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165节
“七天。”杜思苦道。
“行,那就七天。”顾主任又看了看余凤敏,“你也要请假?”
杜思苦赶紧道:“主任,她不请假。我是想着我突然请假,周三的扫盲班的课没人带,余凤敏跟我一个学校的,我能教的她也能教,我想让她顶我周三的课,行吗?”
好同志。
家里出了这样大的事,还不忘工作。
顾主任看杜思苦的眼神更温和了:“没问题,只要余同志愿意。”
“我愿意!”余凤敏还提高嗓门,“我声音很响亮,肯定兴地跟庞清燕一样。”
她肯定是个合格的扫盲班老师。
“好,好好干。”顾主任难得的笑了。
假请好后,杜思苦跟余凤敏很快就离开了。
现在是这是去女工宿舍的方向,路上,杜思苦跟余凤敏道:“我柜子里有个本子,里面是备课内容,已经备了六节课,你看看想讲什么。”
“你都准备好了?”余凤敏很惊喜,又意外,“你天天那么忙,哪有空准备?”
这对杜思苦来说不难。
毕竟是扫盲班,又不是什么初中高中的课。
又听杜思苦说:“对了,上课他们要是大声说话,你就把我备课上的题写到黑板上,让他们上来回答问题,或者写答案。”
这个余凤敏懂。
很快到了女工宿舍。
杜思苦开始收拾东西,袁秀红就是这个时候拿着饭回来的,她在食堂打了饭,拿回来吃。
食堂有个讨厌的人。
早上去仓库拿东西的那个姓苏的。
告状精。
下午袁秀红挨批了。
“秀红,我请了七天假,要回趟家。”杜思苦翻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没有白色衣服,便问他们:“你们有白色的衣服吗?”
余凤敏没有,白衣服太容易脏了。
“我有。”袁秀红拉开床底的箱子,开始翻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两件,一件白色的衬衣,还有一件白色带碎花的上衣。
杜思苦借了衬衣。
她往自己身上比了比,能穿吗?
袁秀红道:“你瘦,能穿下。”
这衬有下摆是长的。
杜思苦往身上一套,正正好。
杜思苦很快脱下来,折好放到行李里头,同时她不忘把上次袁秀药给的四块膏药给带上。
就这么多。
没有配药,袁秀药这边制不出来。
先回去再说吧。
“思苦,你就这样回去吗,要不要借辆自行车?”余凤敏脑袋一亮,“我们二车间有辆自行车。”
杜思苦:“算了,我等会找肖哥借。”二车间的自行车是厂里的,再说了,舒师傅估计把那自行车拆了。
杜思苦系好行李,往身上一背,“我走了。”
下楼的时候碰到正在做饭的张阿姨,她还不忘打招呼。
火车上。
跟于月莺一样被遣返的一共有六个人,四个男的,二个女的。
于月莺所在的松县不算最远的。
火车一路前行,离松县越来越近,于月莺的心也越来越沉。
民警同志看得紧,要是有小动作的,还会给戴上手铐。
“旅客同志们,松县到了。”
第66章 066
……
铁路家属大院。
晚上六点。
刘芸带着女儿回来的时候, 看到杜家院里全是人,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还在搭棚子?
她过去一瞧,院子中间摆了个桌, 桌上放着杜爷爷的黑白像,画像前面还摆了香炉, 里头插着香,香炉前面还有两个盘子, 一个摆着苹果跟香蕉, 不多,另一个盘子里摆着馒头跟方糕。旁边还有两杯酒。
这杜爷爷, 没了?
昨天她还跟杜爷爷说过话呢,今天一大早她还看到杜爷爷出门了呢。
这好好的人,怎么说没了就没了?
刘芸半天没缓过来。
旁边沈瑶看着遗像有些怕, 她别过脸,“妈, 咱们回家吧。”
刘芸正准备把钥匙给沈瑶, 自个去杜家看看,可一瞧自己身上的衣服, 虽然素色多,但是夹杂着几条亮色条纹, 还是回去换件衣服再过来。
她带着沈瑶回了家,换了身全素色的衣服, 刚走到门口,沈洋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他看到杜家的动静了 。
“妈,隔壁怎么了?”
