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定然不是将整个京城的小吏都换了一遍,碓房涉及没有那么广,但能换个五六成,尤其是户部、粮仓基本一锅端了,也能振奋人心了。
  德亨提供扎实证据,雍正帝负责审问抄家,父子两个打配合,这一仗打的舒心又漂亮,只是在用新人方面,雍正帝骨子里的怀疑因子又开始冒头了。
  雍正帝问道:“他们做事可还能寻到门道?”老吏把守职位、做事都是有门道的。
  允祥笑道:“人都没了,还有什么门道。新来的重新立规矩,只要将事情做成就行,倒是比以前清爽不少,做事没那么弯绕了。”
  “这应该就是古人说的,不破不立了吧。”
  听了允祥的话,雍正帝也笑了,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这些同进士和落第的举人,都是看了他的招贤告示留下的,这说明,他这个皇帝,在士子心中,是很有威望和那个什么…公信力的。
  一句话,得人心。
  雍正帝放下吏册,拿起了允祥递上来的户部还银账册,问允祥道:“户部欠银追讨的怎么样了?”
  允祥道:“零散银子都还的差不多了。呵,大狱里人都关不下了,家也都抄了,除了几家硬仗腰子的,能还的都还了,交去了德亨那里。剩下的就是河道和接驾亏空这些大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两,不是那么好还的。”
  雍正帝:“宗室皇亲那边都还了?”
  允祥笑道:“已经开始还了,能还多久,尚未可知。”
  雍正帝:“还有哪几家一个子儿都没还的?”
  允祥单独拿出一个名单来,雍正帝看了,允祥问道:“皇上欲拿这些王公怎么办?总不能也抄家吧?”
  雍正帝冷酷笑了一下,道:“夺爵,发配回老家。”
  允祥:……
  夺爵,不是削爵,是从兄弟中挑出一个来承继爵位,没有兄弟,就从旁支找,旁支没有、或者旁支有犯事儿的,就从近支挑,总能挑出一个合适的来袭爵。
  祖宗爵位原样不动,一点问题都没有。
  非铁帽子王,情节严重的,如满都户,从儿子中挑一个出来降等袭爵,夺佐领和俸银,减少宗室供养,总有还清的一天。
  至于发配回老家就更好理解了,只准带着细软上路,回盛京或者干脆去宁古塔、黑龙江,剩下在京的家产、奴婢、旗地等,补足欠款后,剩下的由袭爵者继承。
  这也算是变相的抄家了,只是给宗室留了体面和余地而已。
  雍正帝一一批阅了对这帮不肖宗室的处置,交给允祥,允祥看的咂舌不已,道:“臣弟亲自带人去宣旨。”他怕别人去压不住场子。
  雍正帝道:“不,让老八去。”
  允祥:……
  “……四哥,要不算了吧,还是我去。”
  雍正帝看着他不语,允祥改口道:“不如让十四去。”
  雍正帝冷笑:“朕怕他只是装个样子,糊弄朕……”
  说到这里,突然道:“不,就让他去,朕就看看他能做出什么来。”
  允祥:……
  允祥只得为允禵默哀了,这明显就是皇上为老十四设的陷阱,老十四一定会忍不住做什么的。
  允禵带人去各王府宣旨,看着一条条“夺爵抄家”的旨意,只觉晦气不已,八哥在宗室中如何从人缘极好到极差,一桩一桩历历在目。
  现在,轮到他了!
  不说允禵如何满头乌云去宣旨,只说朝阳门外,棚子和高台都已经搭建完毕,可以开工了。
  在京六个大粮仓,供应的是八旗兵丁甲米,像是德亨、弘晖这样的亲王,是要派遣手下去通州粮仓拉米的。
  既然雍正帝已经下旨初五放粮,德亨初二就派人去通州拉粮,初四,就将定王府、国公府、公主府名下的粮米都拉回来了。
  要不是通惠河结冰,水位下降,船运会更快,一天就能拉回来。
  拉回的粮米都暂时储存在朝阳门外新搭建的棚子里,防雪防雨防冻,等磕(ke四声)成了细米,再运回各府。
  初四这天,德亨特地来到朝阳门外监工,阿尔松阿正在看着人组装磕米机,见到德亨,迎了过来。
  德亨问道:“组装的怎么样了?”
