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78节
第154章 ——“殿下将要临盆了……
四月中旬,花鸟房往芳筵殿送来许多盆初绽的芍药花。
芳筵殿不大,庭院也不算宽敞,却种了很多花木,窗下一左一右两树西府海棠开了,花瓣层叠如云,枝头又挂了许多串小灯笼状的铃铛。
那铃铛指甲大小,不是金银质地,而是黄铜制成的,风一吹叮铃铃响声清脆,夹在霞粉色的海棠花里煞是好看。
皇帝难得出一次门,从绍圣殿回来,就顺便到芳筵殿来探望女儿。
只见后殿檐外挂起清透纱帘,帘尾缀了一截色泽相近的厚实缎子,确保风不会轻易吹动,帘内摆了一张软榻,榻边小几上陈设着茶盘点心。
景昭躺在软榻上,正听两个歌姬抱着琵琶唱曲。
见皇帝过来,她便挥退歌姬,欠身准备起来行礼,已经被皇帝止住。
她也不客气一下,立刻又心安理得地躺回榻上:“父皇怎么来了?我本来准备晚间跑一趟,去送些小厨房新制的应季点心。”
皇太女和太女妃素日里不会刻意挑剔吃穿,但他们本身是很懂的,也赞许厨房推陈出新,赏赐更是大方,所以比起毫无用武之地的御膳房厨子,东宫掌膳内官的想法倒是更多些。
四月里,海棠、芍药、文冠果等花草相继开了,樱桃、梅子陆陆续续到了成熟的季节,外面又送进来一批桑葚——这虽然只是寻常可见的野果,但太女妃是很喜欢的,让杨氏收了些送进来,熬成桑葚酱。
桑葚酱还没熬好,景昭和裴令之私下里就已经商量好怎么吃了。
等天气再热些,小厨房做了冰酪,桑葚酱酸甜正好,淋在冰酪上不但好看,而且清凉适口。
即使不吃冰酪,新蒸出来的热糕,浇一点桑葚酱,趁温热时吃了,也是最好吃的。
说到这里,景昭又想起宫外刘家酥饼的髓饼来。
裴令之便提议:“等我明日去时雍阁,让积素买了现烤的髓饼带回来。”
他又道:“上次那家春卷馅料调的很好,格外时鲜,也买一些回来,东宫的厨子做出来,总没有那个味道。”
“什么春卷?”
还没等裴令之回答,景昭便已经反应过来:“哦,你说那家炸食铺,不用这么麻烦。”
她叫燕女官过来:“让老板把方子送进宫里来。”
裴令之一怔。
燕女官看了看皇太女有点促狭的神色,见她默许点头,便对裴令之解释道:“那家铺子的老板不是寻常人,是采风使在京城的一个采风点,方子也不是隐秘,炸食手艺是那位采风使自己爱吃,琢磨出来的……”
.
云延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她清晨起来,有条不紊指挥伙计打扫卫生,开锅烧油,准备食材,自己简单过目确认无误之后,便抄着手溜进二楼账房,看似在盘账,其实抽出采风使的汇报文书,开始梳理这一旬要上报的内容。
京城是天子脚下,过去一旬此地风平浪静,而她手里其他几条线也很平静,没有太多可写的内容。
云延写完了为数不多的半页字,开始挠头。
一个时辰过去了,下面变得吵闹起来,客人络绎不绝,日头升上半空。
云延坐在桌前,两眼发直,纸上只多了两个字:此外。
云延决定拖到下旬再交。
下得楼来,伙计们正在忙里忙外,拿笊篱捞新出锅的酥肉酥鱼,紧接着沥去油水,倒进笸箩,给客人分别装好,再收一把沾着油花的铜钱。
一个客人冲她招手,似乎是把她当成了普通伙计:“这位娘子,能给我装点春卷吗?”
云延麻木而娴熟地道:“稍等,春卷还没……等等!”
云延大惊失色!
上官!我只是在心里想了想拖延报告,不至于追到这里来收吧!
