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如果是他讲解口述,由兴庆苑的修书人撰写,那这说明册的出处就有了。
  雍正帝:“去查!”
  “一定要将这条混江龙给朕揪出来!”
  隆科多:“臣领旨。”
  雍正帝又问:“三王那里……”
  说完如今京城言论最盛的图书馆,雍正帝又询问允址那里可有最新消息。
  隆科多就又顺势提出了另外一个同等重要的言论,道:
  “近日,坊间多有传,皇上不法祖宗、不敬先帝、凌逼弟辈的话语,恐为三王造势所为。”
  很好理解。
  不法祖宗是说新帝整治八旗,边缘化八旗诸王的行径;不敬先帝,现成的,先帝临终说建图书馆,你不建啊;凌逼弟辈,九王去哪里了,十王去哪里了,十四阿哥,那可是你的亲弟弟,有大军功在身,你不仅降了他的爵位,现在还将人关在寿皇殿内给先帝跪灵呢。
  虽然雍正帝已经解了允禵的禁,可以出寿皇殿走动,但他人现在还在景山。雍正帝以孝之名将他留在了景山,替他和皇太后一日三柱清香去先帝灵前供奉。
  落在有心之人嘴中,就变成了恶意圈禁。也没错,人确实还在景山呢。
  对这种流言,雍正帝虽然着恼,但现在不是恼的时候,问道:“还有其他吗?”
  来点能抓住实际把柄的,而不是这些虚无的造谣之语。
  还真有。
  隆科多道:“有人看到,安王府的吴尔占去三王别馆拜访,倒是他侄子色尔图,变本加厉的搜罗玩物,意图再将主意打到弘旦阿哥身上,但如今弘旦阿哥已经进宫读书,他的算盘,恐要落空了。”
  吴尔占,已故安亲王(生前被康熙帝降爵为郡王,死后又给晋升回来)岳乐之子,色尔图,岳乐之孙。
  自康熙四十八年,上一任安郡王玛尔珲(岳乐之子,吴尔占之兄)故去后,安王府爵位至今搁置,还没有着落。所以,这十几年间,岳乐的子孙就谁能承袭王爵争斗不休,更是四处钻营。
  前些时日,色尔图居然将主意打到了弘旦那里,故意使人给他设套,估计是想攀上德亨。谁知道弘旦反应那样大,烧了一座戏园子不说,还差点打上色尔图府上去。
  但没有直接证据指正是色尔图干的,且看最后结果,弘旦更像是加害者,这事儿最后也就惩治了几个小喽啰了事,色尔图本人仍旧逍遥法外。
  对这里面的猫腻,雍正帝知之甚清,冷哼一声,道:“朕就防着他再将主意打到弘旦身上呢。”
  隆科多也不由暗叹,别看弘旦那孩子傻不愣登的,跟他哥他姐差了十万八千里去,但这孩子是真听话,他哥不让他做的事,打死都不会做。就凭这一点儿,能躲过多少祸事去。
  干净的让皇上都护着。
  雍正帝又问:“华圯这一支没动静吗?”
  隆科多摇头,道:“安分的很。华圯自己窝在府里守国孝,子孙不肖的,或打或骂管的牢靠。听说吴尔占和色尔图都曾去拜访,没见到主人,两人只得作罢。”
  华圯是岳乐这一支的正子嫡孙,若是袭爵,他最有可能。
  雍正帝踱步沉吟,虚虚问道:“八王府上,也没走动吗?”
  隆科多哂笑:“臣重中之重就盯着八王府上呢,也是奇了怪了,他们两府就隔了一道墙,墙根处猫狗洞都给堵死了,墙头上还排布有碎玻璃碴,奴才门人出府采买各走一头,见面连个眼神都对不上,避讳的仅。”
  雍正帝哼笑道:“他倒是聪明。”这个他,也不知道是说八王,还是华圯。
  隆科多随口说了句:“跟定王交好的,都聪明的过头了……”见雍正帝眼睛幽幽的看着他,便改口道:“至少都是听劝的,可能,是有人给他支招了吧。”
  这个他,就是指华圯了,毕竟,也没谁给八王支招,一般情况下,都是八王给旁人支招。
  雍正帝收回视线,道:“那就给安亲王这一支留个后,其他的都给朕盯紧了。”
  隆科多:“……是。”
  召见完隆科多,雍正帝又召见了允祥。
  允祥已经在偏殿喝了好一会茶了,此时见隆科多从内里出来,就知道一些秘事已经说完了,该说一些公事了。
  允祥进到内里,苏培盛给他上了新茶,允祥谢过之后,意思意思沾了沾口,就放下了。
  他在外头已经喝饱了,再喝,他怕君前失仪,想要如厕。
  允祥问道:“臣弟上的有关革新盐政的奏本,皇上看了吗?”