  阿尔松阿:“磕米机已经组装好了,磨面机还在微调……”
  第393章
  磕米机的原理很简单, 两个粗糙面的滚轮相互接近,高速转动起来的时候,米粒从两滚轮之间的空隙穿过, 通过摩擦和挤压,将米粒表面的外壳、麸皮去掉。
  因为有外壳和有麸皮的米粒直径、大小不同,所以,至少要过两遍, 才能加工成能入口的细米。
  最基础的磕米机至少有三个滚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分布成一个三角形,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去外壳,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去麸皮,另有鼓风机将轻飘飘的外壳、麸皮吹走,最后落入袋中的,就是寻常细米。
  如果觉着米还不够细,或者不干净, 那就再过一遍。
  所以, 只要精确调节滚轮之间的间隙大小就可以了。
  磨面机也是一样的原理,唯一不同的是滚轮上的摩擦力大与小的差别。
  技术难关是, 动力来源。
  寻常的水力、风力、畜力,是带动不起来高转速、高频率、高效率的机器的,所以,只要攻克了动力问题,某某机某某器就只剩下设计、技巧问题了。
  蒸汽机的出现,让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朝阳门外一溜排开了大小型两种磕米机和磨面机, 2台大型的是德亨自用的, 20台小型的是展示的。
  大型所用燃料多, 做工持久, 功率大,一次性出米多。小型所用燃料少,做工时短,功率小,一次性出米少。
  大型磕米机高超过了一丈,宽半丈,长度加上运米的履带和出米的粮袋的话,约有三丈,也就是10多米。
  庞大的是中间发动机核心部分,也就是燃料气缸。
  德亨搞蒸汽机研发已经十几年了,从一开始跟座小房子似的蒸汽气缸,到现在两米见方,已经算是跨越式的突破了。
  其实更加小巧、功率更大的也已经研发出来了,只是,用来磕米、磨米而已,用不到那么高精尖的技术。
  德亨既然拿出来了,就是要铺散出去,用于民间的意思,技术壁垒上是要着重做加持的。
  围观的人不多,也不老少了。
  不多是因为靠在近处的都是定王府上帮忙运米的兵丁,和几个路过朝阳门内外无所事事的闲散人员,寥寥草草三五十人。更多的是附近做工的灾民,站在远处围观。
  阿尔松阿带着德亨看了一圈,见都准备好了,阿尔松阿请示道:“我找人算的,今天的吉时是巳时三刻(9:45),还有不到两刻钟。”
  今天难得是个艳阳天,无风无雪,好兆头,德亨吩咐道:“放鞭炮吧。”
  阿尔松阿吆喝一声,让点鞭炮,然后围绕着整个磕米粮场的一万响鞭炮同时点燃,噼里啪啦放起来,剩下的将近半个小时,鞭炮声就没停过。
  动静大的,城门内的人都听到了。
  允禩和弘晖、德隆等打马而来,允禩是提前知晓今天有大事,他本就是要来看的,弘晖和德隆则是特地从皇宫赶来捧场的。
  在鞭炮声中,德隆跟德亨吼道:“这就是你的杀手锏吗?”
  德亨将耳朵凑过去:“你说什么?”
  德隆吼的更大声:“我说,这是你的杀!手!锏!吗?”
  德亨将耳朵凑的更近:“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弘晖笑的直打跌,看的允禩也莞尔不已。
  德隆也大声笑起来,还“嗷嗷”怪叫,反正别人也听不清。
  鞭炮放完,德亨大声宣布道:“点火!”
  于是,中华大地上,第一台蒸汽磕米机轰隆隆启动起来,开始“哒哒哒”的工作。
  声音震天动地,比刚才一万响的鞭炮也不遑多让。
  咳,蒸汽机是这样的,动静大的堪比十二级噪音,这就是德亨选择在郊外启动的原因。
  将已经挑好石子儿、筛过泥土的米袋送上缓慢转动的履带,履带在三分之一处开始爬坡,将粮袋送上超过三米的高台。
  高台上,有两个壮汉一左一右等着,米袋一送到,一个汉子一只手就提起装了半石的米袋,横放在自己踩着边缘的大腿上,解开了米袋系绳,带壳的粗米就流淌如漏斗形的米斗中,另外一个汉子,拿着米耙子,搅拌着米斗里的粗米,好让米漏下的更均匀。
  其实用不太到这个米耙,因为机器本身剧烈的震动足够让粗米均匀漏下了,但他们王爷坚持顶上要有两个人,好相互帮衬,以防意外,他们就只能这样了。
  机器内部的滚轮部分当然是密封的,所以,外面的众人只能看到,大半袋子米刚倒下,机器一侧连着据说是出米糠的出口布盖帘就笔直扬了起来,然后,细碎的稻壳卷着大风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