说晚饭前肯定回来。”杜奶奶又瞧了眼关上的门。
  她怎么听着声音,像是彩月娘家的那个于月莺啊。
  外头有声响。
  刘芸忽然道:“婶子你听,是不是踢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