上官从云延手里拿走了春卷的制作方式,又未雨绸缪地拿走了另外几张菜谱。
云延跟在后面,低声下气地问:“我这一旬的报告能晚点交吗?”
上官很疑惑地转过头来:“难道你还没写完吗?别人早已经提前交了。”
云延:“……”
她支支吾吾地道:“哦,是有点忙……”
上官想了想,问她:“是没什么可写的吗?”
云延支支吾吾地擦汗:“那,那倒不是……”
上官很是同情地看了她一眼,教她:“这些方子很难得,是不是?”
云延说:“啊?那倒没有,我随便琢磨的。”
“……”
上官神色复杂地看着她,叹了口气:“那你就按时交吧。”
云延五雷轰顶:“!”
.
宫外食肆饮食再怎么精妙,终究比不上宫内膳房的材料珍贵、手艺齐全。
经掌膳内官选用最时鲜珍贵的食材,按照方子原原本本做出来,不用加一点改动,便已经足够鲜香扑鼻。
皇太女胃口不好,内官头发都快愁秃了,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赶紧又去尚食局找了位女官,再请皇太女贴身的燕女官过来,一起按照太女素日的口味调整几次,自觉已经没有能继续改良的地方了。
果然,这道菜一上晚膳的餐桌,景昭吃了半个,便吩咐:“明日午膳时做一盘一模一样的,给太女妃送去。再另外做一份,不许沾一点荤腥,等晚间送来。”
除此之外,她又额外令膳房精心备下些时令点心,准备一起带到明昼殿去。
皇帝听了,只淡声道:“你有心了。”
他并不拒绝,见景昭很期待地看着他,便道:“在芳筵殿好生歇着,晚间梁观己过来取。”
他打量四周,见殿门里侧整整齐齐挂着一串橘子,橘皮上有些怪异,看不真切,便道:“那是什么?”
景昭就兴致勃勃令宫人取过来:“太女妃做的,把橘子掏空,做成橘子灯。”
橘皮上扎着细密的小孔,皇帝举起来端详片刻,发觉扎出了一只兔子的形状。
这是皇帝年轻时做过的了,他往下一看,只见十二只小橘子连成串,分别扎出了十二生肖。等晚间点燃,清香四溢,又能投射出动物光影。
皇帝随意撇开,立刻有宫人毕恭毕敬上前,将橘子灯收好:“等今年的柚子贡进来,拿那个玩儿,更大些。”
见景昭看着他,皇帝便道:“这是南边有些地方的旧俗,取个同音的吉祥意思,过去常见。”
橘同‘吉’,柚同‘佑’。
不过皇帝从来不信这些,也只是因为好玩罢了。
景昭睁大眼睛:“我怎么没听说过。”
又问:“父皇做过吗?”
“做过。”皇帝随意道。
景昭想说我怎么没见过,话到唇边,忽然一顿。
皇帝从来不是会在这些小节上用心的人,至少在景昭的记忆里,父亲不是。
那些橘子灯、柚子灯,当然不是为他自己而做。
越是出身尊贵、富贵至极,就越不在意金银珠玉那些俗物。
所谓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能用钱财轻易衡量的,并不值得他们多看一眼。
反而是这等看似不值一钱,其实需要亲自耗费精力的物事,才更能彰显用心。
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对于景昭、裴令之来说是如此。
对她的父亲母亲来说,也是如此。
.
皇帝没坐多久,略尽了尽关怀女儿的责任,便径直回了明昼殿。
景昭在软榻上多躺了片刻,觉得无聊,进了寝殿,挑几本公文看过,更加无聊。
极其年幼的时候,父亲把她带在身边严密保护,那是因为国朝初立,宫闱动荡。及至她搬进东宫,整座皇城便任她自由来去,再不必拘束在一殿一阁里。
没想到时过境迁,她竟还能体会到幼时闲极无聊的心情。
景昭支颐,垂下眼帘。
据太医所说,她这个孩子算是胎像非常好,妊娠反应极少的,是个难得省心的孩子。
饶是如此,景昭仍然觉得非常疲惫。
她不能久坐久站,每日清晨头晕目眩,饮食忌口写满一张三尺长的单子,稍多吃一口就要反胃作呕,甚至连引以为傲的抑制力亦开始下降,多思多虑感时伤事,夜不成眠辗转反侧。
这种日子,她一天也不想过下去了。
景昭难以遏制,终于情绪外显,情不自禁一拍桌子,咣当!
