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额娘,儿子这就去了,等九月份回来,儿子给您带北疆最好的皮毛,给您做衣裳穿。”
纳喇氏笑的眉眼都舒展了,果然是慈眉善目的模样。
她道:“好。”
此后很多年,德亨每每想起这一年,这一天,都在反问自己,如果他没有去北巡,他留在了京中,是不是之后的所有一切都会不同。
但每一次,他都得出了一个结论。
没有什么不同。
他跟雍正帝,水火不容,不是他灭了他,就是他反了他。
在德亨北巡的日子里,先是母亲纳喇氏病逝,雍正帝通过各种途径截留报给德亨的信件和人马。
再是太后崩逝。
然后是午门哗变,允禵逼宫。
最后是查嗣庭案有了结果,谕示天下:
此后停止,浙江全省乡、会两试。
雍正帝截留给德亨报信的信息和人马,并不成功。
因为德亨和京中联络密切,会有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向他传递不同层次的信息。
倒不是他疑心有多重,信息网络搞的有多发达,就是为了密切监视京中一切。
而是他是个内心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他享受奢靡的宫廷生活,也热爱市井小民粗茶淡饭,他的眼睛看的到挑粪的粪工,也看的到鼻孔朝天的王爷。
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友善,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每一个人都有善有恶,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有优点,有缺点。
而他,总是选择看到别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缺点。
在他眼中,无一人不有可取之处。
与定王相处,如沐春风。
所以,在他母亲病逝之后,从上到下,从底层小民到皇室贵胄,都给他写了信,寄以哀思。
所以,给德亨的信件一直在路上,雍正帝或许会阻断弘晖等人的信件,但他阻止不了所有人。
德亨之所以没有及时赶回来,是因为,他是真的在北巡,巡视漠南蒙古,巡视漠北蒙古。
他每一天,都在大草原上奔波,会见各部族王公。
所以,给他送信的人,没有及时找到他,以至于等他回京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德亨跪在纳喇氏灵前,质问自己:
我这三十年,在忙活什么呢?
第403章
在德亨回来之前, 国公府不敢出殡,所以,纳喇氏棺椁, 一直停在正堂。
正堂布置的如冰窖一般,棺材底座和四周墙壁,都堆放了不化的冰鉴、铜鼎和丧器,棺材里撒放了药材, 一切措施都是在保尸身不腐。
棺材板还没有钉上,纳喇氏神色祥和,栩栩如生。
她面容上画了精致的妆容,头上戴着九珠凤冠,身上穿着绣有龙纹的吉服袍,朝珠、璎珞、佛器等俱全。
她是太妃,死后上了尊号,雍正帝下旨, 将丧葬等级提到了贵太妃级别, 一应仪礼规格都是太后、皇后之下最高。
除了棺材内的,棺材外还有太后生前赏赐, 皇后赏赐,和雍正帝特地赏赐,这些都将随她陪葬。
皇后多次亲来祭奠,雍正帝也多次派内大臣来祭奠,弘晖、衍潢、德隆等宗室亲王、贝勒等,都以子侍母来祭奠, 操持内外。
纳喇太妃, 死后极尽哀荣。
多少人羡慕不已, 这位太妃, 这辈子真是活够本儿了。
但这话,没有一个人敢在德亨面前说。
德亨俯在棺材上方,再一次盯着母亲的容颜仔细看,她就这么安静的睡着,好像下一刻就能睁开眼睛,带着笑意唤一声:“我儿,你回来了?”
德亨说道:“额娘,我回来了。”
等了一会,没有人回应他。
“额娘,您该起来,然后捧着我的脸说:让为娘看看,我儿是不是更加英俊了?”
七月夏夜如蒸笼,一迈进灵堂,萨日格激灵灵的打个冷战,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冰的。
昏黄的烛火映照下,一个男人趴在棺材上,俯视着棺材里的人,喃喃自语着什么,为这安静的灵堂硬生生增添了几分鬼魅和阴森。
萨日格迈步上前,德亨听到脚步声,掀了掀眼皮子,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萨日格站在灵位前,看着他在明明灭灭灯火下幽深的眼睛,道:“我不放心,来看看你。”
德亨将视线重新定格在母亲面容上,随口道:“有什么好看的。”
萨日格:“……额娘死了,她不会再醒来了,你再看有什么用。”
德亨声音平静又缥缈:“别胡说,还没出殡呢,说不定她就在这里看着我们呢?”
