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钱袋子迅速在往下瘪。
即然是猎户,武器也肯定是要备的。
刀剑暂时买不起,民间又禁弩。萧家父子用起来最方便的除了棍棒便是弓箭。
这方面苏榛不懂,却也好奇,瞧着弓箭铺子里、五花八门的弓箭款式也是喜欢得紧,但萧容和寒酥两人表情却淡淡的。
他们见多了朝廷弓弩院制出来的好东西,自然是瞧着民间的兵器铺打造的像玩具。
可即便不满意,如今也只买得起最普通材质的桑木弓。两张弓一共花了一两零四百文,箭是七十文一支,只买了二十支。
“寒酥,山上毕竟有猛兽,箭还是要买好一点的,这钱不能省。”苏榛看得出寒酥的犹豫,提醒着。
寒酥摇了摇头:“寸金凿子箭跟破甲锥箭的穿刺力最强,但恐怕整个白川府都买不到,先就用普通的吧。”
“可只买二十支哪里够,我记得你爹也说过,就算是普通步兵也要背箭至少三十支的。”叶氏跟苏榛的想法一样,哪怕在吃喝上省,安全上也不能省。
萧容却只笑了笑,“冬季打猎也不一定非要用箭,更何况射出去的箭也要收回来继续使的。另外,等安顿好,以后可以只买箭头,自己制箭杆,也能省不少钱。”
萧容行军打仗多年,做箭对他来说不难。
盛家小山在旁边听着,想说买少了,又自觉身份不合适,把话咽了回去。
苏榛却只是默默的记下了寒酥说的那两种箭的名字,有机会她一定要寻到。
买好弓箭就走,那些弓袋、号靫、箭靫等附属器材想都不敢想。
苏榛拍了拍寒酥的头,算是安慰,“那些东西就是手工活儿,姐姐回去给你做。”
“我也要我也要!姐姐也给我做!”谨哥儿听到了又跟着凑热闹。
“谨哥儿还小,使不了弓箭,哥哥空了给你做把弹弓玩好不好?”萧寒酥疼爱谨儿,把他当自己亲弟弟。
苏谨笑得见牙不见眼,“好!”
有说有笑的出了弓箭铺,瞧着日头已经到了正午,采购得抓紧了。
盛小山往日里压根也不逛市集,向导的责任自然交给成树。
成树为人实在,又有眼力,看得出萧家人其实囊中羞涩,便带他们去了一家极小的杂货铺子,小归小,里面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的却一应俱全,且每样大多三、五文,最贵的都没超过五十文。
苏榛大喜,跟叶氏一起挑,挑的时候确实很开心,但一算帐还是超预算,又一样一样的再放回去。
最后只买了可以炖可以煮的双耳陶罐一个、瓷碗五只、菜盘三只、筷子十双。以及为了做苕皮,买了蒸东西的大号陶釜和甑、外加三个超大号沉淀粉用的木盆子。厨刀、剪刀、斧头、镐子、针、几卷线、一堆碎布头、洗东西用的皂角粉、点火用的燧石、火镰、照明的油灯、蜡烛、净脸盆、恭桶等等等等。
苏榛本想直接买个火折子最方便,但价格太贵,她便寻思着日后有时间自己做,并不很难。
并且大宁朝已经有了煤,只不过此时叫石炭,且卖价肯定是比柴火贵出不少,一秤要一百文,苏榛换算成现代重量约计六公斤左右。
“榛娘,咱们可以在山里捡柴烧,不用买石炭吧?”叶氏也心疼钱。
苏榛却摇了摇头,“山上肯定覆了雪,捡柴回来还得烘干,一时半会儿都用不了。要不,咱们先少买点儿,应个急。”
叶氏一听有道理,大家都被流放路上那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冷怕了,买!
