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这一刻的太子仿佛褪去了平日的浮躁,真正成长了。
  这一刻,他想了很多。
  从西河走出来的那一天至今,也不过才十几年。
  想一想也用不了多久。
  一个人千辛万苦从坠地到作古一辈子,真正回忆一下,又用得了多久呢?
  太子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错处,检讨自己的不足,也明白有些事他做的不好,更明白在这个位置上,他就算做得好,也是无用。
  太子妃来的时候,他轻笑了一声:豹娘,假如今日我赢了,我就永远背上了残骸兄弟的罪名。其实我内心并不想他们都去死。
  赫连氏坐下来,伸手覆盖他的手:他们不死,就是我们死。
  太子又笑了一下:但我今日要是输了,老四将来的路就全是坦途了。
  父皇嫌我不好,可父皇也不希望我去死。这些时候,他未必不纠结后悔,只是事已至此,他也不能控制。
  但下一次,下一个太子,他就明白怎么对待是最好的。有我这个前车之鉴,下一个太子便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做这个太子。你说,咱们是不是运道太差了?
  太子妃冷笑: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天亮之前,生死就定了。不要后悔。
  太子摇头:我从来不后悔,我只是
  他只是,不想一家人走到这一步罢了。
  其实,杀人只是为了求生。
  三公主府上,众人浴血奋战是求生,东宫里沉默等待的太子,也是求生。
  只是一个人要生,一个人就要死。
  世事便是如此,越是高处,越是容不下人多。
  天家父子,兄弟,姐妹,夫妻,都是如此。
  越是距离权力近,就越是容易被权力操控。
  只是尝过了权力的滋味,谁又能真正放得下呢?
  夏日的夜风吹进来,太子从窗户看出去,初十的月色还不算最好,但是月光依旧皎洁。
  第220章 败局
  靖王回京的时候也带了不少人,不过是不能全部带回府。
  晋王比他强一点,但是碍于情面,面上也一样不好带回府。
  如今城门关闭,城外的人是进不来。
  不过既然早有防备,城内的人这时候陆续赶来。
  三公主府上的人顿觉压力轻了许多。
  因为护卫得当,所有的女眷和孩子,还有不会武的男人都被护着,倒是没有人有损伤。
  只是护卫的人,却死伤不少。
  独孤钺身边的侍卫倒下的也有几个,生死不知。
  随着来护卫的人变多,还有南衙禁军的人,以及内城守卫军察觉不对冲过来。
  南衙禁军反了的人不少,这里的队伍以前跟随太子的多。
  不过也有一些人是忠心陛下不肯造反的。
  还有一些被裹挟着造反,又临阵倒戈。
  于忠一行人一路杀过来,也是弄得一身鲜血,他们可没有盔甲。
  府外的打斗愈发激烈。
  不过正是这个时候,皇子们反倒可以逃出来。
  于忠等人不要命的将大门杀出来,他满脸血的高声叫喊:还请诸位亲王杀出来!叛军奔着皇宫去了。
  里头的皇子们其实不敢相信他,不过外头的人也有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里也有以前追随靖王,或者追随独孤钺的。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所以于忠毫不迟疑的喊道:臣于忠,南衙禁军一领队,臣的两个内弟吴秀吴春都跟随晋王殿下在西河任职。
  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喊出虞铮的名字,但玉枕身边有吴氏兄弟,独孤钺是知道的。
  这一说,他也就知道这个于忠是何许人了。
  众人一路杀出来,叛军眼见不能快速杀死这些龙子凤孙,就知道今日成不了事。
  战意也顿时消减。
  就在大家往皇宫冲的时候,京城南门北冲破,城外守军喊叫着冲进来。
  这是陛下的军队。
  他们冲进来,事情就已经有了结果。
  独孤钺又受伤了,竟然还是那条左臂。
  其他人也差不多,周王伤势最重,在肚子上,血流不止。
  靖王的腿和后背都伤到了。
  倒是清河王虽然冲的猛,运气倒是好,一点也没伤着。
  瑞王崴了脚,问题也不大。