萨日格:……
萨日格咽了咽口水,眼带期待的盯着香火和灯烛火苗,想看看有什么变化。
比如香烟飘成某种形状,比如灯火摇晃一下,或者干脆灭了,来回应一下德亨的这句话?
然而,什么都没有。
额娘没有给一点回应。
萨日格失望道:“额娘走了,哥,你死心吧。”
是说给德亨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德亨犹自发散思维道:“没几天就是中元节了,鬼门大开,你说咱们设坛招魂,额娘能不能活过来?你看她跟活着一点变化都没有,脸还是软的,只要回魂,皮肤也会变热……”
萨日格:…!!!
萨日格还未平息的鸡皮疙瘩上再叠一层鸡皮疙瘩,脸都麻的。
她哥真的是疯魔了。
萨日格语气都不自觉的压低了,问道:“有用吗?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法子?有没有成功过的实例?”
要是额娘真能活过来,是他们赚了。
德亨直起腰身,迈步走下台基,给了妹妹一个脑瓜崩,回道:“志怪小说上看的,需要神仙倾注大法力,或者要以命换命,或者还有什么代价,谁知道呢?”
萨日格“哎哟”一声,捂着脑门和他一起跪在蒲团上烧纸,嘟囔道:“要真有用,以命换命也行啊,将我的命换给她。”
德亨将她揽在怀里,下巴一下一下蹭着她的头顶,看着写了一长串字的排位呢喃道:“瞎说什么呢?哥哥怎么舍得。”
萨日格倚靠在他的怀里,将脑袋枕他肩膀上,闭上眼睛,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睁着时候不觉,等一闭上,两个眼眶就传来一阵又一阵的酸涩
她用力挤了挤,极力的酸涩之后,就是热热的肿胀,还挺舒服的。
德亨伸手给她按摩眼周和太阳穴,问道:“多长时间没睡了?”
萨日格语声里带着浓浓的倦怠:“睡不着,一闭眼,就是额娘死前唤你唤不到的的模样。”
德亨:……
“是我不孝。”
萨日格:“这不怪你。”
德亨喃喃,问自己,也是问所有人:
“不怪我,又能怪谁呢?”
萨日格睁眼看他一眼,道:“怪我。”
纳喇氏是被诊断中风、阳闭、痰瘀阻络,也就是脑溢血、脑梗塞这样的疾病。
属于突发症。
纳喇氏为了将锦绣和永琏、永璜三个接出宫,谎称自己病重,需要儿媳和孙子侍疾。
雍正帝对这种把戏一看即知,本不予理会,还是皇太后和皇后一起去圆明园说情,雍正帝才准了。
然后,一封诏书送去天津,让萨日格回京侍疾。
给儿子解了围,又将女儿拖进来,于是,一个月后端午,她去圆明园谢恩,表示自己好了。
她生病的这一个月,太后、皇后、皇帝多有赏赐医药,她“病愈”了,自然要去谢恩的。
北京天气越来越热,雍正帝不能自己去圆明园住的舒坦,将老娘和老婆放宫里不闻不问,所以,太后和皇后去圆明园为德亨请旨之后,就被雍正帝留在了圆明园。
紫禁城三尊大佛都在圆明园,纳喇氏就在端午这天,乘坐了马车,去圆明园给太后、皇后请节礼安,顺便谢恩。
她在九州清晏殿外跪了一个多小时,雍正帝没见她,但赏赐了一碗端阳水。
端阳水,也叫端午水。
端午节这一天,正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时候,民间有“饮用午时水,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所以,在端阳这一天,讲究的人家会在正午晒端阳水,然后饮下,有祛除邪气,缓解暑热,预防痱子和疔疮的效用。
雍正帝这样注重养生的人,自然也在端午这天,命人晒了端阳水,赏赐给内外重臣,以表君臣之亲。
纳喇氏饮了端阳水,然后叩头谢恩,见天色还早,就往内城赶。
她觉着身体有些不舒服,在圆明园不好叫太医,去小园闹的兵荒马乱的,未必有直接回府诊治快。
国公府里有养的医生,医术并不比太医院的太医差,所以,她选择回京。
回京是对的。
脑梗塞、脑溢血这种病,就是三百年后,也多有死在救护车上的。
纳喇氏笑的眉眼都舒展了,果然是慈眉善目的模样。
她道:“好。”
此后很多年,德亨每每想起这一年,这一天,都在反问自己,如果他没有去北巡,他留在了京中,是不是之后的所有一切都会不同。
但每一次,他都得出了一个结论。
没有什么不同。
