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所以,德亨道:“不见就不见吧,反正她就在这里,你什么时候想见,去找你嫂子,让她给你们安排。”
说到锦绣,弘旦问道:“嫂子怎么样了?他有没有跟你闹脾气?这次进了不少人,说不定以后还会进更多人,她以前享受惯了,可能不习惯跟这么多人分享你。”
德亨揉着他的大脑壳,好笑道:“你就别担心你哥和你嫂子了,你自己过好你自己的小日子,我就阿弥陀佛了。你回去好好养伤,等好些了,跟我一起出宫一趟,回家给阿玛额娘报个喜。”
弘旦点头,还是问道:“梅朵那里……”
德亨:“哦,梅朵那里啊,按你自己的心意,怎么着都行。”
弘旦不确定道:“真的?会不会给你惹麻烦?你现在麻烦够多了。”
德亨摇头:“你们是御赐婚事,不管怎么着都行,不会给我带来麻烦。”
弘旦明显松了口气,应道:“那好吧,赶明儿我去太后那里看看她。”
梅朵指婚后,会从储秀宫搬去慈宁宫,确定大婚日期后,她会从慈宁宫出嫁。
算是优抚西藏。
德亨送弘旦,临出门,德亨还是问出了心里的话:“弟弟……”
弘旦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德亨是在叫他。
平日里,德亨都是叫他的名字,三儿,弘旦,旦旦,只有开玩笑或者拿他无可奈何的时候,才会跟人说“我这个弟弟啊”“我家弟弟啊”“小弟”这样的话,从来没有当做称呼直接唤过他。
弘旦面露茫然不解,应了声:“哥?怎么了?”
德亨直视他的眼睛,正色问道:“怪哥哥吗?”
弘旦顿时呲牙嚷嚷道:“你在说什么啊哎哟……”他面部表情太丰富,扯动了伤处,疼的“哎哟”直叫唤。
德亨抱了抱他,道:“我知道了。”
弘旦回抱他,认真道:“哥,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哥哥,我信你。”
德亨:“……好。”
目送弘旦背影走远,德亨回转身来,看到了站在廊柱边上的瑛琦,远处的锦绣对他摇摇头,嘱咐宫女一会将瑛琦带回去,自己带人离开了。
瑛琦给德亨见礼。
德亨问道:“怎么没出来跟他说说话?”
瑛琦面色不正常的发白,抖了抖唇,道:“他不想见我,又何必相见。”
见她这样,德亨开始头疼了,语言苍白解释道:“他是为了避嫌,不是不想见你。”
瑛琦脸更白了几分,道:“我知道的。我明白的。”
不是,你明白什么了?
我说的跟你心里想的是不是不一样?
德亨安抚道:“你安心在毓庆宫住着,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我不会亏待你的,也不阻碍你和他相见。我听你三哥说,你在学拉丁语?毓庆宫外语藏书很多,你可以随意翻看,过的开心些比什么都强。你年纪还小,除了后宅这一亩三分地,你可以消遣的还有很多很多。”
瑛琦看着德亨,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您会宠幸我们吗?”
德亨黑脸,没好气道:“当然不会。”
瑛琦认认真真叹了口气,真心劝道:“殿下,以后‘不会’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妙,就算您不宠幸我们,对外,也要表现出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哪个更和您心意的意思来,不然,这毓庆宫,永无宁日。”
德亨:……
说完这话,瑛琦转身要跟着宫女回后殿,走了两步,又回转身来,对德亨嫣然一笑,道:“殿下,您跟二伯说的一样,果真是个很好的人。”
说完就走了。
她在前头抬头挺胸娉娉婷婷的走,宫女嬷嬷在后头有序跟着,就像女主人穿梭在自家庭院中,与这宫廷百般的相配。
十分的有大妇风范。
德亨再次感慨雍正帝造孽,将这样聪慧的姑娘给他做小妾,真是大材小用。
这样的心性,这样的格局,这样的风度,合该出去广阔的世界,做一番事业出来才是。
怎么就来给他做小妾了呢?