“我正要去看看吧呢。”刘芸低声道, “估计是老人去世了, 桌上摆了遗像。”
“妈, 我跟你去。”
沈洋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就要跟刘芸过去。
他穿的是粮食局的灰色工作服。
这颜色还行。
刘芸带着沈洋去了杜家。
此时,杜家院里的灵棚已经搭起来了,棚子里头放着棺材。
这活是杜父一手办的。
杜母正在栽白布,刘芸跟沈洋也去拿了两根,系到胳膊上,沈洋去了遗像桌前,磕了三个头,上了香。
杜二跪在旁边,跟着磕了三个。
大哥不在,这事只能由他代劳。
如果父亲那一辈的客人来磕头敬香,那就是由父亲在这。
沈洋烧了一会钱纸,下一个人客人来了,他很快让出了位置。
另一边。
杜有军把西屋的书桌搬了出来,放到院子门口,这便是礼账登记处了。
他回屋又拿了椅子跟纸笔,来的客人给的礼钱他都得记着。
刘芸看到后,过来了,她带钱了,给了五块钱。
“有军,节哀啊。”
“谢谢刘姐。”杜有军知道,也正是这样做的。
他再难受,这该做的事都得做。
没人能明白,他在肖虎山家接到父亲去世这个消息时的打击。
过了一会。
杜母把栽好的白布送过来了,一个穿到身上的,中间用细麻绳一系,还有一个是戴到头上的。
杜父那边已经穿戴好了。
“大嫂,辛苦你了。”杜有军道。
杜母眼睛都熬红了,“大家都一样,有军,弟妹什么时候来?”
“这会应该在车上了。”杜有军说道。
这白布剩得不多了,明天的客人只会更多,明天供销社开门,还得再去买一些回来。
纸钱得烧一晚上,不知道明天够不够用。
杜母要操心的事还有很多。
屋里。
杜奶奶没露面,她下午哭得晕厥过去了。
这会老五正在屋里守着她。
老两口一起过了五十多年,感情深厚,这老爷子突然没了,老太太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杜奶奶又醒了。
她怔怔的望着屋里半天,才转头问老五:“什么时候了?天亮了吗?”
“奶奶,晚上七点多了。”老五说道。
“行,那就七天。”顾主任又看了看余凤敏,“你也要请假?”
杜思苦赶紧道:“主任,她不请假。我是想着我突然请假,周三的扫盲班的课没人带,余凤敏跟我一个学校的,我能教的她也能教,我想让她顶我周三的课,行吗?”
好同志。
家里出了这样大的事,还不忘工作。
顾主任看杜思苦的眼神更温和了:“没问题,只要余同志愿意。”
“我愿意!”余凤敏还提高嗓门,“我声音很响亮,肯定兴地跟庞清燕一样。”
她肯定是个合格的扫盲班老师。
“好,好好干。”顾主任难得的笑了。
假请好后,杜思苦跟余凤敏很快就离开了。
现在是这是去女工宿舍的方向,路上,杜思苦跟余凤敏道:“我柜子里有个本子,里面是备课内容,已经备了六节课,你看看想讲什么。”
“你都准备好了?”余凤敏很惊喜,又意外,“你天天那么忙,哪有空准备?”
这对杜思苦来说不难。
毕竟是扫盲班,又不是什么初中高中的课。
又听杜思苦说:“对了,上课他们要是大声说话,你就把我备课上的题写到黑板上,让他们上来回答问题,或者写答案。”
这个余凤敏懂。
很快到了女工宿舍。
杜思苦开始收拾东西,袁秀红就是这个时候拿着饭回来的,她在食堂打了饭,拿回来吃。
食堂有个讨厌的人。
早上去仓库拿东西的那个姓苏的。
告状精。
下午袁秀红挨批了。
“秀红,我请了七天假,要回趟家。”杜思苦翻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没有白色衣服,便问他们:“你们有白色的衣服吗?”
余凤敏没有,白衣服太容易脏了。
“我有。”袁秀红拉开床底的箱子,开始翻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两件,一件白色的衬衣,还有一件白色带碎花的上衣。
杜思苦借了衬衣。
她往自己身上比了比,能穿吗?