他跟雍正帝,水火不容,不是他灭了他,就是他反了他。
在德亨北巡的日子里,先是母亲纳喇氏病逝,雍正帝通过各种途径截留报给德亨的信件和人马。
再是太后崩逝。
然后是午门哗变,允禵逼宫。
最后是查嗣庭案有了结果,谕示天下:
此后停止,浙江全省乡、会两试。
雍正帝截留给德亨报信的信息和人马,并不成功。
因为德亨和京中联络密切,会有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向他传递不同层次的信息。
倒不是他疑心有多重,信息网络搞的有多发达,就是为了密切监视京中一切。
而是他是个内心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他享受奢靡的宫廷生活,也热爱市井小民粗茶淡饭,他的眼睛看的到挑粪的粪工,也看的到鼻孔朝天的王爷。
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友善,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每一个人都有善有恶,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有优点,有缺点。
而他,总是选择看到别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缺点。
在他眼中,无一人不有可取之处。
与定王相处,如沐春风。
所以,在他母亲病逝之后,从上到下,从底层小民到皇室贵胄,都给他写了信,寄以哀思。
所以,给德亨的信件一直在路上,雍正帝或许会阻断弘晖等人的信件,但他阻止不了所有人。
德亨之所以没有及时赶回来,是因为,他是真的在北巡,巡视漠南蒙古,巡视漠北蒙古。
他每一天,都在大草原上奔波,会见各部族王公。
所以,给他送信的人,没有及时找到他,以至于等他回京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德亨跪在纳喇氏灵前,质问自己:
我这三十年,在忙活什么呢?
第403章
在德亨回来之前, 国公府不敢出殡,所以,纳喇氏棺椁, 一直停在正堂。
正堂布置的如冰窖一般,棺材底座和四周墙壁,都堆放了不化的冰鉴、铜鼎和丧器,棺材里撒放了药材, 一切措施都是在保尸身不腐。
棺材板还没有钉上,纳喇氏神色祥和,栩栩如生。
她面容上画了精致的妆容,头上戴着九珠凤冠,身上穿着绣有龙纹的吉服袍,朝珠、璎珞、佛器等俱全。
她是太妃,死后上了尊号,雍正帝下旨, 将丧葬等级提到了贵太妃级别, 一应仪礼规格都是太后、皇后之下最高。
除了棺材内的,棺材外还有太后生前赏赐, 皇后赏赐,和雍正帝特地赏赐,这些都将随她陪葬。
皇后多次亲来祭奠,雍正帝也多次派内大臣来祭奠,弘晖、衍潢、德隆等宗室亲王、贝勒等,都以子侍母来祭奠, 操持内外。
纳喇太妃, 死后极尽哀荣。
多少人羡慕不已, 这位太妃, 这辈子真是活够本儿了。
但这话,没有一个人敢在德亨面前说。
德亨俯在棺材上方,再一次盯着母亲的容颜仔细看,她就这么安静的睡着,好像下一刻就能睁开眼睛,带着笑意唤一声:“我儿,你回来了?”
德亨说道:“额娘,我回来了。”
等了一会,没有人回应他。
“额娘,您该起来,然后捧着我的脸说:让为娘看看,我儿是不是更加英俊了?”
七月夏夜如蒸笼,一迈进灵堂,萨日格激灵灵的打个冷战,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冰的。
昏黄的烛火映照下,一个男人趴在棺材上,俯视着棺材里的人,喃喃自语着什么,为这安静的灵堂硬生生增添了几分鬼魅和阴森。
萨日格迈步上前,德亨听到脚步声,掀了掀眼皮子,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萨日格站在灵位前,看着他在明明灭灭灯火下幽深的眼睛,道:“我不放心,来看看你。”
德亨将视线重新定格在母亲面容上,随口道:“有什么好看的。”
萨日格:“……额娘死了,她不会再醒来了,你再看有什么用。”
德亨声音平静又缥缈:“别胡说,还没出殡呢,说不定她就在这里看着我们呢?”