唉。
指完婚,雍正帝又去了圆明园,养心殿继续修缮,德亨也照常上班办公,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但实实在在的,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指婚后,德亨最大的感觉就是,他要走的道路变的拥挤了,总是时不五十的就会在路上遇见一个钮祜禄氏的、佟佳氏的,或者富察家的、乌拉那拉家的谁谁谁,见到后,先行礼问安,然后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说自家姑娘。
不说多好,只说多差强人意,然后请定王和定王妃多包涵。
一定要让路过的人知道,他们家有姑娘,要去给定王做格格了,他们以后,就是姻亲关系了。
就算德亨甩袖走了,指婚的圣旨已经送到各家府上了,德亨冷脸也无用。
这是不争的事实。
更何况,德亨是做不出来无故冷脸、甩袖离开这样不礼貌的事情。
君子欺之以方。
雍正帝,是知道怎么对付德亨的。
你们不是都说定王不结党、不营私,洁身自好吗?
朕就给他一个自证的机会,看他对这些根深蒂固与国同长的满洲老姓,是不是也“洁身自好”。
你们若翁婿舅姑相好,那就是勾连了大半个勋贵和朝堂,你结党作乱,蝇营狗苟,朕更要治你了。
若是不好,哼,这些勋贵,哪个是好相与的,后宫勾连朝堂,相互斗起来,更是定王的罪过。
所以,若指婚是一门艺术,雍正帝绝对是修炼到了宗师级别了。
这就是让德亨和弘晖等束手束脚的原因。
一边倒的压制算什么,朕就是要你十面埋伏,左右突围,不管走哪一条道路,都是绝路。
两个二月,无事发生。
一进入三月,就要办三件大事。
第一件,给众位皇子王孙赐婚,除了嫡福晋,还指一个或者两个不等的格格,按老例,格格直接入府,嫡福晋回娘家,等待钦天监算了吉时吉日,再行大婚之礼。
除了给正当龄的小辈赐婚,还要给各大王府赏赐格格,比如咸安宫允礽那里,比如郑各庄理亲王弘皙那里,比如瑞王府,比如显王府,已经有心无力的简王府,雍正帝都给指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十五岁小格格,去伺候简亲王雅尔江阿。
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当然,这次也没落下定王府。
雍正帝又给德亨指了两个小格格,都是汉军旗,而且,都是德亨的手下之女。
也给弘旦指了一个小格格,同样是德亨手下之女。
第二件事,就是举行殿试。
第三件事,殿试之后,举行开馆大典。
但除了第一件,后两件都跟德亨没关系了。
因为,雍正帝下令,让德亨替他去北巡,会见蒙古王公。
自从登基以来,雍正帝拢共就去了一次木兰围场。
雍正元年,要将大行皇帝梓宫入陵寝,不好远行,这一年蒙古王公自己来京奔丧,算是会盟了。
雍正二年,雍正帝亲自走了一趟,去了一次木兰围场,然后在避暑山庄住了四个月,回京。
雍正三年,钦定怡亲王允祥代为北巡。
雍正四年,钦定简亲王雅尔江阿代为北巡。
雍正五年,钦定定亲王德亨代为北巡。
在图书馆开馆之际,指定德亨代御驾北巡,所谓何,众人心知肚明。
朝堂顿时暗流涌动起来。
德亨请旨带妻儿同去承德,雍正帝没有同意,但允许他带格格去。
将毓庆宫的格格全部带去都行,带妻儿不可。
临行前,纳喇氏病重,报去宫里,德亨要丁忧侍疾,雍正帝将折子打回,不同意。
还下令,让德亨即刻出行。
最后,还是太后和皇后一同去和雍正帝说情,双方各退了一步,让锦绣带着两个儿子回国公府侍疾,德亨带着毓庆宫的格格们去北巡,才作罢。
纳喇氏已经头发花白了,德亨不止一次要给她染发,她都不同意,非说这样看着慈祥,人见了亲善,她要做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德亨只能随她。
纳喇氏病重只是个由头,她知道儿子北巡放心不下妻儿,就托病,让锦绣和两个小孙孙回国公府陪她,算是回家。
这样德亨在外,就不会担心了。
德亨跪在她膝下,纳喇氏抚摸着他的脑门,劝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额娘知道你打小儿就是不服输的性子,你是被先帝宠坏了,当今不同,你这脾气,该改一改了。”