新上任的承侍鱼女官吓了一跳——原本的承侍女官升职替补,成为新一任承书女官,自此可以在外书房出入来去——由她带起来的鱼女官便跟着升职,当上了新的承侍女官。
承侍女官明白景昭的心意,赶紧示意宫人把掉落的瓷盏清扫干净,又轻声劝慰:“太医说了,大约就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小皇孙便要降世了。圣上连殿下的朝会都免了,殿下再忍一忍,现在实在不宜出去走动。”
燕女官也帮腔道:“是呢,大夫推测出来的生产日期,其实不一定准确卡在那几天,早一些晚一些都是有的。”
这话对于景昭来说可真不中听。
她郁郁地躺下,一觉睡醒,天色已经暗了。
外间的灯火灭了大半,只有一点淡淡光影透进来,应该是怕惊醒她。
裴令之才从时雍阁回来,正在外殿慢慢喝着一盏羹,见景昭出来,又示意宫人再传几个菜,把温着的羹端来。然后对景昭道:“小燕已经做主将备好的菜交给梁内官了,殿下不用挂心,吃些东西?”
景昭摇了摇头。
她感觉说不出的疲惫,又很烦躁,还有一种极淡的恐慌。尽管睡了整个下午,却既无饥渴,又无精神,只想接着躺下去再睡一觉。
她勉强打起精神:“你就吃这些?”
裴令之喝完羹,漱完口,又在端来的铜盆中洗过手,细细擦干净了,才疲惫道:“气都气饱了。”
他鲜少说这样的话,可见时雍阁经过一段群龙无首的时日后,修书进度依旧很不理想,说不定还堆积了许多棘手问题。
景昭失笑。
她有心问一问,但困倦至极,头脑混沌,实在不想再给自己找些气来受。
四月中旬,花鸟房往芳筵殿送来许多盆初绽的芍药花。
芳筵殿不大,庭院也不算宽敞,却种了很多花木,窗下一左一右两树西府海棠开了,花瓣层叠如云,枝头又挂了许多串小灯笼状的铃铛。
那铃铛指甲大小,不是金银质地,而是黄铜制成的,风一吹叮铃铃响声清脆,夹在霞粉色的海棠花里煞是好看。
皇帝难得出一次门,从绍圣殿回来,就顺便到芳筵殿来探望女儿。
只见后殿檐外挂起清透纱帘,帘尾缀了一截色泽相近的厚实缎子,确保风不会轻易吹动,帘内摆了一张软榻,榻边小几上陈设着茶盘点心。
景昭躺在软榻上,正听两个歌姬抱着琵琶唱曲。
见皇帝过来,她便挥退歌姬,欠身准备起来行礼,已经被皇帝止住。
她也不客气一下,立刻又心安理得地躺回榻上:“父皇怎么来了?我本来准备晚间跑一趟,去送些小厨房新制的应季点心。”
皇太女和太女妃素日里不会刻意挑剔吃穿,但他们本身是很懂的,也赞许厨房推陈出新,赏赐更是大方,所以比起毫无用武之地的御膳房厨子,东宫掌膳内官的想法倒是更多些。
四月里,海棠、芍药、文冠果等花草相继开了,樱桃、梅子陆陆续续到了成熟的季节,外面又送进来一批桑葚——这虽然只是寻常可见的野果,但太女妃是很喜欢的,让杨氏收了些送进来,熬成桑葚酱。
桑葚酱还没熬好,景昭和裴令之私下里就已经商量好怎么吃了。
等天气再热些,小厨房做了冰酪,桑葚酱酸甜正好,淋在冰酪上不但好看,而且清凉适口。
即使不吃冰酪,新蒸出来的热糕,浇一点桑葚酱,趁温热时吃了,也是最好吃的。
说到这里,景昭又想起宫外刘家酥饼的髓饼来。
裴令之便提议:“等我明日去时雍阁,让积素买了现烤的髓饼带回来。”
他又道:“上次那家春卷馅料调的很好,格外时鲜,也买一些回来,东宫的厨子做出来,总没有那个味道。”
“什么春卷?”