  雍正帝道:“看了,你跟朕举荐的这个李卫,当真廉洁能干?”
  允祥笑道:“他是捐官,家中殷实,人在兵部和户部流转多年,贪与不贪,一查即知。臣弟给您上的奏本,就是出自他手,是不是能干,皇上心中应有定论。”
  雍正帝笑道:“如果那奏本真出自他手,此人当用。”
  允祥:“皇上英明。”
  然后就陷入了沉默。
  允祥知道雍正帝为什么沉默,因为,所谓李卫上的革新盐政奏本,其实是脱胎于德亨的新盐政。
  李卫自己就是江南徐州人,对旧年盐政和德亨的新盐政都知之甚深,又在户部当差多年,所以他才能作出那本革新盐政奏本。
  当然,李卫本人大字不识几个,奏本是师爷代笔,他自己口述的。
  良久,雍正帝才道:“革新盐政不是小事,先任命他为两江盐道,限他一年之内,理清两淮盐政,不论旧法新法,朕只要结果。”
  允祥惊了惊,道:“是不是…擢拔太快了?或许再让他历练几年更为稳妥。”
  雍正帝摇头道:“时机不等人,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不是信他,朕是信你,他既是你举荐的,朕就敢用。”
  德亨已经创造好了革新盐政的大好时机,不抓住了,雍正帝不甘心。
  想了想,再道:“让他多去德亨门上跑一跑,学些精髓回来,要是能从德亨手里拐几个老人跟他去江南最好,能省不少事。”
  允祥忍不住道:“何不就将革新盐政之务交给德亨去做。”
  雍正帝:“……他还是留在京里,朕眼皮子底下吧,朕怕江南的士绅豪强们拆了他。”
  允祥:……
  “皇上慈爱,希望那孩子不要多想才好。”
  雍正帝捏了捏眉心,道:“他聪明的紧,李卫一去,他就能明白。他……只要新盐政能按照他的想法推行下去,他不在意那些虚名。”
  听了雍正帝这话,允祥心中一动。
  德亨不在意新盐政的虚名,那是不是,也不在意建图书馆的虚名?
  是不是,不管建图书馆的过程如何,最终只要能开建就行了?
  允祥始终觉着,对建图书馆,德亨妥协的太痛快了。
  纵使心中翻江倒海,允祥面上一点都不显露,平静说起另外一件事来。
  “江宁地方奏请建贞节牌坊……”
  第360章
  就像当年弘晖亲带萨日格去钮祜禄府上拜访阿灵阿一样, 允祥亲带李卫来国公府拜访德亨。
  说明来意后,德亨顿时明白了雍正帝的心思。
  德亨哂笑,说实话, 他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
  不得不说,雍正帝是了解德亨品性的,德亨的确不在意新盐政是不是在他手里施行。
  他只是希望新盐政顺利实施后,从南洋群岛到西伯利亚, 从虾夷岛到哈萨克,这片辽阔土地上的所有老百姓、也就是雍正帝口里的小民,能吃的起盐,能真正得到实惠。
  让芳冰带李卫去大书房见人,德亨在小花园里招待允祥。
  小花园里新移栽了几株牡丹,表面枝叶被修理的稀稀拉拉的,和泥土连接处的主干却结实有力,一看就是在蓄力生长。
  允祥笑赞道:“这几株牡丹长的好, 再过一个月就能打骨朵了。”
  德亨笑道:“这是岳兴阿送来给萨萨的, 萨萨随意让在府里找个地方栽下去,我想着这里栽几株牡丹也挺好, 就让移栽在这里了。送来的时候还是枝叶繁茂的,栽下去就给修理成这样了,我都怕是不是让我们府上花匠给侍弄死了。”
  允祥笑道:“哎,这花匠是个高手,新移栽的花木,需要将侧枝多余的枝叶都给修剪掉, 只留主干上的得用的就行了, 这样新栽下去的根系才能有多余力气扎根, 等根扎劳实了, 就能重新长出新的枝叶,这花木,才算是移栽成活了。”
  指着牡丹主干给他看:“你摸摸这主干,触感饱满结实,就是已经重新扎根了。”
  德亨摸了一下,没啥感觉,只笑道:“十三叔也懂花木,真是博学多才。”
  允祥摇手,不在意道:“你要是种上十多年的地,你也能一眼就看出来是活是死,这跟是不是博学多才没关系。”
  德亨随口问道:“皇上旧枝修剪的怎么样了?”
  允祥:……
  刚才都是无心之语,他只是纯然的说如何移栽花木,听在德亨耳中,就现学现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