  反正这群皇子们都很狼狈,死里逃生。
  京城寂静的夜晚,喊杀声不断。
  东宫,有人站在最高处盯着城里,期待的火一直没能烧起来,其实就知道事情不妙了。
  等皇宫的大门深夜打开,一队一队披甲的将士们整齐划一的走进来,东宫的结局已经定下。
  陛下最信得过的明将军披甲,带着一队披甲亲兵踏开了东宫的大门。
  太子还在那坐着,人没动,手也没摇晃一下,只是轻轻的,微不可见的叹口气。
  事到如今,也没有很失望。
  这样也好,这样说明他的兄弟姐妹都还活着。
  太子,陛下有请。明将军抱拳行礼:还请您此刻往宣政殿去,兵器就不必带了。
  太子缓缓站起来,看了他几眼,回头看着太子妃。
  太子妃此时也是平静的。
  太子把自己的长刀拿起来,在场的披甲军也齐齐抽出了自己的佩刀。
  太子只是将自己的长刀递给了太子妃:我去了。
  太子妃接过了刀,然后拉住他的手。
  太子转头看她。
  太子妃对他笑了笑:夫君,慢行。
  太子又看了她几眼,然后笑着转头去了。
  他原本只是微笑,继而开始低笑,最后开始大笑。
  但听得人只觉得他好似很畅快,并不见疯狂。
  只是听着听着,也叫人想要叹一口气。
  宣政殿前披甲军分列两侧,殿前被捆绑了十几个人,都披头散发,看不清是谁。
  灯笼的亮度早已不够,所以最前面的士兵都举着火把。
  将这夜色照的如同白昼。
  但毕竟不是白昼,昏黄的光线下,每一个人的脸都不是最真实的样子。
  太子并不在意这里跪着的都有谁,他只是走过了这里,走进了宣政殿。
  陛下坐在上首,依旧看不清脸。
  不见任何一个皇子。
  陛下有些疲惫,他抬手叫人全部出去,殿中只留下了太子和他两个人。
  父子俩一个坐着,一个站着,沉默了好久。
  二郎,你是要杀了你所有的兄弟姐妹?你是要学秦二世吗?陛下声音无比苍老,无比疲惫。
  太子很果断的点头:是,找这样一个机会不容易。没想都杀,但是那几个兄弟,确实不想留着了。
  你!陛下也没想到他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
  父亲,我也想问,我这个太子,就这么不堪?就这么叫您不满意?是,我回首过去,毛病不少。可从小到大,我不一直都这样?怎么唯独是当了太子,就都不行了?
  父亲,老四跟我一母同胞,他没有毛病?从小到大,父亲和祖母都偏爱他,我当然嫉妒。人一嫉妒,就显得难看。所以你们看我就是难看?
  这件事是我做的,我没什么好抵赖的,但是刺杀老四,我没做就是没做。东宫里的事,有些不好的,我是被蒙蔽了,太子也不是神仙。父亲贵为皇帝,没有出错的时候?
  陛下要开口,太子抬起手,他将自己的盔甲摘了丢地上:父亲,陛下。您老了,是不是如今也怕了?您掀翻了周朝老皇帝,如今就怕被我掀翻?我做什么都是错,怎么做都是错。我这个太子,就一丁点好处都没有?我身上三十几道伤口,有几道是为了护着您?哪一道我抱怨过?直到如今,我也还是那句话,您造反失败,我跟您去死永不后悔。但您做了皇帝,我就该是太子。不管是老大还是老四,就算他们真能比我强,我也必须是太子!
  一时间,陛下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只是抿着唇看着他曾引以为傲的儿子。
  进京的第一天,他就是这么说的。
  他说父亲,万里江山到手了,您是陛下,儿子就是太子。咱们两代人,一定把周朝留下这个烂摊子弄好。
  那时候,他笑着拍他的肩膀,虽然什么都没说,却只觉得满心骄傲。
  第221章 结果
  这也没有多少年,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太子想说的话,也说的差不多了,许久后,他声音柔和了下来。
  好似所有的愤怒都消失了:父亲,我是你儿子,你有的血性我都有。我知道,你觉得我不合适了,你后悔当年立太子的时候还是匆忙了。你觉得我不好,想换老四。但你也不想我死,是吧?
  陛下一言不发。
  太子笑了笑:我知道,老四上来,不会杀我。不管是真的亲情,还是为了名声,他都不会杀我。但那又如何?我前半辈子纵横沙场,为了跟你打天下,九死一生。后半辈子,难道要被兄弟圈养起来,如猪羊一般活着?那还是我吗?这样的生活,我过不下去,他也一样过不下去。所以今日,就该了断了。