还没等裴令之回答,景昭便已经反应过来:“哦,你说那家炸食铺,不用这么麻烦。”
她叫燕女官过来:“让老板把方子送进宫里来。”
裴令之一怔。
燕女官看了看皇太女有点促狭的神色,见她默许点头,便对裴令之解释道:“那家铺子的老板不是寻常人,是采风使在京城的一个采风点,方子也不是隐秘,炸食手艺是那位采风使自己爱吃,琢磨出来的……”
.
云延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她清晨起来,有条不紊指挥伙计打扫卫生,开锅烧油,准备食材,自己简单过目确认无误之后,便抄着手溜进二楼账房,看似在盘账,其实抽出采风使的汇报文书,开始梳理这一旬要上报的内容。
京城是天子脚下,过去一旬此地风平浪静,而她手里其他几条线也很平静,没有太多可写的内容。
云延写完了为数不多的半页字,开始挠头。
一个时辰过去了,下面变得吵闹起来,客人络绎不绝,日头升上半空。
云延坐在桌前,两眼发直,纸上只多了两个字:此外。
云延决定拖到下旬再交。
下得楼来,伙计们正在忙里忙外,拿笊篱捞新出锅的酥肉酥鱼,紧接着沥去油水,倒进笸箩,给客人分别装好,再收一把沾着油花的铜钱。
一个客人冲她招手,似乎是把她当成了普通伙计:“这位娘子,能给我装点春卷吗?”
云延麻木而娴熟地道:“稍等,春卷还没……等等!”
云延大惊失色!
上官!我只是在心里想了想拖延报告,不至于追到这里来收吧!
上官从云延手里拿走了春卷的制作方式,又未雨绸缪地拿走了另外几张菜谱。
云延跟在后面,低声下气地问:“我这一旬的报告能晚点交吗?”
上官很疑惑地转过头来:“难道你还没写完吗?别人早已经提前交了。”
云延:“……”
她支支吾吾地道:“哦,是有点忙……”
上官想了想,问她:“是没什么可写的吗?”
云延支支吾吾地擦汗:“那,那倒不是……”
上官很是同情地看了她一眼,教她:“这些方子很难得,是不是?”
云延说:“啊?那倒没有,我随便琢磨的。”
“……”
上官神色复杂地看着她,叹了口气:“那你就按时交吧。”
云延五雷轰顶:“!”
.
宫外食肆饮食再怎么精妙,终究比不上宫内膳房的材料珍贵、手艺齐全。
经掌膳内官选用最时鲜珍贵的食材,按照方子原原本本做出来,不用加一点改动,便已经足够鲜香扑鼻。
皇太女胃口不好,内官头发都快愁秃了,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赶紧又去尚食局找了位女官,再请皇太女贴身的燕女官过来,一起按照太女素日的口味调整几次,自觉已经没有能继续改良的地方了。
果然,这道菜一上晚膳的餐桌,景昭吃了半个,便吩咐:“明日午膳时做一盘一模一样的,给太女妃送去。再另外做一份,不许沾一点荤腥,等晚间送来。”
除此之外,她又额外令膳房精心备下些时令点心,准备一起带到明昼殿去。
皇帝听了,只淡声道:“你有心了。”
他并不拒绝,见景昭很期待地看着他,便道:“在芳筵殿好生歇着,晚间梁观己过来取。”
他打量四周,见殿门里侧整整齐齐挂着一串橘子,橘皮上有些怪异,看不真切,便道:“那是什么?”