袁秀红道:“你瘦,能穿下。”
这衬有下摆是长的。
杜思苦往身上一套,正正好。
杜思苦很快脱下来,折好放到行李里头,同时她不忘把上次袁秀药给的四块膏药给带上。
就这么多。
没有配药,袁秀药这边制不出来。
先回去再说吧。
“思苦,你就这样回去吗,要不要借辆自行车?”余凤敏脑袋一亮,“我们二车间有辆自行车。”
杜思苦:“算了,我等会找肖哥借。”二车间的自行车是厂里的,再说了,舒师傅估计把那自行车拆了。
杜思苦系好行李,往身上一背,“我走了。”
下楼的时候碰到正在做饭的张阿姨,她还不忘打招呼。
火车上。
跟于月莺一样被遣返的一共有六个人,四个男的,二个女的。
于月莺所在的松县不算最远的。
火车一路前行,离松县越来越近,于月莺的心也越来越沉。
民警同志看得紧,要是有小动作的,还会给戴上手铐。
“旅客同志们,松县到了。”
第66章 066
……
铁路家属大院。
晚上六点。
刘芸带着女儿回来的时候, 看到杜家院里全是人,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还在搭棚子?
她过去一瞧,院子中间摆了个桌, 桌上放着杜爷爷的黑白像,画像前面还摆了香炉, 里头插着香,香炉前面还有两个盘子, 一个摆着苹果跟香蕉, 不多,另一个盘子里摆着馒头跟方糕。旁边还有两杯酒。
这杜爷爷, 没了?
昨天她还跟杜爷爷说过话呢,今天一大早她还看到杜爷爷出门了呢。
这好好的人,怎么说没了就没了?
刘芸半天没缓过来。
旁边沈瑶看着遗像有些怕, 她别过脸,“妈, 咱们回家吧。”
刘芸正准备把钥匙给沈瑶, 自个去杜家看看,可一瞧自己身上的衣服, 虽然素色多,但是夹杂着几条亮色条纹, 还是回去换件衣服再过来。
她带着沈瑶回了家,换了身全素色的衣服, 刚走到门口,沈洋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他看到杜家的动静了 。
“妈,隔壁怎么了?”
“我正要去看看吧呢。”刘芸低声道, “估计是老人去世了, 桌上摆了遗像。”
“妈, 我跟你去。”
沈洋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就要跟刘芸过去。
他穿的是粮食局的灰色工作服。
这颜色还行。
刘芸带着沈洋去了杜家。
此时,杜家院里的灵棚已经搭起来了,棚子里头放着棺材。
这活是杜父一手办的。
杜母正在栽白布,刘芸跟沈洋也去拿了两根,系到胳膊上,沈洋去了遗像桌前,磕了三个头,上了香。
杜二跪在旁边,跟着磕了三个。
大哥不在,这事只能由他代劳。
如果父亲那一辈的客人来磕头敬香,那就是由父亲在这。
沈洋烧了一会钱纸,下一个人客人来了,他很快让出了位置。
另一边。
杜有军把西屋的书桌搬了出来,放到院子门口,这便是礼账登记处了。
他回屋又拿了椅子跟纸笔,来的客人给的礼钱他都得记着。
刘芸看到后,过来了,她带钱了,给了五块钱。
“有军,节哀啊。”
“谢谢刘姐。”杜有军知道,也正是这样做的。
他再难受,这该做的事都得做。
没人能明白,他在肖虎山家接到父亲去世这个消息时的打击。
过了一会。
杜母把栽好的白布送过来了,一个穿到身上的,中间用细麻绳一系,还有一个是戴到头上的。
杜父那边已经穿戴好了。
“大嫂,辛苦你了。”杜有军道。
杜母眼睛都熬红了,“大家都一样,有军,弟妹什么时候来?”
“这会应该在车上了。”杜有军说道。
这白布剩得不多了,明天的客人只会更多,明天供销社开门,还得再去买一些回来。
纸钱得烧一晚上,不知道明天够不够用。
杜母要操心的事还有很多。
屋里。
杜奶奶没露面,她下午哭得晕厥过去了。
这会老五正在屋里守着她。
老两口一起过了五十多年,感情深厚,这老爷子突然没了,老太太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杜奶奶又醒了。
她怔怔的望着屋里半天,才转头问老五:“什么时候了?天亮了吗?”
“奶奶,晚上七点多了。”老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