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关键是,能真是干实事的人才。
  德亨笑道:“我跟皇上想到一处去了,若不是怕这些士子们都回家过年去了,我还能理出更多的蛀虫来。”
  雍正帝松了口气,道:“不急,你慢慢理,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朕有的是耐心。”
  “八旗兵丁借债,有些是被他们的上官坑了,有些是真的家贫借债,这些你打算怎么办?”
  德亨早有腹稿,道:“我准备建一所银行,专门处理这些借据……”
  雍正帝:“就是太平桥那处?”
  德亨笑道:“是,就是那里。”
  雍正帝自是知道“银行”二字的真正意思,他闭眼数着念珠,良久,问道:“你打算让谁主事?”
  德亨:“我门下有一举人,名叫齐天泰……”
  德亨说了齐天泰的履历,以及在这次招商中他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雍正帝眼睛发亮:“是个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去户部才是。”
  德亨:……
  “皇上,先让他在银行历练一下吧,他第一次做官,不懂官场,先学些规矩再说?”又为难道:“我那里也缺这样的人才,银行初始,还要靠他主事呢。”
  雍正帝想着银行算是户部新设的一司,还是清白之身,让齐天泰先弄出个模样来再说也不迟,就应道:“那也罢了,只是,他若是为官好,朕定要重用他的。”
  德亨笑道:“儿子先替他谢皇上隆恩。”
  雍正帝拿手指头点点他,这个时候知道自己是“儿子”了。
  德亨忙给雍正帝捧茶,然后继续道:“至于八旗欠债兵丁处理问题,这几年京城中,不管是修还是建,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巡逻防备九门,不如征召这些欠债兵丁,让他们以劳还债,能还多少算多少吧,至少给他们个吃饭的地方,统一管理起来,省的他们寻隙滋事,祸乱京城内外。”
  雍正帝想了想,道:“这也算是个法子,光靠步兵确实乏手,你和弘晖商议着办吧。”
  弘晖对德亨挤挤眼睛,应道:“是,汗阿玛。”
  父子三人又议了一些其他事情,弘晖和德亨一齐告退。
  刚出养心殿,就遇到了允祥和……于振?
  允祥给德亨介绍道:“这是新科状元,你还没见过吧?”
  德亨笑道:“传胪时候见过一回,果然风采卓然。”
  于振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风采当然不凡。
  于振给德亨见礼:“见过定亲王。”
  德亨点头,对允祥告辞道:“看着天要下雪了,我跟弘晖先走了。”
  允祥笑道:“走吧。”
  进了养心殿西暖阁,雍正帝让座,问道:“定王所做之事,你们听说了吗?”
  允祥点头,道:“臣弟一直注意着呢。”
  于振也点头,道:“微臣也听说了。”
  雍正帝问道:“你们怎么看?”
  允祥道:“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好整以暇,德亨手下能做事的不少。”
  雍正帝点头,眼睛看向于振。
  于振想,他不好评判定亲王,就总结性的说道:“二桃杀三士,那位齐天泰,是一位高明的谋士。”
  雍正帝和允祥对视一眼,“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他们当然听说过。
  只是,因为这件事情最后办成了,且是让他这个皇帝满意的局面,所以,雍正帝只看到了结果,过程还没有全然了解,也就没想到什么计谋上去。
  听于振的意思,这里面似乎还暗含权谋之道?
  ……
  内阁,徐元正和张廷玉在棋盘上厮杀,张廷玉笑道:“我们很快就会有一位新同僚了。”
  徐元正落下一子,也笑道:“好一出‘二桃杀三士’的大戏,定王的眼光,向来是不错的……”
  第392章
  继发放拆迁银后, 四九城的老少爷们顶着风雪,又看了一场热闹。
  谁谁家的书办被索拿走了,哪哪胡同的佐领家给抄了, 这条街的大官阖府都下了大狱,听说是放印子钱,还摊上了人命官司……
  有些人下狱后,有些人, 悄然上岗,填补空位,发挥星星之火和螺丝钉的作用。
  总之,瑟瑟寒风中的北京城一派热闹景象。
  崇安在府上担惊受怕两三天,结果一点动静都没有,让人去打听锡保、满都户这些府上都有什么动静没有,来回信的人都说也没什么动静。
  这是,算了?
  皇上就这么轻拿轻放, 一点打骂都没有, 就这么过去了?
  崇安有很浓重的不真实感,搁先帝那会子, 定要亲自骂上两句不肖才罢手的,结果在新帝这里,连一句“知道了”都没回,真就这么算了?
