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也是说干就干,苏榛立马寻了纸笔把代存处事宜、送货处事宜记好,包括存放流程、物品管理、安保需求、招募车夫等等。
  准备绑飞鸽腿上传给寒酥,让他在兴盛湖同步行动,也得提前把寄存的冰屋也搭出来。
  反正冰材又不花钱,多搭一些“工作间”准是没错的。
  总之,白水村参与“行动”的七十三人全部忙成了陀螺,八大工作组里不少人还是交叉了组别。
  比如后勤组的萧容就还得兼顾特产组、皮毛制品组的李和得兼顾美食组、文宣组的符秀才得兼顾交易服务组、还得兼顾大部分文书、契约的起草、与兴盛湖几位掌柜的书信沟通。
  按说忙成这样,该累该烦才是,可但凡参与的人却没有一人有怨言。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钱……
  苏榛把奖励机制全部订在明处,就算再怎么不会算帐的,也明白多劳就能多得的道理。
  就连童创组都是按件付酬的,最爱偷懒的大宝都“被迫”勤快了起来,争当“小红花标兵”。
  这“小红花标兵”当然也是苏榛定的。她挑了手工组剩余的红色边角料,拿剪刀剪成一片片大小均匀的花瓣粘成小红花,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娃娃。
  凑齐五朵,还可以在苏榛那里得到一个“奖品”,从美味的小糕点到可爱的小玩具都有。
  大宝一开始只是为了不被落下才勉强干活,可慢慢地起了荣誉心,把得到小红花看得比吃的还重要。不再偷懒,每天早早地就来萧家,竟也拿到三朵了。
  唯有二宝仍旧我行我素,让他干他就干、没跟他说的他绝不主动干。谨哥儿最是烦他,但看在小树的面子也就忍了。
  距离“山海嘉年华”举办倒计时第十四日、夜。
  今晚的集议地点在萧家房前,集议内容:服务培训。
  苏榛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穿越来的干的正事还包括当培训导师……
  这“活儿”还是舒娘跟丽娘帮她“找”的,具体就是舒娘跟丽娘边做活儿边闲聊的时候、说了苏榛在山上贮木场“经商”的壮举。
  包括并不仅限于:口才如何了得、布置如何了得、公关之司如何了得,总之把苏榛吹上了天、基本就相当于苏榛往那里一站,大伙儿就得排队来她摊子买东西那种。
  把白水村民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嘉年华大家都得站在摊子后头卖货了,咋开口吆喝不得提前学学?于是乎全部找到了乔里正,乔里正又找到了萧容、萧容找了叶氏、叶氏这才跟苏榛问,要不要给大伙儿教一教。
  那就……教?
  于是乎,夜色当头,萧家房前空地就点了几堆篝火,能来的都来了,自带小板凳小马扎、瓜子、茶叶,叶氏跟春娘、丽娘几个把家里能烧水的锅瓮也都搬了出来架在火上。
  苏榛怎么看怎么感觉像要搞个联欢会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摆摊儿确实也需要培训一下。毕竟大伙儿虽说骨子里有热情,可大部分在山里呆久了,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闷性子。
  苏榛从微笑服务、礼貌用语开始教:“要笑脸相迎,主动问询所需,切莫让人家干等着。”
  李和粗着嗓子问:“要是碰着些个格外挑剔的主顾,可该如何是好?”
  苏榛耐心解:“好生听着,能应允的,尽量满足;实在不成,再想法子周旋。再不成的,就去喊我,我不在就找寒酥或者舒娘。当然,以上是指对待真心来玩的游客,若是遇到胡搅蛮缠、成心挑事的,不必多言也不必跟他起冲突,直接找安保组。兴盛湖安排了不少人手呢。”
  谈及销售的窍门,苏榛重点说着:“要学会留意游客的需求。比如,瞧见有在皮毛制品摊前驻足的,端详手尉了,那守摊的便可主动介绍这手尉的材质、保暖的效用,以及制作的工艺,再依着游客的反应,推荐适宜的款式。”
  说完,苏榛看了一圈儿,感觉大伙儿的眼神仍旧透着清彻的“不懂”,索性直接在空地上划分出几个区域。
  分别模拟了皮毛制品摊、美食摊、手工艺品摊等不同的摊位。
  让符秀才做了纸签,村民们抽签决定扮演的角色,有的扮作游客,有的扮作摊主。
  模拟开始,“游客们”陆续登场,孟坨子装作对皮毛制品很感兴趣,问:“你这是啥皮子做的?结实不?”