萨日格:……
萨日格咽了咽口水,眼带期待的盯着香火和灯烛火苗,想看看有什么变化。
比如香烟飘成某种形状,比如灯火摇晃一下,或者干脆灭了,来回应一下德亨的这句话?
然而,什么都没有。
额娘没有给一点回应。
萨日格失望道:“额娘走了,哥,你死心吧。”
是说给德亨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德亨犹自发散思维道:“没几天就是中元节了,鬼门大开,你说咱们设坛招魂,额娘能不能活过来?你看她跟活着一点变化都没有,脸还是软的,只要回魂,皮肤也会变热……”
萨日格:…!!!
萨日格还未平息的鸡皮疙瘩上再叠一层鸡皮疙瘩,脸都麻的。
她哥真的是疯魔了。
萨日格语气都不自觉的压低了,问道:“有用吗?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法子?有没有成功过的实例?”
要是额娘真能活过来,是他们赚了。
德亨直起腰身,迈步走下台基,给了妹妹一个脑瓜崩,回道:“志怪小说上看的,需要神仙倾注大法力,或者要以命换命,或者还有什么代价,谁知道呢?”
萨日格“哎哟”一声,捂着脑门和他一起跪在蒲团上烧纸,嘟囔道:“要真有用,以命换命也行啊,将我的命换给她。”
德亨将她揽在怀里,下巴一下一下蹭着她的头顶,看着写了一长串字的排位呢喃道:“瞎说什么呢?哥哥怎么舍得。”
萨日格倚靠在他的怀里,将脑袋枕他肩膀上,闭上眼睛,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睁着时候不觉,等一闭上,两个眼眶就传来一阵又一阵的酸涩
她用力挤了挤,极力的酸涩之后,就是热热的肿胀,还挺舒服的。
德亨伸手给她按摩眼周和太阳穴,问道:“多长时间没睡了?”
萨日格语声里带着浓浓的倦怠:“睡不着,一闭眼,就是额娘死前唤你唤不到的的模样。”
德亨:……
“是我不孝。”
萨日格:“这不怪你。”
德亨喃喃,问自己,也是问所有人:
“不怪我,又能怪谁呢?”
萨日格睁眼看他一眼,道:“怪我。”
纳喇氏是被诊断中风、阳闭、痰瘀阻络,也就是脑溢血、脑梗塞这样的疾病。
属于突发症。
纳喇氏为了将锦绣和永琏、永璜三个接出宫,谎称自己病重,需要儿媳和孙子侍疾。
雍正帝对这种把戏一看即知,本不予理会,还是皇太后和皇后一起去圆明园说情,雍正帝才准了。
然后,一封诏书送去天津,让萨日格回京侍疾。
给儿子解了围,又将女儿拖进来,于是,一个月后端午,她去圆明园谢恩,表示自己好了。
她生病的这一个月,太后、皇后、皇帝多有赏赐医药,她“病愈”了,自然要去谢恩的。
北京天气越来越热,雍正帝不能自己去圆明园住的舒坦,将老娘和老婆放宫里不闻不问,所以,太后和皇后去圆明园为德亨请旨之后,就被雍正帝留在了圆明园。
紫禁城三尊大佛都在圆明园,纳喇氏就在端午这天,乘坐了马车,去圆明园给太后、皇后请节礼安,顺便谢恩。
她在九州清晏殿外跪了一个多小时,雍正帝没见她,但赏赐了一碗端阳水。
端阳水,也叫端午水。
端午节这一天,正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时候,民间有“饮用午时水,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所以,在端阳这一天,讲究的人家会在正午晒端阳水,然后饮下,有祛除邪气,缓解暑热,预防痱子和疔疮的效用。
雍正帝这样注重养生的人,自然也在端午这天,命人晒了端阳水,赏赐给内外重臣,以表君臣之亲。
纳喇氏饮了端阳水,然后叩头谢恩,见天色还早,就往内城赶。
她觉着身体有些不舒服,在圆明园不好叫太医,去小园闹的兵荒马乱的,未必有直接回府诊治快。
国公府里有养的医生,医术并不比太医院的太医差,所以,她选择回京。
回京是对的。
脑梗塞、脑溢血这种病,就是三百年后,也多有死在救护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