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猛火爆炒,片刻出锅。苏榛直接挟了些,铺在切开、复烤得焦香的面包片上,递给离得最近的看热闹的,请他试吃。
那人激动得赶紧把手在衣服上蹭干净,双手接过吐司片,一口咬了下去。
烤得焦香的吐司带着微微的酥脆,吃进嘴里“嘎吱”作响,麦香在齿间散开。其上的酸辣鸡杂的又脆又嫩,每嚼一下,韧性与香脆便完美融合一次。
苏榛香眯眯的看着试吃的人,看表情就知道他也喜欢了。
谁说烤吐司只能配西式酱料?
苏榛做菜从来都是江湖气十足,混搭,她觉得怎么好吃就怎么搭,不讲究门派不讲究规矩。
“苏娘子,这吃食怎么卖?”试吃的立刻就问了。
苏榛:“单独买烤果仁香颂面包的话,每个只要七文钱。酸辣鸡杂是每盘十文钱。”
“不贵不贵,那个什么果什么香的面包,给我来五个。鸡杂要一盘。”
今日苏榛带来的鸡杂有十五斤,加上配菜,每盘份量差不多也有小半斤。一共卖了三十盘,收银三百文。
至于烤面包,今日有一百五十个,虽说卖得没那么快,但也零零星星的不断在售出。
苏榛却也无所谓,反正可以放很多天,卖不掉的话就拿回去自己吃。
瞧着铁篦子又空了出来,苏榛便带着小司开始烤制爆浆小豆腐。
其实她把小豆腐摆出来的时候,大伙儿都不太感兴趣。
有人便立刻说了:“苏娘子,你还是多做些肉吧,这豆腐……也不稀奇啊。”
“就是,豆腐哪有肉带劲儿,卖这干啥?”
“我们干大力气活儿的就爱吃肉!”
苏榛自然也听到了大伙儿的议论,笑意吟吟的解释:“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城里没得卖。它外皮酥软的像云朵,但咬一口里面会爆出浆呢。滑得像丝绸,就跟蜂巢里刚割的新鲜蜂蜜一样,还甜滋滋的。更何况大伙儿仔细瞧,烤好之后蘸的酱汁,里面全是肉沫,都是我家特制的。荤素搭配,干活儿不累!”
“苏娘子可是从不说假话,不信你们尝尝。”小司在旁边帮腔,顺手就把烤好的几片放进试吃的碟子当中,里头早就搁好了酱汁。
第79章
对于这款新菜式,苏榛也是很自信的,浸满了肉酱的爆浆豆腐口感绝不输任何的红烧肉类。
大伙儿半信半疑的试吃之后终于信了,一问价,买一盒里头有十块儿豆腐,还带汤带酱汁带配菜的,只卖十二文。
此时不抢更待何时!
跟苏榛预想的一样,这小豆腐属于薄利能多销的典型,白老汉这次拉上山一百斤的豆腐,每块一斤,每斤可制五十小块儿。
换句话说,百斤的豆腐足足能做出五百份的量。今日带了一百份儿过来,卖完总共收了一两二钱。
至于最后一道酱酥鱼,全部是昨晚就冻好的桦树皮盒装。
每盒里面大大小小的鱼有四至六条左右,份量是统一的每盒四斤,卖二十五文。但因冰河里收获不多,把这几日捞的全做了也仅做出二十份,又拿出一份加热给大家试吃,收银便只有十九份,进帐四百七十五文。
等全部的菜品卖完,差不多一共花了一个时辰。
午时刚过,苏榛等人便收摊收工了。另外,她还把每样吃食专门留了一些出来,用桦树皮盒子装了。
小司以为这肯定是给他家公子留的,偷偷高兴了好一会儿。直到苏榛拿起打包盒,去了今日因忙工而没来买吃食的庄伯那里……
苏娘子啥时候跟庄伯也这么好了!