至于到底买多少量,苏榛默默心算了一下。
她之前做露营博主的时候录过几期雪地帐篷日常,帐篷炉用煤量日均五斤左右,但帐篷毕竟面积小、炉子也小。
去了山上,房子两三间,就算再怎么节约,日均用煤量起码也要十斤,也就是说如果只用煤,日均要花费百文,十天要用掉一两银子。用不起,着实用不起。
只能晚上火炕取暖用煤(石炭)、白天用柴火,先买七天左右的量。最后称了三秤石炭、十捆柴,加起来三百五十文。
最后所有的东西统一结帐,杂货铺总消费五百五十文。
第10章
本来钱都由叶氏收着,但她看出苏榛年岁虽小,办事却踏实可靠、且很会规划,便跟萧容私下商量了,把钱全数归了苏榛统管。
苏榛倒是没推辞,反正两家并入一户,谁“管家”都是一样的。她舍不得再买什么“家居用品”,决定再备些蔬菜、鲜肉、常备药之类的就差不多了。
但此时菜的种类可以用“稀少”来形容,这里毕竟只是边境城池,尤其还是寒冬。
菜价方面,确实以白菘和芦菔最便宜,也就是现代的大白菜和白萝卜。每斤一文钱,买得多还能抹零。
叶氏本想就挑个摊子直接称了,苏榛却纠结菜的品质着实不怎么样,有很多已经受冻。
成树看出了苏榛的犹豫,“苏娘子,其实白川城的人在冬天是不怎么买菜的,家家户户在秋天买上几百斤上千斤,囤地窖里。”
苏榛想想也对,这个时代想吃反季节蔬菜怕是得花费不少。
“要是不嫌弃,去我家菜窖看看?”成树又说:“我家人口多,囤的菜也多,要是东家有看上的只管选,价格跟这菜市一样,但保证只给您新鲜的,绝对不卖冻菜。”
“不知您家离得远不远?”叶氏忙问。
“不远,就菜市东,走过去不过半刻钟。”
苏榛眼睛一亮,便先征求萧容和叶氏的意见,他们自然也不会反对,两家人便跟着成树回了家。
也正如成树所说,他家距菜市确实近。
位置好,但整间院子却狭小、局促,且堆满了各类杂物。好在摆得多却不脏,分门别类倒是放得规规矩矩。
一共三间屋,屋顶几乎没有片瓦覆盖,全部茅草铺就。冬天自然是没什么防寒效果,雨季怕更是内外同天。
苏榛正打量院子,只听得成树把驴车拴好、在提高了声音唤:“青娘,有东家来家里买菜了!”
屋里却没动静。
“青——”成树刚又喊了一个字,后院炮弹一样冲出个小男孩儿,看起来八、九岁的样子。
一边哭一边喊:“爹!娘和大哥在地窖里晕了!”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没敢耽搁,直奔后院救人。
苏榛却相反,先跑回车上拿了盛重云送她的伞。
地窖和井都在后院。
窖是穴式,入口一半在地上,架了尖顶木头支架,上面覆盖了茅草。
成树冲过去就要下窖,却发现梯子也倒进了里面,愈发慌得手足无措,想豁出去跛腿直接往下跳,被萧容制止。
“不可,太高了。”
“我有功夫,我替你下去。”盛小山自小在盛家习武,此刻当仁不让。
“等等!”苏榛拿着伞跑到,来不及做任何解释,直接把井边备着的井用麻绳拿了系在伞柄上,随即张开伞、伞尖朝下送入地窖底部,不断的上下用力掼动。
所有人怔忡的瞧着她的动作,竟是寒酥最先悟了出来:地窖里想必已经有了毒气,苏姐姐这是在迅速换气。
其实地窖在大宁朝有个别称叫“杀人窖”,每年冬天都有因“毒气”憋死在里面的人。
古人不清楚“毒气”是因为地窖为封闭环境,蔬菜水果在贮存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在地窖底部积累,但也知道地窖是需要通风的。
所以在没有电力风扇的情况下,苏榛的办法无疑最快最管用。
“我来!”萧寒酥立刻接过了苏榛手中的伞。
他的力气大,动作更快更劲,几下就带出了底下一股子又湿又呛的气味。
与时同时苏榛也没闲着,把剩下的麻绳让盛小山捆在腋下,“你下去之后如果感觉头晕或是憋闷就立刻拉一拉,我们在上面拽你上来。”
“小人明白。”盛小山暗在又在心里赞了苏榛的周到。
约摸着紧急换气法见了些效果了,盛小山也不能再耽搁,直接提气跃进了地窖,稳稳落地。
看得苏榛胆战心惊,这地窖往下看起码四米五米高。
“放心,那孩子一身本事。”萧容反倒笃定,盛小山的底子极好,他自然看得出。
而后院乱成一团,叶氏却一直保持镇定且看顾住了谨哥儿和成树的小儿子。
苏榛对叶氏的看法也愈发敬重:她原本以为王爷夫人性子柔软又爱哭,但其实每次遇到什么事,叶氏都是默默支撑、给大家扫清后顾之忧的那个。
盛小山下去的第一时间先把梯子拾起来扶好,成树立刻便也爬下去救人。
一番折腾下,窖里晕着的一大一小总算被拉了上来,可惜都还晕着。
成树哭得一塌糊涂,“青娘,小欢,你们……这可如何是好啊,丢下我跟小喜可怎么活啊!”
苏槿顾不上理成树,赶紧先探了两人鼻息、心跳,又帮青娘松了领口,边做边指挥,“阿真你负责小喜,按我说的步骤做。把他头部后仰一点,摸到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左手在下两手重叠,双臂伸直用力往下按,快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