  崇安慌神问道:“先生呢?”
  近侍:“不在府上。”
  崇安:“去哪里?又去找那个讷尔特宜了?”
  近侍:“这个倒是没有听说。”
  崇安:……
  到底多吃了许多年米,锡保就比崇安稳重许多,这几天都闭府不出, 谁都不见, 屏气凝神, 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他是礼亲王代善之后, 铁帽子王中老大哥,他又没谋反,皇上又能拿他怎么着?
  满都户只庆幸,他没有替讷布泰出头,讷布泰家被抄了,也算是他罪有应得了……
  养心殿里,雍正帝翻看各部送上来的空位填补名单。这次各部底层吏员出缺严重,雍正帝趁机裁决了一些吃空饷、尾大不掉的职位,精简了人数,即便如此,出缺量仍旧很大。
  出乎雍正帝意料之外的,填补空位的人当中,同进士少说有二三十位。他们并没有拿着银子去走关系谋外放的缺,而是进了吏部、户部和理藩院,做郎官,做书办,有那会书写清语的,更是被其他部争抢。
  还有尚未离京的落第举子,干脆去和小吏抢饭碗,并不嫌弃职位低微,事务琐碎。
  雍正帝带着疑惑问允祥道:“填补户部空缺的同进士和举人,可还服管教吗?”
  读书人本事或许没多大,清高的范儿可是拿的足足的,会受读书没他们多、甚至没有功名的上官管教吗?
  允祥笑道:“用着很是顺手。到底是读过书的,什么都明白,尤其是德亨介绍去的几个大掌柜,账目理起来清楚又明白,又不耍奸,又不贪滑,省了我多少事儿。”
  不知道是不是被德亨整治过了,那几个大掌柜,战战兢兢的,只闷头做事,账目理的又快又好,眼力更是毒辣,那些账簿上门道,一眼就能瞧的出来,允祥真心觉着,这是他接手户部以来,过的最轻松的日子。
  还有那几个同进士,敢说敢做,敢闯敢拼,新朝,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去革新。
  等他们做出成绩来,他定要向上提拔,举荐给皇上的。
  雍正帝诧异:“还有大掌柜不耍奸贪滑的?”
  允祥:“大概是德亨跟他们说了什么,知道碓房开不下去了,早早另寻出路吧。能被举荐来户部做事,他们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哪有不珍惜的。”
  雍正帝挑挑眉头,道:“那就罢了,只是不要养出新的蛀虫来才好。”
  允祥叹气:“书办从五年一轮转,改为三年一轮转,就算贪,也贪不了两年,总归是比之前好的。”
  雍正帝冷声道:“还是杀的少了,先看着吧。那些同进士……”雍正帝还是觉着这批同进士不大对劲。
  举人和掌柜也就罢了,同进士也是进士,不能等同视之。
  不是同进士人不对劲,而是留京的是在太多了。
  最让雍正帝不能理解的是,这帮子读书人,居然不清高、不挑拣了,这还是迂腐的汉家读书人吗?
  允祥笑道:“这批同进士是赶上好时候了。但凡各部书办、郎官、吏员等,别看职位低微,要真出了缺,正经轮不到旁人去,都是老子干完了儿子干,儿子没了孙子接着干,哪有外地士子什么事儿?
  现在好了,也不知道德亨从哪里弄来这么准的消息,都说狡兔三窟,这回是连着他们老窝一起都给端了,那些老油子彻底成了老黄历了。
  一下子空出这么多做事的缺来,您又贴出了招贤告示,这些举人、同进士,只要能留京,哪里还挑挑捡捡的?先站住脚,再说以后吧。正经算是六部的实缺呢。”
  允祥说的这些,都不是官职,是吏职,类似于三百年后的合同工。
  但真正在基层做事的,也都是这些人。
  拿着微薄的薪资,干着最累最基层的活计,但这些小吏也没谁真的靠这几个铜子儿吃饭,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不能大富大贵,但通过帮人“做事”,垄断一些办事渠道,赚些个家用,小富小贵绰绰有余。
  刚上任的官老爷,都玩不过这些积年老吏,因为官老爷下的政令,要通过这些小吏落实下去。
  雍正帝深知这些小吏的难缠之处,属于各部顽疾,雍正帝最头疼的所在。
  现在,德亨通过碓房查账,将六部这些和碓房勾结的老油子的老底都给端了,相当于一铲子将地皮给铲了,露出新泥来,重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