景昭就兴致勃勃令宫人取过来:“太女妃做的,把橘子掏空,做成橘子灯。”
橘皮上扎着细密的小孔,皇帝举起来端详片刻,发觉扎出了一只兔子的形状。
这是皇帝年轻时做过的了,他往下一看,只见十二只小橘子连成串,分别扎出了十二生肖。等晚间点燃,清香四溢,又能投射出动物光影。
皇帝随意撇开,立刻有宫人毕恭毕敬上前,将橘子灯收好:“等今年的柚子贡进来,拿那个玩儿,更大些。”
见景昭看着他,皇帝便道:“这是南边有些地方的旧俗,取个同音的吉祥意思,过去常见。”
橘同‘吉’,柚同‘佑’。
不过皇帝从来不信这些,也只是因为好玩罢了。
景昭睁大眼睛:“我怎么没听说过。”
又问:“父皇做过吗?”
“做过。”皇帝随意道。
景昭想说我怎么没见过,话到唇边,忽然一顿。
皇帝从来不是会在这些小节上用心的人,至少在景昭的记忆里,父亲不是。
那些橘子灯、柚子灯,当然不是为他自己而做。
越是出身尊贵、富贵至极,就越不在意金银珠玉那些俗物。
所谓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能用钱财轻易衡量的,并不值得他们多看一眼。
反而是这等看似不值一钱,其实需要亲自耗费精力的物事,才更能彰显用心。
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对于景昭、裴令之来说是如此。
对她的父亲母亲来说,也是如此。
.
皇帝没坐多久,略尽了尽关怀女儿的责任,便径直回了明昼殿。
景昭在软榻上多躺了片刻,觉得无聊,进了寝殿,挑几本公文看过,更加无聊。
极其年幼的时候,父亲把她带在身边严密保护,那是因为国朝初立,宫闱动荡。及至她搬进东宫,整座皇城便任她自由来去,再不必拘束在一殿一阁里。
没想到时过境迁,她竟还能体会到幼时闲极无聊的心情。
景昭支颐,垂下眼帘。
据太医所说,她这个孩子算是胎像非常好,妊娠反应极少的,是个难得省心的孩子。
饶是如此,景昭仍然觉得非常疲惫。
她不能久坐久站,每日清晨头晕目眩,饮食忌口写满一张三尺长的单子,稍多吃一口就要反胃作呕,甚至连引以为傲的抑制力亦开始下降,多思多虑感时伤事,夜不成眠辗转反侧。
这种日子,她一天也不想过下去了。
景昭难以遏制,终于情绪外显,情不自禁一拍桌子,咣当!
新上任的承侍鱼女官吓了一跳——原本的承侍女官升职替补,成为新一任承书女官,自此可以在外书房出入来去——由她带起来的鱼女官便跟着升职,当上了新的承侍女官。
承侍女官明白景昭的心意,赶紧示意宫人把掉落的瓷盏清扫干净,又轻声劝慰:“太医说了,大约就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小皇孙便要降世了。圣上连殿下的朝会都免了,殿下再忍一忍,现在实在不宜出去走动。”
燕女官也帮腔道:“是呢,大夫推测出来的生产日期,其实不一定准确卡在那几天,早一些晚一些都是有的。”
这话对于景昭来说可真不中听。
她郁郁地躺下,一觉睡醒,天色已经暗了。
外间的灯火灭了大半,只有一点淡淡光影透进来,应该是怕惊醒她。
裴令之才从时雍阁回来,正在外殿慢慢喝着一盏羹,见景昭出来,又示意宫人再传几个菜,把温着的羹端来。然后对景昭道:“小燕已经做主将备好的菜交给梁内官了,殿下不用挂心,吃些东西?”
景昭摇了摇头。
她感觉说不出的疲惫,又很烦躁,还有一种极淡的恐慌。尽管睡了整个下午,却既无饥渴,又无精神,只想接着躺下去再睡一觉。
她勉强打起精神:“你就吃这些?”
裴令之喝完羹,漱完口,又在端来的铜盆中洗过手,细细擦干净了,才疲惫道:“气都气饱了。”
他鲜少说这样的话,可见时雍阁经过一段群龙无首的时日后,修书进度依旧很不理想,说不定还堆积了许多棘手问题。
景昭失笑。
她有心问一问,但困倦至极,头脑混沌,实在不想再给自己找些气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