“在咱们自己府上,锦绣和孩子你放心,额娘都给你照看着……”
“额娘,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
纳喇氏笑呵呵道:“可别这么说,这普世间,没有比你再孝顺的孩子了。”
“去吧。”
“好好为皇上当差。”
德亨给纳喇氏磕头,应声道:“是,儿子记住了。”
说到锦绣,弘旦问道:“嫂子怎么样了?他有没有跟你闹脾气?这次进了不少人,说不定以后还会进更多人,她以前享受惯了,可能不习惯跟这么多人分享你。”
德亨揉着他的大脑壳,好笑道:“你就别担心你哥和你嫂子了,你自己过好你自己的小日子,我就阿弥陀佛了。你回去好好养伤,等好些了,跟我一起出宫一趟,回家给阿玛额娘报个喜。”
弘旦点头,还是问道:“梅朵那里……”
德亨:“哦,梅朵那里啊,按你自己的心意,怎么着都行。”
弘旦不确定道:“真的?会不会给你惹麻烦?你现在麻烦够多了。”
德亨摇头:“你们是御赐婚事,不管怎么着都行,不会给我带来麻烦。”
弘旦明显松了口气,应道:“那好吧,赶明儿我去太后那里看看她。”
梅朵指婚后,会从储秀宫搬去慈宁宫,确定大婚日期后,她会从慈宁宫出嫁。
算是优抚西藏。
德亨送弘旦,临出门,德亨还是问出了心里的话:“弟弟……”
弘旦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德亨是在叫他。
平日里,德亨都是叫他的名字,三儿,弘旦,旦旦,只有开玩笑或者拿他无可奈何的时候,才会跟人说“我这个弟弟啊”“我家弟弟啊”“小弟”这样的话,从来没有当做称呼直接唤过他。
弘旦面露茫然不解,应了声:“哥?怎么了?”
德亨直视他的眼睛,正色问道:“怪哥哥吗?”
弘旦顿时呲牙嚷嚷道:“你在说什么啊哎哟……”他面部表情太丰富,扯动了伤处,疼的“哎哟”直叫唤。
德亨抱了抱他,道:“我知道了。”
弘旦回抱他,认真道:“哥,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哥哥,我信你。”
德亨:“……好。”
目送弘旦背影走远,德亨回转身来,看到了站在廊柱边上的瑛琦,远处的锦绣对他摇摇头,嘱咐宫女一会将瑛琦带回去,自己带人离开了。
瑛琦给德亨见礼。
德亨问道:“怎么没出来跟他说说话?”
瑛琦面色不正常的发白,抖了抖唇,道:“他不想见我,又何必相见。”
见她这样,德亨开始头疼了,语言苍白解释道:“他是为了避嫌,不是不想见你。”
瑛琦脸更白了几分,道:“我知道的。我明白的。”
不是,你明白什么了?
我说的跟你心里想的是不是不一样?
德亨安抚道:“你安心在毓庆宫住着,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我不会亏待你的,也不阻碍你和他相见。我听你三哥说,你在学拉丁语?毓庆宫外语藏书很多,你可以随意翻看,过的开心些比什么都强。你年纪还小,除了后宅这一亩三分地,你可以消遣的还有很多很多。”
瑛琦看着德亨,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您会宠幸我们吗?”
德亨黑脸,没好气道:“当然不会。”
瑛琦认认真真叹了口气,真心劝道:“殿下,以后‘不会’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妙,就算您不宠幸我们,对外,也要表现出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哪个更和您心意的意思来,不然,这毓庆宫,永无宁日。”
德亨:……
说完这话,瑛琦转身要跟着宫女回后殿,走了两步,又回转身来,对德亨嫣然一笑,道:“殿下,您跟二伯说的一样,果真是个很好的人。”
说完就走了。
她在前头抬头挺胸娉娉婷婷的走,宫女嬷嬷在后头有序跟着,就像女主人穿梭在自家庭院中,与这宫廷百般的相配。
十分的有大妇风范。
德亨再次感慨雍正帝造孽,将这样聪慧的姑娘给他做小妾,真是大材小用。
这样的心性,这样的格局,这样的风度,合该出去广阔的世界,做一番事业出来才是。
怎么就来给他做小妾了呢?