小司觉得自己这个探子简直不称职。
至于昨天没跟来的山梅跟春娘,今天见识到了何谓“摆摊儿”,也终于明白了为啥舒娘她们昨天回去会那么兴奋。
毕竟亲眼看着铜板一枚枚往钱匣子里扔、最后装满的成就感确实会爆棚。
而苏榛,在回程的车厢里再次睡得昏天黑地……
至于当天三号贮木场的晚食也做得很顺利。
苏榛也是应伐工们的请求,给大伙儿烙了顿韭菜猪肉的锅贴。另外还卖出去一百份爆浆小豆腐,共收了一两二钱。
盛重云在,但并没过来,远远的“路过”一两次。
一次是在长干河的冰面上在跟船工们交涉着什么;
第二次便是苏榛等人收摊的时候,他站在远处注视着苏榛,微微颔首以示告辞。
哟,边界感十足,蛮好蛮好。
苏榛对此表示很满意。
回到窝棚区后,苏榛仍旧是第一时间就跟舒娘两人单独理帐。今日的总收入是四两九钱零七十五文。
减去食材成本跟人力成本后毛利大概是二两五钱零八十九文。
再减掉一成的分红,舒娘得了六百九十九文,苏榛得了一两六钱零三十二文。
两人把帐理好,便仍旧拿了钱出去分红。成树没在,他的那部分就请白老汉帮忙代领一下。
所有人今日仍旧得了分红三十六文。
加上“固定工资”,山梅、春娘等人,每人得了一百一十六文。
白老汉跟成树每人得了一百六十六文。
其实最高兴的人是山梅跟春娘,她俩自打上来,又是给贮木场做晚食、又是缝衣裳、又是摆摊卖吃食,前前后后每人竟存下三两多的“巨款”了。
两姑嫂真心没手握过这么多的银子,眉目间再也没了往日的压抑,全部舒展开来。
入夜,等大伙儿都洗漱好了回石屋了,舒娘还是没忍住,问乔家两姑嫂银子可还是要交到乔家公帐上。
两姑嫂这次斩钉截铁的回答,只交一部分,其它的偷偷存私房。
山梅却还是担心:“但我家那个样子你们也知道,我怕银子藏不住,都会被我奶奶搜刮了去。”
苏榛脑补了一下乔老太婆的样子,打了个寒战,她确实干得出来。
春娘想了想,有了主意:“咱家倒是有一个地方,奶奶从来不会去。”
山梅怔了下,又仔细想了想,也抿嘴笑了:“灶房。”
乔老太婆懒上天,又说自己闻不得灶房的油烟味儿,从不进。
“咱俩到时候把灶房墙根挖块儿砖出来,藏砖洞里。”春娘计划得很妥贴。
舒娘还又提供新思路:“另外你俩再把铜钱换成米粒大小的小银珠子,缝进衣角裙边儿。这样一来哪怕被发现了一处,还有旁的能藏住。”
在这方面全无经验的苏榛听得津津有味,并又好奇地问山梅,存了私房钱要买些啥给自己。
以往的山梅,无论说什么都羞涩、不确定、不知道、不清楚。
可今晚的眼神却第一次透出了些许坚定,沉默片刻,小声回答:“我想立个女户。”
“女户”两个字一说出口,所有女眷都“腾”地坐直了。
丽娘大嗓门最欣慰:“山梅,你终于敢走出这一步了!”
春娘却仍旧忧心忡忡、苦笑着:“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的。先不说我公公他会不会反对,光是那些个文书手续,办起来都头疼死人。”
“文书再怎么麻烦也不怕,按规程来,一样一样的办就是了。”山梅显然思考了很久,“反正最大的坎儿就是银子,眼下多亏了榛娘能带着我,我就不信存不下。一年不行,我就存两年,两年不行我就存三年,总有存够的一日!但我不识字……”
说着,便看向苏榛,恳求:“榛娘,等你有空儿的时候,能不能陪我进城一次,我得打听一下都需要些啥文书。”
苏榛立刻点头:“当然可以。放心,我有空儿就会陪你去的,不止一次!”
石屋里突然的紧张气息被苏榛的这句保证消解了大半儿。
也不知怎么回事,只要是她保证过的事儿,女眷们就觉得能成!这下又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的、话题又慢慢地从女户的事儿逐渐延伸开来,乱七八糟东一句西一句,却没人想停、没人想睡。
直至苏榛最先撑不住,见周公去了。
挨着她睡的山梅赶紧准备熄了蜡烛,悄然起身,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地苏榛的睡颜上。
榛娘可真好看呀,肌肤白得跟牛乳子似的。
山梅心间涌起难以言喻的羡慕。在这样大寒的日子里,苏榛的出现就是她以往全部冰封岁月里的暖色,她会永远把榛娘的样子嵌在心里,若她也能如此,该多好。
第二日清早,小司赶着马车来的时候,震惊了窝棚区正在吃早食的全体。
准确的说不是他这个人让大伙震惊,而是他拉了整整一马车的鱼……
苏榛第一个冲过来,瞠目结舌,“小司,你这……这哪儿来的?这么多的鱼!”
小司昂首挺胸,一副骄傲的模样,“三百斤整!贮木场伐工们在长干河里下网捞的!我家公子让我来问问苏娘子可要买?若只买活冻的便是三文一斤,买已经处理了鳞和鱼腮黑膜的便是四文一斤。”
还没等苏榛说话,丽娘跟舒娘先就乐得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