  他问的是李和,李和闷了一会儿,“你这眼神儿也不好,这不一看就知道是羊皮!”
  众人哄笑,苏榛也是无奈,赶紧“勒令”李和干脆背一套词儿,比如:“客官好眼力,这在市面上可是独一份,特别适合出行用。您摸摸,这是拿厚实的上等羊皮缝的,保暖性比那普通披风强上两倍不止。您再瞧这领口、袖口,都做了防风束,寒风根本钻不进去。更妙的是这上头还配有卡扣,不管您是骑马、还是坐车、还是徒步,怎么动它都稳稳当当,绝无滑落之虞。甚至把底下四角一扣,这披风就能摇身一变能了能封底的睡袋,这都相当于行商带了自家被子了,一物多用呢。”
  苏榛这一套词儿一说完,众人瞬间炸开了锅。李和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喊道:“苏娘子,您说得忒快啦,我这脑子跟不上,压根儿没记住几个字儿,再慢些说一回呗!”
  一旁的张婶也是满脸焦急:“是啊是啊,苏娘子,您再多念叨念叨,咱真没记下。”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苏榛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大意了!
  她以为只需要大胆吆喝就没人不会吆喝,但她忽略了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闭塞、没有任何快捷传播渠道的时代,而眼前的大部分村民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做事只凭经验或直觉的老实人。
  第151章
  自己一股脑儿地输出,连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家哪能一下子消化得了、哪能听一次就记住了。
  一想到嘉年华开始后每日面对上千的游人来购买,摆摊儿的人怕是先就慌了手脚。
  苏榛立刻把未来几日的工作重点再加上一条:培训。
  但光靠自己忙不过来,想了想,目光还是看向符秀才。
  符秀才点了点头,主动起身张罗:“我来负责把这些词儿整理成册,各家有想学的、每晚可以去我家学一个时辰,若是人多,我就把隔壁空屋也清理出来,勉强算个学堂吧。”
  乔里正一听,也表了态,“人必然是多的。这样吧,学堂里的柴炭钱就由村上出了。另外,有想学的,哪怕每家出个五文十文的,也不能让人家符秀才白忙。”
  众人也认这么个理儿,七嘴八舌商讨一下,直接就把这教学的事儿定下了,每堂课付符秀才三十文,谁去学了就谁凑钱。
  苏榛每隔个两、三日也会去巡堂,实际演练实际操作一下。总之人人都得是销售,最起码对本村售卖的到底是什么得一清二楚。
  总之产品说明册、服务指导手册的编撰迫在眉睫。不识字也不要紧,口口相传。
  白水村的众人一听到这么个学习形式,先是一愣,紧接着便集体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情绪之中。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平日里最沉默寡言的杜老大也忍不住开口:“真没想到,咱这辈子还能跟学问沾上关系。”
  一时间,全村老少都要当“学问人”的压力徒来,可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也徒增。
  萧家屋前,柴火噼里啪啦地作响,烧尽了一批,便有人匆匆添上,刚添满,不多时又烧得只剩下灰烬,如此反复。
  苏榛跟大伙儿热烈讨论着手册里该写些什么,李和先就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苏娘子,咱卖那皮货的时候,是不是得把皮子咋保养也写进去啊?”
  苏榛连忙点头:“你这主意好!就该把这些细节都写明白咯。”
  见李和得了认可,村里其余的人也都敢开口了,你一言我一语、发言愈发的踊跃,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学问”,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不远处的临时木屋,盛重云倚门站了有一会儿了。
  风大且寒,他却浑然不觉冷意。目光紧紧锁住篝火旁的苏榛,周遭的一切都是模糊的背景。
  看着她耐心地给众人讲解,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认真思考,他的情绪便也跟着她起起落落。
  他从未见过如此鲜活的女子,未来相伴一生的女子……
  而一个时辰后,未来相伴一生的女子坐在了他面前,一脸认真的同他算帐:“明儿就开工,且也只有十五天工期了,咱得把数量定一定。另外我跟乔里正和村中元老们也商议了一下,八成如何?八成折旧回收拖挂房车。”
  这是三天前,俩人就在磨合商讨的房车契约。
  大楖内容就是苏榛目前仅有一辆拖挂房车,而她想打造一个车队,统一风格、统一布置,拉去嘉年华排成一排,与其他所有的零散商贩都能严格区分开来。
  可一辆房车成本,里里外外加起来至少得十两银子。眼下按白水村的摆摊规模,至少需要十辆,也就是得花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