唉。
指完婚,雍正帝又去了圆明园,养心殿继续修缮,德亨也照常上班办公,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但实实在在的,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指婚后,德亨最大的感觉就是,他要走的道路变的拥挤了,总是时不五十的就会在路上遇见一个钮祜禄氏的、佟佳氏的,或者富察家的、乌拉那拉家的谁谁谁,见到后,先行礼问安,然后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说自家姑娘。
不说多好,只说多差强人意,然后请定王和定王妃多包涵。
一定要让路过的人知道,他们家有姑娘,要去给定王做格格了,他们以后,就是姻亲关系了。
就算德亨甩袖走了,指婚的圣旨已经送到各家府上了,德亨冷脸也无用。
这是不争的事实。
更何况,德亨是做不出来无故冷脸、甩袖离开这样不礼貌的事情。
君子欺之以方。
雍正帝,是知道怎么对付德亨的。
你们不是都说定王不结党、不营私,洁身自好吗?
朕就给他一个自证的机会,看他对这些根深蒂固与国同长的满洲老姓,是不是也“洁身自好”。
你们若翁婿舅姑相好,那就是勾连了大半个勋贵和朝堂,你结党作乱,蝇营狗苟,朕更要治你了。
若是不好,哼,这些勋贵,哪个是好相与的,后宫勾连朝堂,相互斗起来,更是定王的罪过。
所以,若指婚是一门艺术,雍正帝绝对是修炼到了宗师级别了。
这就是让德亨和弘晖等束手束脚的原因。
一边倒的压制算什么,朕就是要你十面埋伏,左右突围,不管走哪一条道路,都是绝路。
两个二月,无事发生。
一进入三月,就要办三件大事。
第一件,给众位皇子王孙赐婚,除了嫡福晋,还指一个或者两个不等的格格,按老例,格格直接入府,嫡福晋回娘家,等待钦天监算了吉时吉日,再行大婚之礼。
除了给正当龄的小辈赐婚,还要给各大王府赏赐格格,比如咸安宫允礽那里,比如郑各庄理亲王弘皙那里,比如瑞王府,比如显王府,已经有心无力的简王府,雍正帝都给指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十五岁小格格,去伺候简亲王雅尔江阿。
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当然,这次也没落下定王府。
雍正帝又给德亨指了两个小格格,都是汉军旗,而且,都是德亨的手下之女。
也给弘旦指了一个小格格,同样是德亨手下之女。
第二件事,就是举行殿试。
第三件事,殿试之后,举行开馆大典。
但除了第一件,后两件都跟德亨没关系了。
因为,雍正帝下令,让德亨替他去北巡,会见蒙古王公。
自从登基以来,雍正帝拢共就去了一次木兰围场。
雍正元年,要将大行皇帝梓宫入陵寝,不好远行,这一年蒙古王公自己来京奔丧,算是会盟了。
雍正二年,雍正帝亲自走了一趟,去了一次木兰围场,然后在避暑山庄住了四个月,回京。
雍正三年,钦定怡亲王允祥代为北巡。
雍正四年,钦定简亲王雅尔江阿代为北巡。
雍正五年,钦定定亲王德亨代为北巡。
在图书馆开馆之际,指定德亨代御驾北巡,所谓何,众人心知肚明。
朝堂顿时暗流涌动起来。
德亨请旨带妻儿同去承德,雍正帝没有同意,但允许他带格格去。
将毓庆宫的格格全部带去都行,带妻儿不可。
临行前,纳喇氏病重,报去宫里,德亨要丁忧侍疾,雍正帝将折子打回,不同意。
还下令,让德亨即刻出行。
最后,还是太后和皇后一同去和雍正帝说情,双方各退了一步,让锦绣带着两个儿子回国公府侍疾,德亨带着毓庆宫的格格们去北巡,才作罢。
纳喇氏已经头发花白了,德亨不止一次要给她染发,她都不同意,非说这样看着慈祥,人见了亲善,她要做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德亨只能随她。
纳喇氏病重只是个由头,她知道儿子北巡放心不下妻儿,就托病,让锦绣和两个小孙孙回国公府陪她,算是回家。
这样德亨在外,就不会担心了。
德亨跪在她膝下,纳喇氏抚摸着他的脑门,劝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额娘知道你打小儿就是不服输的性子,你是被先帝宠坏了,当今不同,你这脾气,该改一改了。”
“在咱们自己府上,锦绣和孩子你放心,额娘都给你照看着……”
“额娘,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
纳喇氏笑呵呵道:“可别这么说,这普世间,没有比你再孝顺的孩子了。”
“去吧。”
“好好为皇上当差。”
德亨给纳喇氏磕头,应声道:“是,儿子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